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不伤害的爱
20074600000010

第10章 父亲是孩子生命的底色(2)

我决定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希望对问题作进一步探索:“也煌,我理解你无法面对面找同学要罚款的感觉,许多人都羞于找别人要钱,哪怕那钱本应属于自己。幸好,你父亲始终如一地在身后支持你,给你力量。”

“才不是支持呢,是掌控,我是木偶,一举一动都操控在他的手里,我是他的替身。”也煌的话语中流露出一种负向的情绪,或许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煌缓缓地将他家庭的情况讲给我听。

郭也煌的爷爷是一名在专业上很有建树的科学家,曾对唯一的儿子寄予厚望,但也煌父亲从小对学习就不感兴趣,连续两次高考都落榜了,让爷爷大失所望。科研单位的人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也煌爷爷想过放弃儿子,任其“自生自灭”,可看着儿子天天低头耷脑的样子,还是硬着头皮找单位领导给儿子安排到后勤工作……爷爷觉得这件事使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郭也煌出生之前,爷爷就给他起好了名字——也煌,让孙子也像爷爷一样的辉煌。为了让儿子“复兴郭家”,也煌父亲将满腔的热血倾注到儿子身上。也煌成长在真空世界里,他从小就陷入文化课的超前学习之中,从不和同龄人玩。小学时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傲视所有的同学,同学们群起而攻之。为了保护儿子,也煌父亲和每一位任课老师保持密切的接触,每周都要拜访老师一次,一方面了解儿子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要拜托老师在儿子被欺负时给予保护,他一直用“咱们共同培养一个在科技方面已经显露才智的人才”来鼓励老师。也煌的成绩始终令老师满意,但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的确让老师挠头。

也煌与同学之间的很多冲突往往起源于一些小事,也煌爱较真儿,常常让小事情迅速升级为大事情,可真的打起来,他又不是同学的对手,只能寻求老师的庇护,老师的介入无疑更加恶化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父亲利用各种办法为儿子摆平这些事情,并告诉儿子,你负责学习成绩,其他一切爸爸都替你扛。为了强化也煌的学习动机,父亲总是将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讲给儿子听。

也煌父亲没有学历,依靠从事专业研究而没有行政地位的父亲进入科研单位,处处都感到憋气。为了生存,在单位,他唯唯诺诺,但回到家里他就大骂周围的每一个人,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除了亲情之外,没有任何情感是真实的,只有利益、地位……弱肉强食是必然的。他告诉也煌,今天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明天首先不做案板上任人宰割的肉,然后学着去宰割别人……也煌似懂非懂,但“没有学历就会受气,过暗无天日的生活,学习成绩是唯一可以靠自己努力而获得通往光明生活的捷径”的信念深深根植在他的心中。

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其实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摄入过程),感官运用主观需要有选择地筛选资料,而不是也不能将所有资料捕捉。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价值观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我们的价值观是主观形成的,故而,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此的态度。也煌父亲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儿子的目的是丰富儿子的阅历,避免儿子在人际交往中吃亏上当,却忽略了当儿子戴上这个有色眼镜去看世界的时候,他体会到的是痛苦和惶恐。

班级是我一个人的吗

“我从小到大像上了发条一样,没日没夜地念书,那时尽管受欺负,但我真的有阿Q挨打后说‘儿子打老子’的境界,不会真正影响我的情绪。可现在我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太幼稚了,我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却依然被人家耍弄,并且情况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恶化,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

人为封闭的成长环境,使也煌缺乏与同龄人平等互利的交流和沟通,他盲目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赢得成年人的欣赏和支持,就可以获得他所期待的人上人的生活。其间父亲不顾儿子认知发展水平,对事物理解和判断的水平,一味地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种种不顺利错误地归因于自己没有学历,归因于人的势利,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确达到了强化也煌学习动机的效果,但从发展的角度却极大地扭曲了也煌的价值判断体系。

升入研究生,超额完成父亲为他制定的学业指标,不但没有给他带来人上人的快感,反而出现严重的适应性不良。也煌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接纳遭到了巨大的挑战,他不敢也不愿相信这就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结果,信念体系面临着崩盘,于是他选择逃避学业来缓解内心的失落。

“也煌,我不认同你对自己现状的评价。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觉得你学习品质和学习技术都十分优秀,你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为同学完成选题充分证明了这点。替同学交罚款,及时控制了违规的继续发展说明你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有做团队领导的胸怀。”帮助也煌强化自我接纳感和决策自由感是心理咨询的长期目标。

“您没有觉得这是我懦弱的表现吗?”也煌很惊奇地看着我。

“我感受到的是你的善良。”

也煌露出了一丝喜悦和羞怯的微笑。“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表扬我。”在结束第一次面谈前,我给他留了家庭作业,让他思考为什么会成为全班同学的保姆?是同学们欺负他还是他的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也煌申请提前三天进行第二次面谈。“丽珊老师,我好像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了一个线头,但却没有彻底解开,这两天总有同学给我短信,问我跑哪去了,怎么还不回学校。我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问题,回到学校。”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关心是强大的心理支持力量,同学们的短信对于也煌来讲是认同、接纳和信任,帮助他鼓起勇气回归校园。

“看来大家对你这个班长蛮依赖的呦。”

“也许,大家感受到我存在的价值。这几天我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书籍。我做班长的初衷是被动的和功利的,思路封闭,没有勇气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这个班变成我一个人的,而不是大家的,所以我就是忙死,同学们既不知情也不领情。改变现状就得让大家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可我想不出具体的可操作方案。”我惊叹也煌的悟性和学习能力。

“你看,你们是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未来将要从事管理工作,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一些管理理念,给大家提供提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机会,如果这样做,大家会乐于接受的。比如作为一个团队,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就是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即一个团队组织建立的最终目的、最高目标。一个团队愿景的建立,必须要统合所有成员各自的愿景。为了调动成员对团队最大的参与度,制定共同愿景就要保证在实现它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只有成员看到自己的愿景得到满足,才会投入更多的激情为实现组织的愿景努力。”

“愿景……我第一次听说,回头我再认真学习一下。”

“真的是高才生呀,什么都要学习……”我笑了,他也笑了。

也煌回学校半个月后给我发了个邮件,告诉我罚款问题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复杂,他把书卡给同学时,人家主动问罚了多少钱,感谢他帮她把书还了,还说请他吃饭呢。而调动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却比想象的复杂很多,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但他坚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地想出方案,并逐步落实。

与也煌的交流,使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是塑造人的工厂”。父母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强加给孩子一个观察这个世界的取景框,很难改变。困扰也煌的问题可能在许多人的眼中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从小耳濡目染父亲“人性本恶”,要处处、事事精于算计以防被伤害的观念,使也煌在人际交往中始终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生怕自己上当受骗,导致他的人际交往始终不顺畅,他也难以获得幸福感,这与他的学历没有任何关系。

也煌父亲的成长经历使他主观上将儿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借助儿子的“成功”来“报复”那些曾因为自己学历低而瞧不起自己的人。他与儿子共同陷入了“互相依赖”的圈子里,他们彼此深刻地卷入对方的生活,难以独立去面对和思考自己的生活,难以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

也煌父亲是最需要接受辅导的人。但非常遗憾,随着也煌状态的改善,他没有再继续接受心理辅导。

【丽珊女性幸福心理学】

父亲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人”。如果父亲对事业、家庭都具有责任感、客观、理性,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展示男人是以怎样的状态立足社会、赢得他人尊重,孩子会对社会、未来充满信心,对自我成长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如果父亲对事业、家庭都缺乏责任感、价值观偏离主流社会、个性怪异、行为障碍、情绪管理失常等,会使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出现偏颇,迷失自己成长的方向。

我得了强迫症,父亲说我是丧门星

父亲自从患上强迫症之后就特别依赖母亲,一家人靠母亲微薄的收入生活。看女儿初中很优秀,他又寄希望于女儿给他养老,当他明确女儿自己都无力自保时,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女儿是“丧门星、花钱精”……

心理医生能够点石成金

我走进心理机构大厅时,比预约时间早到半个小时的文静马上站起来迎着我打招呼:“丽珊老师,我母亲说今天能和您见面,我心里特别激动。我认识您都快十年了,是看着您的电视节目长大的,觉得您离我那么远,没想到我们现在面对面了。”文静给我的第一印象:漂亮、有教养、善于沟通。我预感到这将是一次比较顺畅的交流,却不想这次交流引发我深刻思考,久久难以忘怀,这是后话。

坐下后,文静马上说:“丽珊老师,我有太多的话要讲给您,您能不能先耐心听我将我想说的都说完呢?我的思路可能会乱,说得不系统不连贯,您千万别见笑,好吗?”

“没问题,其间如果遇到我需要澄清的问题,向你提问,可以吗?”

“好吧!”文静开始了她的讲述——

文静父母都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在与人交往上诚实守信,对文静的家教很严,她在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下成长。父亲从事精密仪器安装,单位规定如果零件丢失就要个人赔偿,这对本来收入就很低的父亲来讲无疑是压力,他每天上班都战战兢兢,生怕丢了精密的零件,总是反复检查核实。在文静六年级时,父亲在例行体检中被诊断为强迫症。父亲的强迫症属于职业病,但转岗要下浮两级工资的现实,使性格内向,本来心理承受力就不强的父亲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脾气暴躁,难以沟通。家里气氛顿时紧张而压抑起来。在文静的心目中强迫症是一种让本人痛苦,同时剥夺周围人安宁生活的可怕病症。终日心惊胆战的文静小升初只考进了一所普通的初中。

升入初中,文静开始独立地思考人生,觉得在人生选择方面,父母很难给自己以全方位的教诲。她与书为伴,希望从书中学到人生的智慧。初中是文静人生最美好的三年,成绩特别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喜欢她,还光荣地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那段日子忙碌充实、快乐……文静真切地感受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坚信自己完全可以让生命更加精彩……父亲因为文静有出息而开心,情绪稳定了许多,家庭气氛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考,文静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整个暑假,她几乎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她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体会到充实,也意识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持初中三年的良好状态,争取高考的成功。

文静思路的流畅,语言的准确和炯炯的目光使我开始对预约登记上的“患强迫症五年”充满了疑问,但我没有打断她的倾诉,用目光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那时我接触到卡耐基的成功心理学,在我的心目中,心理医生是世界上最博学、最可信赖的人,他们既可以倾听人的苦恼,发现深藏心中的问题,帮助纠正;也可以发现人的潜能,点石成金,让人更快更好地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心理医生简直太崇高,太神奇了。”

文静对心理医生的过度信赖,使我感到不安,甚至有种不祥的预感。心理学是一个探究人类本身的综合学科,学习者要具有科学的观念,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自我调整的意识和基本的社会阅历,这对于一位孩子来讲太过精深。在阅读心理学书籍中,他们会觉得心理学是能够看透人们内心的玄妙学问。爱屋及乌,会误认为每一位心理学者都是了不起的人,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交托心理学者,而放弃了自我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