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保持俭省节约的作风,致力于以道德感化百姓。有时遇到父亲讼告其子,陆知县流着泪开导教育他,结果儿子扶着父亲回家并且很好地侍奉他;一个弟弟讼告自己的哥哥,知县察明那怂恿打官司的人,杖责了那人,使他们兄弟都深受感动而悔悟。
一个恶少纵容他的手下人做残暴的事,知县在大街上惩罚他,看他悔过了便释放。一个豪强人家的仆人抢夺一个背柴草人的妻子,知县就派衙役将他逮捕治罪,那豪强改变了平日的坏作风,成为一个守本分的人。
陆陇其做灵寿县令的时候,颇有政声。他处理事情总是不动声色,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天,有个老太太控告她的儿子忤逆。陆陇其立即将他的儿子叫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个还没有成年的男孩,陆陇其对老太太说:“我官署里正缺少小童,你儿子暂时可以在这里服役,等到有人代替,我再教育他。”于是命那少年在他左右,寸步不离。陆陇其每天早晨起床便后毕恭毕敬地站在太夫人房外,太夫人一起床立即进上洗漱用具,然后再进上茗饵。吃中饭时,他侍候在饭桌边,给母亲献上好吃的食物,而且笑容可掬,等到母亲吃饱,自己才去吃她剩下的饭菜。陆陇其一有工夫,就坐在母亲身边,给她讲一些故事或民间传说,使她愉快。太夫人稍有不舒服,陆陇其就为她扶腋搔痒,取药倒水,几夜不睡,毫无倦意。
这样过了几月,那少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陆陇其故意说:“你们母子不和,为什么要回去呢?”那少年哭着回答:“小人一向不懂礼,得罪母亲,看到您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陆陇其唤来他的母亲,母子相见,抱头痛哭。后来,那少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故事感悟
陆陇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高风亮节,在人们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值得称道。
◎史海撷英
陆陇其的理学思想
陆陇其终身佩服朱熹,以朱熹的是非为是非,认为“宗朱子者为正学,不宗朱子者即非正学……今有不宗朱子之学者,亦当绝其道,勿使并进”,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死谥清献,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文苑拾萃
田家行
(清)陆陇其
谁云田家苦,田家亦可娱。
上年虽遭水,禾黍多荒芜。
今年小麦熟,妇子尽足哺。
所惧欠官钱,目下便当输。
昨夜府檄下,兵饷尚未敷。
里长惊相告,少缓自速辜。
不怕长吏庭,鞭挞伤肌肤。
但恐上官怒,谓我县令懦。
伤肤犹且可,令懦当改图。
阳春变霜雪,尔悔不迟乎。
急往富家问,倍息犹胜无。
田中青青麦,已是他人租。
闻说朝廷上,方问民苦荼。
贡赋有常经,谁敢咨且吁。
不愿议蠲免,但愿缓追呼。
许季觉心存良知救饥民
◎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张养浩
许季觉(生卒年不详),浙江海宁人。少尚侠,既折节读书。居亲丧,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杖而后起。含殓、殡葬、虞祔、卒哭、祥禫皆用古礼。葬,躬负土,庐于侧,朝夕哭不辍。季觉故与同县查氏交密,查氏贵,营葬侵许氏墓地。季觉曰:“吾不能以友卖亲。”讼连年不决,亲朋居间,季觉终不让。查氏诬季觉通海,逮狱,有为辩者,狱稍解,避地山阴。查氏复诬以他事,再逮狱。季觉度不免,狱中碎瓷盎吞之,死。
在海宁,至今流传着许季觉救助饥民的感人故事。
清朝顺治年间,浙江海宁县连年遭灾,饥民流离载道,没有人给予救济。海宁县平民许季觉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灾荒这么严重,官府应该救济灾民。
于是,许季觉给官府写信,用非常激烈的言辞恳求官府迅速采取措施。
但是,许季觉的信,如同石沉大海,杳无回音,怎么回事?县衙门也不大,只要衙门正门开着,站在当街上,一眼就能看到里头,对于救济灾民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任何反应呢?许季觉在心里嘀咕,没有想出答案。
许季觉打定了主意,要找县官当面理论。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雷声隆隆,眼看就要下雨了,许季觉怕手中的信被雨水打湿,便把它揣在怀中,放在自己的心口上。他一路往县衙来,见衙门的正门开着,但里边却没有任何动静,给人死气沉沉的感觉。
见到这样的情形,许季觉心里想,就这样不肯主动为老百姓做主的衙门,早该寿终正寝了。他心里这样想,却赶紧把自己的嘴堵住,他知道自己有嘴对心的毛病,见了不平的事情,就要说。如今,不是泄愤而后快的时候,有多少快被饿死的饥民等着救济呢。想到这里,许季觉加快了脚步,直奔衙门而来。他走进门来,有人从门房里跑出来,把他叫住了,问他干什么。他见那人贼眉鼠眼,根本就不可能是好人,却是衙门看门的。许季觉对他说:“我是本县平民,叫许季觉,是来送信的。”
看门人听说他就是许季觉,脸上掠过一丝奸笑,对他说:“你的信,我们老爷已经收到了。我们老爷说了,他公事繁忙,还请多多见谅。”
听看门人这么说,许季觉的火气顿时涌上心头,他问看门人:“你们老爷的公事,不就是刮地皮,勒索百姓,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吗?”
“你怎么说话呢?我们老爷真的没看错你,实话告诉你,我们老爷说了,他就是不爱听你说话,还写什么为民请命的信,老爷不为民做主,要老爷干什么?还用得着你来操心?我们老爷说了,他根本就不管救济的事儿。你赶快给我出去。”说着,就把许季觉推了出来,反手就把大门插上了。
这时,炸雷与闪电一起向大地袭来,大雨瓢泼似的下了起来。许季觉心想,像这样的衙门,老天爷怎么不摧毁它?
连县衙的门都进不去的许季觉,还能指望官府给老百姓救济吗?这时,许季觉猛然顿悟,这件事情,只有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一夜没合眼的许季觉终于打好了主意,从现在开始,他要做真正的“公事”了,他要当事实上的“县官”了。
许季觉的“公事”是从调查摸底入手的,海宁县究竟有多少大姓人家?他们究竟有多少积蓄?他把这些情况一一调查清楚了,然后,他按每一个大户的积蓄规定应出多少救济粮算了出来。他把这些情况写成一张大榜,上边开列大户姓名,以及应捐粮的数量,把它贴在县城里的大街上。
老百姓看了这张榜都很赞成,迫使榜上开列的大户按照要求捐出自己的存粮,这样共得到数万石救济粮。然后,他又对本县饥民情况进行了调查,哪一村遭了灾,灾民户主的年龄、容貌,该户人口数等情况都进行了登记。
接着,许季觉通知灾民,按规定日期去本县城隍庙领取救济粮。领粮时,他根据预先调查的情况,按顺序发放,每户灾民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救济。受过救济的农民都非常感激许季觉,一旦许季觉从他们那里经过,农民必定扶老携幼排列道旁,手里拿着长香向他拜谢。
当地人都说:“许公救了我们的命啊!”每听到老百姓对自己的赞颂,许季觉总是觉得天是晴朗的,哪怕正是霹雷闪电的时候,他的心里依旧十分坦然。
◎故事感悟
许季觉问心无愧。他在百姓处于危难之际,想方设法拯救饥民。他这种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的作风值得大家去学习!
◎史海撷英
顺治执政
6岁登上王位的顺治帝,是在多智多勇又独断专行的叔父多尔衮与深明大义的寡母孝庄文皇后教导之下成长起来的皇帝。多尔衮摄政7年间,清廷在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兵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抗清势力,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开始摆脱傀儡地位,对多尔衮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等身后惩处。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尽管顺治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文苑拾萃
无 题
(清)爱新觉罗·福临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屡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