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勤:尚勤戒惰
20079400000004

第4章 勤而律己(2)

中宗时卢怀慎为右御史台中丞,曾连上三疏指陈时政得失,未被采纳。当时,正如他在论时政疏中所说,州牧、县令等官,“不尽其力,偷安爵禄,但养资望”,甚至“不率宪章,公犯赃污,侵牟万姓,劓割蒸人”。在这种“浮竞之风转扇”的年代,卢怀慎以“清俭”自守,“不营产业,器用服饰,无金玉绮文之丽”。所得禄俸,随时分散给亲故,家无余蓄,以致妻儿老小不免饥寒。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卢怀慎为黄门侍郎,在东都洛阳分掌选官之事。随身所带用具,仅仅一个布袋。年底,调回京师拜相,与姚崇共掌机密,兼掌吏治。开元四年兼吏部尚书,不久患病。宋璟、卢从愿经常来看望他,见其卧床“敝箦单席,门无帘箔,风雨至则以席蔽焉”。卢怀慎一向敬重宋璟、卢从愿,见他们来很高兴。“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脩然无办”,其清俭如此。当其弥留之际,仍不忘吏治,拉着宋、卢二人手说:“二公常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在病重自知不久人世之际,卢怀慎还给玄宗写了一份表章,依然是谈择官、用贤。一是表达自己“报国之心,空知自竭;推贤之志,终未克申”的心愿;二是以吏部长官的身份向玄宗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认为此四人“并明时重器,圣代良臣”,虽“微有愆失”,但“所弃者大”,“望垂矜录,渐加进用”。

及至临终,“家无留储”,仅此遗表一纸。治丧者,“唯苍头自鬻以给丧事”。玄宗览表后,立即以宋璟继卢怀慎,为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同时,有上疏称“怀慎忠清直道,终始不亏,不加宠赠,无以劝善”,玄宗下旨赐其家物100段、粟米200石。后二年,玄宗自洛阳回京城长安,途经卢怀慎旧居,“望墟落间,环堵卑陋”,家人正在斋祭,“悯其贫匮,赐绢百匹”。回到长安后即命中书侍郎苏颐为其撰碑文,玄宗亲自抄录后,立于坟前。

卢怀慎虽然被称为“伴食宰相”,却始终未忘自身的职责——吏治问题。中宗时陈时政三疏,论地方吏治之弊。其后分司东都选官之事,成绩显著,入朝拜相,仍知吏部事,直至致仕,临终遗表,谈的还是择官、用贤。

◎故事感悟

在一生致力于吏治的同时,卢怀慎本人处污而不染,始终以“清俭”自守,成为唐代大臣中“清勤”的典范之一。

◎史海撷英

卢怀慎上三疏

臣听说“善人治理国政持续到一百年,可以克服残暴免除杀戮”。孔子说:“假若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就差不多了,三年便会很有成绩。”所以《尚书》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就决定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昔日子产为郑国宰相,变更法令,颁布刑书,第一年众人怨怒,想杀他,三年后众人感德而歌颂他。子产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最近州刺史、长史司马、京畿都畿县令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个月就迁官,而不论政绩。这样就使没有迁官的人倾耳而听,踮足盼望,争相冒进,没有廉耻,还哪有闲暇为陛下宣布风化、抚恤民众呢?礼义不能施行,户口更加流散,仓库越益匮乏,百姓日见凋敝,都因为这个缘故。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竭尽他的气力。地处爵位而偷安,用来养成资历声望,虽然圣明君主有勤劳治理天下的志向,然而侥幸的道路已经开启,上下之间互相欺骗,怎么能尽力做到至公呢?这是国家的疾病。贾谊所说的脚掌反转不能行,是小小的毛病,这个病不治好,虽有名医也将不能治。汉宣帝考核名实,大兴治理,致使风俗向化。黄霸是优良的太守,宣帝对他加官秩赐黄金,就地表彰他的政绩,但终于不肯将他迁官。所以古时担任官吏的,以至能延长到子孙。臣请求都督、刺史、长史司马、畿县县令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如果治理的特别优异,或者可以加赐车马裘服俸禄官秩,派使节慰问,下诏书劝勉,须等到有公缺,再提拔上来以鼓励治理有才能者。对那些不称职或贪婪暴虐的人,则免官放归乡里,以表明赏罚的信义。

昔日“唐尧、虞舜稽考古事,建立官职,只有百名官员”。“夏朝、商朝官吏加倍,还能够任用才能之士”。这是说减省官吏。因此说:“官员不必完备,只在他的才能”。“不要荒废百官职务,上天设立的官职,由人来代行。”这里讲的是选择人才。现在京师各官司员外官,多出数十倍,是近代以来没有过的事。若说官员不必完备,这就是多余;若说人能代行天职,这些人却大多不掌事务,然而俸禄的支出,一年达亿万之巨,白白空竭了府库的储藏,这难道是求得治理的本意吗?现在民力极其凋敝,在黄河渭水扩大漕运,也不足以供给京师,公室私家损耗无数,边境尚不平静。如果水旱成了灾害,租税收入减少,边境出现敌情警报,赈救的谷物储量不足一年,陛下将用什么来解决危难呢?“不要轻易使用民力,这会使人危难;不要安于其位,因为这很危险”。这是说要谨小慎微。审查这些员外官员是否都是当世有才干的良吏。因才能提拔他们但不发挥他们的作用,用名位尊敬他们但不竭尽他们的才力,从过去以来,使用人才难道是这样吗?臣请求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若有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这就是当前的迫切事务。

争恩宠,贪贿赂,欺侮鳏夫寡妇,这是政事中的祸害。臣见朝廷内外官员中有贪污受贿、声名狼藉,以及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做地方长官,被委任在江淮、岭南、沙漠地方,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贬斥。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使贪财聚敛不顾其身,到底也没有悔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华人杂居,恃仗险要依靠路远,容易扰乱而难于安定。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起事成为盗贼。由此说来,平凡之才都不可用,何况奸猾的官吏呢?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的人,罢官不到数十年,不得赐恩录用。

◎文苑拾萃

蒲津迎驾

宋 璟

回銮下蒲坂,飞旆指秦京。洛上黄云送,关中紫气迎。

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

省方知化洽,察俗觉时清。天下长无事,空余襟带名。

柳宗元勤劳节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体恤民生疾苦,一生勤劳节俭,特别是开发岭南、造福岭南人民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唐宪宗时期,已经43岁的柳宗元再度遭受打击,被贬到荒凉辽远的广西柳州做刺史。当时的柳州,古树参天,杂草丛生,毒蛇猛兽,比比皆是。生活在这里的壮族百姓,生产力低下,文化落后,迷信活动盛行,生活极端贫困。柳宗元上任后,一面改革落后习俗,一面带领百姓,勤耕垄亩,发展生产。

当时的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就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他教人们在被开垦的土地上种菜、种稻、种竹、种树。仅大云寺一处就种竹三万竿,开垦菜地百畦。他很重视植树造林,自己还亲自在柳江边上栽柳树,到柳州城西北种甘树。

柳宗元除亲自动手种植中草药,还亲自采药、晒药、制药,研究药的功效。常常拿自己做试验,认识药性和药效,还向人们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

当时,柳州民间流传着“三川九漏”的说法,柳州人不敢破土打井,因此,人们不得不用各种器皿去背江水饮用,路途遥远,十分艰难。柳宗元动员百姓破除迷信,并亲自动手带领大家破土打井。从那以后,柳州人才吃上井水。在柳宗元的教化下,柳州人还学会了养鸡养鱼修造船只等本领,逐渐改变了落后面貌,出现了人人劳作、勤耕垄亩、宅有新屋、步有新船的新景象。

柳宗元做柳州刺史四年,一心恤民奉公,自己生活却很凄苦。虽为一州之长,但死后却无钱料理丧事,还是朋友相助,才得以归葬先人之墓。

为了怀念这位刺史,柳州人民为他在罗池立庙,奉他为“罗池之神”。这庙至今还矗立在柳州市的柳侯公园里。

◎故事感悟

身为官员,仅仅个人勤俭劳作还是不够的。柳宗元不管是少年时还是入仕后,都能做到勤俭自律,身体力行,带头为百姓谋福利,不愧是百姓景仰的一代贤人!

◎史海撷英

柳宗元出仕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他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文苑拾萃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马皇后贵而勤劳

◎用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用理想指导自己的劳动。——陈毅

马皇后(1331—1382),安徽宿州人,汉族,“有智鉴,好书史”。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作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给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1382年(洪武十五年),53岁的马皇后病逝,临终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马皇后,安徽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作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给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