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敏:机敏善识
20080400000002

第2章 导言

说到“机敏善识”,其核心是“敏”。“敏”的含义很多,诸如“敏瞻”(敏捷多智)、“敏睿”(敏捷聪慧)、“敏疾”(反应迅速)、“敏才”(才思敏捷)等,而“机敏”的前提是“善识”,没有远见卓识何谈“机敏”。见诸史料的记述早已有之,“机敏故造次而成功,疑虑故愈久而致续”(《文心雕龙》);“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孟子·梁惠王上》);“礼成而加之以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要义都是讲,即便天赋聪敏的人,不勤奋博学最终也避免不了失败,愚钝和平庸的人也可以通过坚持学习而成功。凡此,对于何谓“机敏”、怎样理解“机敏”、怎样培育“机敏”以及完整理解“机敏善识”的内涵,古人已经作出了明晰的诠释。

“机敏善识”这句话易于理解,一般人却难以做到。涉及“机敏善识”范畴的人文典故,或因其高超的语言技巧、果断的正确决策、临危自若的应变能力、日常人际间的精妙解难——在内政外交、重大战事、突发事件、民间趣闻中以超常的睿智而成就大业、传为佳话者,多不胜收,在古今文苑史海中独尽风骚。

冷兵器时代已成为历史,随之意味着叱咤风云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淡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市场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机敏善识”的素质培养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

当今时代,经济领域中浓郁的“商战”态势、开拓与发展经济、复杂多变的内政外交形势、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面临突发事件,诸如火灾、水灾、地震、暴力、涉案等关键时刻,能做到及时地处理与化解,能做到随机应变,立于不败之地,“机敏善识”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胜算条件。

一个人能做到“机敏善识”,重要的是经验积累、学识广博与品格修养。现代社会中兴起的各类名目的进修班、培训班、专业辅导班等,主要是适应社会发展快节奏的需要,更新、充实(俗称充电)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学识水平,其目的之一是加速“机敏善识”素质的提高。“机敏善识”也应该是领导者、管理者、普通民众、青少年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德操与才智培养的辩证关系。德操是才智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德修为,聪明才智就没有基础,即便机敏也难成大器,它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必备素质,也对领导者更好的执政为民、对管理者对企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对社会整体的素质教育具有潜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