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良:推重良心
20082700000004

第4章 心怀善念有良知(2)

善哉行·其二

(魏晋)曹操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谢弘微不争财产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扬雄

谢弘微(生卒年不详),陈郡阳夏人也。祖韶,车骑司马;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东晋孝武帝时,尚书仆射谢混娶了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儿晋陵公主为妻。谢混死后,司马曜下令让晋陵公主与谢家断绝婚姻关系。谢混累代为辅政大臣,不用说,家财万贯,童仆千人,极其富有。但他膝下只有两个女儿,年龄都只有几岁。晋陵公主就把家事全部委托谢混的侄子谢弘微管理。

9年以后,刘裕即位,当上了刘宋的第一代皇帝。他把晋陵公主贬为东乡君,允许东乡君返回谢家。

东乡君走进谢家的大门,发现谢家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比过去更加兴旺。屋宇一新,仓廪丰满,农田面积大大增加了。再看看账簿,一文钱、一尺帛都记得十分清楚。东乡君感慨万分,激动地说:“尚书仆射一向器重阿微这孩子,可谓知人啊!他九泉有知,也会高兴的。”前来探望的亲戚朋友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一年,东乡君病逝,人们都认为谢家的财产应当有谢弘微的一份儿,至少应当把田宅童仆分给他。然而,谢弘微分文不取,还自己出资安葬了东乡君。谢混的大女婿殷叡喜欢赌博,见谢弘微不要财物,就把小姨子、伯母和两个姑母应得的份额侵吞了,全部用来偿还赌债。由于受谢弘微的感化,大家也都没有计较。

有人责备谢弘微说:“谢家几代的财产,让殷叡一下子抵了赌债,实在不公平,谢公怎么不说句话?为了自己的名声,让别人受穷,这也说不过去呀!”

谢弘微淡然一笑,说:“亲戚争财,实在无聊。自家人尚且不说话,我怎么能引导他们去竞争呢?财产嘛,分多分少,还不至于受穷。分得再多,死了也带不走。何必呢!”

◎故事感悟

面对财产,谢弘微只是淡然一笑,可见谢弘微不为私利动心,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种对待自身利益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史海撷英

谢弘微为人低调

谢弘微本是谢万的后代,后来过继给谢安的孙子谢峻为嗣。宋文帝即位,引为心腹之臣,这是谢氏家族中唯一与文帝关系良好的。这个人有谢安风范,低调行事,每次给皇帝报告完事情后,都要烧掉手稿,不留把柄。谢弘微有一手好厨艺,皇帝曾经叫他下厨,事后,别人就很好奇,向谢弘微讨问皇帝爱吃什么,可是谢弘微顾左右而言他,不透露半个字。

◎文苑拾萃

善哉行

(魏晋)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散财救亲旧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庾季才(516—603年),字叔奕。新野(今属河南)人。幼聪颖,通书易,好占候。初仕后梁。入北周,为太祖所优礼,参掌太史,讽帝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劝宇文护归政,渐被疏。武帝亲政,迁太史中大夫,奉诏撰《灵台秘苑》。隋文帝执政,为言符命。开皇元年(581年),授通直散骑常侍,助成迁都之举,奉命与子质撰《垂象》、《地形》等志。后忤旨免职。

散骑郎庾季才是梁朝著名的才子。西魏攻陷江陵以后,他被带到长安。太师宇文泰非常器重他,让他掌管太史工作,给他优厚的待遇。

庾季才看到不少亲朋故旧沦为奴婢,就拿自己的钱财替他们赎身。

宇文泰听说后,问他:“庾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庾季才回答说:“克国礼贤,是古人推崇的美德。如今江陵已经覆灭,他们的国君的确有罪,但那些大夫绅士有什么罪,居然也沦为奴婢。”

“先生为什么不早说?”

“我只是寄居他乡的外人,不敢在太师面前多嘴。”

“这都是我的过错!要不是先生提醒,我将失去天下人的心。”

宇文泰省悟过来。他立即下令,赦免所有的梁朝俘虏,使几千人获得自由。

◎故事感悟

将战俘作为奴隶是当时社会通行的做法。庾季才舍弃自己的家财救赎自己的亲朋故旧,使他们免受奴役之苦,不但是善良之举,而且这种义举也感动和教育了当权者,从而救助了更多的人。

◎史海撷英

庾季才善卜

开皇元年(581年),庾季才任通直散骑常侍。皇帝将要迁都,夜里与高颎、苏威二人商议决定。

庾季才第二天早上就上书说:“我观察天象,又查看了图记,龟兆已呈现,一定要迁都。自从汉朝建立这座城,到现在已有800年,水都受咸了,不适合居住,希望陛下早日考虑迁都。”皇帝很惊奇,对高颎等说:“是什么样的神人啊!”就颁布诏书下令迁都。赏赐庾季才绢布并且把他的爵位晋升为公。皇帝说:“我从今以后相信有天道。”于是下令庾季才和他的儿子庾质撰写《垂象》、《地形》等志。皇帝说:“天道神秘莫测,人们有种种推测,意见很难统一,不想让外人再来干预此事,所以只命你们父子二人共同做好。”到书写成后上奏,皇帝赏赐丰厚的粮食及布帛。

◎文苑拾萃

长安道

(南北朝)江总

翠盖承轻雾。金羁照落晖。

五侯新拜罢。七贵早朝归。

轰轰紫陌上。蔼蔼红尘飞。

日暮延平客。风花拂舞衣。

少年裴度等失主

◎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裴度(765—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元和时拜相,率兵讨平淮西割据者吴元济,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后又以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死后赠太傅。

裴度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

裴度少年时候,有一天到香山寺去玩,只见大殿里香客如云,烟雾缭绕,十分热闹。忽然,人群中挤出一个愁容满面的妇女。她把背上的包袱挂在栏杆上,先向佛像虔诚地叩头祷告,接着又拿起签筒求签。烧香拜佛完毕,她好像有什么急事似的,匆匆忙忙离开了大殿,竟然忘记了带包袱。

裴度原以为那妇女一会儿准会回来。谁知,一炷香烧完了仍不见她的影子。裴度走到栏杆前,摸摸包袱,里面像有珍贵的东西。他想,失主早晚会回来寻找包袱的,就坐在一旁耐心地等待起来。

等啊等啊,直到掌灯时分,还不见那妇女回来。于是,他只好把包袱带回家去。

第二天一早,裴度又提着包袱赶到寺里,继续坐等。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只见丢包袱的妇女踉踉跄跄地跑来,捶着胸脯哭着说:“我阿爸被坏人陷害,无罪关进大牢。我好不容易借到两条玉带、一条犀带,想用它求人说情,没想到昨天丢失了。这下子我阿爸大祸难逃了!”

裴度迎上前去,递过手中的包袱,问道:“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那个妇女打开包袱,见玉带、犀带全在,激动得泪流满面,硬要拿出一样东西送给裴度,作为酬谢。裴度连连摆手说:“物归原主,理所当然,我岂能收纳别人用来解救大难的财宝!”说罢,掉头就走了。

◎故事感悟

裴度能做到拾金不昧,还不留姓名,值得我们学习!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

◎史海撷英

元和中兴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讨叛军打了一次大败仗,宰相李逢吉等以淮西屯兵4年,劳师弊赋,力主罢兵。裴度认为,淮西是腹心之疾,必须扫除,且河北藩镇正据此估计朝廷强弱,故不宜中止讨伐,并自请督师。同年八月,裴度以宰相领淮西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赴前线。出发时,裴度慷慨誓道:“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宪宗为之流泪。这时诸道兵都有宦官监军,诸军将事权不专,裴度奏准罢去监军,加强了统一指挥。十月,名将李晟之子李愬雪夜破蔡州,行军深入70里,生擒元济。李愬打下蔡州后,迎接裴度进城,拜谒道旁。李愬诚恳说:“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尊,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淮西既平,河北震慑,诸藩相继归顺。贞元十四年(798年),又平定淄青李师道。史称“元和中兴”。

◎文苑拾萃

白二十二侍郎有双鹤留在洛下,予西园多野水

(唐)裴度

闻君有双鹤,羁旅洛城东。

未放归仙去,何如乞老翁。

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好是长鸣处,西园白露中。

魏仁浦宽仁无私

◎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格言

魏仁浦(911—969年),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途中病死。

魏仁浦官至右仆射,以宽厚长者著称。

魏仁浦与士大夫交往必以礼,“务以德报怨”。后汉高祖刘知远乾祐年间,有个叫郑元昭的,是开封浚仪人,为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后改任解州刺史。当时皇帝下诏以魏仁浦的岳父李温玉为榷盐使,负责两池的管理,使郑元昭“不得专其利”。

当时魏仁浦为枢密院主事,郑元昭认为魏仁浦在庇荫他的老丈人,分享自己的权益,于是怀恨在心。

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河中反叛后,李温玉的儿子在城中,郑元昭即以李温玉的儿子参加反叛为借口,把李温玉抓了起来。当时郭威总理政务,知道他们之间有矛盾,“置而不问”。

周世宗继位后,魏仁浦被授为右监门卫大将军、枢密副使。从征高平时,在周军不利的情况下,魏仁浦劝周世宗“出阵西殊死战”,遂攻克高平,以功拜检校太保、枢密使。

随着魏仁浦权势日重,郑元昭忐忑不安,担心他报复自己。回京复命时,途经洛都,郑元昭就把自己内心的忧虑告诉了魏仁浦的弟弟魏仁涤。

魏仁涤淡然一笑,说:“您只管进京,不必担心。我哥哥一向宽仁有度,在公事上从不打算伤害别人,怎会考虑个人恩怨呢?”郑元昭到了京师,魏仁浦果然不介意,建议周世宗授郑元昭为庆州刺史。

后汉隐帝曾宠幸作坊使贾延徽,贾延徽与魏仁浦相邻而居,“欲并其第”,就多次诬陷魏仁浦,使魏仁浦几至不测。郭威攻入汴京,灭亡后汉后,有人将贾延徽捉来交给魏仁浦发落。魏仁浦却说:“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反而极力保全贾延徽。时人因此称魏仁浦为长者。

◎故事感悟

魏仁浦有着宽宏的胸怀,他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值得我们学习。“仁”是孔子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是孔子的理想境界,以仁济和,以和成仁,二者相辅相成,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要培养一代懂得爱人的仁者。

◎史海撷英

魏仁浦发奋苦读

920年,卫州一带闹旱灾,加上后梁政权不断向农民加征赋税,很多人都难以生存。在魏仁浦家中,时常揭不开锅,有了上顿没下顿。魏仁浦的母亲总是让他们兄弟二人吃好,而自己背着他们吃野菜、喝面汤。在长期伙食无保障的情况下,魏仁浦的母亲越发显得苍白,终于有一天昏倒在灶台前。放学回家的魏仁浦看到母亲的样子,痛哭起来,他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好孝敬母亲。转眼又过了两年,魏仁浦依旧每日穿着补丁长衣去私塾渎书。冬天来临了,一阵阵寒风袭来,刺人心骨,魏仁浦穿着唯一的单衣在寒风中打颤,可是家里实在没有衣料可以添加衣服了。魏仁浦的母亲四处奔走,终于借到了一块粗布,回家来给他赶制衣服。魏仁浦放学回家,看到不辞辛劳整日为他奔忙的母亲又在为他制衣,他的眼角有些湿润,叹了口气,说:“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竟流了下来。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了,早日孝敬母亲的念头在他心底越扎越深。

◎文苑拾萃

长干行

(宋)陈与义

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

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

妆台罢窥镜,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轻,浑不闻橹声。

曲岸转掀篷,一见兮目成。

羞闻媒致辞,心许郎深情。

一床两年少,相看悔不早。

酒懽娱藏阄,园嬉索斗草。

含笑盟春风,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

鷁首生羽翼,蛾眉无光辉。

寄来纸上字,不尽心中事。

问遍相逢人,不如自见真。

心苦泪更苦,滴烂闺中土。

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

弃官寻母传美名

◎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格言

朱寿昌(生卒年不详),字康叔。宋扬州同仁乡(今仪征市陈集镇与天长市秦栏镇交界处)人。《宋史·孝义列传》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他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

朱寿昌的母亲刘氏,是他父亲朱巽的妾。朱巽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做太守时,刘氏刚刚怀孕而被离弃。寿昌出生数年才回到父亲那里,从此母子之间不通音信有50年。

朱寿昌四处寻找母亲并打听她的下落,从不丢下这件事。他饮食很少吃酒肉,说起他的她就流泪。熙宁元年(1068年),朱寿昌告别了家里的人,放弃了做官,到秦地一带(陕西境内)去寻找母亲,并说:“找不到我的母亲,我决不返回。”最后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找到了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