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忠:忠于祖国
20082000000007

第7章 当须徇忠义,以死报国(2)

英军之所以能在中国领土上横行无忌,主要倚仗其船坚炮利。海龄巧妙地化解了敌军炮火威力之后,又考虑着如何对付敌军的兵舰。他号令全城军民人人献计献策,运用各种办法打击敌人。镇江军民利用水势流向,在敌舰上游向江中撒满稻草,草顺水流,沿江而下,涌到敌舰周围。被旋转的水流卷入舰身下面,缠住敌舰推进器的拨水叶子,使敌舰无法行驶,被迫停在江中。晚上,守军趁着茫茫黑夜,划着小船悄悄地靠近敌舰,利用多种燃烧物,顺风火攻。一连几个晚上,烧毁了不少英舰。

7月21日,恼羞成怒的英军经过周密的部署,对镇江城发动了总攻。驻守城外的齐慎和列允孝弃阵逃跑。城外有利的防御地形被敌军占领,城内守军立即陷入孤军奋战的被动境地。这时,英海军陆战队趁势大批登陆,将镇江城团团围住,在数十门大炮的掩护下,向南门发起攻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海龄镇定自若。他亲临南门,登上鼓楼指挥守军打击敌人,使其无法靠近城门。遭受重挫的英军立即转攻东门、西门,并调来重炮猛轰城墙。在镇江军民齐心协力的抗击之下,英军的进攻又一次失败了。

炮声、枪声突然地停了下来,城中被炮火击中的房屋熊熊燃烧,浓烈的烟雾布满天空。海龄一脸严峻,巡视着周围的一切。守军人数大大地减少了,伤员不断地增加。海龄走到兵卒中间,低声而有力地说道:“弟兄们,我们的力量不多了。但我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在敌人面前,我们要做一名坚强的勇士,宁可为国家战死疆场,也不能屈辱地苟活在敌人脚下。”

战斗间的寂静是可怕的,它意味着敌军在集结兵力,谋划着更加酷烈的进攻。果然,不多久,北门响起了炮声。英军接受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利用云梯悄悄爬上城墙。守军见敌人爬上城来,立即迎了上去,与登城英军展开肉搏。有的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把敌人拦腰抱起摔下城去,有的抱住敌人一起滚下城墙……镇江城门的城墙是倚山筑建,并有寨门。狡猾的敌人发现后,遂集中十多门大炮轰击一处寨门。结果寨门被轰塌,一股股英军从轰塌的寨门缺口鼠窜入城。

在北门激战的同时,另一股英军用火药炸开了西门。守军受到两面敌人的夹攻,伤亡惨重。

在战斗中,海龄路过家门,见到怀抱婴儿的妻子,连忙说道:“城中兄弟在与英夷死战,但我们的力量不够,镇江难逃厄运。你赶紧带上孩子逃出城去。”妻子却镇静地说:“事到如此,你还有工夫惦记我们?你应当督促士卒,死守城池,我们就不用你操心了。”说完,怀抱婴儿跳入熊熊大火之中。海龄见妻子如此壮烈,抹去眼泪,立即上马,率四十余名亲兵杀入敌群。在海龄的感召下,将士们利用房屋、断墙与敌人周旋,展开巷战,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战争毕竟是实力和战术的较量。镇江最终还是陷入敌手。海龄纵身跃入大火,自焚殉职。

◎故事感悟

纵使战死,也要抗击外敌。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不后悔。海龄是值得赞颂的,妻子更值得敬佩。这是一种为国献身的精神,这是一种把国家看得比自己更为重要的境界。海龄和那些将士们舍身为国,他们将在烈火中永生!

◎史海撷英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舰只四十余艘、士兵四千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开始。7月初,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英军却于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发动进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琦善私允英军条件,违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来受到严惩。但在26日,英军却不待中国政府同意就占领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立即对英宣战。2月下旬,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水师提督、爱国将领关天培与守军数百人壮烈牺牲。5月,英军逼近广州城外,清军全部退入城内。下旬,新任靖逆将军奕山向英军乞和,与英国订立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广州和约》,规定由清朝方面向英军交出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英国政府不满足义律从中国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调援军,扩大侵华战争。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舰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厦门。9月英军侵犯台湾。10月攻陷定海、镇海、宁波。1842年5月,英军继续北犯。6月攻陷长江口的吴淞炮台,宝山、上海相继失陷。接着,英军溯江西上,8月5日到达江宁(南京)江面。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29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此结束。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也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父子两世与忠烈节马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陈连升(1775—1841年),又名连陲,原籍湖北鹤峰县,寄居恩施,土家族。陈连升出身行伍,是“久历川楚戍行之老将”。陈连升英勇善战,经验丰富,1839年被林则徐、关天培选调官涌山。由于官涌山之战屡屡告捷,年逾花甲的陈连升又接受了调守虎门第一防线沙角炮台的重任,任江协副将。1840年6月下旬于反英侵略战役中壮烈殉国。

马,在我国历史上通常认为是最通人性的牲畜。从野史轶闻中,我们常读到英雄与宝马的种种动人故事,如关云长与赤兔马、秦琼与黄骠马等等。在今天广州珠江北岸的越秀山上,我们可以见到一块宽约半米、长约一米半的断碑,其碑文就记录着一匹后来被誉为“节马”和近代爱国著名将领陈连升的英雄事迹。

自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屡次向我国进行挑衅。在穿鼻洋一带遭到关天培率领的中国水师痛击之后,又转攻官涌山,企图从这里突破,然后伺机进攻虎门,夺取广州。陈连升率领守军顽强地抵抗英军的猛烈进攻,并主动出击,击毁进犯珠江口的一艘英国兵船,其他船只见势不妙,连忙逃到外海。

1840年7月,英国侵略者北犯天津时,留一批船只封锁珠江口,以此威吓清政府妥协求和。陈连升亲率战船五艘、兵勇三千,在龙穴岛西南海面围歼进犯的英军,获得大胜。

陈连升出色的战绩为林则徐、关天培所赏识,晋升他为三江协副将,并将最重要的任务——守卫虎门要塞的门户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交给了他。这两个炮台,是整个虎门防线的第一道防线,沙角炮台更是沿珠江而上进入广州的咽喉。这两座炮台一旦失守,那么虎门就难保住,整个广州城则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陈连升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丝毫不敢懈怠。他遵照林则徐提出的“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御敌方略,率领军民日夜坚守这两座炮台。

1841年1月7日凌晨,英国侵略军突然袭击虎门。二十多艘英舰上的几十门大炮狂轰滥炸沙角、大角炮台。陈连升率领炮台守军英勇还击。同时,他估计炮台兵力不够,先后派人飞书钦差大臣琦善,请求增兵。可琦善拒不发兵。

琦善不派援兵,表面上是执行朝廷“不准开炮”的禁令,实际上是他公报私仇的卑鄙心理在作祟。原来,在虎门禁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连升多次击败了英军在我国沿海的挑衅。侵略者对陈连升又惧怕又忌恨。琦善来广州接替林则徐与英国办理交涉,一味幻想求和。为讨好英军,琦善竟诬指陈连升炮击英军“送信船只”,是“肇衅”起事,下令要惩办陈连升。琦善这种颠倒是非的作为,当然遭到爱国官兵的抵制和反对。因此,琦善嫁祸陈连升以献媚侵略者的阴谋没有得逞。于是,琦善愠怒于心,伺机下手。这次,他看到陈连升送来的告急文书,便想借机报复。

仗着人多炮猛,英国侵略者首先攻破了防守较弱的大角炮台。侵略者头目查理·义律看到琦善未派援兵,便下令集中火力轰击沙角炮台。陈连升和他的儿子陈举鹏率领600守兵顽强抵抗。敌人见正面强攻不成,又派出陆战队,由几个汉奸带路,从后山的穿鼻湾绕道突袭西面阵地。陈连升得悉警报,立即组织兵力反击,以地雷、木石、扛炮等连续数次打退用竹梯爬上后山的敌人,歼敌数百。可是,由于运到前线的炮弹里面夹杂着很多砖石和木炭,火力很差,根本压不住敌人的炮火。激战至傍晚时分,守军伤亡惨重,弹药也快用完了。英国侵略军趁守军炮火减弱之际,偷偷地绕到三江口,放火烧毁了中国水师船,随即呼啸登岸,与后山包抄上来的英军会合。

此时,沙角炮台已处在英军的包围之中,万分危急。眼见侵略军从前后左右蜂拥而至,陈连升跃上战马,眼含悲愤,挥动佩刀,厉声高呼:“中国的土地,绝不能让洋鬼子糟蹋。弟兄们,大丈夫捐身沙场,死得其所。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打下去!”将士们个个拔出腰刀,齐声响应:“愿与将军同生死,誓与炮台共存亡!”

弹药用完了,只剩下箭和刀。陈连升父子手挽强弩,一口气射死了二三十名敌人。士兵们也纷纷弯弓搭箭。一时间箭如飞蝗,敌人成批地倒下。

箭又用完了,敌人仍像蚂蚁似的爬上来。陈连升手执佩刀,大吼一声,数百名勇士如猛虎下山一般向敌群扑去。

敌人本以为守军弹药和弓箭已经用完,肯定会放弃阵地而逃散,没料到他们竟勇猛无畏地扑了上来,一下子慌了手脚,没等回过神来,已身首异处。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陈连升跨着黄骝马,冲在最前面,佩刀抡处,血肉横飞。那匹宝马完全明白主人此时的心情,左突右闪,前踢后踏。敌人的后续部队一看不好,集中火力朝陈连升射去。陈连升躲闪不及,胸部中弹,翻身落马,昏厥在地。

陈举鹏见父亲中弹倒地,悲痛欲绝,手持长戟跃入敌群之中。千总黎志安见兵卒相继阵亡,为了不让敌人占领炮台后得到大炮,不顾身负重伤,督率士卒把40门大炮推入海中……

损失惨重的英国侵略军终于占领了沙角炮台。

一个英国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恶狠狠地向黄骝马走来。只见黄骝马前蹄腾空,嘶鸣一声,一下子把那个洋鬼子踢出去七八米远。这时,昏迷中的陈连升听见宝马的长鸣,苏醒过来,瞥见侵略者正要朝自己的战马开枪,便拿出佩刀,使尽全身力气向敌人掷去。接着,他忍着剧痛,捂着冒血的胸口,操起一柄插在地上的长砍刀,朝围拢上来的七八个敌人抡去。敌人惊叫着,纷纷开枪。陈连升那魁伟的身躯晃了几晃,终于仆倒在地。

敌人又找来了陈举鹏的遗体,竟残忍地将陈氏父子遗体一块块切碎。如此行径,令人发指。

黄骝马见主人被侵略者切成了碎块,便前脚仆地,哀鸣不起。英军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匹难得的好马运送到了香港。据说这匹战马居然和主人一样坚贞不屈,不肯吃洋人喂的草料。每当洋人靠近,它就奋力蹄击;若要骑上去,一会儿便会摔个鼻青脸肿。侵略者对它毫无办法,只好将它弃在海滨荒山之中。马在山上既不吃草,也不喝水,天天朝着北面嘶叫悲鸣。当地人若把草料捧在它的嘴边,它才勉强地吃几口。如果将草料置于地上,它便昂首而去。就这样,黄骝马在伤痛和饥饿的折磨下,不久就死了。当地百姓对这匹马的行为十分崇敬,称它为“忠烈节马”。人们镌刻了《节马图》,还把绘图和诗文汇编成《节马诗册》,以为纪念。爱国诗人张维屏还作诗《三将军歌》歌颂陈氏父子的英勇奋战。

从此,“陈公不负国,马不负陈公”的故事就在我国广泛流传开来。

◎故事感悟

陈连升父子和“节马”所表现的英勇御敌,抛洒热血,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而壮烈牺牲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人民深深敬仰。马通人性,主人忠勇。战马同主人一样,为国殉难。

◎史海撷英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0多万斤。虎门销烟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文苑拾萃

三将军歌

张维屏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三总兵血战定海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葛云飞(1789—1841年),字鹏起,凌台,号雨田,浙江山阴天乐乡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中武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署浙江定海镇总兵。

郑国鸿(?—1841年),字雪堂,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大江口镇,后过继给其凤凰伯父郑廷松,出身行伍家庭。清朝爱国将领,定海三总兵之一。承袭其伯父为云骑尉。曾参与镇压苗民起义,历任守备、都司、参将、副将。殉职后遵旨将其英灵运回原籍溆浦县大江口镇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