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涵光说的是真心话,他深刻思考过了。我拍拍他单薄的肩膀,“郭涵光,你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好的,但你想过你父母的感受吗?如果你真的牺牲了,他们的后半辈子如何度过?我们每个人首先属于家庭,进而属于社会,先对家庭负责,然后再对社会负责,你说对吗?”郭涵光尽管不太情愿,但他还是接受了我的观点。
我给郭涵光留了作业:用什么样更理智更有效的方法帮助不幸福的孩子们?我告诉他每个问题都会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如果将他的方案算作一个方案的话,还要想出至少两个。
我嘱咐郭涵光妈妈最近如果孩子上学,一定嘱咐班主任要谨慎,不要用各种方式刺激郭涵光,避免问题的升级。
让更多的孩子幸福起来
第三次见面时,郭涵光的头发梳理过了,人也显得精神一些。他这周上课了,并且全勤。
“这一周心情好吗?”
“还行,我不招惹别人,别人也不招惹我。”
郭涵光经过一周的思考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本来我希望通过暴力去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让更多像我这样不幸福的孩子幸福起来,但现在我知道改变不一定非得借助破坏,我要学习心理学,像您一样,通过自己的工作改变人们的观念,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幸福感。”看着他的变化,我发自内心地激动。我为他作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与他分享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换位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他特别认真地与我交流,将他的理解告诉我,我不断地肯定他的想法,也修正他理解中的误差。他还经常以助人者的角度,分析如何最高效地辅导求助者。我们的交流不断深化。
郭涵光妈妈看着儿子的变化特别激动。“您算把他说得心服口服了,他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说话,特别爱看历史书,讲起道理来,我和他爸爸都不是他的对手,一般人根本就说不过他,他是从心里服您了。每次回家都特别兴奋,将您讲给他的话复述给我们,他现在的口头语:‘张老师说’,‘这事儿我得与张老师探讨一下’……有您给他引领,我们放一百个心呀……”
得到郭涵光的高度认同,主要得益于我的第一学历——历史。在交流的过程中他讲了许多历史事件和现象,我没有批驳他的断章取义,而是将历史事件放回到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开始让他很吃惊,因为在他与周围成年人的交流中,很难有与他进入同一个交流情景的人。往往是以冷漠或训斥结束交谈,这使他失去了与周围人交流的兴趣。与我的交流使他感受到被尊重,当他觉得我的历史知识更丰富的时候,他心悦诚服了。
心理辅导的理论、技巧对于心理辅导师来讲仅仅是最基础的,如果想被更多来访者接纳,能够有效地帮助来访者,那么就一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挤时间学习人文科学,不断厚实自己的人文积淀,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
【丽珊女性幸福心理学】
终身学习对为人父母者很重要,关于心理健康的常识是每个人都要知道的。当孩子出现一些情绪波动时,先带孩子找具有教育背景的心理咨询师;如果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咨询师会转介到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找心理医生;如果心理医生觉得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他会继续转介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千万别直接将孩子送到精神病专科医院。
在孩子孤立无援的时候,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当孩子面临危机时,父母一味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学校对抗是不对的;不去理性地分辨学校对孩子的处理方案,一味地压服孩子同样是危险的。
From: 黄女士
我儿子刚上初二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不仅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们全家。
儿子刚上初二时,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他请一个小伙伴帮他传递信息,不想那个孩子当着班里同学的面取笑我儿子,儿子当时怒不可遏,狠狠地打了那个孩子,我被叫到学校时,那孩子脸上还有血……学校将这事定性为校园恶性暴力事件,让儿子停课写检查,儿子写了五份检查都没有通过,前后十天,孩子无法回到学校上学。我当时站在学校的角度,让儿子深刻反思,开始儿子还解释,后来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再回应了。当儿子获准回校上课时,我觉得噩梦终于过去了,不想更可怕的事情才刚刚开始。第一天放学回来,儿子说同学都变了,不仅没有人理他,还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老师也冷言冷语。当时我只跟儿子说,你要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一周之后,儿子就不再去上学了。我教育他、训斥他都不管用,他的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寒假时,他找我要钱去找小学同学玩儿,他给他们买鞭炮,买吃的。我觉得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他却这样巴结人家,我说他,他只说一句:“您根本就不了解我。”我们家每天都充满火药味儿,难道未来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了吗?
To:黄女士
我能理解这个事件对孩子的影响,也能想象由此给你们一家带来的压力。但通过您的讲述,我觉得您儿子的一句“您根本不了解我”说得准确到位。在整个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中,您没有设身处地地替儿子着想,一个初二的孩子面临如此巨大的挫折,他如何承受呀?您不但没有陪伴儿子共同应对,反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孩子,让他备感孤立无援。
黄女士,孩子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我不知道他的这一行为是否也有您或您丈夫处理问题的影子?事件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他内心充满了恐惧,那个时候的他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安抚呀。回到学校,同学和老师对他态度的改变让他很伤心,他跟母亲说的目的是寻求帮助。遗憾的是,您始终是冷冰冰的“教育”者,让孩子心寒呀。黄女士,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脾气肯定会暴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他帮助,他还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情绪障碍,甚至会发展成精神疾患。令我欣慰的是,这么久没有去学校,孩子并没有发展为自我封闭,而是利用寒假找同学玩儿,为了增加友情,他还给人家一些馈赠,这些同学对于孩子来讲是多么重要呀,他们给他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此时您不但没有给他鼓励,反而让他注意朋友间的平等,您认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吗?
黄女士,近一个学期孩子没有去学校上课,使他已经对那个环境心有余悸,所以我建议您要给孩子换个学校了。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父母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思路,做孩子成长中有益的引路人。
【丽珊女性幸福心理学】
父母和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谁都没有必要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更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对方。孩子是否成为主流社会认同的“成功的人”与父母是不是“尽职尽责”,没有必然的联系。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要过度卷入。高速发展的社会使人们必须具备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的能力,父母不可能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他的一切选择做主。为了孩子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现在就要不断地培养他们,在我们还能关照孩子的时候,尽力帮助他们丰满羽翼,当有一天孩子需要搏击长空的时候,我们会坦然地说:我的孩子是好样的,他会征服世界。
“交换秘密”使女孩产生幻听
从来没有交过男友的漂亮女孩,却被全班的同学用“骚”、“媚”、“勾引男生”这样恶毒的话诋毁。面对同学无处不在的诋毁,母亲的强势介入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延误了女儿心结的打开。
人身攻击事件让高三班主任苦不堪言
数学老师肖冬梅是第一次做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上学期开学时,她就感觉学生思想活跃,班级犹如一盘散沙,经过一个学期的治理已有明显改善。元旦过后,吴洁文却一直没有来校上课。漂亮的吴洁文是位借读生,成绩与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和她经常在一起的李莎莎在学校算得上是个“人物”,朋友遍布全校,个个是令老师头疼的那类学生。她们的散漫、挑战学校管理的作风让肖老师感到压力。
吴洁文母亲是直接找校长投诉的,指责班主任工作不力,班风不正,近一段时间班里同学都合伙儿说吴洁文的坏话,内容不堪入耳,孩子上课捂着耳朵也能清晰地听到……最近孩子发现全校同学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她很害怕,不敢上学来了……吴洁文母亲强调现在是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出现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高考出现问题学校要负全责。校长迫于压力,将肖老师叫到办公室澄清问题,吴洁文母亲气势压人地向肖老师介绍了深厚的家庭背景,申明他们平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将吴洁文母亲送走之后,肖老师感到被一个无形的罩子罩住了,她明白校长眼神中的全部意思。
肖老师根据吴洁文母亲提供的名单,不露声色地探问他们对吴洁文的印象,学生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致的:吴洁文平时几乎不与同学接触,对她一点儿都不了解。近一周的谈话没有任何收获。为此,肖老师家访探问吴洁文,据吴洁文说:同学经常说她“骚”、“媚”、“勾引男生”之类的话,就在不去上学的前一天,上课时,她无意将脚放到前一位男生的椅子腿上,就听到坐在她斜后方的、班里最老实的男生说:“看,又在勾引人!”尽管声音很轻,但还是让她听到了。
肖老师开导吴洁文不要多想,同学们对她没有任何恶意,因为他们对她缺乏起码的了解,这些评价无从谈起。吴洁文认为肖老师偏袒同学,依然拒绝上学。深陷纠葛的肖老师向心理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随着高考的临近,有一些同学开始打退堂鼓,“我实在不行了,与其今年考不好丢人,不如明年准备充分再考吧。”这个现象就像我们长跑中的“假疲劳”,如果坚持一下就过来了,如果放弃,损失的不仅是未来一年的时间,而且造成心理挫败的阴影,有的还会形成一旦遇到挫折不是考虑如何面对和解决,而是如何撤退的行为模式。每年春天,我都会接待很多高三考生,他们的原因各异,但终极目标都是选择休学,退出竞争。
交换心中的秘密是女生交往的潜规则
“老师,您是不是和肖老师一样认为同学根本就没有说我坏话,是我自己幻听?”吴洁文对班主任安排的心理辅导有强烈的阻抗。
“在我了解具体情况之前,不会作出任何判断,现在我最希望听听你的心声。一位高三的学生不去上学,肯定会有特别充分的理由。”我的这句话拉近了我们心理间的距离。
“就是呀,我心里特别不平衡,从小到大,家教严格,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我倒落了个‘骚’,班里那么多女生都在谈恋爱,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人说什么……”吴洁文白皙的面庞涨得通红。
“你的朋友们怎么看待这个传闻呢?”这个提问的目的一是为了探明她的人际交往圈子,二是为了证明这个事件存在的客观性。
吴洁文说她平时很少和同学来往,只和李莎莎交往过,但她思想复杂,总是跟她说男女之间的事,现在她们也不在一起了。言外之意,她现在没有朋友。
进入毕业班,的确会出现昔日像姐妹一样的朋友,变得相互猜忌,甚至不再是朋友。面对大考,大家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认为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会构成对自己的威胁,每次考试都会引发大家情绪上的波动。朋友间往往会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一旦陷入孤军奋战的状态,内心将会更加焦虑。
“她跟你说许多男女之间的事,你心中的小秘密说给她了没有呢?”
“当然得说了。我们交往的原则就是互换秘密。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秘密,我一直都很单纯。”吴洁文有很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你从没有交过男朋友,还能有什么秘密?更何况在我心中就是喜欢男生,或者交男朋友也不能说是不纯洁,如果同学真的用‘骚’这样的词来评价的话,是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内涵,最多算是模仿大人而已。”
吴洁文听了我上面的话,沉吟了一下,决定将心全部敞开。
“老师,您知道我们进入青春期之后都会关注异性。高二下学期我看上一个初三年级男生,打篮球的,特阳光,我经常拉着李莎莎一起看他打篮球。她说通过朋友介绍我们认识就是了,但我不想那样,我希望他能够真正关注我,认识我,所以我只是默默地关注他,欣赏他。我将自己的感觉告诉了李莎莎……”我对吴洁文“幻听”的原因已经基本掌握了。
“李莎莎给你出什么好主意了吗?”
“她在这方面简直是天才,告诉我怎样引起他的注意,我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方案告诉她,听听她的建议……可以说高二下学期我全部的兴奋点就在这件事上,根本就没有心思学习。”吴洁文的表情显得生动了许多,能够感受到她依然沉浸在美好的感觉之中。
“你和那位男生现在怎么样了?”
“其实根本就什么也没有发生,后来他就有女朋友了,初三的,竟然是李莎莎的朋友。我发现他有女朋友时,心里咯噔一下,特别不舒服。我总是拽着李莎莎说这事情,请她给我出主意。其实我特别希望她直接将女生劝退就是了,反正也是她的朋友,但她始终没有帮我说,我觉得她不够朋友。后来我再跟她说这件事,她索性都没有兴趣了,竟然还取笑我是老牛吃嫩草,说人家更般配。她还告诉我,姐弟恋,要想拴住弟弟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献身,让他做爱上瘾……这样他即使遇到更好的妹妹,也不会放弃姐姐,毕竟满足性需要是很难得的。您看她说的这是什么话呀?”
“当时你很决绝地拒绝她这种说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