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16

第16章 货币信贷化(1)

【案例分析:韩国信用卡风暴:】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韩国政府认为国民经济需要调整和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选定在由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型经济,以刺激居民个人消费需求作为首选,所采取措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信用卡”。1999年起,由政府强力推动信用卡产业的发展,通过消费信贷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可以说,他们是以极为夸张的程度发行信用卡,2000年信用卡发行量达5788万张,相当于以往3年的总和。2003年信用卡发行总量突破1亿张。为启动和推广信用卡,韩国国税厅甚至搞起了“信用卡票号抽奖”。韩国被信用卡业界公认为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全球典范。事实证明,韩国政府的做法短期内取得了成功,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有效刺激了内需。在1999年后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韩国国内需求迅速替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01年韩国国内需求占宏观经济总需求的75%,比1998年的20%提高了55个百分点,银行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银行卡产业同时带动了通信、集成电路、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旅游等一大批周边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韩国因信用卡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占到了韩国GDP的15%,使得当时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的信用卡市场。 消费信贷的增长(主要是抵押贷款和信用卡),提高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并且促进了消费导向GDP的增长。信用卡使得韩国很快走出了经济危机,他们仿佛大获全胜。但透支未来真的没有成本么?

韩国信用卡泡的破灭的标志事件是2003年12月20日,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宣布,暂时停止透支现金服务。事实上韩国银行在高盈利的诱惑下,信用卡市场竞争迅速升级。许多公司纷纷放宽对申请者的信用检查,甚至在大街上随意向路人兜售,有的公司干脆替完全没有支付能力的大、中学生伪造材料,发放信用卡。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信用卡的过度使用,个人和家庭贷款迅速增加,坏账问题不但困扰着信用卡公司,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2003年底,在人口4800万的韩国,拥有4张以上信用卡的人数达到975万。很多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恶意透支。有些“以卡养卡族”干脆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多卡连环透支。2004年4月底,韩国全国信用卡持有人被列入信用不良者名单的人增至382万人。截至2003年11月,信用不良者的透支行为使8个主要信用卡公司的坏账率达13.5%,拖欠债务超过90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经占到韩国劳动人口的16%。动态坏账额达7.7万亿韩元(约合66亿美元)。债务拖欠比率急速攀升,使韩国的信用卡公司无一例外发生了流动性危机,因还不起债而自杀、犯罪的事件层出不穷。

货币作为现代经济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商品,它既具一般商品的基本特征,也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职能。说它一般,凡是商品就有价格,货币也有价格:对外就是汇率—其他外币购买人民币的价格,对内一个利率—借贷人民币的价格,另一个更基本的价格是单位货币对应一揽子商品的数量—也就是CPI的问题,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重点讲述。货币与一般商品所不同之处在于货币具有很多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的职能。

第一,货币是最重要的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买卖流通的媒介,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使商品交易行为超越了时空限制。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商品的买和卖的两种行为发生了分离。这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首先,使商品交换的价值有了独立表现的形式。货币成为经济中财富的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做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就形成了所谓的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其次,货币的出现,尤其是在现代法定货币经济之下,整个经济划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实物形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是虚拟形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集中代表。商品和货币成为经济这同一事子的两个面。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市场经济的矛盾同时集中表现在商品与货币的两极之上,也包含了商品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其价格,它使得商品在量上可比,当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是用同一的货币来表示时,交易就变得更加方便。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后者成反比。货币是整个经济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度量衡,货币的作用就相当于物理世界中的千克、米、秒等最重要的尺度一样,一个每天都在剧烈动荡的货币体系,就如同千克、米、秒的定义时时刻刻都不停地变化一样荒谬而危险。如果一个建筑工程师手中的尺子每天长短都不一样,他怎么修建几十层高楼?即便是建起来,有谁敢住?一个商人在卖东西时,如果称重的称的标准每天都在变,就好像不断地调换秤砣,哪个买家愿意从他这买东西?这个世界,万物并作,唯由金钱衡量各种资源的价值,货币流通于世,是最重要的万种资源的标尺。

第三,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首先,它是现代世界每一个国家、组织、企业、家庭和每个人都需要的商品,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货币,没有货币一天也存在不下去,货币问题会波及整个经济。其次,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在形式上是作为全体商品的价值反映,成为实体经济的虚拟价值“镜像”而存在,而且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实体经济成一定比例。简单地说,货币价值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经济体的实物总量除以货币总量的一个合理比率,也就是说货币价值代表了单位货币的实物经济量。那么对于一个正常的经济系统来说,货币增长必然也必须和实体经济增长相当,这样币值才能保持稳定,这是具有基本逻辑水平的人从上面定义的比例关系中都能够知道的。换言之,金钱的数量要以经济增长为标准,一旦脱离这个标准,一切就乱了套。

第四,现代货币的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职能:信用支付。信用支付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价款、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信用交易的产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关系,它是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中产生的借贷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变成先拿东西后付钱——赊账。货币作为信用支付的手段,一方面暂时缓解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得以流通,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货币信用支付方式改变了当下的供求关系,使得未来的货币和需求在当期转化为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货币的信用支付手段是现代经济货币最重要的职能,甚至可以创造货币本身,信用卡交易的时候,交易的货币是名义上的、观念上的、未来的货币,刷卡的同时创造出了新的货币,这是货币乘数的部分,也是货币放大的部分。信用交易方式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投放未来的财富。货币信用支付手段的前提是经济个体的信用,对应不同信用交易层次和主体,信用交易可以分为:私人信贷——消费信用;企业信贷——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用;国家信贷、国际信用——特殊信用。具体来说,信用交易涵盖的交易有:信用卡、房贷、车贷、助学贷款、企业债券、国家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在所有债券品种的基础上用金融杠杆工具做出来的衍生产品的集合。

以私人信贷的信用卡为例,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真正的信用卡,具有以下特点:不鼓励预存现金,先消费后还款,享有免息缴款期,可自主分期还款(有最低还款额),加入VISA,MASTER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以便全球通用。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于:年费;循环利息,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刷卡手续费。信用卡这种信贷消费方式,携带方便,支付简单,非常容易造成支付幻觉,消费者今天去花明天的钱。在群体性大面积透支未来的状况下,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会扩大,短期内造成过多的货币追逐商品,形成商品价格泡沫,同时误导企业加大投资,导致产出进一步扩大,形成商品产出“泡沫”。当泡沫破灭时,多产出的商品造成积压,最终导致经济出现剧烈动荡,韩国始于上世纪末的信用卡案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例子似乎又演绎了现实版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套用一句曾经的流行语: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金本位下,货币发行的数量依靠的是金银等重金属数量;现代法定货币制度之下,货币价值系统已经是一种“符号经济”,货币发行依靠的核心是国家和政府信用,货币循环系统中的信用其本质其实是借贷和债务。实际上,法币系统,货币依靠信用发行,依靠借贷放大货币规模,换言之,现代货币实际上是由政府、企业以及私人的“货币化”的债务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