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环境
20077400000009

第9章 昨天的美丽,今日的危机(4)

萨莉·西尔弗斯通负责农活和饲养牲畜。她说,食物生产曾遇到各种麻烦,如事先未料到的多云冬天使作物收成不佳,家畜受螨虫侵扰而染疾在身,本该自我维持的气体质量方面未能达到平衡,“居民们”不得已两次从外部补充氧气。但“居民们”毕竟活了下来,她不无深情地说,她怀念农场内外的奇景、搏浪击水的人造海洋、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和雨林中的通幽小径。建立“生物圈二号”的意图是验证人类在征服宇宙过程中,在别的星球上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和治理地球环境污染的能力。负责机械系统的马克·冯蒂洛说,在整个生物圈系统中水循环使用,大气没有受到污染,“我们手中掌握着使地球变得更美好的技术。”科学顾问查克·斯利科称,这次试验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建立封闭圈内动植物、水和空气之间传递营养物及气体方式的数字模型,而这一模型能用来解释地球上的此类循环。它还会带来一系列副产品,如新的集约农业技术和废品回收工艺,以及利用土壤细菌清除污染物技术。始终关注此项实验的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生物专家吉拉尔德·索芬则认为,实验未能有效地作为全球变暖的研究手段,与其说它是一个实验计划,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演示计划。

两个理想国的准则与方式不同,理想与目标也不同,但都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对立物。它们为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所做的努力,实际上反映了人类某种普遍的情绪和愿望。

在生态逐渐失衡、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面前,联合国于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各国领导人于1992年和2000年齐集在巴西与南非,将世界环境和发展问题作为共同话题;保护环境的众多国际法条约先后出台。地球村里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已动员起来,吹响了保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的集合号,地球虽然回不到“生态理想国”的状态,但人类有信心使生态环境能够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大自然震怒

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开发促进人类进步,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不加协调地开发注定会引起环境的愤怒与惩罚。进入农业文明后,人类高唱耕作与畜牧两支战歌,垦土地、拓牧场。在五谷丰登、遍地牛羊的背后,森林匿迹、溪流绝唱、草原退化、流沙尘扬。发祥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拉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曾璀璨一时。公元前,那里曾经林木葱郁、沃野千里,过度地开发和连年征战最终将这颗文明之珠埋在黄沙之下。西周时,中国黄河流域也曾林木森森,如今,黄土高原只能袒露出瘦骨嶙峋的脊梁,沟壑里淌着苦涩的泪水。养育过华夏文明的黄河,拖着世界河流泥沙沉重的身躯,向着“黄河清”的梦幻,一路呜咽一路寻。印度的塔尔沙漠,白日酷热、夜间冰凉、狂风起处、遮天蔽日,在4000年前,这里却气候湿润、鸟语花香、小麦摇铃、棉花堆云、良田万顷、农夫如织,出现过令人钦羡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进入18世纪,出现了工业文明,人类的能力、智慧以令人眩晕的场景展现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跨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生产力跃上新台阶,人类在怀疑还有什么自己不敢为,还有什么自己不能为。极地探险、分子裂变、海底游弋、基因移植、人工智能等画面让人应接不暇。

当人类为自己的成就欢呼雀跃时,被逼入困境的环境却在痛苦呻吟。

臭氧层吸收太阳撒向地球的紫外线,像一件“太空服”保护着地球生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排放物氟利昂在空中终成气候,具备了撕开臭氧层的能力。国际自然保护组织说,1969-1988年,北半球臭氧量减少了3%~5.5%。北美和欧洲臭氧量明显减少趋势正向整个地球扩展,南极已出现了令人心悸的巨大空洞。近20年来,全球平均臭氧浓度每10年约减少3%。20世纪90年代后,在人群集中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冬季连续出现了1957年以来的最低臭氧值,南极臭氧洞的最大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2000万平方千米左右扩展到21世纪初的2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是野生动物生息地,也是二氧化碳的吸收源,被称为地球的肺。联合国粮农组织1991年在“森林资源评估计划”中称,热带雨林每年减少6.9%,其面积相当于半个日本。危地马拉《中美洲新闻》载文称,中美洲现存森林1450公顷,由于不发达和缺乏能源,人们用木柴做燃料,加上放牧、走私木材和种植香蕉等活动,它正以每年38.3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有“世界肺脏”之称的亚马孙森林正遭受无休止的砍伐。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2%,在世界居第131位,而损失速度却排在前列。云南的森林覆盖率20世纪50年代为50%,20世纪70年代降至25%,每年以0.9%的速度递减。气候宜人的西双版纳也出现了旱情。在历史上,森林曾占地球面积的1/3,经过1万年的开发,它已减少到原面积的1/3。最近20年是森林逢遭厄运的20年,每年约有2000万公顷林木被砍伐。欧洲原始森林几近消失,美国的森林只及150年前的5%,2.8亿公顷的世界热带雨林在最近10年里仅存1/2。

全球每年向空中排放的有害气体,使世界一半城市人口约9亿人在二氧化碳超过标准的大气中呼吸,另有10亿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等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环境专家已测出260余种危害人体的挥发性有机物。酸雨、酸雾、酸雪等有害物质沉降体,随大气气流到处游荡,为害四方。陆地上的液体和固体垃圾充斥于江河湖泊、丘陵原野,全球危险废物每年以5亿吨的速度急剧增加,无一地无一物不受其害。

大地在走向沙漠化。联合国环境计划署1991年调查后认为,整个地球陆地40%、约61亿公顷土地将变成干燥地区,干燥地区69%的农田趋向沙漠化。21世纪初,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为3800万平方千米,每年有5万至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拥抱沙漠死神,每分钟将近11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化。据2006年官方材料,中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在50多年里由6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的173.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18%以上,影响全国30个一级行政区。

野生动物濒危。地球上得到确认的物种达140万种之多,据专家称,这只是一小部分。实际上,地球有500万~5000万种生物。人类是在与物种同行中得以发展的,本应与物种共存共荣。大规模开发无可挽回地导致生物生态环境恶化,滥捕滥获又加重了生物的苦难。21世纪初,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资源保护联盟在对1.8万个动植物种类所进行的最新调查表明,有11046个生物物种濒临灭绝。在过去的500年内,已有816种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目前,地球物种消亡的速度最高已达到自然状态下的一万倍。21世纪初,地球上生存的哺乳动物中,大约有24%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1/4的爬行类、1/5的两栖类动物及30%的鱼类正濒临灭绝。在该报告中,美国被列为头号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濒危国家,马来西亚被列为最重要的植物品种濒危国家。加拿大野生生物中心主任的伯拉基特说,在21世纪的前10年,不少物种数量将大幅减少,包括灵长类动物。

生物资源面临的悲剧直接影响到人类本身。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对记者说:“如果我们在没有开发利用之前就破坏了这些生物资源,那么,很多新的药品、食物、纤维、肥料、油料和其他产品将永远失去同人们见面的机会。应当明白,是那些绿色植物以及大量微生物和默默无闻的小动物构成了地球生命的‘熔炉’,正是它们侵入了地球的表面,肥沃了土壤,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影响这种平衡是很危险的。各种昆虫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已大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它们如招致灭绝,人类只能存活几个月。”

保护环境多磨难

奇科·门德斯是巴西环保运动的组织者,为保护亚马孙森林被一伙农场主谋杀。

科斯特纳因在美国一家法庭开庭审理火葬场污染的案件中作证,身份不明的歹徒烧毁了她的居室和办公室。

斯·麦克圭尔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环境保护活动分子,她提出要起诉一家公司污染河流。在偏僻的鱼塘区,她惨遭3个壮汉的殴打和伤害。

加拿大人科林·麦克罗里为保护不列颠哥伦比亚森林奋斗了20年,在此期间,她的3个孩子在学校受尽了污蔑和中伤。

国家和民族遭受的威胁和伤害远甚于环境斗士个人所遭受的威胁与伤害。发展中国家正长期经受着发达国家“生态侵略”的折磨。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竞相向发展中国家发起“侵略”: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工厂移往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肮脏”工业国外投资的1/3,日本同类投资的3/4是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生产的5亿吨危险垃圾中,产自发达国家的有90%。由于国内处理危险垃圾费用较高,发达国家以廉价报酬向发展中国家倾倒。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毒或有害垃圾。发达国家廉价购买发展中国家原料,给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破坏注入动力。

“生态侵略”说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负有特殊责任。

1992年,里约热内卢嘉宾云集,各国领导人汇聚一堂,共商环保大计。尽管各国想法不同,主张各异,但最终签署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会议同意把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恶化的特殊责任和提供“新的额外资金”和以优惠条件转让环境无害技术写入会议文件。一些发达国家强调生态保护的意义与自身的责任。荷兰环保大臣说:“工业化国家必须改变其生产和消费方式。”冰岛环境部部长说:“地球上没有一个岛屿不遭污染,污染对今后的海洋已形成严重威胁,而海洋的污染源70%是来自陆地,为此,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已刻不容缓。”日本代表也承认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础上,共同对付人类持续发展的挑战。瑞典环境大臣承认“工业化国家对环境负有最大的责任”。美国在会上持消极态度,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才转而持积极态度,同意将美国有害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并在保护物种公约上签字。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约翰内斯堡召开,有192个政府代表团、10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执行计划》和作为政治宣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取得积极成果。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重申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宣布中国正式核准《京都议定书》。

地球生态保护最终取决于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就目前而言,它特别有赖于南北差距的缩小和南北关系的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加重,生产资金不足,通货膨胀惊人,

出口持续不振,技术发展滞后。这些困难除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条件和失误外,主要是国际垄断资本剥削的结果,是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和困难的结果。只要南北关系不做根本改善,发展中国家便难有余力和精力全面改善环境。如果发达国家真的关切世界生态安全,就应该持现实态度,采取切实步骤,帮助改善南方国家的困难处境。因此,世界同心协力对付生态危机只能在南北关系得到真正改善之后。

九、它们在和我们挥手诀别

它们已经不在

白鳍豚、新疆虎、普氏野马、白头鹤、小齿灵猫、云南闭壳龟、台湾云豹、南非斑驴、候鸽、金蟾蜍、加勒比的僧海豹、比利牛斯山羊、北非麋羚、爪哇虎等等,它们都已永远离开了我们。

它们即将消失

北极、大堡礁、威尼斯、乞力马扎罗山、马尔代夫群岛、美国阿拉斯加、奥地利基茨比厄尔、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中国的西北长城、甘肃月牙泉、新疆天山天池、青海湖、泸沽湖等,这些曾经的美景即将消失。

北极熊、苏门答腊虎……全世界76科300多种植物濒临灭绝,有800多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环境保护而濒临灭绝。

尽管人类不断发现形形色色的新物种,但是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却在减少,逐渐成为濒危物种。世界上已知的180多万个物种中,部分独一无二却鲜为人知的物种可能会灭绝,还有一些可能在人类发现、记载它们之前就已经消失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生命指数持续追踪全球4000种物种,包括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在1970年到2007年的10年间,陆生的物种减少了25%,海生的物种减少了28%,淡水的物种减少29%,而海鸟则减少了30%。目前,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亚洲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主要市场之一,同时也是濒危物种的消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