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报:知恩图报
20079800000011

第11章 师恩、亲恩当回报(4)

李可染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的凄迷的基调所吸引。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著有《谈山水画》。

照顾师母报师恩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1955年,黄金德响应祖国的号召,与妻子莫玉琼一起从美国飞回祖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归国专家,并两次受到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黄金德被分配到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从事燃气轮机燃烧的研究工作。1956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黄金德手下工作的陈子英,在工作中与黄金德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陈子英在20世纪60年代初结婚,先后生下了5个子女,一家靠他微薄的工资生活,黄金德老师和师母对学生一家给予了大力帮助。他们遂成莫逆之交。

1984年,黄金德因帕金森症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言语不清。1.78米高、85公斤重的黄金德老人不要其他任何人护理,只要妻子莫玉琼和陈子英照顾。因莫玉琼身材娇小,为黄金德冲凉、翻身力不从心,陈子英就请假在医院专门照顾、护理老师。1989年9月下旬,黄金德弥留时要妻子将来一定要回到故乡广州定居,了结自己

黄金德(1944—?)福建仙游人,擅长水彩画、中国画。黄金德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文学专业,任教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系副主任,高级讲师。他的作品《明月落谁家》获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偎依》获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林中曲》获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优秀奖,《水乡印象》获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银奖。黄金德出版有《黄金德彩墨画集》。归根故乡的心结;又要陈子英答应以后负责照顾好师母莫玉琼,学生含泪答应了老师的嘱托。

黄金德去世后,陈子英每天6点钟起床骑自行车到师母家,问候师母,买菜、加煤气,做完以后再回到自己的家。

1992年陈子英退休后,自己办了一个企业,生意非常好。他除了每天雷打不动必须去看莫玉琼至少一次外,只要莫玉琼老人打电话,他就扔下手头的工作赶过去。陈子英的5个孩子受父亲影响,也都把莫玉琼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陈子英说,自己身体还不错,如果有一天他不能照顾师母了,就叫儿女们来替代他照顾师母。

几年前,莫玉琼老人患上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但要回广州定居的念头始终没忘。2002年底,陈子英为了师母能回广州,毅然把自己创办的企业交给儿子打理,从上海来到广州为师母找到了一个环境舒适的养老场所。2003年1月4日,莫玉琼老人回到了家乡,住进了广州寿星大厦,陈子英也来到这里每天与师母聊天,为她煲汤。陈子英说,为了报答老师当年的恩情,他要陪师母走完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故事感悟

虽然恩师去世了,但陈子英为了回报恩师,毅然挑起照顾师母的责任,这是多么可贵呀!是啊,恩师永难忘!漫漫人生路上,传道授业、释疑解惑的老师确实很多,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该忘记那些曾给自己以关怀、启发的老师。

◎史海撷英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从而明确地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文苑拾萃

铭记师恩

佚 名

培苗育土滋根深,回看桃园花芬芬。

细物无声春雨至,爱似塔灯照心魂。

精琢璞玉越千古,慧励驽驹驰万村。

如友似亲敦教导,泪目深躬谢师恩。

真情回报到永远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格言

在四川省的南江县,李东夫妇孝敬养父母、回报恩情的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

李东出生在南江镇永红村,他已经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了。由于家境不好,全家大小平时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李东的母亲也由于产后营养不良,加之劳累,留下重疾,他的降临无疑给家庭雪上加霜。

实在没有任何的出路了,父亲王德清只好把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李东托人领养。当时县邮政局职工李玉书在下乡送信途中看到这一家老少的困境,看到面黄饥瘦的孩子,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年过不惑之年的李玉书便收养了这个仅3个月的孩子。

可是,李玉书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妻子张仕华的极力反对:“我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家里有一闺女,只你一人工作,还有父母,一家人怎么养得活啊!”但孩子已经领养了,不会再把孩子送回去等着饿死吧!

出于无奈,李玉书全家只好节衣缩食,妻子张仕华抽空去为别人洗衣服、做帮工,挣点零用钱帮补家用,艰难度日。

李东被领养到李家后,也挺争气,从小学顺利地读完高中。17岁那年,父亲退休,他就顶班当上邮政职工。

李东参加工作以后,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养父母毕竟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以后,生活依然拮据。但李东在衣食住行、精神生活上都给予了养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左邻右舍无不竖起大拇指:“李东虽不是亲生,但胜似亲生,为年轻人孝敬老人带了个好头。”

为照顾好养父母,单位多次组织职工外出旅游李东都放弃了。但为了让辛辛苦苦一辈子却从来未出过远门的养父母能够到外面去看一看,李东却很舍得花钱。

2005年4月,李东拿出了省吃俭用省出的12000多元钱,让已80岁高龄的养父到重庆、苏杭、上海等地玩了十多天,让养父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大开了眼界。

2005年11月,李东的养母患上了脑萎缩症,李东送养母到成都看病后,养母心疼钱,急匆匆要往南江赶。李东耐心地劝养母:“妈,你很少出门,年龄又这么大了,走哪也不方便,这次我就陪你好好去外面看看……”

养母还是执意要回家,李东就是不买回返的车票,老太太没办法,只得依儿子。李东让养母坐了从来没坐过的飞机、轮船、火车,到昆明、大理、丽江等地玩了十多天。

在旅游途中,养母身体不好,行走不便,多数地方都是由李东背着。在昆明李东还特地租了一辆轮椅,推着养母逛了动物园、世博园、民族村。养母一路乐得合不上嘴,开心极了,她说:“这辈子死了也划算了!”可李东每天扶老人、背老人,身子都累得散了架,但为了让老人能愉愉快快地旅游,李东说自己虽苦内心却感到无比的欣慰。

李东同妻子马清华一道,常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二位老人,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寂寞,抽出一切时间陪伴在他们的身边,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散散心。

由于工作繁忙,李东劝妻子辞去邮政服务公司的工作,在家专门照顾二老。特别养母卧病在床之后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东白天照常上班,晚上与养母同室相住,老人要吃什么百般依从,当地没有,便专程到外地购买。养母大小便失禁,他倒屎倒尿,洗洗涮涮,从不嫌脏臭。2006年7月,84岁高龄的养母卧病在床,昏迷不醒,屎尿都拉在床上。妻子个头小,他就每天与妻子一人抱着,一人擦洗。后来小女儿芳芳在爸爸妈妈的感召下,主动要为奶奶擦屎擦尿。看望老人的亲戚朋友到家来,看到老人床铺清清洁洁,房间没有一点异味,都夸赞李东夫妇对养母侍奉得周到。

在老人重病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养母不能小解,李东天天背着老人到医院导尿。护理好养母,李东还学会了导尿等护理常识,为养母每天三四遍地擦洗身子。

除了上班,其余时间李东就在家里侍奉养母,亲自为养母买药、煎药,喂饭喝药,陪养母聊天,以减少其病中的痛苦。养母临终前的一段时间,李东更是难得睡个好觉,与妻子一道白天黑夜轮流守着养母,不让她抓扯输尿管。养母想坐轮椅,李东跑了不少路,好不容易为养母租了一辆轮椅回来。养母在轮椅上仅仅坐了三天,就躺在李东的怀里安祥地离开了人世。

养母去世后,李东又将一片拳拳孝心倾注到了养父身上,尽最大所能让年迈的养父能够安度晚年。养父喜欢玩麻将,他就让岳父母来陪他,工作不忙之时,还亲自陪着摸上几把,赢得老人开心;养父爱散步,爱养鸟,他就托朋友从乡下买来上好的两只画眉,购买精制的鸟笼,让老人遛鸟锻炼身体,让养父过得充实而健康。

到了冬天,为了不让养父受凉,李东就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到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为消除老人的寂寞,李东特意在他床边放置了一台电视。老父逢人便夸:“没想到儿子、儿媳对我们这么好,真比亲生的都好啊!”

常言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然而李东却做到了。李东不仅是孝敬养父母的楷模,也是电信公司职工中的一面旗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担任了南江电信公司大客户经理。

在工作中,李东关爱职工,勇挑重担,把爱的动力化做工作激情,连续6年被县电信公司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巴中市电信公司评为“优秀客户经理”。同时,李东还积极地奉献社会、回报社会,关心社会上需要关心的人,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从2002年开始,李东先后无偿献血2400ml,说服妻子无偿献血400ml。2006年,李东被巴中市无偿献血办表彰为南江县唯一的“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同年,李东又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自愿捐献者”行列。

◎故事感悟

李东用一颗爱心温暖着养父母的心田,用一颗孝心让养父母深深体会到了人间真情。作为人子,李东尽到了责任。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孝敬父母,关心别人,让世界充满爱!父亲母亲,我们会铭记你们衰老却还在挂念的一颗心,我们会用言行奉献出一片真情……是的,李东正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谱写出一曲动情的孝敬之歌……

◎史海撷英

青藏铁路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

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53万立方米,桥梁675座、近16万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7座、9074延长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试运行已于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

◎文苑拾萃

感 恩

佚 名

孩提怎明父母恩,予我生命奉献身。

细声爱护情无价,含辛茹苦几度春。

年少岂知父母恩,教我世道与做人。

缕缕银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

用爱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新凤霞(1927—1998),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中共党员,评剧演员,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她家里面有七个孩子,一家九口就靠着父亲的微薄收入生活。新凤霞是家里的老大,她很懂事,从来不会埋怨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很小就开始帮父母做家务,业余时间就学唱戏。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新凤霞很小就明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道理。她小小年纪就能出去做很多事情,一点也不害怕,是家庭的贫穷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