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不伤害的爱
20074600000037

第37章 尊师重教是父母最明智的选择(6)

我找到了黄秀文的儿童自我状态强大的现实根源。成长中父母过于强权会造成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形成依赖,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于他/她觉得值得信赖的人都表现出无条件的依赖,缺少自我意识;二是形成强烈的反叛,此时的反叛没有原则和尺度。两种情况在黄秀文身上交替出现。

黄秀文与丈夫建立的家庭,会因为缺乏制衡力量而变得一面倒,丧失家庭文化的自我完善功能。

在黄秀文丈夫的眼里,小学和初中的老师知识结构简单,不足以教育他的儿子。他告诉孩子只要把数学和英语学好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小龙很小就参加奥赛班,他从来没有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经历,他的脑袋中只有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性格内向的他既没有交往的愿望也没有与人交往的必要。小升初时因为英语和数学的优势,小龙升入重点初中,这个“成功”使父亲更加坚定地让孩子脱离学校教育,按照“成龙计划”强化数学英语学科,小龙出现了严重偏科。尽管班主任一再提醒他们,如此偏科肯定会造成孩子中考失利,但父亲蔑视老师的鼠目寸光。黄秀文曾迟疑过,但被丈夫训斥后再也不敢提出异议了。遗憾的是小龙在他的指导下,中考彻底失利,他的分数刚刚达到普通高中的分数线。

中考的结果使黄秀文的丈夫低下了从没有低下的头,尽管他没有说什么,但黄秀文感觉到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说话声音也不再那么洪亮了。小龙第一次发现他所崇拜的爸爸满嘴“歪理邪说”,他鄙视父亲。

为了给儿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夫妻俩求爷爷告奶奶,打算把小龙办进重点高中。小龙不但不领情,而且还说男子汉不吃嗟来之食,让父母收起假惺惺的嘴脸。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了。开学第一天,小龙放学没有回家……

小龙父亲的思维方式在一些高级专业人士中很有代表性,他们自认为自己拥有相当的专业水平,觉得教育是不学自通的事情,无论是对教育还是教师都持轻蔑的态度,这种态度造成他们在教育子女中出现严重的失误。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是科学,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不然就会遭到科学的惩罚。

我在全国很多地区的亲职培训中都提出同样一个问题“养儿是为了防老的请举手?”在城市中父母举手的比例平均是在5%左右。这样的统计结果会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父母养儿是不需要回报的。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父母养儿的目标是孩子有出息,孩子有出息的捷径是“听话”,接受父母的掌控,全盘吸取父母的间接经验。正如许多孩子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孩子知道自己得到爱的成本是付出独立的心灵空间,他们绝大多数选择逃避。父母期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亲子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心灵空间,同时也剥夺了自己的自由空间。

心理高卷入度使一家三口进入负性互动

开学之后,小龙每天放学回来都表现得特别痛苦,认为这所学校简直就不是自己这样的“人才”应该待的地方,他已经把家里能摔的东西全部摔了,但他依然拒绝父母为他转学……

妈妈带小龙到教育心理机构时,表情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把他们追回去,因为他不相信会有人能够帮助他们这样高智商的人。

“老师,我没有心理问题,我也不糊涂,更不是什么精神病。是他们毁了我,我曾经那么信任他们,从记事起没有过一天轻松、安生的日子,天天都念书了,结果临到高考冲刺的时候,却与那些差生为伍,真是天下奇冤呀。现在我们那是教室吗?是上课吗?学生除了不听课之外,干什么的都有,老师讲课没有丝毫的逻辑,既像家庭妇女唠嗑,又像警察逮小偷。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退步,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曾经超前学习的知识会退化,原来的努力全部丧失了意义。”小龙的思维敏捷,语言流畅。

“小龙,我太能想见你的处境和心理感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我能感知到小龙所处的人文环境,这种环境对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他具有太大的挑战。小龙接纳我了,不再像刚进门时那样不可一世了。

接下来,我告诉他,尽管父母都在大学工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现行教育形势都很熟悉,他们好心却给孩子造成了误导。“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停在这里埋怨父母;二是针对实际情况尽力去改善。小龙,如果你不再热爱学习,如果你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觉得他们错误的选择完全可以成为你就此逃避学习的借口。你可以放弃学习,他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你把他们当年的错误发展成他们一生折磨自己的理由。但刚才我从你的谈话中听出来,你是热爱学习的,既然已经将人生规划的权利从他们手中接过来,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你说呢?”

小龙并没有反驳我,我知道他开始接纳我的观点了,于是乘胜追击,继续给他分析如何客观地面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事实。同时告诉他每年高考成绩都证明,成功属于那些不懈努力的学生。部分重点学校学生误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学习动机不强烈了,而普通学校的学生有强烈的危机感,于是产生了持久的进取心,最终获得成功。另外,目前许多渠道都为普通校的学生提供了享用高端教育资源的机会,只要想办法就一定可以找到出路的。

小龙的目光开始变得温和了,但马上他又重新让自己变得冷峻起来,“但,我是永远不能原谅父亲的,他平时高高在上,好像一切都懂的样子,现在我才知道他就是白痴。我妈妈是跟屁虫,在他面前唯唯诺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观点”。

“小龙,我觉得你只说对了一半,父亲误导你是事实,但我认为你也是有责任的。当初他固执地认为只有英语和数学重要,是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常识。但每天在学校,感受现代教育的是你,你自己最清楚偏科必将面临考试总分的问题,老师找你们交流,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下老师劝导中的合理性?再说父亲给你定立大方向,每天的具体学习和时间的安排还是你自己的事,怎么能将全部责任都推给他呢?你忽略了自己是人生的主体。原来你盲目地全盘接受他们,现在又全盘否定,你的思维是不是也有问题呢?”

小龙频频地点头,他已经开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了。

在向我求助的孩子里,有50%左右是亲子问题,其中又直接外显为亲子沟通障碍,其他的外显问题追溯深刻原因时也能找到家庭的影响。希望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被冷落;渴望得到自由的孩子被父母强行“溺”在“爱”中,不得自由呼吸。我朋友的孩子曾被家里所有的人宠爱,而他对周围人表现出情感的冷漠。后来他的父亲和奶奶相继得了癌症,孩子一下子成了家的顶梁柱,他要给亲人做饭,打止痛针。现在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心都牵挂着家里生病的亲人,对周围的同学也表现出理解和宽容,这暗合了一位哲学家所说的“这个世界懂得爱的不是获得爱多的人,而是付出爱多的人”。

孩子长大了,父母牢记: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如果希望推动孩子,就要静下心来帮助孩子找出其自身的价值,以平等的方式创造、增大或转移孩子在乎的价值,使孩子产生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并鼓励他们付诸行动。父母不能“教导”孩子,而是在陪伴中引导孩子去学习,使孩子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和选择。如果父母要做孩子人生的“总设计师”,用成人的功利的价值取向要求孩子决定选择的取舍,掌控孩子的心灵空间,那么当孩子的发展不能满足自己的期许时则产生教育职能被剥夺的焦虑。

帮助小龙的父母从“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以“成人式自我”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增强自信心,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是这个系统心理辅导的保证。但非常遗憾的是,在我第三次见小龙时,听说他的父亲已经被诊断为躁狂型抑郁症,住院治疗了。我暂时没有机会见到他了,我能做的只是鼓励小龙逐渐适应由自己担当的人生,带领他一步一步改善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工作人员笑着说,小龙现在平和多了,不再那么不可一世了。

【丽珊女性幸福心理学】

人要抱持着一颗谦卑的心,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做自己做不了的事,尤其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你在本行业中多么优秀,只要你不是现岗的老师,你就应该虚下心来听听老师们的话。

当孩子对学校不满意时

当孩子对学校不满意时,父母要全面地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孩子的想法进行了解,同时给予孩子符合社会主流的引导。

From:沈之敏(高一学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