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20083200000022

第22章 因时因地制宜(4)

◎故事感悟

刘伯温不仅克服了外来的压力,而且克服了自己内心感情的障碍。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能否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和评价,这也是需要有一番勇气的。

◎史海撷英

刘伯温助明开国

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便展现出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议,被采纳。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他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1370年,为嘉勉刘伯温的功劳,授命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刘伯温为丞相,但刘伯温一再推脱,只好作罢。这并不是刘伯温的客气,而是他明白自己的正直会遭到其他为官者的排挤。因此申请还乡。朱元璋授命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刘伯温的功劳对于明朝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但每年俸禄只有240石。

◎文苑拾萃

次韵和石末公感兴见寄

(明)刘伯温

使君学术似文翁,奕世流芳缉武功。

赤芾青衿来燕喜,黄童白叟望车攻。

笔端波浪翻三峡,旗尾龙蛇动八风。

惭愧谫才多谬误,忧时独有此心同。

史弼实事求是讲“良心”

◎因时因地制宜,乃行万事之匙。——格言

史弼(生卒年不详),字公谦,东汉考城人,故里在今民权县城关镇史村铺村。少年好学,节操高尚。后出任州郡,征辟公府,累迁北军中侯、尚书、平原相、河东太守。为官上不谀,下不欺,疾恶如仇。曾向汉桓帝请求在朝廷上揭发桓帝之弟刘悝的行为不法,对那些依仗权势、凭借关系跑官要官的人,史弼则怒不可遏,曾命差役痛打一名拿着宦官侯览条子让举为孝廉的人,因此获罪,被处死刑。郡人变卖寺邸向侯览行贿,才使史弼免于死罪。刑满以后,史弼回到故乡,称病不出。朝廷大臣多次推荐史弼,认为史弼有治理国家的大才,可以做宰相。后来,朝廷任史弼为议郎。光和年间,外放史弼为彭城相,尚未到任,患病去世。

165年,汉桓帝下令在全国搜捕党人,并宣布:举报党人有功者受赏,敢包庇、窝藏党人的都与党人同罪。

那么,“党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原来,汉桓帝的时候,宦官把持朝政,把天下搞得一团糟。于是一些正直的大臣和名士(著名文人)就联合起来反对宦官,而且严厉地批评朝政。这些人大都是些品德好、才学高,很有威望的人,他们一说话,天下的读书人就都起来响应。这一下,宦官们害怕了,他们诬蔑这些人结党营私,想要夺权谋反,要求汉桓帝把这些结为叛党的人都抓起来。

汉桓帝昏庸无能,宦官们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立刻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对党人进行大搜捕。这道诏令一下,全国上下顿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到处都在抓人,各地的监狱都人满为患。许多卑鄙无耻的小人也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发财,报私仇。他们起劲儿地向官府报告,说某某是党人,某某与党人关系密切。许多地方官员本来同情党人,可这时也不敢得罪宦官,只得遵命抓人;有的地方就算没有党人,官员们也得抓些平时敢说话的读书人,否则就交不了差。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昧着良心抓人,平原相(官名)史弼就敢说实话,拒绝执行抓人的命令。

接到第一道逮捕党人的诏令之后,作为平原郡长官的史弼打心眼儿里反对,可是他又不能公开违抗圣旨。于是,史弼把自己的下属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据我所知,本郡之内一向没有党人活动。也许是因为我孤陋寡闻吧,反正我是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党人。诸位都是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不晓得你们可曾见到过本郡有党人活动吗?”

这些官员都很了解史弼,想法也都和史弼的差不多。他们纷纷说:“我们也没有听说过本郡有党人活动,大人不妨据实奏报上去。”

史弼一看大家这样齐心,心里很高兴。于是他吩咐手下人写好报告交上去,说平原郡没有党人。

可是,报告送上去后,却不能通过。上司督促抓人的命令接二连三地发下来,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可史弼每次都按原话回答,坚持说平原郡从来就没有党人。

史弼的态度终于惹恼了上司。当时,平原郡归青州管辖,青州刺史看其他各郡抓到党人的报告都已经交齐,唯独这个平原郡竟敢和自己唱对台戏。刺史大人气得直打哆嗦,他拍着桌案大声说:“如果平原郡再不报党人,那平原郡的官吏就是党人,都得给我抓起来!”

说完,刺史就派了一个从事(官名)带着命令到平原郡去,限史弼三天内抓到党人,否则就与党人同罪。

消息传到平原郡,官员们都有点儿害怕起来,纷纷劝史弼想个办法。史弼却泰然自若,他说:“没有就是没有,我总不能无中生有,随意把贤士良民诬为党人,那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吗?”

当天,史弼办完公事刚要退堂,几个官员走上来,对他说:“大人,我们有件事,想私下同您谈谈。”

史弼让别的人都退下去,单独留下这几位官员。他们对史弼说:“大人,上面派来的那位从事大人就要到了,倘若我们还坚持说没有党人,那全郡的官员都要倒霉了。我们倒没有什么,可您一向体恤百姓,清正廉洁,全郡军民受您恩惠很多,平原郡不能没有您。所以,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打算请您把我们抓起来,反正我们不是真正的党人,到时候总要放出来的。这样,您就可以把上司敷衍过去,全郡的官员们也都不会受苦了。”

史弼听后感动地说:“各位的赤诚之心真是感天动地,可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领受国家的俸禄,如果连真话都不敢说,连自己所了解的部下和百姓都不能保护,那我还有面目做人吗?”

那几位官员仍然坚持说:“请大人不要顾虑,我们虽然没有荣幸做真正的党人,但也一向同情他们,多少都与他们有过来往。我们听说现在狱中的党人多数都是自首入狱的,连度辽将军皇甫规都因为自己没被当成党人抓进去而感到害臊,难道我们几个就不能为全郡军民而去自首吗?请大人务必成全我们!”

史弼说:“各位的美意,我心领了,可是史弼决不会做此不诚、不仁之事!大家不要再说了!”

当天晚上,史弼把家里人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决心已经下定,可能会为此坐牢,嘱咐他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第二天,刺史派来的那位官员到了郡里,他把史弼传去,责问党人为何还没抓到。史弼说:“郡内大小官员已经做过彻底的清查,平原郡确实没有党人。”

从事气呼呼地说:“你还敢抗命,告诉你,青州六郡,其他五个郡都有党人,难道偏偏你这平原郡没有党人吗?”

史弼从容地答道:“大人,我听说先王划分州郡时,就是根据各地水土、风俗、民情的不同来划分的。每一地方都有其特殊的情况,怎么能根据别的郡有党人,就断定平原郡也一定有呢?要是按这个道理来定罪,那平原郡家家户户都是党人了!”

从事辩不过史弼,恼羞成怒地说:“你不要仗着利口狡辩,到时候抓不来党人,就拿你定罪!”

过了会儿,从事又把语气缓了缓说:“你要是知趣的话,就抓些人来交差。不然的话,可别怪我不讲情面。”

史弼冷笑一声说:“如果为了讨好上司,献媚请赏,我早就抓出党人来了!可我史弼天生不会说谎,诬陷好人!如果说严守职责、据实奏报也要定罪的话,那就请定我的罪,反正党人我是抓不出来!”

从事又问平原郡的其他官员,他们也和史弼说的一样。从事一怒之下,把史弼和其他官员都抓了起来。

囚车离开平原郡的那天,郡里的士绅、百姓们都来送行,大家流着泪,一直送出几十里地才回来。

后来,汉桓帝在一些大臣的请求下,从宽赦免党人。平原郡的官员也被释放。而史弼因为得罪了上司,还是被定了个罪名,扣了他一年的俸禄。

◎故事感悟

史弼的行为令我们振奋。以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诚实和刚直不免带点儿“傻气”,可如果没有这样一点点“傻气”,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正义和真诚可言呢?

◎史海撷英

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士人批评时政;太学生则在太学中进行反宦官政治的组织和宣传,一时间清议之风盛行,再加上中下级官吏的声援,遂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反对宦官政治的浪潮。宦官的反攻,一天比一天凶猛,于是形成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始于李膺入狱。当时有术士张成深得桓帝及宦官信赖,他仗势教子杀人,被李膺查获,正法偿命。于是天子震怒,逮捕李膺等党人200余人。外戚窦武和太学生为此上书皇帝,为所谓党人者诉冤。于是约200余党人遂得赦免,放归田里,禁锢终身。虽然如此,天下士大夫都称颂党人而不支持朝廷。

桓帝死,灵帝立,胜利的宦官威权更大。跟着而来的是宦官对士大夫的大屠杀。建宁二年(169年),大兴党狱,李膺、杜密、荀昱等人,俱被诬杀,妻子发配边疆。天下豪杰及仁厚学有义行者,也被宦官指为党人,六七百人因此或受刑致死或免官或发配。直至黄巾起义后,东汉政府为了对付更可怕的敌人,才下令解除党禁。

◎文苑拾萃

白头吟

佚 名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