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眼力:刘光启自述
20077000000026

第26章 附录(1)

一、谈明义书札与曹寅墨迹

一一介绍几件与《红楼梦》作者相关的书画资料

刘光启 云希正

现把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件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及交游的书

画资料,作一简要介绍,供研究者参考。

明义书札册 纸本,高32厘米、宽54厘米,行书书札十五通,原裱一册,信笺分别用浅朱丝栏"文宝斋仿古"笺和细罗纹浅绛色素笺等。

明义,字我斋,满洲镶黄旗籍,姓富察氏,都统傅清的儿子,一生充当"上驷院"侍卫,约生于乾隆初年,是题《红楼梦》诗很出名的人。明义所著诗集《绿烟琐窗集》是乾隆旧钞本,里面有题《红楼梦》七言绝句二十首,是现在已发现正面提到《红楼梦》的最早资料,历来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有关明义的生平事迹,由于直接史料的缺少,过去了解得不多。这本书札可以算是研究明义生平事迹新发现的重要材料,其中虽未涉及明义和曹雪芹的直接交往,但也提出一些零星的间接线索,对廓清一些问题有所帮助。

书札中七通未署上款,八通的上款或内容提到"戬斋老贤侄"。按戬斋即晋昌,清代嘉、道时历任盛京、伊犁、绥远城将军,宗室,正蓝旗人,比明义辈份晚一些。这些信札都不著年,但信中提到"秋杪郑二爷回京,讯悉辽阳幅员广阔,政务浩繁……老贤侄夙夜忧勤";"老贤侄公务倥惚之余,尚尔留心翰墨……诚可谓‘将军不好武"";"旧闻东京将军为朝觐诸侯之领袖……戬斋前次之来,上能邀圣眷日隆,下能使众誉归美"等情况,可以考知这些书札大约写于晋昌任盛京将军以后的一个时期。据《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晋昌在嘉庆五年三月至嘉庆八年八月任盛京将军。嘉庆七年年底他曾"述职回都",即明义信中所谓"朝觐"云云,可见这些书信写于嘉庆八年之后的一两年中。信札中又有"余自解组以后,即退处郊原……幸免驱驰奔走于车尘马足之间……久在茔地居住"等语,可知其时明义自"上驷院"解职已有许久了。

书札中提到的重要线索之一是,明义于三十年前在堂姐夫墨香家用长桌换了一块玉虚舟所书"红梨草亭"匾额,本想在环溪别墅悬挂,未能实现,三十年后即给晋昌写信的时候准备把这块匾移赠给晋昌。按王虚舟是王澍的号。此人是书法家,康熙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与曹雪芹祖父曹寅有过交往。原书札的有关内容:"余于卅年前在一堂姊家,见庋物木版上有刻迹,举而视之,乃王虚舟所书‘红梨草亭"四大字。于是心悦神飞,立时丐请,用一长棹 (桌)换回,珍重藏之,欲在环溪别墅中种木葺亭相赏。讵谅事与愿违,竟成画饼……如果戬斋有此雅兴,不吝持以奉赠。"当晋昌询问作匾之人时,明义在另一封回信中又作进一步解释:"承讯作匾之人,系余之堂姊夫墨香(旁有另笔夹注"乃黑二爷"四字)之岳丈,朝阳门外有园一区,花木甚茂,红梨尤奇,故虚舟书此以赠。其后家事中落,园遂他售,将匾撤回。余元意中于家姊处丐得之。"晋昌是否接受了这一块匾额,信札中未见下文,但从晋昌取"红梨主人"为号,与朋辈作诗唱和,可以想见晋昌是接受了明义这一礼物的。

书札中提到的墨香,名额尔赫宜,是曹雪芹好友敦敏、敦诚的叔父(年岁却比敦敏小十五岁,比敦诚小十岁),曾任乾隆的侍卫。据《爱新觉罗宗谱》记载,墨香生于乾隆八年,雪芹死时,墨香已经二十岁了。墨香和敦敏一家人同曹雪芹都很熟识,而且是《红楼梦》最早的爱好者和收藏者。书札中清楚地写明墨香是明义的堂姊夫,按一般通例,明义的年龄也不会大过墨香。尽管如此,但从明义和墨香有这一层亲戚关系,就增加明义和雪芹有所交往的可能。再者,乾隆三十二年,对《红楼梦》这部著作了解较深,而且深致同情之感的王孙永忠写了《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三首》。值得重视的是,书札中提到的明义和墨香的交往,也恰好在同一时期内。按前考订的书札写成于嘉庆八年之后的一两年,上推三十年,也就是明义《绿烟琐窗集》写成的年代,上距永忠吊雪芹诗的年代相去不远。明义在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搂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明义所见的钞本和永忠所看到的钞本是否同出一源——都从墨香处借得?看了这本书札中提供的情节,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这样的问题。

书札中还提到了明义老友汪易堂的近况。汪易堂也是敦敏、敦诚的诗友。

曹寅自书诗扇面 宽56厘米、高19厘米,纸地,扇面上无诗题和诗后纪事,落款"楝亭曹寅",并钤有"楝亭"朱文长方印。经初步鉴定,有的同志认为曹寅款和诗文字体一致,但从题款用纸单行并且剪裁上移等迹象来看,当初扇面上应有诗后纪事和上款,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被后人挖掉补配了一段旧纸,留成空白。

曹寅写在扇面上的这一组五律,共二十首,原诗曾以《北行杂诗》为题,收入《楝亭诗钞》卷一。《楝亭诗钞》大体上是编年的,这组诗系于卷一第二十二题,当是曹寅早年之作。诗的末尾两句"掩泪看孤弟,西山思郁陶",流露出思念亡父和伤感之意,孤弟指曹寅的胞弟曹宣(字子猷)。曹寅的父亲曹玺,于康熙二十三年死于江宁织造任上,曹寅在江宁料理完丧事,次年五月才北行返京。这组诗系曹寅北行舟中所作,反映了他一路上的见闻、心情和思绪,也涉及政治见解。如果这一推断不误,那一年曹寅二十八岁,到了三十一岁,他自编的第一部诗集取名《舟中吟》,似乎和《北行杂诗》有一定关联,足见作者对这组诗的重视。

曹寅《宿避风馆诗》行书轴 周叔弢先生捐献,今藏天津博物馆。纵130厘米、横49厘米,绫地,大字行书,落款"曹寅",下钤寅之印"白文方印及"荔轩"朱文方印。原诗见于《楝亭诗钞》卷三,题为《夜雨宿玉山寺》。玉山寺确切地点不详。从诗钞的编年顺序上看,曹寅这时似已出任江宁织造。

(原载《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四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二、一部展示民国书画多姿多彩的长卷

——读《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溥心畲等书画合璧册》

《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溥心畲等书画合璧册》依次编为寿、禄、喜、福四册,共九十六开,汇集了一百九十幅书画作品。册首有叶恭绰楷书引首《贞松永茂》四个大字,其后是宋育德撰、朱雨香书的《赵母项太夫人六十寿序》。读序可知赵氏原为湖北人,祖上经营木业,太平天国时家道中落。赵厚甫祖父育有二子,其父为仲子,曾任职于武昌官储局,故去时,其母项氏方才二十五岁,赵厚甫尚在襁褓中,不久其伯父亦故去。其母项氏守寡未嫁,辛苦持家,抚养遗孤,独撑赵氏门户。及赵厚甫长,事业有成,迎其母于沪上。值甲申其母六十寿辰时,赵厚甫深感其母守节抚孤,历尽艰辛,对赵氏家族居功甚伟。为此遍征海内名家书画诗文,为其母祝寿。这是此套书画合璧册产生的原委。

以书法、绘画的形式祝贺寿辰,在我国源远流长。于书法是以不同的书体书写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文,而于绘画则是以神话传说或比兴、借喻的方法,以特定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这一主题。如人物画中的寿星、麻姑献寿、观音等;花鸟画中的杞菊、慈竹、松柏、灵芝、桃花、梅花、萱草、鹤、白头翁、绶带、蝴蝶、猫、鹿等等;山水画则以南山松柏、秋山瑞松、萱堂万玉、九如图等等题材来表现这一主题。此时的绘画,不仅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形象,也蕴涵了美好的祝愿这一特定寓意,耐人玩味。因之,这种形式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类题材的作品在传世书画作品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我们通常所见的,大都为一幅立轴、一件手卷、一本册页,而像此套册页汇集了一百八十六位书画家的一百九十件作品,达如此皇皇四巨册规模的确属十分罕见。书画家们围绕着颂寿的主题,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各骋其能,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蔚为大观。且在半个多世纪的流传递藏中,幸未失群散佚,完好如初,十分难得。当年赵氏家族中的一项策划,不意成为一个特殊的实例,当会引起中国文化史研究者的兴趣。

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此套合璧册中的书画作品。

合璧册中的一百九十幅书画作品大都出自当时书画名家之手。如绘画之黄宾虹、赵叔孺、吴待秋、汪锟、吴琴木、吴湖帆、樊浩霖、萧俊贤、袁松年、申石伽、童大年、陶冷月、赵云壑、柳滨、朱梅邨、钱化佛、冯超然、郑午昌、姚虞琴、郑师玄、吴青霞、谢之光、钱厓、刘海粟、顾坤伯、张克和、自蕉、汪亚尘、唐云、王季迁、徐邦达、应野平、齐白石、萧谦中、汤涤、祁昆、吴熙曾、于非闇、田世光、胡佩衡、溥儒、溥伒、溥佺、溥佐、溥僴、马晋、陈半丁、汪溶、徐石雪、徐燕孙、陈缘督、叶昀、黄均、陈少梅、曹克家、王雪涛、启功等等。书法名家包括叶恭绰、张伯英、谭泽闿、马公愚、赵世棡、罗复堪、王褆、邓散木、寿石工等。可以说举凡当时京、沪两地的书画名家大都包括在内,而北京、上海聚集了当时中国两个最大的书画家群体,也形成两个最大的书画艺术中心。绘画的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画法上工笔重彩、水墨设色写意均有体现。书法则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各种书体均可见到。有意思的是所有作品均定格于葵未、甲申( 1943-1944)这一年之间,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大致代表了此期中国传统书画的风貌。

书画创作都限定在同一尺寸的册页中,但许多作品小品不小,十分精彩。如黄宾虹的《北堂春晖图》,作于癸未春日,画家时年八十岁,正值其山水画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用笔清隽适意,以小青绿赋色,构图取景,为表现主题服务,与常见浑厚浓重的一体有所不同;溥儒的《松柏延龄图》松林茂盛,山谷清幽,用笔清劲,应为其用心之作;陶冷月的两幅山水,一用传统技法,一融合西法,展现了两种风貌;吴湖帆的《高节长年图》以花青绘竹一竿,用笔温润秀逸,为其本色;齐白石的《多寿图》以大写意画法绘寿桃三颗,以洋红赋色,用笔简括而气氛热烈;汤涤的《乔松图》用截取法构图绘乔松一棵,松干苍虬,松校茂密,用笔劲健,尤见其特色;萧俊贤的《松柏长春图》山石用浓淡墨反复积皴,苍苍莽莽,尺幅虽小却极见气势;于非的《竹校绶带图》用工笔重彩的画法以朱砂绘竹一枝,一只绶带栖于枝头,用笔流畅,赋色典雅,风格精谨而不板滞,体现了作者工笔花鸟的魅力;冯超然的《仿刘完庵五松图》,构图、用笔、用墨俱见传统功力之深;萧谦中的《松柏延龄图》作于癸未三月,属画家极晚年的作品,构图、用笔茂密,代表了其晚年山水的风貌;陈少梅的《麻姑献寿图》人物衣纹遒劲流畅,以淡墨淡色勾染祥云。不设置过多的背景,使人物更为突出;王雪涛的《萱竹草虫图》绘萱草、绿竹、草虫栖于其上,风格灵动,生意盎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册中我们还可欣赏到徐邦达、王季迁、应野平、唐云、启功等人早年的作品,可以说品读此套合璧册,宛如徐徐打开一卷民国书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长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鉴赏中国传统书画产生兴趣。对民国书画史的研究,也逐渐引起美术史学者的重视,出版机构亦开始编纂相关的大型图录,以期对民国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作系统的介绍,以满足社会的审美鉴赏需求,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此册的收藏者,现将整套合璧册全部精印出版,公之于世,无疑为民国书画艺术史的研究又增添了新的资料,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

(原载《负松永茂》 长城出版社2004年版)

三、书画鉴定漫谈

一一在天津市吹化大讲坛"的演讲

由天津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化大讲坛",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活动。我今天就以"大众"的形式,讲一讲与书画鉴定相关的若干问题。今天我也没有讲稿,我就说,但是我说的大部分都是我的实践,都是在这几十年里面,在书画堆里面悟出来的。

一般来说文物的收藏比较复杂,有青铜、陶瓷、书画等等。我自己这一生就是研究文物里的书画。在文物鉴定里书画本身比较深,从它的层次来说是一项很高雅的工作。我在这几十年里,的的确确费了不少劲。对于书画,历史上历朝、历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品,还有近代的,现代的,种类也特别多。鉴赏这些书画,需要相当的书画知识。

书画本身涉及面很广,尤其在鉴定上,如果知识面窄,断定一件东西的真假、好坏,说服力就不强。我十几岁开始接触书画,一边读书,一边实践,读的书都是美术史、绘画史等。搞书画鉴定,不读书不行,盲目读书也不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读,书上有不切合实际的,我自己都作了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