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校园时代
我们通常把学校教学用地和生活用地的区域称作校园。校园可以是封闭式的校园,在学校周围用围墙划分出可供使用的范围,包括教学活动区域、课外活动区域、相关人员的生活区域等。校园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校园,不设围墙,城市的道路贯穿于校园内,此时的教学和课余活动范围就称为校园。
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普遍的组织形式。现代的学校培养人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也不能发生变化。但是培养人的内涵却变得更为丰富,需要顺应个人个性的发展,彰显学校的生命力与活力。
学校同其他社会组织不同,从根本上说,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对个体传递科学知识、学科理论、生活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
学校本身具有的促进功能不仅是提升个人素质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促进功能就是一种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作用,这种作用过程主要是根据现实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来进行的。因此通过学校的这种促进功能,可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因此学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适时应变地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加以选择,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组织、调控的作用。
学校在发展低碳时代中的作用有以下两点:
1.传播低碳理念,培育低碳文化
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约占每天时间的1/3,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开展正规的环境教育。此外,校园环境对学生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通过校园环境、生活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转变,学校向学生传递低碳理念,培育低碳文化,这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建设低碳学校,提高环境素养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对所在校园区域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学校进行环境管理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进行环境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学生通过了解校园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改善,学习环境和社会的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不断地提高环境素养。这种环境素养的提高,对于任何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必不可少的校园低碳常识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圣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这种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该具有较高的环境素养。低碳理念可以运用到校园教学、校园改造等多个方面。建设低碳校园,是对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最好形式,它关乎每个学生一生的环境素养。这对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校园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低碳校园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低碳的管理理念,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逐步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低碳校园也不仅仅是对学校区域的绿化,更主要的是将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中,应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真正落实环境保护行动。对于低碳校园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低碳”的背后是整个生态的和谐。
低碳校园是一种比较新鲜的提法,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低碳理念的校园
低碳校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低碳理念的普及。校园内拥有两大主要区域:一是教学区域,主要是教师活动及学生学习的工作区域;二是生活区,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区域。在上述区域内应建设运用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等方式供热的低碳楼宇。除了设施之外,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也应是低碳、少碳的。
2.践行低碳的师生群体
低碳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需要贯穿于每个人的行动和生活中。低碳的校园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低碳。作为最主要的构成主体,师生无论是在上课、课后、生活中都应注意个人的行为,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
3.特设的低碳组织
低碳组织既包括专门的研究机构,又包括宣传组织。研究低碳的机构由能源、环境、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能够把低碳技术转化成现实成果。宣传组织是学生宣传低碳的组织,如低碳协会、义工团队等。
三、建设低碳校园 培养高素质人才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际组织、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发展。各国的环保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健康的低碳生活。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机构,学校更要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意识的高尚责任。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学校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加入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运动中来。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面向全社会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最重要一环。通过低碳校园的建设来弘扬生态文明有着特殊的意义:
1.顺应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
能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各种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各国更加注重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节约意识和观念,倡导节约文化和文明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各国建设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学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机构,更应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民素质的伟大责任。建设低碳校园正是顺应了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2.符合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学校作为重要的社区,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低碳校园不仅是顺应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样也符合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低碳校园可以减少煤炭消耗,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积极促进低碳城市的实现。
3.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校作为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学校内的研究机构、教师队伍的不断努力,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点滴的生活行为中落实低碳意识。这种具有低碳意识的学生如果步入社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些学生可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如从事低碳技术的开发、低碳政策的研究。即使没有到这样的低碳领域工作,也能在日常工作中践行低碳的理念。可见,建设低碳校园、宣传低碳理念能够为社会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4.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内涵的本质是追求人的发展,因此,人既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
建设低碳校园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又带动公民,使更多的人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动,共同保护环境。
这种低碳意识在校园中的扎根也是校园文化的一次提升,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低碳校园,可以向当地、全国乃至国际社会介绍和交流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四、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人的意识有很多种类,同时也很复杂,意识中与环境、资源及保护等有关的内容即是我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或称环境意识。它涉及人类对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种类及有限性的认识,以及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社会心理。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认识到,目前全球生态系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及人为方面的危害,特别是中国的环境更是令人担忧,我们应该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有高度的资源(空气、水、土地等)有价意识和资源再利用意识,保护和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做到物品循环利用,努力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十分丰富,生活富裕后的我们更应思量如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净化人的心灵,为拥有洁净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整个社会都应崇尚“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道德观念,把善良、正义、勤俭、节约、朴素的生活方式扩大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努力做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享有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保证健康生活和持续发展的权利,人类所有成员都应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形成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和言论成为“过街老鼠”的良好社会风气。
同学们应该建立一种基本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一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心中有数。法律规定:每位公民都享有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诸如噪声、不洁净水、污染空气、受污染食品等侵害时,都可以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向当地有关部门投诉。同理,如果公民做了违反环保规定及法律的事,如食用了野生动物、捕杀了珍稀保护动物、破坏自然保护区景观等,也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即使是国有大型项目,同样要遵守法律,违法必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04年9月施行,2004年底“环评风暴”中查处通报了30家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的违法项目,包括大型国有电站项目在内,这一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一个社会某种文化的形成需要人们长时间、大范围的努力。凡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即可谓环境文化,它是人类新的文化运动,蕴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也是人们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环境文化的形成是精神和物质有机结合的典范。它促使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然而,一个社会环境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并克服自身缺点和人类行为的劣根性,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五、学生环保与绿色学校
在校学生处在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像是一块海绵,对外界的新知识、新观念很快就能吸收。在这一阶段的正规教育中,如果教师和学校都能重视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话,学生就能从小就对浅显的环境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购买一些环境科普类读物,有计划、有时间性地引导孩子们阅读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文学作品,观看电视中的环境类宣传节目收听广播电台有关环保的节目,或者阅读报纸、杂志等出版物,树立孩子的环境道德观,让他们关心国家有关环境问题的讨论,还可以通过订阅环境类报刊,关注媒体环境报道和热点问题讨论来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参与改善国家环境状况,培养自己的现代世界观。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还应有“地球人”的观念,时刻关心世界环境变化的趋势。
在一些发达国家,关于绿色学校或生态学校等活动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涌现出来,由于学校环境教育大多与课外活动相伴,这正与国外教育方式注重动手能力的特点不谋而合,学校教师会利用多种方式来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了解环境,为了环境而学习”。废弃的物品往往成了教师的教具,“一无是处”的垃圾被学生们用来制造工艺品。这样的学习既不枯燥又活跃了学生们的生活,还可以了解很多课本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