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徐世晓,赵新全,孙平,赵同标,赵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1全球气候变暖争议中的核心问题----王绍武,葛全胜,王芳,闻新宇,黄建斌-地球科学进展,2010
22CO2减排情景下中国能源发展的若干问题---何建坤,张希良,李政,常世彦-科技导报,2008
23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国际借鉴及路径选择---傅强,李涛-中国科技论坛,2010
24碳金融发展与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高志新-上海金融,2011
25国际碳金融体系构建中的“中国方案”研究--尹应凯,崔茂中-国际金融研究,2010
26碳本位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肖奎喜,蓝芳,徐世长-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2010
27低碳经济浪潮下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模式设计---蒲成毅,潘小军-西南金融,2011
28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类影响的研究---钱晶,郑有飞-生物学通报,1999
29甲基溴替代技术对番茄温室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陈云峰,曹志平,于永莉-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
30从生态赤字到生态建设: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政策-----胡鞍钢,王亚华-中国软科学,2000
31绿色供应链管理-----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2005
32环境政策学------李康,环境学-2000-
33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技术政策创新---顾海波-2004
34让立法规划更好体现科学民主性---陆拯-上海人大月刊,2008
35美国实施清洁空气法的效益与启迪--曹凤中,周国梅,吴迪,李玉琪-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
36大气颗粒物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探讨--潘贵仁-干旱环境监测,2004
37[C]工业点源大气污染扩散空间信息系统----孙娟,束炯,邱报,段玉森,王强-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
§§§第三章水体污染控制
专题24、人体健康、生态平衡
焦点议题:
水体的非生物毒性物质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问题相当于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问题。如果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水体中,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所以饮用水源污染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危害则最为直接和严重。常见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有:生活污水(排放大量有机物到水体当中,破坏生态平衡),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对水体造成污染)、医疗废水(潜在危害大,并能传播疾病)。在城市环境中,污水处理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1]。例如:城市排水系统覆盖面有限,废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分布不合理,国家或国际社会对给排水系统建设的投资不足。上述问题在贫困国家中显得更为严峻,使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越来越糟糕。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水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迁移、积累历程,归宿也不一样。我们就要弄清污染物在水、底泥、生物中的分布和归宿,进而选定优先采样的环境要素:
金属与无机化合物、
农药、
多氯联苯
卤代脂肪烃、
醚类、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类
亚硝胺和其它化合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他们可以积累在底泥和生物群中。氰化物的环境效应显示出短期毒性,石棉是一种易于悬浮的颗粒物,多半没有生物积累,锑可能暂时归附于底泥中[2]。所以对这三种化合物含量的监测最好直接测定水。
农药化合物中有九种:丙烯醛、氯丹、DDD、DDE、DDT、狄氏剂、七氯、TCDD及毒杀芬,可长期存在于底泥中并能被生物积累。监测这些化合物的优先对象为底泥和生物群。现已证明,艾氏剂被生物积累,但不能长期存于底泥中,这个化合物的最优监测对象是水和生物群。相反,硫丹和硫丹硫酸酯不被生物积累,但容易被底泥吸附,监测的优先对象为底泥。异狄氏剂和异狄氏醛在水中归宿的资料很少报道,按它们的分配系数推断,可能会被生物积累,所以对这些化合物宜监测水、底泥和生物群。七氯环氧化物是稳定的,能残留在水溶液中,也可以沉积于底泥中,并能被生物积累,所以同样应在水环境的各部分进行监测。异佛尔酮是水溶性的,要采水样监测。六氯环己烷的同分异构体按其理化特性,应当在水和底泥中取样监测。
多氯联苯PCBS:在水环境中PCBS易被吸附在底泥和颗粒物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为PCBS的生物积累性很强,所以监测PCBS的最优对象为底泥及生物群[3]。2-氯萘与PCB类似,从萘的数据和其化学性质看,它有可能积累在底泥和生物群中,所以在对应的环境部分采样为佳;
卤代脂肪烃:除二氯溴甲烷、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六氯环戊二烯和六氯丁二烯外,其它化合物因为蒸气压高,会很快地从水中消失。所以对这21种高挥发性化合物,最优监测对象是水。六氯环戊二烯和六氯丁二烯在底泥中为长效剂,能被生物积累,以相应的样品为优先对象。二氯溴甲烷、氯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在水环境的最终归宿目前还不清楚。在其它资料欠缺的情况下,分类体系指出,监测这些化合物浓度的最优方法是从水和底泥开始。
七种醚类化合物:它们在水中的归宿多有不同。其中五种只存在水中,辛醇/水分配系数也较低,所以它们潜在的生物积累和在阍泥上的吸附能力都低,优先监测对象为水。4-氯苯-苯基醚和4-溴苯-苯基醚的辛醇/水分配比高,建议在底泥和生物群中监测这些化合物。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虽然在一些情况下,挥发和吸附两种过程互相竞争,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可被生物积累[4]。所以,监测这12种芳香化合物的优先对象为底泥,对能被生物积累的六种化合物,则应同时监测生物群。
苯酚和甲酚化合物中:苯酚、2-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能残留于水中,而其它八种均存在于底泥中。因为五氯苯酚和2,4-二甲基酚易被生物积累,这两种化合物的监测也应考虑生物群的取样。六种酞酯类,除双-(2-甲基-己基)酞酸酯外,其他化合物的资料比较少。但这些化合物都有高的分配系数,它们可以积累于底泥和生物群中,所以监测这些化合物最优的办法要从底泥和生物群开始。
多环芳烃:它们多积累在底泥中,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并很快被各种生物所吸收和代谢,所以建议在底泥和生物群中进行监测。在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中,含有三种亚硝胺和四种其他化合物。二-甲基亚硝胺和二-正丙基亚硝胺是水中的长效剂,其他五种化合物主要残留在底泥中。二-苯基亚硝胺、3,3-二氯联苯胺和1,2-二苯肼可被生物积累。丙烯腈被生物积累的可能性不大,但可长久存在于底泥和水中。所以监测这些化合物最好在相对应的环境部分采样。
二恶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对TCDD进行了评价。根据动物数据,将TCDD分类为“人类致癌物”。
接触高剂量的二恶英,可能影响肝功能,也可能导致痤疮和皮肤色斑。长期接触则会关系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功能损害。慢性接触二恶英已导致癌症。二恶英并不影响遗传物质,而且低于一定剂量的接触,致癌风险可以非常小。因为二恶英的存在,所有人在接触的环境里都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产生了所谓的机体负担[5]。环境的接触在总体上并不影响健康。然而,因为这类化合物有潜在毒性,人类尽可能减少目前环境的接触。
专题25、石油泄漏事故
焦点议题
水环境污染的致病机理
A、水污染与与生物损害
水环境污染造成疾病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生物体发生病理变化的改变。这些变化表现出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下面我们用海湾地区石油烃与疾病的案例给大家阐述与石油工业灾害有关的人类疾病。众所周知,在海湾地区对石油的过度开采经常使得原油经常注入海洋,据估计该地区10%的石油也流到了海洋里。
———石油泄漏事故也经常发生在海湾地区,世界上最大的20起事故中有3起发生在这里:1999年1月6日瑙鲁资油田3亿L石油泄漏;1972年12月19日“海之星”油轮1.44亿L石油泄漏;1981年8月20日科威特储油罐1.18亿L石油泄漏。可是最大的一次石油溢漏发生在1991年1—2月,1990—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故意把95亿L石油倾倒在沙漠地区。有15亿L的石油流入了海湾里,科威特600多眼油井着火[6]。
这些人为的灾害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海湾战争的环境影响将长达几十年。除了造成海洋与陆地污染外,油井燃烧排放出大量的硫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与颗粒物等污染物质。高颗粒物含量与人类的各种不正常反应有很大的相关性。医院的研究表明,18%的科威特居民感染了呼吸道疾病与哮喘,而美国只有6%的人患有这种疾病。由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并且我们在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的影响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损害:
急慢性中毒
致癌
此外还可以产生包括:致畸、突变、寿命的缩短、生理、生化的变化对于水体污染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功能损害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些变化是属于代偿性的,有些变化则属于损伤,二者同时存在[7]。当代偿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还可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暂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这时如果致病因素停止作用,机体便向恢复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代偿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致病因素继续作用,代偿功能逐渐发生障碍,机体则以病理变化的形式反应,从而表现出各种疾病所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B、环境污染疾病的发生发展
----环境污染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表现)、前驱期(有轻微的一般不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某疾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恶化死亡)[8]。
在急性中毒的情况下,疾病会很快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某些化学质的长期作用下,疾病的前期可以相当长,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看上去非常健康。可在致病因素继续作用下终将出现的临床症状;这种人对细菌、病毒等的抵抗能力减弱,这种人处于代偿状态。从预防医学的观点来看,不能以人体是否出现疾病的症状来判定有无环境污染,而应观察多种环境因素对生化功能的作用,及早发现前期的变化。
专题26、民主治理原则
焦点议题
水体污染控制的相关立法
危险化学物质和油制品的泄漏等有着技术上的原因,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却和法制的不健全有直接关系[9]。
南美洲东北部圭亚那附近的欧梅河、埃希跨波河流被倾倒了150万L的氰化物垃圾。
1979年,坎佩切湾水下的原油钻井发生了第二大世界记录的原油泄漏事件是井喷事故,泄漏原油50万吨。
加罗尼河谷沿岸倾倒了3000千克的汞被。
—在最近几年,委内瑞拉及其邻近的地区,尤其是在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矿产开发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使用氰化物和汞提取金的做法比过去增长500%。
A、水资源必须考虑综合治理,民主治理原则,以保护生态系统长远平衡为目的。
---体现民主精神的法国的《水法》
法国政府通过立法管理和水污染,《水法》于1992年实施,该水法包括水资源管理、权属、保护、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开发机构、水资源经济财政运作,水资源必须综合治理,以保护生态平衡。水资源以流域为单位,规定规划由流域委员会制定。水资源开发管理政策的实施要求管理机构和用户协商,实现民主。政府采用积极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谁用水谁交费,谁污染谁交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B、严厉的刑法(日本和德国)
日本防治水污染的立法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1958年颁布了《关于公共水域水质保护法》和《关于限制工厂排水的法律》。1970年,《刑法典》第142条污染净水罪中规定了污染供人饮用之净水,处6个月以下之监禁或10万元以下之罚金。第143条的污染水道罪的相关规定指出,污染以水道或其他水源处7年以下监禁。1957年德国颁布相关水管理法,确立了保护地面和地下水以及沿海的原则。根据规定,任何人致使水质受到污染或发生有害变化,可处以2年以下的徒刑和罚款的惩罚,如果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或者伤害他人,应处以3年以下的监禁并处罚款[10]。
C、美国排污的立法
排放报告义务?
未能履行违禁排放报告义务者,处不超过一年的监禁或罚金。
————《联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第311节第7条
美国1948年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随后颁布《联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
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第1312条解释了水质标准,定义为:能够保障公众健康、公共供水、农业和工业用水、保护水生物的平衡繁殖和保障人的水上娱乐活动的水体质量标准。
《清洁水法》第301章规定了“更加严格限制”的要求。
【事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