书城政治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20070100000035

第35章 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内容(8)

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社会?什么是学习型组织?什么是学习型政党?《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个人的终身学习、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特征就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和带来社会全面、持续地发展。把学习型社会理论运用于组织管理理论中,就产生了“学习型组织”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学习型组织是重视学习的组织,但仅仅重视学习并不就等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条件下,因为信息迅速更新、环境不断变化、竞争不断加剧而产生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强调通过引导人们自主学习,并通过持续进行的组织化、互动式的学习,把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激发团队整体智能,提升组织不断创新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开始主要运用于企业管理,此后,逐渐延伸到社会管理领域。学习型政党,正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论运用于党的组织建设的结果。学习型政党所反映的是一种组织状态,一种政党成员和各级组织良好的学习状态,“一般是指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与机制的政治组织;是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与创新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蒋仁勇:《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其基本特征包括:拥有一个激励党员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的理想目标;党员具有自我超越,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型政党的各级党组织能有效进行集体学习;学习型政党善于通过系统思考来提高整个党组织的快速应变能力和持续创造能力;学习型政党中的各项工作和学习融合在一起连玉明:《学习型政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页。可见,学习型政党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进行新的学习,离开了学习,就无所谓学习型政党,但是,就像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样,学习型政党不仅仅是强调学习的政党,其最核心的特征和价值取向还是立足于能力求发展,是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经由新的学习不断拓展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使全体党员经由新的学习而活出生命意义、使政党经由这种新的学习而逐步接近奋斗目标、使社会经由这种新的学习不断走向全面进步。因此,学习型政党作为政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由于广泛吸收了当今世界在社会发展、教育、管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加上政党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深刻影响力及其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我们不应从直观上将其仅理解为“学习的政党”,而应从内蕴上称之为能力型政党、发展型政党。“以学习促能力求发展”正是学习型政党的内涵精要之所在,其内涵是以持续学习为基础,以提高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发展为目标,通过在全党各级组织中开展持续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政党及其各级组织适应社会变化的各种能力,实现党员个体、政党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

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执政党的战略任务,也是参政党的战略任务,它们都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社会是我们社会的整体目标,是针对当前的世情与国情,为了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了与世界的潮流相适应,而提出来的。学习型政党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社会目标,而为政党的自身建设确立的一个重大任务。由于政党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与执政地位,参政党与之亲密合作,因此,学习型政党不仅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是执政党的事,也是参政党的事。

参政党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最重要的是发挥组织的力量,从党派中央开始,到每一个支部、每一个党员,都按照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和自身修养,把个人学习和共同学习结合起来、并以之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和组织管理模式,从全体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机制;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追求卓越和不断进步的意志这几个方面加以贯彻和落实,从而把参政党建设成为能持续学习、不断创新进步的政治组织;能够保持进步性、提高各种能力的政治组织;能够引领社会不断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组织。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不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特别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来保障。因此,参政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切实认清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以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心的组织者、积极的促进者和自觉的实践者。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建立必要的协调领导小组,从远景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到具体工作的部署、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环节的应用,都做好恰当的安排,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组织、宣传等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落实的组织保障体系。

其次,必须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更新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更新学习模式,建设组织学习的长效机制。就学习理念而言,要摈弃以往的阶段性学习、特权学习、被动学习、适应性学习等学习特性,树立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共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就学习内容而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并把参政议政业务学习和其他学习结合起来,在对历史经验的学习中取得进步。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和法规制度、学习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管理、金融和外语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吸收和处理外界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就更新学习模式而言,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是对原有的学习模式和行为的否定,而是在对传统学习模式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习模式及行为。要在传统的个体学习模式基础上,发展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新模式,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建设组织学习的长效机制而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包括“导学”、“讲学”“互学”、“述学”、“督学”、“考学”等学习机制在内的各项制度,激发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落在实处。总之,要通过持续有效地学习,使参政党的全体党员干部能够加强思想理论武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理解我们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具备做好本职工作与履行参政党职能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

第三,在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参政能力上下功夫,这是参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这一方面要以加强学习为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牢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加强对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能力,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一个参政党组织如果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或者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很多而不能把学习转化为参政能力、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推动工作的发展,学习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这样的参政党也不能称为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是让我们的参政党及其党员干部关起门来搞学问,而是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通过学习找到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复杂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参政议政、更好地服务群众。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推进工作相结合,把学习的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并用学到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办法,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开创参政党工作的新局面。

四、深化参政党实践

我们既然要通过加强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来提高参政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使参政党所倡导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为全体党员所认同、所共享、并以此指导自身的参政实践,我们就必须关注参政党成员的政治思想认识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关注参政党成员应有的政治理性认识的来源,而政治理性认识作为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是来源于政治实践的。可见,参政党成员的政治理性认识是由其所参与的政治实践所决定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中来。我们要让参政党成员确立正确的政治理性认识,就必须深化参政党的参政实践,使参政党的广大党员在有效的参政实践中巩固对现有政治秩序和政治观念的认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参政党的政治实践与参政党思想观念的互动关系,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参政党的政治实践需要参政党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参政党的政治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又制约着参政党政治思想的发展,因为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参政党成员的正确思想也只能从实践中来。一方面,参政党的政治思想对参政党的实践有着反作用,能够推动或者制约参政党政治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参政党的政治思想又只能在不断发展的政治实践中成熟和完善,如果参政党的政治实践是倒退的、滞后的,那么参政党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从实然的角度来看,参政党的政治思想认识其实是对参政党所参与的政治实践所联系的政治现实的看法。无论是错误的认识,还是正确的认识,都是参政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政治实践中对客观政治现象的反映。虽然实践只是认识的桥梁,但是,由于参政党所处的政治客观现实都是由他全部政治实践所表现和展开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参政党的参政实践是参政党政治思想的来源。我们要相让参政党成员确立正确的政治理性认识,就必须让参政党成员在这些政治理性认识所诞生的土壤--有效的参政行为、有效的多党合作--等等相关的政治实践中深化认识,这是参政党成员提供政治思想觉悟最根本的条件,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说教。只有让参政党成员在有效的参政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信仰。这就对参政党的政治实践提出要求,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参政实践中,参政党的思想认识才能够不断进步与深化。因为参政党成员的政治思想认识,无论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都能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找到根源。当参政党成员把参政党视为花瓶,从而在参政党自身建设问题上采取不作为的立场时,这虽然是错误的认识,但其实也是对当前多党合作不尽如人意的那部分政治实践的反映。当参政党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更多机会真正发挥参政党作用时,民主党派花瓶论的错误思想就会应运而生。要解决这种错误认识,一方面要引导参政党成员用历史的眼光、全局的眼光来看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不断深化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为参政党履行职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参政党及其成员所需要的许多思想观念,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成长。比如说公民意识,这是参政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意识,公民意识是由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所支撑的,但是,公民权利如果没有经过具体的实践环节,是很难社会化为人们的公民意识的。和所有人一样,参政党成员只有在公民权利实现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做合格的公民。尽管公民意识的增长有赖于政治民主化程度的发展,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公民而存在的具体实践有着更加强大的推动作用。参政党意识也如是。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参政党成员没有真实有效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没有在实践中强化对参政党性质、地位与作用的认知,那么参政党意识是很难确立的。参政党意识只能在有效的参政实践中成长。这也和著名的政治学家佩特曼在《参与和民主理论》一书中表达的观点相呼应,佩特曼认为,参与具有教育功能。也就是说,政治参与的实践,是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的最佳课堂,因而也是参政党思想建设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