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吴帝国
20074700000050

第50章 东南天子之秀(4)

“伯言可知孔明为何出师不利?”诸葛瑾的问话正中陆议下怀。他提起毛笔,在手中写了一个字,当手掌张开,诸葛瑾看清楚原来是一个“急”字!

陆议认为孔明还是太着急了,其实北伐的时机并未成熟。孔明本人曾言,北伐的条件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可是这一年曹魏并未发生什么内变,曹睿虽然年轻,四位辅政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却还算团结,国内民众对曹魏的统治也没有什么大的抱怨。唯一算得上是个机会的一瞬间出现在去年的冬季,曹魏境内发生了孟达叛乱,可惜当时诸葛亮的反应却很微妙,结果孟达旋即被司马懿斩杀,蜀汉也就失去了一个天赐良机。

无论是蜀汉、东吴,此日寸都不是北伐的好日寸候。老将韩当去年死了,他的儿子韩综叛变投奔了曹魏,身为将门虎子,韩综熟知东吴军队的作战习惯。对于东吴来说,这是个很糟糕的事件。

以陆议的判断,蜀汉与东吴发动北伐的机会还是有的,那就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个人之间的内讧。四个人之中,终究会有一个人打破权力的平衡,引起内讧。这是政治的常见现象,陆议对此毫不怀疑,唯一的不确定,只是在于这个打破平衡的人会是谁?

陆议决定按兵不动,摆出一副纯防御姿态,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东吴可以在此期间休养生息,二是给曹魏造成一种太平无事的假象,避免了打草惊蛇。

陆议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良机的到来,然而诸葛亮却等不到。他报国心切、又有一种“岁月催人老”的焦虑感,于是他在此时发动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结果是大大剌激了曹魏的神经,本来关系颇为微妙的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个人空前地团结起来。这一次诸葛亮北伐,曹真在雍、凉扼守住了诸葛亮的西北出路,司马懿则坐镇荆州,堵塞了诸葛亮的东北出口,一左一右如同双鬼拍门,诸葛亮完全没有挪转乾坤的空间,至于曹休则坐镇东南提防孙权的突击,陈群居中调度,合作无间,堪称完美!

陆议分析得不错,可是虽然如此,诸葛瑾也要说服他打一仗,这是无可奈何的使命,却是诸葛瑾必须完成的使命。于是诸葛瑾重重叹了一口气:“伯言差矣!”

诸葛瑾说,陆议你的考虑虽然很周到细密,可是却忽略了两点,而这两点恰是你绕不过去的难题。

听诸葛瑾说得这么玄乎,陆议倒真是想听听这所谓绕不过去的两大疏漏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东边的诸位将领。”

诸葛瑾所说的“东边的诸位将领”指的是近年来在东线战场上崛起的一批少壮派将领,代表人物如朱桓、全琼。朱桓此前在濡须击退曹仁,已经名声大噪,如今他的职位是奋武将军、嘉兴侯。全琼则在洞口之战中随同吕范,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如今也算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他的职位是绥南将军、钱唐侯。

诸葛瑾告诉陆议,这些将领已经憋足了劲要与曹魏大战一场,因为唯有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才有进一步加官晋爵的可能。

诸葛瑾的意思是:朱、全等人都是汲汲于上进之人,若陆议坚持休养生息的战略,恐怕他们会有所不满。

确实,对于武将而言,休养生息战略一旦成为定局,他们场威沙场的概率也就会大大减少,获取军功以得名禄的机会将荡然无存。所以他们一定会反对陆议的战,这是人之常情。

“我明白了,这是其一,那么其二呢?”

诸葛瑾嘿嘿笑了两声,取过案几上的笔也在手掌心上写了一个字,张开手掌,陆议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是一个“帝”字。

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自从秦始皇以来,中国的土地上一直只有一位正统天子,可如今却有了两位,一位在洛阳,一位在成都,都以皇家正统自居。

面对这两位天子,孙权太尴尬了,他的身份是次于皇帝之下的王。所谓“吴王”其实是诸侯王,然而他这位诸侯王奉谁为帝呢?北方的曹魏天子,早已经与他感情破裂,而西方的蜀汉天子,那位阿斗少爷,孙权会甘居其下么?

所以孙权目下的想法,是要称帝。这几乎已经是江东的共识,可无人点破,诸葛瑾如今却毫不掩饰地写了下来。

陆议顿时明白了。孙权想要称帝,就必须壮我国威、大张声势一番,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靠谱的做法就是打一个鼓舞人心的胜仗,而且必须是很大的一个胜仗。

大破曹魏,然后在凯旋大军的山呼万岁声中登基为帝,这就是孙权的如意算盘。

原来如此,陆议微微闭上双目,身为臣子,他无法拒绝这个理由。可是为了这个理由,值得将全盘计划打乱么?人生真的是很无奈啊,陆议如今很能体会诸葛亮出兵北伐时的心情:“若是不出兵北伐,一定会有人在底下说我拖延时日、有负先主的临终托孤!也罢,世上事也只有明知不能为而强为之。”

即便是智谋之士,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谋略行事啊!

77.鄱阳来信

夷陵之战结束六年之后的夏天,魏国大司马曹休收到了一尾鲤鱼。这鱼看上去无甚特别,可是有人却跨越敌境为他专程送来,到底这鱼有何奇妙之处呢?

“这是鄱阳之鱼。”

鄱阳郡在孙权的统治之下,曹休的确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吴地的鱼了。记得当年在吴郡流连之时,陆议曾经请他吃过天下闻名的吴江鲈鱼,当时的曹休叹其为人间美味。

“若是攻下江东,就有莼羹和鲈鱼脍吃了!”

然而鱼是从鄱阳来的,且不是鲈鱼,而是鲤鱼。

玄妙在鱼的腹中。当鲤鱼的肚子被剖开,曹休便发现了鲤鱼的奥秘,原来鱼中藏着一卷尺素书。

所谓尺素书,就是用白絹(古人称白絹为素)写成的书信。曹休打开尺素书,又发现白绢内卷着六页纸,绢上与纸上都是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合起来怎么也得有千把字。

白絹上所写是些拍马屁的话,说什么“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大意是说要弃暗投明,暗指东吴,明为曹魏,也就是要降曹的意思。

接着就是六张所谓“别纸”,第一张纸上的意思是说他诚心投降,希望曹休也能为他保密,不至于走漏消息,被孙权发觉。

第二张纸的内容引起了曹休浓厚的兴趣,写信人在纸上透露了东吴近期的军事部署。

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人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

这里的“东主”显然_旨的就是孙权,他说孙权有联络诸葛亮再次北伐的意图,各路军队都在外积极准备,以至于武昌城内反而空虚了,只有区区三千兵留守。因此,他建议曹休引兵南下,鄱阳郡愿意做内应云云。

其余几张纸,大概是说送信人是他的亲信,绝对可靠。若曹休能南下,内外配合,必然获得大胜,请曹休预备印信数百,分送鄱阳附近的部族酋长,等等。

写信之人叫周鲂,现任东吴之鄱阳太守。

曹休很是心动,鄱阳郡不是一个普通的郡,它连接着荆、扬两州,可以说是东吴柔软的腹部。何况孙权此时定都武昌,一旦拿下此郡,便是切断了孙权与江东大本营的联系。其中的好处,实在是诱人得很。

可是曹休又很是担心,当年曹操南下,就是中了黄盖的诈降之计而兵败乌林。如今周鲂会不会故伎重演。

曹休手头有几份情报,都是关于周鲂的"第一份说周鲂担任鄱阳太守之前曾经和吴将胡综一同讨伐叛军,周鲂的功劳大于胡综,可是孙权却偏袒胡综(胡综和朱然一样,是孙权的同学),以至于事后封赏不公,周鲂由此愤愤不平。第二份情报则说近半年来孙权频繁派出郎官去鄱阳调查周鲂所谓“办事不利”的证据,周鲂认为这是胡综在孙权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所致,更是惶恐不安。第三份情报透露的细节最为夸张。据言为了表明自己的无辜,周鲂不惜割下自己的头发谢罪,可是东吴有关部门依旧不为所动,孙权的责问与调查更为严厉,周鲂几乎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退无可退。

曹休慢慢理出了头绪:因为军功赏罚不公而生恨,又因为遭受调查而生惧,怨恨与惧怕交织之下,周鲂决定索性投降曹魏。

曹休有些相信周鲂是真心投降了。听说孙权用法严苛,看来不是什么谣言。去年年底,东吴的名将韩当去世,他的儿子韩综率领部众投奔曹魏,当时也有许多人以为是诈降,打算不接受。也是曹休力排众议,这才接受了他的投降。此后韩综①担任曹魏的向导,屡次带领魏军深人吴境,颇有斩获。听说孙权为此咬牙切齿,痛恨不已。

在曹休看来,东吴并不是铁板一块,君臣同心的假象之下,隐藏着争权夺利的故事,孙权是个刻薄寡恩之人,他的江山分明是从兄长孙策手中得来的,可是据说他对孙策的遗腹子孙绍也很不体恤,至于孙策的三个女儿更被他当做政治联姻、利益交换的筹码。江东的赋税更是不轻,听说陆议、诸葛瑾等人颇有劝言,可是孙权只是随口敷衍、根本不放在心上,于是百姓怨恨、起义频仍。在这样无情的统治之下,周鲂选择弃暗投明,实在是情理之中。

何况,周鲂所在的鄱阳,属于孙权的东线防区,负责之大将无非是吕范、全琼、朱桓,若是陆议在东线,曹休还真有几分忌惮。然而吕范是曹休的手下败将,至于全琼、朱桓,曹休更是嗤之以鼻。

“敌将弱小而愚蠢,又有周鲂这样的内应,我何惧之有?”曹休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时为曹魏太和二年,皇帝曹睿批准了曹休的作战方案,魏军三路南下,司马懿兵团顺着汉水而下,剑指江夏,这是一招虚兵,造成攻打东吴都城武昌的假象,引诱吴军在武昌一带集中;曹休兵团从合肥出发,南下寻阳(九江),这是实招,目的是接应鄱阳的周鲂,如果形势有利,就夺取鄱阳切断东吴的中轴,若形势不利,则迎接周①韩综一直到孙权死后的诸葛恪时代才被吴军诛杀,诸葛恪为此特地带着韩综的首级到孙权庙报捷。鲂及其部众北上,也是一大收获;此外,贾逵、满宠兵团从西阳(今安徽桐城东北)东进,掩护、配合曹休的行动。

大军出发之际,曹休将周鲂的送信使者遣回鄱阳:“告诉你的主人,大魏已经为汝发兵,可做好准备,迎纳大军。”

这使者星夜赶回鄱阳,周鲂立刻将这个消息急报孙权。这年的秋天,孙权亲自进抵皖城前线,陆议已于此前率领他的兵团秘密进驻此地,与他会师的部队分别是钱唐侯全琮的绥南军和嘉兴侯朱桓的奋武军,各三万人。

当时的场面颇为隆重,孙权亲自宣布任命陆议为大都督,朱桓、全琼为左右督,并授予陆议皇帝专用的黄金之斧(黄钺),表示将东吴全国包括禁卫军在内的部队之统御权托付给陆议(当然这只是仪式而已,陆议所能节制的还是他从荆州带来的部队以及朱桓、全琮的部队)。

擅长煽情铺陈的孙权,很是庄重地拿起鞭子为陆议驾驭车马(当然这也是仪式,孙权只是在空中挥舞了一下马鞭而已。然而对于即将出征的大将而言,帝王为自己执鞭,的确是无上的荣耀)。

若干年后陆议的孙子、晋代文豪陆平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司屈膝。”

不过陆议的心中并未感到轻松,孙权如此重视这场战役,实在令他心中不安。诚如诸葛瑾所言,这一战是为孙权称帝扫除障碍,具有献礼的意思。然而孙权的举动却显示出他对这一战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这一战大破曹休之后,也许中原的大门就会向我敞开了吧!”孙权有这样的期待,可是陆议却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局部的歼灭战,即便能全歼曹休兵团,也难以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

如果曹休被生擒或者战死,曹魏的政局会往何处去呢?

四大臣中,正是因为曹真、曹休这一对宗室组合的存在,曹氏宗亲才能与逐渐以强势抬头的司马懿抗衡。倘若曹休战死,资质只是中上而已的曹真大概会被司马懿压过一头吧。这样一来,司马懿将会逐渐成为曹魏权力的核心,甚至一人独断。

陆议的期望,是曹真、曹休为首的宗室势力与以司马懿为首的外臣势力发生内讧,这样东吴、蜀汉就有了北伐的机会。如今一下子把最有斗志的曹休打掉,究竟会对谁有利呢?

对于陆议而言,这一战需要十分精准的拿捏。胜利固然是必须的,曹休兵团毕竟是近年来最有威肖办的曹魏军队,陆议必须在这一战中至少是重创曹休,然而重创不是歼灭,曹休应当能回到魏国,继续坐在他那“大司马”的位置上,与曹真钳制着司马懿的上升。

正当陆议为自己的作战目标而思虑之时!一名宦官进人了中军大帐,说是吴王请大都督去商议一件重要之事。

陆议所不知的是,就在方才,他的新部下朱桓拜见了孙权,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极为完美的建议。朱桓甚至说如果采纳这个方案,东吴便可以拿下寿春,夺取整个淮南,乃至威胁许昌、洛阳。

孙权召见陆议,正是为了讨论“朱桓方案”的可行性。

78.夹之

周瑜的故乡舒县如今是吴、魏两国的分界地,境内连绵不断的山脉、曲折的山中路径,堪称险要之地。而吴兵北伐、魏军南下,却又非经此地不可,所以这又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舒县的北部有一条挂车河,两边群山挺拔、崖陡壁峭,所谓“两山夹水为峡”,所以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峡石”,流传在外,慢慢地叫成了“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