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勤:尚勤戒惰
20079400000002

第2章 导言

勤,《说文解字》说:“劳也。”《法言先知》说:“或问民所勤。”又有辛苦的意思,所以又有辛勤一词。勤还有忧虑的意思,《吕氏春秋·不广》说:“勤天子之难。”也就是“勤于国事”。

勤是勤奋。和它对应的就是懒惰。

中华民族从来以勤劳著称。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依靠辛勤的汗水繁衍生息,发展强大,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勤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个不信鬼神上帝的民族,他们相信勤劳,勤劳致富,勤俭治家,勤而治国。勤成了中国人的品质,勤成了评价人的标准。凡是勤奋的人,总是得到好评;而懒惰,无论如何,得到的总是不屑。

中国人把勤劳当做一切美德的基础,而把懒惰看成是一切失败的源头,从而形成了以勤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而这些观念无疑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积极意义的遗产。

悠远的古代,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个勤劳的典型,在近代、当代,更有许许多多勤劳的榜样。他们的事迹确实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连同他们的英名永远留在世人的心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再到新中国的诞生,从新中国成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多少仁人志士,多少革命先辈,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为之奋斗。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千千万万艰苦奋斗、勤劳一生的英雄模范,在他们身上,处处都有勤劳的影子。

本书是从我国古代先贤和近现代楷模尚勤戒惰的事迹中精选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身上不仅具有勤劳的美德,而且还具有立志勤学、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诸方面的美德,构筑了这些人物完美的品德和人格,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的思想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如今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都在奔“小康”,都在追求高标准、高消费,尚勤戒惰、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谁再讲勤俭,谁就是“土包子”了,等等。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一些青少年存在着追求享乐,讲求吃穿,浪费粮食,不知爱惜物品,乱花零钱,好吃懒做等不良风气。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艰苦奋斗、尚勤戒惰的传统美德教育成为了当务之急。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艰苦的创业时期。艰苦的创业实践,更需要艰苦的创业精神。但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艰苦奋斗、尚勤戒惰的创业精神的形成,既要有主观的自觉,又要有客观环境的需要;既要有实际的内容,又要有教育的形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企望通过一堂课、一次演讲、一次活动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必须大力宣传教育,创设一种环境,形成一种舆论,造成一种风气。代代讲、年年讲、月月讲、人人讲,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美德,更要求我们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