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20

第20章 供给与需求(1)

【新闻案例:2013年中国大学生迎“最难就业年”】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由于全国经济走势放缓,招聘岗位总数却较往年下降约15%,此涨彼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可谓前所未有的严峻。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有毕业生22.9万人,同比增长9000人。其中毕业研究生7.7万人,本科毕业生11.4万人,专科(高职)毕业生3.8万人。截至4月下旬,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本科生签约率26.6%,专科(高职)生签约率16.84%,研究生签约率36.59%。来自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需求数量上略有下降,岗位质量也有一定的下降,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为明显。“市属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人数为9.8万个,同比减少了1.6万个,降幅达到14%。”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祖德介绍,“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少,传统就业岗位趋于饱和。”据媒体报道称,上海、广州等地情况也大同小异。考虑到传统上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和实际就业率间仍有相当大的水分和落差,实际情况肯定更加严峻。关于“最难就业年”,我们想知道的是这是如何造成的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萨缪尔森曾说:“鹦鹉只要会说供给和需求,也能成为经济学”。供求规律分析是现代经济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放到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考虑,有的时候一切都将豁然开朗。因为这个工具,已经把所有相关利益方都考虑在其中了,就算这个世界最难以理解的现象和问题,如果从人性和利益角度去考虑,一切都将清晰可见。

现代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所谓的市场机制,它是指以价格信号为引导通过供求关系调节和制约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机制。市场是某种商品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和卖者作为交易的双方,就形成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成为决定该商品的成交价格的重要原因,而价格作为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赖以做出行动决策的核心市场信号,又影响供给和需求。简言之,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供求,这就是市场运行的基本价格机理。供求价格理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价格决定理论,它研究供给与需求如何影响价格,包括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和供求规律;另一部分是价格机制理论,它研究价格如何影响供给与需求,包括价格功能理论和价格弹性理论。我们首先从需求规律的需求[Demand]与需要[Want]开始。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们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无限的需要产生于无限的欲望。欲望不会没有,可能只是潜在性的,因为没有能力兑现,这种欲望和需要是一种潜在性需求,只有财富收入水平提高以后,这种需要才有可能显形化,变成有能力支付的需要—需求。需求就是在某一时期内的某一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有几个约束条件:首先是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三是愿意发生的需求;最后是一定时间的需求。这几个约束条件,缺一不可。

关于需求和需要的关系:首先,由于需求不同于需要,所以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也就并不取决于人口的多少,而是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其次,由于需求不同于需要,在现实经济中才会出现供过于求、市场疲软等现象。价格是决定需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商品,如果价格为零,那么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将接近无穷大。中国有全球最大的需要市场,因为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美国有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

政治经济学认为,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增加生产。在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应该增加供给,因为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所以计划经济又被称短缺经济。现代经济学认为,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增加生产是无意义的。在供给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应该遏制需要,供给只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人们的需要—需求,它建立在经济不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市场经济又称剩余经济。

如果用需求函数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Qd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Qd=f(p,w,e,r,t,y……),即需求量Qd =函数f (商品价格p、消费者收入w、消费者偏好e、替代品的价格r、互补品的价格t、人口y、广告x、消费者预期z……)。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需求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商品自身的价格无疑是最重要的;同时为了使问题的研究更简单,通常只考虑需求=f(价格)这样的函数。这一公式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他变量都作为外生变量来看待。这种函数关系可以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曲线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需求曲线通常从右上向左下倾斜。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的基本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需求规律作为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假设条件就是“其他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

事实上,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除了价格外,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人口、广告、消费者预期等其他因素对商品的需求也有影响。

消费者偏好:偏好就是爱好、口味。每个消费者都有着一定的偏好,但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市场的偏好。影响市场需求的消费者偏好更多地涉及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时尚变化等对整个消费者群体有影响的因素。例如四川人好吃辣,辣货的市场需求在四川就比其他不吃辣的地区强烈的多;再比如中国人好面子的攀比心理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奢侈品牌市场就具有比一般商品更加光明的未来。

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其购买力就越强,从而市场需求也就越旺盛,这一现象对于大多数商品都是一致的。但对于奢侈品和低档品而言,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DVD机与DVD、电脑和软件。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汽油)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汽车)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例如,钢笔和圆珠笔、茶和咖啡、猪肉和牛肉。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猪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猪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猪肉,必然多吃牛肉,结果牛肉价格也上涨,所以猪肉价格上涨转吃牛肉并非靠谱的解决之道。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动。

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也是一个心理因素,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广告的影响:广告本意是广而告之,就是引起别人注意,通知别人信息。商界有句名言“推销商品而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送秋波”。一般来说,广告投入和规模越大,商品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越深,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越高。广告影响需求的形式跟广告的目标有关:通知—为新产品和新特点创造知晓和了解;说服—创造对一个产品的偏好、信任和购买;提醒—刺激顾客重复购买;强化—说服现有的购买者相信他们做了正确的选择。对企业而言,广告是否真有效果,只能看广告带来的扩大需求量的收益能否拟补广告费用的成本。有时候你认为什么不重要,广告能够让你认为什么很重要的感觉。

市场是不停变动的,而需求也不是一直稳定的,当某种因素改变了任何一个既定价格下的需求量,需求和需求曲线都会随之改变。如何减少毒品、香烟对消费者的危害?一种是使需求改变,用公益广告、香烟有害身体健康等方法使整个需求曲线移动,使得同等价格水平下需求降低;另外一种是沿着需求曲线使需求量改变,用政府税收等形式提高厂商的成本,使得香烟价格提高。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必须注意:不要把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价格变化之后,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到不同的点)相混淆。”([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曲线反映的是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需求的变动是指由于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参数)的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整个需求关系的变化,它意味着消费者在每一种价格下的需求都与以往不同。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最后,关于构成需求和需求曲线的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规律的实现跟人思想和行为有关,当市场发生某种变化使得消费者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改变,那么需求规律就会呈现特殊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投资品市场上,需求不规则曲线,往往在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价格越高,需求越高,也就是所谓的追涨杀跌的现象。另外在包括奢侈品在内的定位性商品上,会出现只买最贵、不买最好的现象。

下面看一下供给理论。如果说需求是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那么供给就是生产者的出售欲望和出售能力的统一。人们满足欲望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对于消费者是追逐商品,对于生产者是追逐货币和利润,然后购买更多的其他商品。尽管逐利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但任何的供给都是有限的,因为任何的资源都有限。与需求相对应,供给就是在某一时期内的某一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根据上述定义,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例如:大学生们都想成为白领和精英,但是这些高薪的职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大学生们拥有的却不多,形成有效供给的不足,这是没有供给的能力。

理解供给概念,强调以下三个要点:供给量是个预期概念,不是指实际售卖量,是生产者预计、愿意或打算供给的数量。其次供给量是指有效供给量,即有现实生产能力的供给。现实的生产能力指拥有足够的生产条件来支持。最后,与需求类似,供给也总是涉及价格,没有相应的价格,就谈不上供给。

如果用供给函数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供给=函数(商品的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本价格、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预期、政府税收… …)。影响供给的因素同样有很多,因此供给函数也是一个多元函数。与需求函数类似,在影响供给的因素中,商品自身的价格是最重要的;通常只考虑供给=G(价格)这样的函数。这一公式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他变量都作为参数来看待。这种函数关系以几何图形表现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