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的规则
20074000000031

第31章 成本论(2)

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陷入沉没成本“谬误”,比如买衣服只因为逛了很久的街,穿衣服只因为花过了钞票。家长买了架钢琴,每天逼着孩子学,只记得钢琴花了很多钱,却没注意孩子不喜欢的话,却浪费了孩子无数的时间。既然过去的不可能更改,我们不妨干脆把它们搁在一边,设想自己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从零开始,只做将来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现在人们订婚结婚流行送钻戒,但在二战以前,送钻戒并不普遍,因为在二战前,美国48个州有47个可以对不履行婚约的情况提起法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但是二战后废除了这一条款,于是钻戒就充当了婚姻中的“沉没成本”。这时的沉没成本也不是完全有害,钻戒就是一种抵押品,也是一种沉没成本,这里是怕女人受骗,然后男人违背婚约。钻石越贵重,毁约的沉没成本就越大,其实对付的就是无法忘怀沉没成本的男人。其实,不理性的人懊悔过去,理性的人面向未来;失去的东西总是找不回来的,不要为失去的东西失去更多,而是要从失去上得到点什么。

关于沉没成本是否一定不考虑,这一点经济学者是有分歧的,有人说放弃的沉没成本必须是我们可以忍受的,有人说凡是沉没成本都应该忽略;事实上无论能不能忍受,放弃沉没成本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追加的成本超过了预算约束的限制,也就是超过承受范围无法负担;另外一个是即便追加投入未来也会有亏损。

2007年3月,国务院批准大型飞机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我们说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它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现在大飞机立项的原因,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航空市场发展迅猛、对飞机需求量增大。未来20年,中国需要补充各种类型的民用客机3110架,其中大型喷气客机2232架,价值超过千亿美元,约占全球份额的15%。波音市值不过400亿美元。其次关键的原因在于,大型飞机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航空产业是许多高科技的集成产品,飞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几乎所有工业门类,诸如冶金、玻璃、橡胶、电子、仪器仪表等等。它把工业上最先进的技术都集成在一起,发展大飞机项目可以带动国家工业体系整体发展,会造大飞机,说明我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完成。

在中国历史上,大飞机的研制是近40年的沉重梦想。 第一代领导人在1970年8月,国家正式下达文件,这项工程便被以文件下达的年月命名为708工程。来自全国航空工业300多个单位的各路精英被调集参与研制任务,以后该机被命名为“运10”,并于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当时,国际航空界对“运十”的研制成功给予了高度关注。令人遗憾的是,从1985年2月起,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研制的大飞机“运十”就一直停放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仅比欧洲空客晚两年起步的我国大飞机制造业,自此举步不前。当时相关部门号称以技术换市场,最后的结果现在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运十折戟蓝天的诸多因素中,最具有欺骗性的理由:运十飞机研制耗费了5.377亿,如果要使之完善达到定型生产的程度,还要追加二十亿左右。成本太高,不如直接买人家的,5亿的前期投入可以当做沉没成本。20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宝钢项目也曾经过类似的讨论和类似的应当下马的理由,后来陈云说:已经上马了,停的损失更大。如果没有这句话,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宝钢。从成本论的角度,陈云说得是对的,覆水难收和覆水可收,成本是不同的。事实上,如果真正懂得沉没成本,就应该知道,一是大飞机项目是中国在最困难时期投入的5亿人民币,它不仅不应该被忽略,甚至根本就不是沉没成本;二是当时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追加二十亿人民币没有太大的问题;三是追加了二十亿,当运十定型生产,今天全球上空的空客、波音有大部分就应当是中国制造的飞机。

事实上,不仅人们依靠成本收益做选择,动物其实也存在着类似理性的成本收益思想,比如狮子从来只拣斑马等弱小动物下手,除非迫不得已,它绝不会朝向豹子和狼,这就是成本思想。尽管它同样可以杀死对方、吃到肉,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能算成本最小,总和狼搏斗的狮子很容易挂掉。罪犯在实施犯罪时,大多选择容易下手的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理性成本概念。罪犯和商人的理念是一样的,都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受益,专向老弱病残下手:从这个角度出发,老太太是抢劫犯罪的重点下手目标,虽然抢劫老太太有点不太光彩,但却非常有经济头脑。所以其实罪犯都是非常理性的。防止犯罪的方法就是提高犯罪的成本——通过法律加重对犯罪的惩罚——严刑峻法来减少犯罪。

人们和会计学中的成本概念的基础是会计成本,而经济学的成本概念的基础是机会成本,所有机会成本的总和是经济成本。与此对应,会计师衡量的是会计利润,即用总收益减去总的会计成本;而经济学家衡量的是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也就是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总和。经济学中,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成本一定大于会计成本,所以经济利润一定小于会计利润;并且经济利润大于零的情况只有一个。

人都是理性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润对经济体的最优选择、利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哪怕选择可以有千万种,但存在经济利润为正的选择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一般人来看,干什么都可以,都能赚钱;但在经济学看来,在所有的选择里,只有一件事也就是最优选择才有利润,其他的所有选择都是亏损。能够做到最优那是经济学的理想状态武装到了牙齿,一般经济学人只能追求次优选择—亏损的少一点。所以经济利润可以为正、负或零。如果某一行业存在着正经济利润,这意味着该企业的总收益超过了机会成本,企业应该把所有的资源投入这个行业。因为在该行业中可能获得的收益,超过该资源的其他用途。反之,如果一个行业的经济利润为负,要把资源从该行业退出。经济利润是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的信号。正的经济利润是资源进入某一行业的信号;负的经济利润是从某一行业撤出的信号;当经济利润为零的时候,企业才没有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的动机——进不进无所谓。

最后强调,选择决定命运,我们在作选择的时候,必须面向未来考虑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不但要考虑由于这个选择我们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选择,我们将会失去什么?如果失去的比得到的还要多,不管这是一个怎样好的选择也不值得选择。有句名言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说有人掏钱请你吃饭,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是免费的或者没有成本的么?不是!因为你用于跟人吃饭的时间,也是你的重要资源,他除了可以跟人吃饭,还可以休息、学习、投资、游戏和买彩票,如果你去吃免费的午餐,你得到的是满足一顿食欲;你失去的是其他各种选择,甚至包括彩票可能中奖的500万,所以午餐不是免费的,机会成本可能高达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