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校园
20077200000006

第6章 低碳校园,从我开始(2)

人类免疫系统建设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这些营养的补充。在膳食中要有充足的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以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而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是合成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原料。粮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碳水化合物为体内的化学合成提供能量和原料。维生素A是人体免疫系统建设的主力军,绿色蔬菜和橙黄色水果中的β-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与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共同满足免疫系统的需要。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功不可没。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蔬菜有小白菜、油菜等。

在传染病流行时期,我们不但要保持非特异性免疫力,而且要紧急提升特异性免疫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同时,尽量食用含有某些抗病作用的食物,像大蒜、姜、绿茶、银耳、百合等。苹果能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猕猴桃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梨、菠萝、西瓜、草莓、葡萄、香蕉等水果也都有益于我们的免疫系统。

《黄帝内经》强调说: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这就是指饮食要全面,什么都要吃,营养全面身体才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精面,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是无益的。因为在稻麦的麸皮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膳食纤维,例如铬和锰,若经加工精制后,含量就会大量减少。

如果人体缺乏铬和锰这两种元素,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能加速食物的排泄,使血中胆固醇降低。食物太精细,膳食纤维必然很少,往往食后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很容易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这样,血管硬化、发病率就会增高。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对大肠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使大便变软排泄通畅。这些作用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多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

很多研究认为,室内生物性污染危害主要可分为生物过敏原,细菌、病菌等病原;微生物及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三类,对人体危害较大、研究较多的是前两种。

室内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主要指各种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这类疾病在人群中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污染的来源,即传染源在哪里?传染源一般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患者常常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着在大量病原体,而且具有某些症状,如咳嗽、气喘、腹泻等,更有利于病原体向外扩散;同时室内环境空间有限,空气流通不畅,室内空调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均可能使病原体的室内浓度增加,使人群在室内被感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如一度在我国肆虐的“非典”,主要传染源就是病人。因此对病人、可疑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采取果断的隔离控制措施,对控制疫情发展非常重要。

一般造成人们在室内患上传染性疾病的因素(传染链)有三方面。一是有室内的传染源,已如前述。二是有传播途径,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进入人体前所必须经过的各种外环境介入。实际上就是室内的微小气候,即室内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微气流(风)和热辐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室内污染物(病原体)的浓度和人体的实际接触(摄入)水平。三是有对该疾病的易感人群。

因此,控制传染病传播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室内的通风换气。因为充分的室内通风换气可以迅速地稀释和降低污染物(病原体)的室内浓度,减少病原体飞沫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这就有效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阻断了疾病传染链。另一种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是室内空气的净化消毒。可以采用各种消毒措施和方法,如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灭菌灯、臭氧消毒器等,使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微生物)降低到不致病的水平。

五、手机辐射危害健康

现在同学们多数都有手机,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烦恼。

尽管手机的平均输出功率仅为0.2瓦,但由于贴近人的头部,电磁辐射有一半被使用者的头部吸收了。手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是890~965兆赫,属于微波频段。每当电话拨通,手机与蜂台站之间就处于双向通话状态,不论持机者是听还是说,都处于电磁辐射发射状态。在手机的天线附近存在着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手机时,射频电磁波包围着人体的头部,超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神经衰弱、食欲下降、心悸、胸闷、头晕、目眩,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脑部肿瘤。

医学专家认为,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特别是对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善的青年人的影响比较严重。在一些率先使用手机的北美、西欧等地区,经常报道有手机常年用户患脑部恶性肿瘤的病例。意大利有位企业家使用手机三年之后,他的脑部发现恶性肿瘤,经CT扫描确认,肿瘤的病变部位正巧发生于手机天线顶端习惯放置位置的附近。一位美国商人在使用手机4年后,同样也发现脑部肿瘤。英国BBC广播公司在一次科学知识电视节目中报道说,手机还会使人罹患阿尔来莫氏症(一种过早性老年痴呆症)和加速脑癌的扩散。瑞典科学家约翰松认为,手机可能会造成脑组织灼伤及引起头痛。墨尔本劳工医院院长霍尔金发现了40起可能与手机有关的可疑病人,该学院的约翰荷特教授在研究后认为,有的癌症在手机使用者身上扩散的速度是常人的20倍。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教授莱艾和辛格表示,他们在老鼠身上做的实验表明,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有损害脑组织的作用。日本劳动部产业医学综合研究所实验证明,手机使用者末梢血管淋巴内抗癌的TNF-阿尔法蛋白平均减少75%。

在我国,使用手机而影响健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多个手机使用者反映有电磁过敏症状,如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河北省廊坊地区有一例死于脑癌的病例。据了解,这个人在使用手机2~3年后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开始以为是工作劳累,直至头痛十分严重时才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肿瘤发生的部位正好是与手机相对应的位置。此外,手机的电磁波还会严重破坏心肌电位平衡,诱发心脏疾病的发作。

为了预防手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世界保健医学联合会向手机用户提出了8项简便易行、富有效果的忠告。

(1)采用可靠的电磁防护用品。

(2)使用手机时,不要将手机,特别是天线紧贴耳朵、头部,手机上的天线至少距头部距离2.5厘米。

(3)身边有其他电话时,尽量不用手机。

(4)使用手机时,尽可能缩短每次的通话时间,如果确实需要较长时间通话,那么可以把一次通话分2~3次完成,以利人体“自我调节”,减少损害。

(5)左右耳朵轮流听电话。如果常听的一侧耳朵发热、发烫时,应立即停止通话,然后再好好用热水擦洗耳朵,并用手掌来回按摩耳朵局部,以增加局部血流量和血液流速,使受损组织迅速愈合。

(6)当频繁使用手机后,忽然感到没有原因可以解释的心悸、头晕、失眠、健忘时,应减少或停止使用手机1~2星期。

(7)妇女在月经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要超过1.5小时,否则可能因中枢神经的不适引起月经紊乱。孕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否则对胎儿发育不利。

(8)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蛋类、奶类和新鲜绿叶蔬菜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有利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

最后,还需补充的一点是:接通手机后等1~2秒再将手机靠近耳朵。这样可以避免手机刚接通时超强的电磁波辐射头部。

六、低碳衣着的学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学们追求衣着时尚已经成为一种爱美之心的自我陶醉,然而服装的流行趋势瞬息万变,要想跟上它的节奏就得不停地买不停地换。

穿着什么样的服装合适要因人而异,别人穿起来显得漂亮的,自己穿起来则不一定合适,千万不要从众“随大流”,看到别人抢购自己也跟着买。觉得可买可不买的衣物就干脆别买,千万别凭一时冲动过几天再后悔。少买一件衣服可节能折合标准煤2.5千克,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按2500万人次少买一件衣服估算,可节能折合标准煤6.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在洗衣物时没有多少人太在意加多少洗衣粉合适,许多人都是“大估摸”着放,宁多勿少反正也值不了几个钱,能把衣服洗干净就行,多放一些洗衣粉是常有的事,日积月累因此白白浪费了许多资源。少用1千克洗

衣粉可节能折合标准煤约0.28千克,减排二氧化碳0.72千克,按3.9亿人次采取这项措施估算,可节能折合标准煤约1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1万吨。

少买件衣服没什么大不了的,合理使用洗衣粉也只是举手之劳,不仅能省下钱还对环境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就是,新买的衣物最好洗后再穿,这一点很重要。人们通常会直观地认为新衣服最干净。从细菌存留的角度来看,或许它是干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上面没有残留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

低碳服装是一个广泛的服装环保概念,泛指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其中包括选用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装及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少服装消耗总量的方法等。

就服装业来说,要想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首要的,文化发展也不可或缺。具体来说,需要三个方面的系统行动。一是能源环节,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或其他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二是原材料环节,开发低碳材质,改良各种化学染料,研发可回收再利用的纤维,将纤维生产、染色等环节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三是文化环节,服装不仅是物质产品,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要倡导绿色时尚文化,树立低碳、负责任的消费观念,而不是以刺激、快速消费为特征的时尚文化。

购物是大多数现代女孩所钟爱的消费活动,为了追求时尚衣着,一些女同学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所购买的许多衣物实际上根本没机会穿,尘封在衣橱里甚或被扔掉。

在人们的常识观念中,环境影响只与工业生产或大规模的技术活动有关,穿衣戴帽似乎并不产生什么环境影响。其实,生产服装鞋帽之类的生活用品,以及为提供流行样式所产生的生态影响也不可低估。如棉花种植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和水的使用群体之一,合成纤维织物主要来源于以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并产生严重污染的石化工业,一些毛料和皮革来自过度放牧地区的牲畜,甚或一些珍稀动物,纺织厂常常使用作为危险品登记的工业染料,由于不断追求服装时尚而被淘汰的衣物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及污染等。

因此,作为一个有环境意识的学生,不盲目追求时髦,理性消费,以少而精的衣物,加之巧妙的搭配同样可以穿得光鲜、漂亮、自信,既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还可以带来心灵的充实和宁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的母亲买了件狐皮大衣,却引起女儿伤心的联想。因为书上说,母狐每次产5~8只小狐,她便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群可怜巴巴的小狐狸张着大嘴向女孩哭诉:你妈妈为了穿裘皮大衣,把我们的妈妈杀了!后来,这幅画被选入国际儿童环保绘画比赛,组委会以此印制了海报,海报上有一行大字:你的妈妈穿了一件裘皮大衣,100多只小野兽却因此失去妈妈!

可想而知,穿野生动物毛皮制作的服装,其背后是多么悲惨的结局呀。目前,全球很多文明国家都开始抵制兽皮服装,国际流行的口号是“宁肯裸体,不穿裘皮”、“只有野兽才有权穿裘皮”……这是人类生态道德觉醒的体现。

生产羊绒衫的原料来自于绒山羊,而绒山羊因喜食草根,对草原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据科研人员调查发现,在草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饲养一只绒山羊每年至少需耗尽2~3亩的草场资源,在草资源相对贫瘠的地方,则每年要消耗10~15亩,一只绒山羊饲养一年仅产500~800克无毛绒,5只绒山羊饲养一年只能织一件成人羊绒衫。也就是说,织一件羊绒衫,每年至少要消耗10~15亩草地。

据报道,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羊绒产业采取限制规模甚至禁止政策,而我国1981年从日本大规模引进绒山羊以来,羊绒产业蓬勃发展,一跃成为目前世界羊绒生产、加工、出口、销售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据统计,全世界山羊绒年产量为 1~1.2万吨,而我国山羊绒产量约占世界羊绒产量的70%。

羊绒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来自于消费。受广告和一些生产商片面宣传的影响,很多消费者都把穿戴羊绒制品当做一种时尚,而对羊绒制品消费间接造成的生态问题却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少买一件羊绒衫,就等于保护了一片面积约为10~15亩的草场。少穿或不穿羊绒衫,都是保护草原、防治沙漠化的实际行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您选购衣物时,自觉地抵制羊绒制品,就是一个不小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