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眼力:刘光启自述
20077000000005

第5章 考验眼力——面对王时敏的《云峰树色》(1)

《云峰树色》最早是在天津发现的。我在北京“鉴光阁”学徒时,老板傅凯臣先生经常到天津来买书画。王时敏的作品《云峰树色》就是在天津买到的,后又辗转到了上海。

《云峰树色》上面有两方印章“永安沈氏”,曾经是天津沈家(沈纪甫,在津开设洋行)收藏的。由于沈家收藏很多书画,博学多才、艺兼文武的戏剧学家爱新觉罗·溥侗(溥西园)专门负责为其整理书画。书画套一律都是蓝色的,上面是白签。我到天津以后,经我从沈家收购上来的书画,都入藏到天津博物馆。今天我们在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书画里,经常可以看到“永安沈氏”这样的印章。

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去上海时我才二十二岁,在淮海路上的一家古玩店鉴定书画。在那里我又买到这幅作品。当时我一共买了王时敏、董其昌、恽南田等人的书画作品七件,但经上海博物馆检查后,扣下三件,拿回来四件,其中就有这件《云峰树色》。

当我看到王时敏的这件《云峰树色》时,就把它定为是真品。

鉴赏一件书画作品,首先要了解画家本人的情况。王时敏( 1592—1680),为清代"四王"之首,江苏太仓人,字逊之,号烟客, 晚号西庐老人,又叫西田主人、西田茅舍、归村老农。其祖父王锡爵,历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府中收藏的书画作品,多为古代名作,王时敏对前人的遗墨十分痴迷。王锡爵嘱托董其昌教王时敏作画,董其昌自然不负所托,专门为王时敏画了一套供以临摹的样本,其中包括各种山石树木的画法,还有历代著名画家名作的主要构图和画法等,从唐代王维到五代董源、宋代米芾,以及元代四大画家的重要图示,董其昌都认真绘制了图稿,并在这套粉本上做了简要提示,点明了学习山水画的要理。

董其昌( 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明代著名书画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溢号文敏,因称董文敏。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擅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到了清代,顺治本人对书法和绘画没有什么爱好,但是他的书法都是学董其昌。康熙年间,考翰林等官场所用的字,一律是以董其昌为主。于是在江南、江浙一带,凡是康熙年间的画家、书家,一律以董其昌为主,也就是书法写董其昌,画法画董其昌。

董其昌推崇历史上的董源、米芾、赵孟頫、黄公望、倪云林、王蒙等,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他受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影响最深。黄公望( 1269—1358),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为元代画坛"元四家"之首,对后人影响至深。1596年,董其昌由京师途经泾县到长沙赴任,幸运地购得这幅名作,藏在府中长达三十年之久,在他的书画作品里没有离开过黄子久的绘画风格。

王时敏出生时,董其昌38岁,到董其昌去世,王时敏已经四十五岁,可以说得上是衣钵传人。董其昌作为一代大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对王时敏的影响至关重要,王时敏的画法、鉴定、眼力、功力等一切一切,都是受着董其昌的影响。王时敏幼年受教于董其昌时,正是董其昌绘画风格和理论形成的阶段。王时敏追随董其昌时,正是董其昌受黄子久影响最深的时候。因此王时敏在他一生的绘画生涯中追求的是董其昌绘画中的黄子久。鉴赏王时敏的作品,不了解这些因素,就难以看懂王时敏。

书画鉴定不能离开时代特征和绘画风格。王时敏在绘画里所反映出的特点、笔墨等,从整体上要求他和董其昌一样,那就错了。画画有画风,书法有书风,绘画里也有其时代画风,这个时代画风是任何人也推不倒的,它的时代性相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