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刚·刚强不屈
20078300000004

第4章 刚正不阿的范滂

君子至公引类,小人徇私立党。——何坦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嫉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第一次党锢之起,与李膺同时被捕。被释还乡时,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县令郭揖欲弃官与他一起逃亡。他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养成了清廉的节操,为人刚正不阿。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深受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因此被推荐为孝廉。

有一年,冀州发生灾荒,饥民纷纷造反。朝廷任命范滂为清诏使,到冀州巡视。

范滂登车出发,手握缰绳,慨叹世道黑暗,政治混乱,胸怀澄清天下的抱负。

范滂每到一处,公正执法,有错必纠,有罪必罚。不管你后台是谁,也不管你和他有什么关系。

范滂一到冀州,那些太守和县令因平时贪赃枉法,听见风声都扔下官印逃跑了。范滂秉公执法,弹劾有罪的官吏,百姓无不额手称庆。

接着,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去做官。后来皇帝下诏书要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下属的主要官员去采访民间疾苦,检查地方官吏的善恶得失,然后向朝廷报告。范滂到地方后,一下子就弹劾了刺史、太守和豪绅共二十多人。尚书责备他弹劾的人太多,怀疑他挟有私心,公报私仇,动机不纯。范滂解释说:“我所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为患一方、残害百姓的坏人,怎肯用他们玷污我的纸笔呢?现在只因朝堂会审在即,时间仓促,所以先检举那些急需检举的人。至于那些没有调查清楚的,还正在反复核实,说不定比这还多呢。我听说农夫锄了杂草,庄稼才会茂盛起来;忠臣除恶务尽,法不徇私,国家政治才会清明。假如我检举的不符合事实,甘愿当众接受死刑。”尚书见范滂刚正不阿,这才不再追问什么。

汝南郡太守宗资早就知道范滂的名声,请他代理功曹职务。功曹是郡守或县令的主要属官,负责选用任命和考核功绩。范滂在职期间,对吏治严加整顿,嫉恶如仇,任人唯贤。凡是行事违背孝悌,以及不遵守仁义规范的人,一律撤职,不同他们共事。范滂还把操行卓异的人推荐到显要岗位,把被埋没的人才选拔出来任职。

范滂的外甥西平县人李颂,是西平王李通的后代,在家乡名声很不好,没有人肯推荐他。中常侍唐衡特地请宗资帮忙,宗资同意录用李颂。范滂说:“他不是适当人选。”范滂公字在先,不肯徇私,将此事搁置下来,一直未加委任。

宗资见自己的命令没有执行,就把怒气发在书佐朱零身上,下令拷打朱零。朱零抬头望着宗资说:“范滂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就像快刀砍朽木一样,是不能违抗的。今天我宁可被你打死,也不敢违背范滂的决定。”宗资见这又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便只得作罢了。

汝南郡中级以下的官员都恨范滂,指责他所任用的人为范党。而范滂仍然我行我素,刚正不阿。只知任人唯贤,不知其他,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故事感悟

宗资是范滂的顶头上司,西平王是范滂的间接上司,范滂敢于抵制他们的错误决定,这是不逢迎、不屈从、不附和;李颂是范滂的外甥,而范滂不肯任人唯亲,就是不用李颂,这是多么可贵啊!由此可见,范滂是真正的刚正不阿之人!

史海撷英

范滂入狱

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想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就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24个人结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

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汉灵帝才14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曹节指手画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想推翻朝廷,图谋造反,乱编了一通。汉灵帝当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年纪已经六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

他就自己进了监狱,被拷打死了。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杀了。

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捉拿范滂。到了征羌的驿舍里,他关上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直哭。驿舍里的人听到哭声,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消息传到范滂那里,范滂说:“我知道督邮一定是因为不愿意抓我才哭的。”他就亲自跑到县里去投案。县令郭揖也是个正直的人,他见范滂来了,吓了一大跳。他说:“天下这么大,哪儿不能去,您到这儿来干什么?”他打算交出官印,跟范滂一起逃走。

范滂感激郭揖,他说:“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许能把抓党人的事停下来。我怎么能连累您?再说,我母亲已经老了,我一逃,不是还连累她吗?”

县令没有法子,只好把范滂收在监狱里,并且派人通知范滂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跟范滂来见面。

范母带着孙儿随着公差到监狱来探望范滂。范滂安慰她说:“我死了以后,还有弟弟会抚养您,您不要过分伤心。”范母说:“你能和李、杜(指李膺、杜密)两位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够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

范滂跪着听母亲说完,回过头来对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

旁边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文苑拾萃

权违诏令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然而,西平人麹演串通附近的几个郡发动叛乱,抗拒邹岐。张掖人张进把太守杜通抓了起来,酒泉人黄华则拒绝太守辛机就任。他们都自称太守,响应麴演。

武威郡三个部落的胡人也再度反叛。武威太守毌丘兴连忙向金城太守苏则告急。苏则准备率兵援救,他的部属却纷纷反对。有人说:“援救武威需要大批军队,单靠我们的人马恐怕难以取胜。”

当时,将军郝昭、魏平屯兵金城,但他们奉诏令不得西渡黄河。苏则把郡中的主要官吏和郝昭、魏平请来,对他们说:“贼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其中有不少被坏人裹胁的好人。我们应该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发起进攻,让其中的好人归附我们。削弱敌人的势力,进而消灭敌人。如果一味等待大军,就会使好人坏人同流合污,难以分开。”

郝昭为难地说:“苏公的话不无道理,可是……”

苏则说:“为了平定河西叛乱,违反诏令,也是权宜之计,大王怎么会怪罪将军呢?”

郝昭和魏平斟酌再三,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苏则迅速调集军队,奔赴武威,首先降伏反叛的胡人。然后,他们又和毌丘兴一起攻打张掖郡的张进。麴演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领3000人马迎接苏则,声称前来助战,暗地里却准备袭击苏则。苏则佯作不知,将计就计地引诱麴演同他会面。利用会面的机会,出其不意地杀了麴演。麴演的部众顿时一哄而散。苏则又率军攻克张掖,诛杀张进。消息传开,黄华惶恐不安,连忙向苏则请降。

至此,河西各郡的骚乱全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