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20074500000029

第29章 抓住孩子发育关键期,事半功倍(5)

韩鹏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本来还挺关心他的,让母亲配合好让他快点跟上大部队,但不知为什么,母亲每次都和班主任辩论,弄得班主任非常懊恼。后来班主任就开始罚他了——抄写、跑圈、做卫生。韩鹏的小学主旋律就是“被罚”,母亲说,这种体罚学生在国外是要被判刑的。韩鹏仇视老师,在课上和老师辩论,影响了课堂气氛,同学的家长跑到学校要求开除他这个害群之马……

升初中时,母亲花了高额赞助费把他送进了重点学校,结果,韩鹏上课就像听天书,根本听不明白,闲着没事就惹事──睡觉、说话、玩东西……

“那时,我觉得老师特别虚伪,明知道所讲的内容对学生未来没有任何价值,却煞有介事地教学生。每当我撕开老师的伪善面具,欣赏老师哑口无言的尴尬,就感觉特别爽。

“当时母亲天天数落我不让她省心,像父亲一样令她失望。初二时,母亲带我去了趟美国。联想到母亲朋友们说他们孩子在国内不适应,到了国外就顺风顺水,我知道自己的天地在国外。母亲计划让我参加SAT,到国外上大学,但因为中考面临着被分流去职业高中的局面,我只能提前出国……”

到了国外,韩鹏体会到离群索居的感觉,15岁的他社会适应力是有限的,他无法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回国后,感觉自己像夹生饭,蒸不熟也煮不烂。在国际学校里,没有学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一味地“素质”、个性的张扬使他彻底偏离了中国教育的轨道,不能回头……

“您知道国外社区大学是什么概念吗?同学们酗酒吸毒,我回来是为了不同流合污。可母亲不理解,她说我根本不顾及她的感受,为了把我送出国,父亲和她离婚了。原来受母亲的影响,我也瞧不起父亲太过现实,他认为中国的孩子就应该接受中国教育,没必要把出国当救命稻草……现在回想他可能是对的,母亲最不能听到不同的意见,她担心父亲会干扰我,把他扫地出门了。

“不好意思,我说得太多了,您听烦了吧?”韩鹏突然停下来,面带羞涩。畅快的倾诉使他的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脸庞有了光泽。

“恰恰相反,韩鹏,我感谢你信任我,和我说了这么多,让我有机会感受你的感受。”

范雪儿为了她心目中孩子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她推崇西式教育,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人在中国,心在外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判断、人际交往模式全部强加到孩子身上,完全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细节、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

社会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每种选择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父母为孩子选择时一定要慎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孩子被动体验失败、挫折。范雪儿本来希望儿子通过SAT去国外上大学,却过早地将孩子送到国际幼儿园,使他与中国教育之间有了缝隙。小学一年级遇到现实问题,范雪儿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指责学校,使孩子失去入轨的机会。

韩鹏的经历在他潜意识里埋下了许多“被伤害”、“被指责”、“被抛弃”的痛点,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他的痛点就会被点燃,毫无例外地选择逃跑。在与老师“斗争”的过程中,他坚信“见多识广”的母亲会给他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可现实残酷地告诉他,母亲的招儿不灵,他绝望、愤懑,只能用不在乎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迷茫。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真正参与到职业生涯的规划中来,不要将所有的重担都扛在自己的肩上。现在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社会现象,一些“80后”,他们对陪伴孩子充满了敬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心理顾问,随时与心理顾问沟通不同阶段对孩子的教育方向。

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范雪儿原本希望通过我对韩鹏的心理辅导,让他学会坚强,勇于面对困难,乖乖回美国继续学业,没想到我会将辅导的部分重心转移到她身上。在辅导的过程中,她经常会用自己掌握的国外情况碎片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每次在我的追问中她又不得不承认她对国外的理解存在有“肯定一切”的倾向。

几次咨询使范雪儿能够平和地接受现实了,她同意给韩鹏充分思考自己生涯规划的机会。

母亲的改变感染了韩鹏,他认真地完成我留的每一份心理作业和职业规划作业。在韩鹏的作业中,我发现,他的优势是有爱心,喜欢大自然,热爱动物,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劣势是不善于与人交往,情绪管理能力不强;挑战是知识体系不完整,在美国学习期间的不佳表现造成现在面临被拒签,并由此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

最后,韩鹏锁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畜牧师,他想申请去新西兰、澳大利亚学畜牧业专业,他们对这个专业招生有政策优惠。

为了这个目标,韩鹏自己设计了生涯路线图:

第一,马上投入由美国申请转学到新西兰的工作中。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韩鹏发现澳大利亚的费用比新西兰高很多,他打算选择新西兰,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

第二,查寻新西兰哪个大学的畜牧专业最好,并且了解入学的流程和各种细节。

第三,未来留在新西兰的农场工作。

第四,在母亲退休之前,为母亲在新西兰做好她来定居的一切物质准备,并争取邀请父亲一同前往。

面对着儿子的生涯规划,范雪儿落下了眼泪,“儿子真的长大了,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活经验丰富,希望引领孩子少走点弯路,结果却给孩子添乱了。幸好他有勇气面对残局,否则我一生都会沉浸在挫败和自责之中……”

在全国各地的父母课堂中,我都会问一个问题:“诸位,今天我们培养孩子,未来他们必须给我们养老送终,同意的请举手。”很少有人举手。“他们能够快乐幸福就好了”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心声。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经常有孩子告诉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父母用爱换取对孩子生命的掌控”。

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当父母将人生规划的责任交托给孩子本人,他们都会拥有责任感、使命感,愿意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最后请为人父母者做个小小的实验:紧紧抓住一把沙,然后将手中的沙放到一个容器中;再轻轻地掬一抔沙,放到另一个容器中。看看哪个容器的沙更多些?

有的时候,与孩子保持一步的距离,你会生活得更轻松快乐,孩子也会更大限度地实现自我。

韩鹏一直和我保持联系,他与我分享申请大学的全过程。在启程去新西兰之前,他特意从北京到天津与我告别,长长的头发剪短了,人显得也精神、干练了。

范雪儿也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丽珊女性幸福心理学】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极力营造他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的环境和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范雪儿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西化”思路是正确的、先进的,她像个斗士一样,和中国的教育模式抗争,批驳老师们的“迂腐”,从中她可能体会到无能为力的焦虑,也可能收获眼界“高人一等”的快感,但孩子却只能面对无法融入环境的孤独和尴尬。

心灵作业:父母教养子女的形态

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把父母分为殉道型、伙伴型、警察型、教师型和教练型。根据以下的陈述,你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父母?

殉道型

殉道型的父母把自己完全投入子女的身上,他们愿为子女做任何事,甚至牺牲自己的需求。这种教育的方式会产生许多问题,因为殉道者设定的目标无法全部达成,父母就会产生罪恶感,由此产生过度保护子女的行为。

这类父母的孩子往往因为父母的“替代成长”而丧失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和完善。

伙伴型

主要是那些子女较年长或在青春发育时期的父母,感到应该做子女的好伙伴。他们采用放任主义的政策,让孩子在很微弱的或完全无指导下设定自己的目标、规则及限制。这类父母认为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由代沟所引起的冲突。由于父母在养育子女时既无法定权力,又无道德约束力,因此伙伴型的教养方式是不实际的。

这一类父母的孩子因为缺乏敬畏而无意中成为群体中的挑战者,由此恶化与权威者的关系。

警察型

这一类型正好与伙伴型相反,警察型的父母要求子女随时随地都得遵守规则,即使一点点的小错误也会遭惩罚。

这类父母的孩子会有两个极端,一是特别窝囊,不敢表达自己的诉求;二是进入青春期会陷入盲目逆反之中,加大成长的难度。

教师型

这类型的父母善于学习,遵循子女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重视孩子的发展性。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发现孩子的优点、潜力,并鼓励孩子不断成长。

这类父母如果选择对了发展心理学的书籍,会给孩子恰如其分的引领,子女就会是比较愉快的、有智能的及成功的。

教练型

这类父母像教练一般有其个人的特性及需要,他们规定家规而照规条教养子女,若违反规条时则受罚。教练型的父母鼓励子女努力、练习,以发展才能。教练可以让不合作的队友离开,或自己辞职,但为人父母的角色是一生保有的。

附录: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第一大关键期 感官发育关键期

第1节(0~4个月) 听觉敏感期

第2节(0~6个月) 视觉敏感期

第3节(4~8个月) 味觉敏感期

第4节(6~10个月) 嗅觉敏感期

第5节(0~12个月) 触觉敏感期

第二大关键期 动作发展关键期

第6节(2~3个月) 抬头敏感期

第7节(1~10个月) 动手敏感期

第8节(3~4个月) 翻身敏感期

第9节 (6个月左右) 起坐敏感期

第10节(7个月左右) 翻滚敏感期

第11节(8个月左右) 爬行敏感期

第12节(11个月左右) 站立敏感期

第13节(12个月左右) 行走敏感期

第三大关键期 语言发展关键期

第14节(0~6个月) 哭闹敏感期

第15节(3~6个月) 学语敏感期

第16节(7~9个月) 认物敏感期

第17节(8~11个月) 称呼敏感期

第18节(1~2岁) 说话敏感期

第19节(2~3岁) 儿歌敏感期

第20节(3~5岁) 诅咒敏感期

第21节(3~5岁) 听、讲故事敏感期

第四大关键期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关键期

第22节(1~2岁) 对小事物敏感期

第23节(1.5~3岁) 对细节敏感期

第24节(3~4岁) 玩水敏感期

第25节(3~4岁) 玩沙敏感期

第五大关键期 秩序形成关键期

第26节(1~3岁) 秩序敏感期

第27节(1~3岁) 空间感敏感期

第28节(2~3岁) 生活习惯敏感期

第29节(2~3岁) 物权敏感期

第30节(3岁左右) 懂得抑制敏感期

第31节(3~4岁) 执拗、逆反敏感期

第六大关键期 规范建立关键期

第32节(2~4岁) 独立意识敏感期

第33节(2.5~4岁) 合作意识敏感期

第34节(2~5岁) 生活规范敏感期

第35节(2~5岁) 人际关系敏感期

第36节(3~6岁) 文明自律敏感期

第七大关键期 阅读、书写关键期

第37节(3岁左右) 看图、识字敏感期

第38节(3~4岁) 读图画故事书敏感期

第39节(4~6岁) 写字敏感期

第八大关键期 学习文化关键期

第40节(1.5~3岁) 模仿敏感期

第41节(3~4岁) 音乐敏感期

第42节(4~5岁) 绘画敏感期

第43节(3~6岁) 偶像崇拜敏感期

第44节(4~6岁) 探究事物敏感期

第45节(4~6岁) 数学概念敏感期

第46节(4~6岁) 审美情趣敏感期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0~6岁)

最早:在还不知道怀孕的时期

孕中期:脑细胞增值,脑细胞链接

1. 1岁内:脑细胞还在增加

1岁以后:主要是神经链接

2岁60%,3岁70%,6岁90%

最有影响的营养是DHA、蛋白质、卵磷脂等

2.视网膜发育关键期:孕5个月

视觉组织发育的关键期:4岁前

3.牙齿发育关键期:

孕5周:乳牙牙胚发育,孕5月开始钙化

孕5月:恒牙牙胚开始发育,出生的时候恒牙的第一对磨牙开始钙化

4.学吃奶的关键期:一出生

5.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1岁前

6.最容易缺乏微量元素的关键期:4~11个月

7.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钙、铁、锌

8.成长最迅速的时期:孕期、婴幼儿、青春期

9.免疫防护的关键期:孕期

6个月之内的孩子为无菌儿

6个月~3岁免疫空白期

免疫机制的建立3~12岁

10.学习咀嚼的关键期:6个月

11.分辨大小的关键期:8个月

12.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4岁

13.口语发育的关键期:3岁前

14.数学启蒙的关键期:3岁前

15.培养独立生活的关键期:3岁

16.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前

17.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6岁前(3~5岁)

18.学习语言(书面)的关键期:4~5岁

19.右脑训练的关键期:6岁前

20.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1~2年级

21.建立规矩的关键期:2岁半前

22.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

23.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8岁

24.学习独立吃饭的关键期:9~1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