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达:通达明理
20081600000006

第6章 为人处世通达明理(4)

◎故事感悟

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件事情的结果已经非常明了,不可扭转,却还纠缠不放,就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应当学会在生活中避免徒劳,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结果不做无谓的努力。当然,这不是要我们轻易放弃努力,丢掉补救的机会,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舍与得之间做好选择。

◎史海撷英

林宗巾

郭泰以其高雅、博识名重东汉京都洛阳,众儒生对他刮目相视。郭泰曾在河南陈、梁间闲走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因郭泰字林宗,所以这种头巾的戴法又名“林宗巾”。

◎文苑拾萃

世说新语(一则)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选自《世说新语·黜免》)

译文:竟陵太守邓遐罢官后去参加皇帝的葬礼时,拜见了大司马桓温,桓温问道:“你为什么更加消瘦了?”邓遐说:“我在叔达(即孟敏)面前有愧,不能做到打破饭甑而不遗憾。”

明主烧信聚人心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刘秀(前6—57),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乘势起兵,在昆阳之战中大破王莽42万大军,王莽政权立时崩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登基称帝。刘秀所建立的王朝仍然沿用了其祖先刘邦的国号“汉”,史称东汉,刘秀是为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又经过了长达12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削平各个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建魏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庙号太祖。在长期的战争中,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后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打败,退回北方。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后,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汉光武帝刘秀胸怀宽广,善于笼络人心。他一生戎马,深习安抚之道,善用降将,“用人不疑,任人必专,信之必笃”。

王莽新朝更始二年(24),一个本以卜相为业的名叫王郎的人,冒称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因而被西汉宗室刘林等立为汉帝,建都邯郸(今属河北)。这年五月,各路军马在刘秀的指挥下攻下邯郸,杀了王郎,并且缴获了王宫里的大批文书档案。这些文书中,有几千封各地官员和百姓给王郎的信,信中说了刘秀不少坏话,劝王郎早些消灭他。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一下那些写信的人该倒霉了,写过信的人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等着大祸临头。谁知刘秀对这些信连看也不看,反而当着各路军马将领的面,把信全都烧了。

有些人对刘秀这么干很奇怪,刘秀却淡淡地一笑说:“过去的事何必再追究呢?让人家睡个安稳觉吧。”这件事传出去,那些原来反对过刘秀的人都对他既感激又佩服,更愿意为他效力了。

同样的故事在东汉末年又发生了一次。这次的主角是曹操。

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结束,袁绍狼狈溃逃,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曹操的军队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了一大捆信件,一个官员抱着这些信件匆匆来向曹操汇报:“这些信件是京城和我们军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来看了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曹操的亲信十分生气,向曹操建议说:“这还了得!应该把他们抓起来治罪。”

曹操微微一笑,说:“去把这些信统统烧掉。”

众人一听,都愣了。有人轻声地问:“那就不查了?”

“不查了。请你们想想,当时袁绍的兵力比我们强那么多,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

于是,根据曹操的命令,那些信全部被烧光了。过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放了心,他们感愧不已,更加忠心于曹操。

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他知道这时袁绍已经失去了与自己竞争的元气,如果这时他仍然按信点名杀人,虽解一时之恨,但实际受损失的还是自己,无异于自己割掉自己身上的一块肉。

◎故事感悟

刘秀和曹操的做事方法如出一辙,极为相似,所取得的效果都是得到了部下的衷心拥护。这两件事告诉我们,为人一定要心胸豁达,与人为善。要想安邦定国,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一定要像他们二人一样善于团结那些曾经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是敌对的人。

◎史海撷英

马援归服刘秀

公元29年,刘秀已在洛阳称帝。但当时天下并没有统一。公孙述占据成都称帝,隗嚣割据陇右。隗嚣同时收到刘秀和公孙述的招降信,犹豫不决,就派将军马援先后去成都和洛阳考察。

马援到成都,公孙述接见他时戒备森严,而到了洛阳,刘秀却便衣便服单独接见马援。两人一见面,刘秀就笑着说:“您游走于两个皇帝之间,见多识广。今天和您见面,我感到很惭愧。”

马援见刘秀如此平易谦和,立即下拜道:“时逢乱世,不但君主选择臣下,臣下也在选择君主。我是远方来的人,陛下接见我却不设警卫,就不怕我是间谍刺客吗?”

刘秀笑着说:“你不可能是刺客,只不过是个说客罢了。”

马援心悦诚服。回去后力劝隗嚣归顺刘秀。隗嚣不听,他就脱身自己归服了刘秀。

◎文苑拾萃

蒿里行

(东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北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王导尽心辅佐司马睿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白居易

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大臣,在东晋历仕元帝、明帝和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西晋末年,皇族司马睿做琅琊王时就与王导的关系一直很好。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大乱,就尽心拥戴司马睿,暗中有兴复晋室的志向。司马睿也很器重他,情同挚友。司马睿在洛阳时,王导经常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正好司马睿出镇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在军中密谋,对他言听计从。等到司马睿镇守建康时,吴地人不肯归附,一个多月过去了,士民没有一个前来,王导对此很担心。恰好王敦前来探望,王导对他说道:“琅琊王虽然仁德,但是声名不够大。兄长威名四振,应该有办法帮助他。”

适逢三月上巳日,司马睿亲自到水边观看禊祭,乘坐小轿,仪仗齐备,王敦、王导以及各位名流都骑马跟随。贺循、顾荣,是江南的知名人士,他们暗中观察,见此情状,都十分吃惊,于是大家一同在路上跪拜。王导于是献计说:“古代君王,没有不礼贤尊老、虚心待人、招揽贤俊的,况且现在天下离乱,九州分裂,复国大业尚属草创阶段,正是急于用人之际,顾荣、贺循,是本地有名望的人,不如收罗他们以网络人心。这两位如果来了,其他人也会接踵而至。”司马睿便让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二人果然受召前来,于是吴越百姓随风而从,前来归附。从此以后,司马睿渐渐得到尊崇、敬奉,上下关系也开始确定下来。

不久洛阳沦陷,中原人十之六七到江南避乱,王导劝司马睿录用其中的贤能之士,和他们一起图谋大事。当时荆州、扬州安定,人口众多,王导执掌朝政力求清静无为,经常劝司马睿克制私欲,修励节操,匡正社稷,定国安邦。司马睿因此将政事都委任、依仗王导去处理,二人关系日见亲密。朝野上下,都倾心相随,称王导为“仲父”。

司马睿曾经从容地对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王导说道:“从前秦朝当政者治国无道,黎民百姓厌恶战乱,大奸臣暴虐凶残,人人怀恋汉王的仁德。因此,拨乱反正,易于成功。自从曹魏以来,直至西晋太康之际,公卿世族竞相豪奢,政治教化日趋衰落,不遵法度;公卿士大夫,都苟且偷安,因而使奸诈之人有机可乘,圣道受损。大王正欲建立不朽之功业,匡正天下,因此管仲、乐毅这样的能人才会出现,哪里是萧何这样的区区国臣可以相比拟的!唯愿大王树立远大志向,深思熟虑,广择良才。顾荣、贺循、纪赡、周圮,都是江南的俊杰,希望您以优礼相待。这样,天下就可安定了。”司马睿采纳了他的建议。

◎故事感悟

王导在未遇司马睿以前社会地位已经很高,但他又有为天下谋的志向。他巧妙相助,并力劝司马睿尊贤爱才,提高了司马睿的影响和政治地位。他的政治眼光和心胸确实非同一般。

◎史海撷英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老练的政治家。司马睿向来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王导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他为帝(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后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众弟子布列显要,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文苑拾萃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谢安“谈笑静胡沙”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

谢安(320—385),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初秋,秦王苻坚发布诏令,要大举进攻东晋,居民每十名壮丁派出一人当兵。诏令中还说:“可以让司马昌明(晋孝武帝)当尚书左仆射,谢安(东晋大臣)当吏部尚书,桓冲(东晋大臣)当侍中。从目前形势看,灭晋班师已经为时不远,可以先替他们营建宅第”。此时,朝中大臣都不愿意苻坚伐晋,苻坚拒不接受。

八月符坚自长安发兵,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旗帜战鼓相望,前后千里。阳平公符融等率军队30万,先到达颍口。

晋孝武帝下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谢安之子)、西中郎将桓伊等众人共领8万将士抵挡前秦军;派遣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5000增援寿阳。

这时前秦军队强盛,京城建康震动恐惧。谢玄向谢安询问计策,谢安坦然无事,一点儿也不着急,回答说:“皇帝已经另有命令。”随后就一言不发了。谢玄让张玄多次请示,也没有得到什么消息。谢安命令预备车马到城外的别墅游玩,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他与谢玄把别墅作为赌注下棋,谢安的棋术平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心里畏惧不安,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安接着登山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深地为京城建康感到担忧,派遣精锐军队3000人进入京师守卫,谢安坚决不接受,说:“朝廷安排已确定,将士不缺少,他们应该留下来继续防守荆州(在建康西)。”桓冲对僚属叹气道:“谢安有庙堂的才干,却不熟悉军事谋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还游玩清谈不停,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他们,军队又少又弱,天下事可以知晓了。我们将要做俘虏,穿外族的服装了!”

秦军虽来势汹汹,但晋军士气高昂,在洛涧大破秦军。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眺望,发现晋兵布阵严整。他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了恐惧的神色。

前秦军队紧靠淝水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不会不胜。”苻融也这样认为,于是指挥军队撤退。

前秦军队一撤退就不能再制止。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追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其战马摔倒了,符融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死者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有十之七八。

谢安得到战报时正与客人下围棋,知道秦兵已经战败,他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下棋结束后,他返回屋内,内心万分高兴,以至致步伐失态,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