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勤:尚勤戒惰
20079400000023

第23章 业精于勤(4)

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的古代,人们对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迷惑不解,他们往往把生命和无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没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认为生命不服从于无生命物质的运动规律。不少人还将各种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力,即“活力”的作用。这些无根据的臆测,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被抛弃,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20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够以远远超出机器的生产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揭露生命过程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走自学成才之路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等。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而是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故事感悟

有时候天分固然很重要,但勤奋更是取得成就不可或缺的条件。华罗庚勤学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充分体现!

◎史海撷英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

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著名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文苑拾萃

代 数

代数是研究数字和文字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更确切地说,是研究实数和复数以及以它们为系数的多项式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的数学分支学科。初等代数是更古老的算术的推广和发展。在古代,当算术里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各种数量问题的解法后,为了寻求有系统的、更普遍的方法,以解决各种数量关系的问题,就产生了以解方程的原理为中心问题的初等代数。

勤奋的“乒坛皇后”邓亚萍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邓亚萍(1973—?),出生于河南郑州,前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两届四个奥运会冠军。邓亚萍是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也是唯一一名获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在当今中国熠熠生辉的乒坛上,有许多颗耀眼的明星,但有一颗星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邓亚萍。她那种底下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场上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而她在退役后刻苦求学、辛勤工作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佩。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直到1988年进入国家队。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坎坷、挫折,不是常人能够想象到的。

邓亚萍先天条件不好是人所共见的,腰圆、身矮、臂短、腿粗,哪一个教练在选才时也一定不会看中她的。在进入国家队前,她已经多次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国家队仍然对她的条件不予认可,为她是否可以进入国家队问题召开的三次专门会议也未能统一意见。还是当时的女乒教练张燮林慧眼识才,力拔邓亚萍,才使她有了后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