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健:康体健身
20081700000021

第21章 强身健体 保家卫国(4)

◎史海撷英

向警予事迹

1911年,向警予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在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

1916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300多学生,培养了不少人才。

1922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同年7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4年,她参与领导了上海14家丝厂一万多名女工的联合大罢工。使女工们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不久,她发动组建了“妇女解放协会”,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成为当时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又一生力军。

◎文苑拾萃

向警予博物馆

向警予博物馆位于今湖南省溆浦县城,前身是向警予故居管理所。1981年7月1日开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纪念馆由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故居院内有“故居复原陈列”和“向警予同志手迹展览”,展出实物40多件和她学生时代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从事革命活动撰写的文稿、书信30余件;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在故居的东侧,展线长41米,陈列面积84平方米,展品中有向警予同志学生时代用过的书篮、梳妆盒、针筒、鞋刷,有在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撰写的文稿、书信手迹;在纪念碑广场,有座向警予同志塑像纪念碑,高9。4米,镶刻有蔡和森同志1928年7月在莫斯科撰写的《向警予同志传》全文。

秋瑾习武练兵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辨左氏》

秋瑾(1875—1907年),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家住在绍兴城南门,环境幽静,适宜读书。少年时代的秋瑾,聪明好学,写得一手好诗文,她还十分崇敬民族英雄,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因为自己“身不得,男儿烈,心却比,男儿烈”而发出无限感叹,誓与男子并驾齐驱,担当起杀敌报国的大任,把横行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赶出去。国家的命运使秋瑾觉得仅能读书作诗还不够,必须要有杀敌的本领才行。她由此萌发了练武功的想法。她听说住在萧山的舅舅和表兄弟都在练习武艺,就请母亲带自己来到舅舅家里。

舅舅听说秋瑾要学武术,吃惊地问:“玉姑(秋瑾的乳名),你也要学武艺,为什么?”秋瑾坚定地说:“我学会武艺,将来像花木兰那样上沙场杀敌。”站在一旁的表哥十分赞成秋瑾的意见,代秋瑾向父亲说情。舅舅是个聪明人,他觉得国家多事之秋,学一点防身的本领也未尝不可,于是答应了秋瑾的要求。从此,秋瑾就在舅舅家跟着表兄学武术。

秋瑾非常能吃苦,每天早晨,当天空刚泛着鱼肚白的时候,她就箭衣窄袖,练习武术。每天傍晚,当落日的余晖投洒在低矮的山岗时,秋瑾骑着骏马在郊外驰骋。手扭伤了,她不怕痛,坚持练拳舞剑。有多少次从马上摔了下来,她不怕苦,咬着牙依然奋勇上马。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刻苦练习,秋瑾就学会了骑马、射箭、舞剑的本领,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性格也越来越豪爽了。她卸下女儿装,经常穿着男人的衣服,腰佩宝剑,骑着骏马在萧山出没。人们看着她的英姿,都不由得暗暗称赞,舅舅看了更加高兴。

在舅舅家学武艺的时间虽然只有几个月,但对秋瑾成长的影响却很深。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秋瑾虽然还算不上武艺很高,但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她毕竟是学到了一些本领,这对本来就有雄心壮志的秋瑾来说,如虎添翼,参加革命的劲头更足了。她在北京进步报刊的启发下,在一些革命志士的影响下,对日本发生了兴趣:日本为什么会这么快就强盛起来?尤其是听说东京有中国的革命党活动。她很快拿定主意,“到日本去,去读书,学本事,为女子争口气!”

1904年4月,秋瑾为了向歧视妇女、把妇女当做玩物的封建礼教挑战,毅然脱下红妆,全副男装,“钗环典质浮沧海,骨肉分离出玉门”。秋瑾踏上了开往日本的航船,迈出了她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在日本,秋瑾结识了许多在日留学的革命志士。经黄兴介绍,她认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和光复会,开始了辉煌的革命历程。1906年秋瑾归国,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1907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金华、兰溪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为了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秋瑾加紧训练光复军。在大通学堂,她还专门为女生开设兵课,把女生编成一支女光复军。每日早晚,身穿男式体操军衣,怀藏勃朗宁手枪,腰挎明晃晃的日式战刀的秋瑾,威武雄壮地骑在马上,亲自率领女光复军到城外大操场上进行军事训练。她脑后和普通男子一样,垂着一条辫子,不认识她的人都误以为是男子呢。

在隆冬时节,学生们在秋瑾的指挥下刻苦训练,她虽然没有经过军官学校的专门训练,但指挥女兵操练,准确熟练。一会儿指挥女兵前进,一会儿命令女兵后退,一会儿卧倒,一会儿起立,口令清晰,指挥有方,女兵们个个训练有素。她还从女兵中挑选出身体健壮的进行武术训练,大通学堂的操场,俨然成了练兵场、演武场。

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恩铭,起义失败,清政府发觉皖浙间的联系,派军队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后不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故事感悟

秋瑾作为女性,但有着男儿的气概。她从小热爱武术运动,练得一身好功夫。秋瑾培养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为了革命而做的准备,已远远超出了强身健体的意义。

◎史海撷英

同盟会

同盟会的前身是湖南华兴会,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二楼蹋蹋米房,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后为避免日本政府反对,改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人参加。还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还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系华侨、会党和新军,是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文苑拾萃

望乡

秋 瑾

白云斜挂蔚蓝天,独自登临一怅然。

欲望家乡何处似?乱峰深里翠如烟。

詹天佑训练水兵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格言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不仅是一位世界闻名的铁路工程师,也是一位常在大风大浪里畅游的高手和出色的海军教官。在抗法战争的马尾海战中,他的英勇行为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赞扬,使侵略者也为之叹服。

詹天佑幼时常在池塘里玩水。摸鱼、抓泥鳅及捉鳝鱼,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出色的水上功夫。

詹天佑11岁的时候(1872年)考取了幼童出洋预备班,官费留学美国,在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铁路工程。

当时,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没有自己的工程师能够设计和修建铁路。詹天佑立志要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决心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身体上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以便将来回国后,能够更好地为祖国效力。因此,他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詹天佑的体育爱好也是比较广泛的,据《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报》上发表的《詹天佑生平事略》记载,詹天佑留学时,除坚持游泳、钓鱼外,还学会了滑冰。他也喜欢打球,尤其喜欢打棒球,是中国留学生代表队的主力队员。该队在同美国旧金山附近的橡地半职业球队比赛时,詹天佑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他的体能和球技都十分出众,观众感叹地说:“中国留学生队的球艺震惊了美国队。”

1881年,詹天佑回国,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时,海上生活不仅使他提高了游泳技术,而且成为学员中游泳的义务教练。

在训练水兵时,詹天佑特别注重提高水兵的游泳技术,从严要求,不仅要求他们能在海边漫游,而且常把船开到深海处锻炼水兵的毅力和水上作战能力。

1884年7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利用中法交涉的时机,率领舰队主力驶入福州马尾港,和中国舰队同泊一处,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可清会办福建海防大臣张佩纶和船政大臣何如璋既不阻止,又不戒备。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他们仍不准海军做任何战斗准备。8月23日,停泊在马尾的法国舰队开炮轰击,中国海军仓促应战,军舰被击沉9艘,官兵伤亡700余人,福州造船厂亦遭炮轰。船上的官兵被动应战,又寡不敌众,纷纷落水。

经过詹天佑训练的官兵,个个泳技高超。他们在炮火连天的海洋里舍生忘死,积极抢救别的船上不会水的官兵。詹天佑本人更是往返游渡于枪林弹雨之中,谱写出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赞歌。

1888年,詹天佑28岁时离开了海军,正式走上铁路建设岗位。1905年,清廷任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这是中国第一次任用自己的工程师修建第一条重要铁路。

◎故事感悟

詹天佑热爱体育运动就如同热爱自己的事业一样,把体育运动当做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对于他培养坚毅顽强的性格,并在日后担任繁重的铁路建设工作受益匪浅。

◎史海撷英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全长约200多千米。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通车。它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由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729万两白银)节省了35万两白银;北京北站由詹天佑先生设计的旧站房,这是中国人建设史的一次飞跃。

1921年5月1日又修建了张家口至绥远路段,更名为平绥铁路。1923年延伸到包头,改称为京包铁路。

由于原京张铁路关沟段一带通过能力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来往丰台及沙城(怀来)的丰沙铁路。丰沙线的走向即当年詹天佑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

◎文苑拾萃

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故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的。詹天佑是中国近代著名工程技术专家,曾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自建的铁路——京张铁路。

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其向阳的东、南、西三面环以回廊,其中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则为廊庑。主入口为八字形石台阶,大门、走廊均居于正中,呈内走廊布局。在上下两层走廊的两侧各有三间大小不等的房间,楼上右前房为詹天佑的卧室。顶部为红瓦四面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楼前是种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现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陈列。

2001年6月25日,詹天佑故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