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达:通达明理
20081600000009

第9章 为人处世通达明理(7)

◎史海撷英

曹彬仁爱待人

曹彬治军严谨,禁止将士杀掠。攻南唐时,他突然称疾,部下问疾,他说:“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唯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当下诸将焚香为誓。围攻金陵日久,吴人樵采路绝,陷于饥寒之中,曹彬命部下缓攻,以给民众生路。时人称曹彬“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俸入尽以给宗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元年(1041),他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的《岳阳楼记》一文更是被后人广为传颂。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先写了写作缘由、登楼所见洞庭湖之景,然后又详细描绘了士人们经过此地时的不同心情: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际。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而在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作者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了最后的主旨段落。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作者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廷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过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同时代的欧阳修在为范仲淹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故事感悟

范仲淹以家国天下为念,屡遭贬谪,矢志不移。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兼善天下的精神,以及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史海撷英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1045)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文苑拾萃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半个世纪后的感叹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茅盾

赵子岳(1909—1997),演员,山西古县人。193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1937年起先后在安泽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团、中共太行区委会、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工作,任团长等职;1949年任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因在影片《吕梁英雄传》中饰演农民康天成崭露头角,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任演员剧团副团长、团长等职。拍摄了《新儿女英雄传》、《红旗谱》、《暴风骤雨》、《锦上添花》、《停战以后》、《小二黑结婚》、《生财有道》、《迷人的乐队》、《黄土坡的婆姨们》等四十余部影片。赵子岳以擅长扮演农民角色著称,擅长喜剧风格。除电影外还参加拍摄了《寻找回来的世界》等十余部电视剧,有口述作品《赵子岳传》存世。

受到我国人民喜爱的电影演员赵子岳,20世纪30年代初在石家庄当小学音乐教员。当时他迷上了电影,对一些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己也日夜梦想当个电影演员。他给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写了封信,情词恳切,希望能收录他做个电影演员。不久,他就收到了一封复信,怀着激动的心情拆开一看,原来是份油印的统复信,表示婉言谢绝。

随后,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赵子岳觉得自己已经不可能当什么电影演员了。他上了太行山,参加了游击队,后来又进入部队文艺团体。在战事频繁的艰苦环境中,他努力琢磨和塑造各类人物,开始真正爱上了表演艺术。全国解放后,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进入电影界,开始了丰富多彩的银幕生涯。

后来赵子岳有了二十几部电影的艺术实践,在银幕上创造了许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他还时时想起联华影业公司那封曾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的谢绝信。但是,随着艺术成就的与日俱增,他又对这封信日益产生一种感激之情,他感叹地说:“我那时并不热爱表演艺术,只是羡慕电影明星能够红遍全国。如果那时就进入联华公司,很难拍出一两部好片子来,多亏有了太行山上的艺术实践,有了战争生活的切身体验,才使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塑造某些人物类型。”

◎故事感悟

自己最美好的希望被击破,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事情。但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没有丝毫帮助。只有脚踏实地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就。赵子岳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应该感谢失败和挫折。正是它们,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史海撷英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

于敏编剧、王滨导演的《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塑造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形象。影片概况是,1947年冬,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松花江上的桥被炸毁,南北交通受阻,运输中断。修桥者面临着种种困难: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白云石,没有废钢材,钻床奇缺。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建成了大桥。

◎文苑拾萃

《红旗谱》

《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功。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朱、严两家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这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作品极富传奇性,善于通过故事展示人物性格;并注意选择精彩的群众语言,通俗简练,自然流畅,叙事写景都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这使本作品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后拍摄为同名电影,赵子岳在其中扮演李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