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敏:机敏善识
20080400000014

第14章 小机智大智慧(3)

又走了一会儿,两人把区寄放在路边,拿出酒瓶,坐在树下大吃大喝起来,很快就喝得醉醺醺的了。高个子站起来说:“我到集上去找个买主,你看好了,别让他跑掉。”说完,摇摇晃晃地走了。矮个子看了一眼瘫坐地上的区寄,把刀扔在一边,靠着大树,“呼噜呼噜”地睡着了。

区寄见强盗一走一睡,知道逃跑的机会来了,他悄悄地站起来,轻轻走到刀旁,把捆着双手的绳子放在刀刃上,用身体压住刀把,用力磨着,片刻绳子就断了。区寄急忙站起来,抓起钢刀,照着强盗的咽喉砍了下去,强盗没来得及反抗,就死去了。

杀了这个强盗,区寄连忙向来时的路跑去。不料,高个子强盗偏在这时赶了回来,看到同伙被杀,气急败坏地去追赶区寄。不幸年幼体弱的区寄再次落入强盗手中。

高个子把区寄押回原地,望着矮子扭曲的脸,恶狠狠地说:“小东西,我非宰了你不可!”说着举刀要砍。

“慢着,先生请不要发火,你杀我易如反掌,可杀了我你还拿什么换钱呢?不白跑了一趟吗?再说我杀死矮子,对你并没坏处呀!原来我属于你们两人,现在他死了,我属于你自己了,你不是可以得双份的钱了吗?你只要对我好点,我什么都听你的。”

高个子听此话后想:是呀,矮子死了,少个分赃的,卖孩子的钱全归我自己,是不错!想到这儿,他收起尖刀,埋好矮子,带着区寄继续赶路。

来到集市,天已黑了,高个子只好带着区寄到一所破旧的旅店住下。

夜里,区寄被一阵鼾声惊醒,睁眼一看,高个强盗睡得像死猪一样。有了矮子的教训,他把刀枕在了头下。

区寄向四周一看,发现墙角的油灯还亮着,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被绑的双手伸向微弱的火苗,火烤着他稚嫩的皮肤,痛彻心扉,他咬紧牙关忍受着。好不容易把绳子烧断了,区寄自由了。他小心地走到强盗身边,谨慎地取出钢刀,照准强盗的胸口,用力刺了下去,一声惨叫,高个子挣扎了几下死了。

可恶的强盗被杀死了,区寄紧张一天的心终于松弛了,望着破烂不堪的屋子,他不由想起了温暖的家,禁不住哭了起来。

睡梦中的人们被哭声惊醒,都跑来探问,区寄向人们讲了事情的经过,并请大家带他到官府报案。

州官问明了缘由,大大地夸奖了区寄,并派人把他送回家中。

◎故事感悟

区寄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普遍的道理,再强大的敌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充分发挥才智,冷静观察,相机而动,就能够出奇制胜,战胜敌人。

◎史海撷英

郴州历史

郴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城东北郊有一弯弯曲曲、绕城而过的小河,名叫郴江。自秦以来,郴州即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时,诗人秦观被贬湘南,阪居旅驿,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词虽主体伤感,却也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自此,郴州之名更为天下人传颂。

◎文苑拾萃

安仁赶分社

安仁赶分社始于宋朝,是为纪念炎帝神农而流传下来的民间盛会,属全国独有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春分节前后,四面八方的人们齐集安仁县城,进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药材、谷种、农具、农副产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动。赶分社期间,草药市场上摆满从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各国采集而来,涉及数百科近千种的中草药。近些年来,当地政府以“分社”搭台,经贸唱戏,“兴千年药市,招天下客商”,使赶分社这一传统习俗焕发出勃勃生机。

崔庆远机辩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名言

南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十月,被封为宣城王的萧鸾又把刚当了三个月皇帝的萧昭文贬为海陵王,自己做了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决定以此为借口,讨伐南齐。南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天,他亲自率领3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渡过淮河,进逼寿阳。在寿阳城下,他派人传唤南齐的官员出来对话,以使南下入侵更加名正言顺。

豫州刺史、丰城公萧遥昌便派参军崔庆远出城应对。

崔庆远来到拓跋宏面前,在马上作了个揖,问:“陛下,贵军远道而来,涉足我朝领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

“原因当然有。”拓跋宏说,“不知崔参军希望朕直言不讳呢,还是留点面子?”

“我不知陛下的来意,当然希望直截了当。”

“请问参军,宣城王为什么要连续废去两个皇帝,自立为君呢?”

“废昏君,立明主,自古皆然,陛下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崔庆远笑了。

“武帝的子孙难道都没有了吗?”拓跋宏提高嗓门质问道。

“有七个亲王因为制造骚乱,已经像周代的管叔鲜和蔡叔度一样伏法了,其余的20多位有的在朝廷担任清贵显要的职务,有的在州郡镇守一方。”

“宣城王为什么不从近亲中选立皇帝,自己做个周公,而要自己当皇帝呢?”

“周成王有亚圣的品德,周公这才能辅佐他。本朝先帝的近亲中没有周成王。汉代霍光也是舍弃汉武帝的近亲,立汉宣帝刘询,就因为刘询有贤德。”

拓跋宏听到这里,目光一闪,马上追问:“霍光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崔庆远应声回答:“霍光姓霍不姓刘。本朝主上可比汉宣帝,不可比霍光。想当年,周武王伐纣,也没立纣王的近亲,难道周武王也大逆不道吗?”

拓跋宏哈哈大笑,他十分佩服崔庆远的口才,这样争论下去,显然对他不利。

“崔参军,朕本来是兴师问罪的。”他爽直地说,“听你一说,心里亮堂了许多。”

“是吗?”

“是,是这样……”

“陛下,恕外臣冒昧,‘知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样的人算得上圣人的老师。”崔庆远说。

“你是否希望和朕和睦相处?”拓跋宏问。

“陛下,”崔庆远不卑不亢地回答,“和睦相处,两国交欢,百姓受益。否则,战端一开,必使生灵涂炭。眼下能否和睦相处,全看陛下的了。”拓跋宏听了很高兴,马上赏赐崔庆远酒菜和衣服,并让他返回寿阳城。同时,他决定放弃寿阳,转战他处。

◎故事感悟

好口才除却言辞犀利到位之外,关键要机敏善识,不然再美的词语也无济于事。崔庆元抓住宣城王自封皇帝名正言顺为由不放,进而令拓跋宏敬而远之,这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文苑拾萃

胡 服

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汉服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服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

狄仁杰智煞歪风

◎知能谋,力能任。——韩愈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后又封为梁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

狄仁杰是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任宰相。

在唐高宗李治驾崩后,胆识过人、才貌出众的武皇后实行文治武功,迅速扫清一切政敌,从容登上皇帝宝座,打破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首次使男人们跪倒在女人的脚下,山呼万岁。

初登皇位的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立为武周皇帝。她重视农桑,任人唯贤,实行比较开明的政策。社会经济与文化也因之得到了空前发展,使唐初以来的贞观盛世进入巅峰时期。随着功成名就,武媚娘的野心日益膨胀,总想一揽天下,为此,她自己造了一个“曌”字,取名“武曌”,意思是:我武媚娘要像日、月一样,映照四方。

慢慢地,她开始居功自傲,听不进忠直之言,并任用一些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谄佞小人。一时间,忠臣被贬杀,小人步青云,朝野内外,人人自危。

刚直不阿的宰相狄仁杰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决心要找机会教训一下奸佞的小人,煞一煞日甚一日的献媚、进谗歪风。

一天,几个玩弄文字的大臣为了迎合武则天改字,讨她的欢心,向武则天进言:“女皇称帝,亘古未有。因此,国家的‘国’字理当改一下,才能够区别于从前的国家。”

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于是降旨:“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很合我心,我命令你们,三日内把‘国’字改好。”

几个文人接旨后,欣喜若狂,终于有了讨女皇帝欢心的机会了。

回府后,几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连夜商讨,还真的改成了。

第三天早晨,几个文人兴高采烈地来到金殿,高呼“万岁,万万岁”,递上了奏本。

武则天一看,奏折上的“国(國)”字中的或改成了“武”字,一个文人上前解释道:“奏明女皇万岁,我们把‘武’字写入‘口’中,寓意是:武家坐镇江山,千秋万代,天下永属武家。”

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正要下旨嘉奖他们,忽见老宰相狄仁杰上前奏道:“启奏陛下,老夫记得‘囚犯’的‘囚’字是把‘人’圈在‘口’内,就成为囚犯;如果要把‘武’字圈入‘口’中,这不是想要把陛下您变成囚犯吗?”

武则天听后,若有所悟:“狄大人说得正确,这样改‘国’,不是图谋不轨、犯上作乱吗?拉出去斩首示众。”

随后,另一文人又上前奏道:“启奏皇上,武皇威震天下,理应统治八方,故应把‘八方’放入‘口’内。”

武则天用手比划着该字,喜笑颜开地说:“这回么,很合我意,我赏你……”

“这样还是不可以。”未等武则天说下去,狄仁杰又奏道:“此种改法,更是不妥。”

“还是不行,又怎么了,狄大人?”狄仁杰两次阻拦,武则天有些不高兴了。

“若把‘八方’放在‘口’内,不是要引八方豺狼入室吗?这就意味着,国内空虚,众多小国入侵中原,那陛下还怎么稳坐江山?”

“大胆奴才,竟敢改字来诅咒我,推出去,斩了!”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解释,怒不可遏地把这个献媚的人也杀了。

武则天深信狄仁杰的解说,连斩二人,其余想以改字讨好女皇的文人都很畏惧狄仁杰的机敏强辩,个个闭口无言,心惊胆战,急忙跪地求饶。

武则天余怒未消,下令将他们全部革职,发放边远地区,永远不许返回京都。

狄仁杰靠着出众的才华和超人的智慧,巧妙地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严惩了谄媚的人,捍卫了忠直正气。

◎故事感悟

狄仁杰以机敏的才智后发制人,狠狠地打击了官场小人的卑鄙行径,肃清了朝廷风气,可叹可敬。人们在感叹其忠心为国的高尚道德情怀的同时,也钦佩其惊人的才华以及机敏的反应力。

◎文苑拾萃

桥 陵

位于今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于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戴大宾八岁对句

◎高山上有金和银,人群里有聪明人。——格言

戴大宾(1489—1509),字宾仲、寅仲。福建莆田人,明正德三年(150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史料记载,戴大宾3岁就学背诗文,5岁便能吟诗作文,尤善联诗作对,被称为神童。他会试第二,殿试第三,年仅20岁,被称为少年进士,他的殿试策卷一经刊出便流播海内。刘瑾欲招戴大宾为侄女婿,戴大宾执意不从,每日里纵酒狂醉,且假借酒力,谩骂刘瑾。刘瑾十分恼火,遂绝婚。恰遇母亲去世,戴大宾急奔家乡,后死于途中。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叙述了明代人戴大宾小时候善于对句的故事。

戴大宾是福建莆田人,他小时候就读过许多书,知识面广,而且善于对句,妙语连篇。

戴大宾8岁那年,有次到书院游玩,主持书院的老师听说这孩子小小年纪还会对句,有些不信,想试他一试,于是就手指大厅中的椅子,出了句对联:虎皮褥盖学士椅。

没想到戴大宾随口回答:兔毫笔写状元坊。

戴大宾出口不凡,8岁孩子就有夺状元的雄心,令这位考师连声称奇。

那时,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的称举人。戴大宾13岁那年也去投考,结果竟然考中了举人。

一天,有位贵老爷来看望戴大宾的父亲。他看见一位儿童在庭院里玩,以为这孩子不过是初识字而已,就出了“月圆”这两个字的简单对子考孩子。

戴大宾想:“你也太小瞧我了,出这样浅的对子让我对。我不妨捉弄他一下。”

于是,戴大宾答道:“风扁”。

贵老爷听后不理解,问:“风怎么成扁形呢?”

戴大宾解释说:“风连侧缝也能进去,不扁能成吗?”

贵老爷又出一对子:“凤鸣”。

戴大宾回答:“牛舞”。

贵老爷一听又糊涂了,问:“牛怎么会跳舞呢?”戴大宾又解释说:“古书讲‘百兽率舞’,牛难道不包括在其中吗?”

贵老爷一听,大加赞叹:“对,说得有理!”他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年仅13岁的孩子已是个举人了。

其实戴大宾的对语,对这位老爷还含有讽刺意思,“风扁”是讽刺这位贵老爷从门缝里看人,将人看扁了;“牛舞”是讥讽对方像牛一样。不过这位官老爷可一点都没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