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问:不耻下问
20083400000015

第15章 导师的力量(1)

柳公权自惭形秽

◎要做到不耻下问,首先应虚心求问。——格言

柳公权(778—865年),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

柳公权是我国唐代的大书法家,他写的字骨力遒劲,结构劲紧,在书法界独具风格,他创立的柳体和他写的《玄秘塔》等书法真迹,至今仍是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

其实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七扭八歪,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训斥。柳公权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想:为什么别人能写好,我就写不好?我非得写出个样子给你们看看!

怀着这种心情,柳公权发愤练字:别人去玩,他写字;别人睡觉了,他就着油灯写字;老师留的作业别人写一遍,他写十遍。就这样,没过多久柳公权的字就写得大有长进了,横平竖直,整整齐齐。老师也不再批评他,还经常拿他写的字教训别的孩子:“你看,人家柳生写得多好,你要好好向他学习。”父母也笑得合不拢嘴,给他买来最好的笔、最好的墨。

表扬听得多了,柳公权心里美滋滋的,走路时,胸脯挺得高高的,脖子挺得直直的。渐渐地,他有些自以为是,看不起别的小伙伴了。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邻家的孩子在村头的大柳树下玩。玩什么呢?有的孩子说:“玩捉迷藏吧!”也有的孩子说:“咱们玩斗草吧!”柳公权说:“玩这些有什么意思,我看不如比赛写字,谁的字写得好,谁就当大将军;谁的字写得不好,谁就当马,让大将军骑。”孩子们平时很佩服柳公权,就都同意了。

孩子们捡来树枝,每个人找了一块平整的土地,用树枝在上面一笔一画地写起来。大家都写得很认真,因为谁都想当大将军,不愿意当被骑的马。

柳公权的小心眼儿里有数,平日自己的字写得最好,先生总是表扬,当大将军是没有问题的。他第一个写好了八个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让谁给评呢?正好一个老汉挑着豆腐担子也在柳树下乘凉,柳公权便拉着他说:“老爷爷,您看我的字是不是写得最好?”

刚才孩子们的话,卖豆腐老汉全听到了。他看了看柳公权的字,心想,这孩子写得倒是不错,就是有点太骄傲了,应该敲打敲打他。于是老汉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你的字写得不太好,就像我这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有肉无骨,有形无体。”柳公权听表扬听惯了,哪里听得进这种话,他嘟囔着说:“说我写得不好,你写一个我来看看。”

老人笑了,说道:“我也写不好,不过华原城里,有人用脚都比你写得好哩!”

柳公权气坏了,眼泪差一点流出来,心想这个坏老头成心捉弄人。他顾不上再评谁当大将军,撒腿跑回了家。

晚上,柳公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又想起了卖豆腐老汉说的话,心想:我一定要到华原城看看,要是没这回事,再找他算账。

第二天,柳公权带好干粮,跟父母说了一声“我去上学啦”,就独自进城了。

华原城离柳公权的家不算远,太阳升到树梢的时候,柳公权走到了城前。他远远地看见城门口的一棵树上挂了一面白布幌子,上面写着“字画汤”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树下围着许多人,都低着头往下看。

柳公权仗着人小,从人群中挤开一条缝,钻进圈内。只见地上坐着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头,他的面前铺着一张纸。老头没有双臂,用左脚压住纸,用右脚的拇指和二拇指夹住一支斗笔,脚腕一伸一屈,一抖一收,挥洒自如地写着,一眨眼的功夫,一副对联就写好了。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柳公权简直着迷了。自己那稚拙的字和“字画汤”爷爷的字相比,算得了什么呢?而且他还是用脚写的。可是自己竟那么骄傲,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柳公权惭愧极了,他挤到老汉跟前,双膝跪地,说道:“老师,请受学生一拜。”

“字画汤”吓了一跳,问道:“你这话是从何说起?”

“我自幼喜欢写字,有了一点进步,受到老师和乡邻的夸赞便自以为了不起,沾沾自喜,傲视别人。今天见到您写的字,我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实在浅薄可笑。我要拜您为师,请您无论如何收下我这不成器的学生。”柳公权急切地诉说着。

“字画汤”连忙推辞说:“我是个孤苦的残废人,生来没有手,只好用脚混生活,虽说能写几个字,不过混碗饭吃,实在不敢为人师啊!”

柳公权哪里肯依,仍旧苦苦哀求。“字画汤”看柳公权聪明坦率,又那么诚恳,只好说:“你想向我学什么呢?”

柳公权看“字画汤”爷爷松口了,别提多高兴了,就大声说:“您用脚都能把字写得这么好,一定知道写字的诀窍,我就希望您把这诀窍也教给我。”

“哈哈哈……”“字画汤”笑了。他说:“这太简单了。”然后,他在地上铺了一张纸,挥毫写了起来:

写尽八缸水,墨染涝池黑。

博取众家长,始得龙凤飞。

写完,“字画汤”说道:“孩子,这就是我一生摸出的诀窍,送给你吧。”

柳公权一看就明白,“字画汤”爷爷写字的诀窍就是勤学苦练,为了练字,他研墨用光了八缸水,涮笔染黑了涝池,他虚心求教,融各家之长于一身,字才写成今日这般。柳公权二话没说,双手捧着老爷爷的字,向他行了跪拜礼,转身回家了。

从此以后,柳公权铭记着“字画汤”爷爷的忠告,更加勤学苦练。他后来又拜过好几个老师,遍阅近代笔法,终于独创出“柳体”。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卖豆腐老人的教导,永不自满,勤奋练习,直至他去世的那一天,也没有停笔。

◎故事感悟

启蒙老师有时候不会教你更多高深的专业本领,有时候不会教你通向成功的“捷径”,但是,老师教会你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会你如何学习,这足以使你一生受益。

◎史海撷英

柳公权见唐穆宗

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

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谓书法也。”

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在古时,下属一句话说不好是容易被杀头的,柳公权敢于这样说,表现了他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

◎文苑拾萃

颜筋柳骨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包括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以及元代的赵孟 。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是说颜真卿的风格像筋、柳公权的风格像骨,他们二人又有所差异。

岳飞从师周侗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

岳飞小时候家境贫穷,上不起学。他家隔壁是村里三个员外合办的学馆,文武双全的周侗就在这个学馆里教书。

岳飞仰慕周先生的学识,每天用凳子垫了脚,趴在墙头上听周先生讲学。

一天,周先生出去了,临行给学生王贵、张显、汤怀三人出了一个作文题。趴在墙头上的岳飞心里想道:先生既已出门去了,我何不到馆中看看?于是,他绕道走进了学馆。

没想到,岳飞被王贵一把扯住,说:“张哥、汤弟,他就是岳飞,我爹常夸他聪明。先生给我们出了文章题目,我们哪有心情去写,何不请他代笔?”

张、汤两个孩子说:“有理!”

岳飞说:“怕我写的不中先生意!”

“休要太谦!你肚中饥饿,抽屉里有点心!”王贵怕岳飞跑了,把书房门反锁起来,王、张、汤三人飞跑玩耍去了。

岳飞坐在凳上,依照三人的口气写了三篇文章。然后,他又翻看周先生写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绝:“我岳飞若得周先生教诲,何愁不能成才?”

正在这时,王贵、张显、汤怀三人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说:“不好了!快走!先生回来了!”

岳飞慌忙离开书馆回了家。

周先生回馆,检查三个学生写的文章,逐篇看过,文理皆通,与往日写的文章大不相同。周先生很纳闷儿:三个学生的学问怎么骤然长进了许多?他严肃地盘问三个学生:“刚才何人来过?是谁人为你们代笔?”

三人开始还在抵赖,后来被先生盘问不过,只得把岳飞来馆代笔的经过招了出来。周侗大喜,命令王贵将岳飞请来。

岳飞惴惴不安地来到馆中,拜见过周先生,说:“小子年幼无知,一时狂妄,望先生恕罪。”

周先生问:“你从师何人?”

“无师,是跟家母学的。”

周侗连忙说:“快请令堂大人来馆!”

岳飞回家请来了母亲。这时,三个员外和他们的夫人也来到了学馆。

周先生对岳母说:“令郎今后必成大器。玉不琢,不成器,我欲收令郎为徒,愿将平生所学教他!”

岳母大喜。岳飞连忙跪拜于地:“恩师在上,受学生一拜!”

从此,岳飞跟周侗学文习武,视先生为义父。周侗把十八般武艺尽数传授给他,他的学问也大有长进。

不料,周先生年事已高,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竟溘然长逝。岳飞十分悲痛,同王贵、张显、汤怀将恩师安葬在沥泉山旁。岳飞在坟侧搭个芦棚,居住在棚内为恩师守墓。

后来,岳飞没有辜负周先生的期望,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当上了率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入侵的金军一见岳家军,皆望风而逃。时有民谚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故事感悟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岳飞驰骋战场,杀敌报国,值得我们敬佩。但岳飞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忘老师的教诲。

◎史海撷英

郾城大捷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撕毁和约,再次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犯宋。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岳飞亲率四十名骑兵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用马鞭抽在霍坚的手上说“非尔所知”,岳飞跃马驰突于敌阵之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全军士气大振。连担任参谋的文官幕僚都参加战斗,并立有战功。

在相持胶着后,金军将最精锐的重甲“铁浮图”骑兵5000投入战斗,身着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岳飞即令军队手持大斧、大刀的步兵上阵,专砍马腿,近身肉搏,“手拽厮劈”,岳飞告诫步卒以麻札刀入阵,不要仰视,专剁马足。拐子马是两两相连的,一匹马摔倒,别一匹马也不能行走了,官军奋击,大败金军。杀得金军尸横遍野,溃退而去。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文苑拾萃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揭傒斯以父为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揭傒斯(1274—1344年),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诗人,延占初年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有诗论《诗家正法眼藏》,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观点。在其中,他侧重发挥了以“雅正”为核心的诗歌审美标准。宋人严羽论诗曾以“优游不迫”和“沉着痛快”为两种主要风格,揭傒斯则以“优游不迫”为诗的标准。

揭傒斯是元朝著名学者,是《辽史》、《金史》、《宋史》的主要撰辑者。他去世时,朝廷内外为之哀悼。当天正赶上外国使者来访,礼宾司原定那天要宴请外国使者,当听到揭傒斯去世时,立即取消了当天的宴会,为揭傒斯举哀。由此事可见,揭傒斯是深受民众爱戴、朝廷敬重的一位名人,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揭傒斯所以有这些成就,与他青少年时代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也是他父亲教导的结果。他父亲学识渊博,可是考场发挥不好,连考几年也没考上。他父亲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儿子身上了。可是他的父亲整日里读书,读书读得有点呆板,一点也不会管理家业,没几年工夫,就一贫如洗了。父亲又无半点官职,分毫收入没有,家庭生活十分困苦。

可是,这些父亲全然不在乎,以教子为乐。像有人督促一样,父亲每天准时给儿子上课。他也非常体谅父亲,主动帮父亲干活,恭恭敬敬地以父亲为师。父子关系极为融洽。“四书五经”父亲一字一句地教他,他字字句句一丝不苟地学习。白天父亲上完了课,晚上他自己认真复习,一学就是半夜。因家穷生不起火,他只好盖上被子学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揭傒斯不但掌握了父亲教的全部功课,而且还涉猎了古今中外的诸子百家图书,学问渐渐超过了父亲。

揭傒斯入朝初曾任翰林院国史编修,在任期间,曾写成《功臣列传》一书。宰相李孟正阅读后,赞叹不已,升任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兼任原职、在奎章阁任职,负责教授公卿大臣们的子弟读书。他学问渊博,教书又非常耐心,因此学生们都很欢迎他。

一次,文宗到学馆视察,顺便提些问题,回答者中,令文宗最满意的就是揭傒斯。以后在文宗心中就把他当作了一把尺子,在录用官员时,总是以能否赶上揭傒斯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