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公:天下为公
20084200000010

第10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

民报的主编先后有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等人,经常撰稿的有朱执信、廖仲恺、陈天华、宋教仁、黄侃等人。报纸设图画、社论、时评、译丛、谈丛、小说、纪事、说林、来稿等多个栏目,以宣传同盟会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宗旨,积极传播西方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舆论阵地。民报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鼓吹武装夺取政权和共和制度,反对改良和立宪,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1908年10月,民报在出版第24号时,日本政府以其“激扬暗杀”为由将其封禁。1910年1月,民报复刊,共出26期。前5期主编是胡汉民,6至24期主编是章太炎,后两期主编则是汪精卫。孙中山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首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要求把民主革命的思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民报除在日本发行外,大部分都被秘密运销于中国。创刊号重印6次,累计达6000份,以后各期的最高发行量更是高达1.7万份。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偏向一隅。——《薛瑄全集》

林觉民(1887—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8岁时丧母,由叔父抚养。林觉民从小聪颖好学,自幼饱读诗书。1900年,他进入福建高等学堂念书,接触到西方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新颖奇巧的自然科学知识,眼界为之大开,思想趋于激进。19岁那年,林觉民遵父命与陈意映结婚。陈意映是一位美丽贤慧又颇有见地的女子,对林觉民体贴入微,林觉民也非常爱她。第二年,他们生一男孩,取名依新,小家庭生活更充满乐趣。

林觉民非常爱自己的妻儿,但他没有因为留恋小家庭的幸福温暖而放弃革命的理想。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榨下,深陷民族危难之中,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林觉民在与同学们谈论国家形势、民族前途时总是忧心忡忡。

婚后一年,他远涉重洋去日本留学。久有革命之志的林觉民,到日本后便加入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1905—1910年同盟会在国内多次发动起义,均失败,许多革命同志英勇牺牲。林觉民得知后,表示“吾辈既以壮士自许,当仗剑而死”。1911年,林觉民这位血气方刚的壮士压抑不住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勇猛地冲上了民主革命的火线。广州起义前三天,他非常激动,多少年来讴歌革命、向往革命,当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的时候,不由得思绪万千,热泪如珠。林觉民在桌面上铺展一块洁净的手帕,挥笔写了一封脍炙人口、历久犹新的《与妻书》,他写道:“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林觉民率领百余名福州志士挺进广州城。林觉民臂缠白巾,手执武器,像一只出山的猛虎、搏击的雄鹰迅猛地攻进了总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狼狈逃窜。经过彻夜战斗,革命党人寡不敌众,林觉民力尽弹绝,受伤被俘。在敌人提审时,他毫无惧色,正气磅礴地宣称:“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将来国家富强……吾死瞑目矣。”

第二年,年仅25岁的林觉民被一伙凶神恶煞的刽子手簇拥着,昂首挺胸,从容地走上刑场……黄花岗上的青松翠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也正为捐躯报国、引颈就戮的烈士感伤和哀泣。

◎故事感悟

林觉民用他高尚的爱国主义理想与真挚的革命志士感情谱写出了一首不朽史诗,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书,为千秋后世留下了值得传诵的宝贵精神财富。

◎史海撷英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了“铁路国有”的政策,并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当时,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广大的劳动人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当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的政策后,因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结果导致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满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文苑拾萃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烈士陵园位于今广州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陵园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园内还建有黄花亭、四方池、石桥等建筑。

此外,烈士陵园内还有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墓、潘达微墓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的建设,并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黄花岗烈士陵园被国务院第一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修缮,使陵园浩气重现。1986年,该陵园又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大公无私的典范雷锋

◎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公羊传》

雷锋(1940—1962年),湖南省望城县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曾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的名字,不仅在全国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外也有许许多多人知道他、崇敬他。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在他5岁那年,父亲被日本鬼子毒打后死去。不久,母亲在地主压迫、侮辱下也含恨自尽了,从此雷锋成了孤儿。同乡的亲友们收留了他。

解放后,雷锋在工农业战线上成为先进生产者、标兵、模范共青团员。

1960年1月,雷锋入伍当了人民解放军,从此,雷锋处处以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要求自己,在部队里勤学苦练,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时刻想着集体,关心他人。他艰苦朴素、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他常常将旧手套洗干净再用,而不去领新的。连队发夏装,每人两套,而他却只领一套。他出车运水泥,将漏撒的都扫起来,最后竟有一千多公斤上交给国家。他入党后,每月领的几元钱津贴除交党费之外,其余的都存起来。袜子破了一补再补,舍不得买双新袜子;漱口杯坏了,也舍不得买一只新的。可是他却将积存的200元钱赠给了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支援国家建设。辽阳闹水灾,他又寄去了100元钱。

有人说:“雷锋真傻!没家没业,何必苦熬自己,对自己那么小气,不值!”雷锋笑了笑说:“话不能这么讲,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就是‘傻子’,那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星期日是许多人盼望的。到了这一天,大家可以好好休息休息,或者处理一些个人的事儿,可雷锋的星期天却大部分是在伙房里或帮助别人做事中度过的。有一次,星期日一大早,他肚子隐隐作痛,一想到明天还要出车,总这样疼下去可不行,于是他捂着肚子去卫生连看病。

从卫生连回来的路上,雷锋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劳动场面热火朝天,听到大喇叭里广播说:“运砖的同志加油!砖快供不上了!”雷锋被工人同志建设祖国的热情感动了,他也为供不上砖着急起来。他忘了自己的病痛,跑进工地,抓起一辆小车干了起来。他装得多,跑得快,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湿透了。他的热心和干劲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女广播员跑到雷锋面前问:“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我要写篇稿来表扬表扬你。”雷锋笑着说:“不用表扬,我是附近部队的。”

人们都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961年4月的一天,雷锋乘火车去旅顺。这天,火车上人特别多,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雷锋想,自己是共产党员,应该处处想到别人,于是,他帮助列车员维持秩序,送水、扫地,乘客们一片赞扬声。

还有一次,雷锋到丹东去出差,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检票口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妇女,那妇女说自己的车票丢了。

雷锋上前问:“大嫂,怎么回事?”

那大嫂急得满头大汗,说:“我从山东老家来,到吉林去看丈夫,不小心把车票丢了。补票,可我又,又没钱……”

雷锋看到那大嫂眼泪汪汪的,就安慰说:“老大嫂,来,跟我走。”

雷锋把大嫂带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补了一张车票,塞到大嫂手中,说:“快上车吧,大嫂!”

那大嫂感动得流着泪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部队的?我永远会记住你的名字的……”

雷锋扶大嫂上了车,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年仅22岁。

雷锋在日记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与社会主义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美德在雷锋身上的体现和全新的升华。

◎故事感悟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散发着光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雷锋精神的价值,也更加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并使之发扬光大。雷锋这种天下为公的信念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

◎史海撷英

学雷锋纪念日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因公牺牲。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题词,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便成为“学雷锋纪念日”。从此,人们高声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做着好人好事,这一活动也影响了几代人。在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全国、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了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也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成长。

◎文苑拾萃

雷锋诗歌

雷锋

困难不可怕。

应该怎样对待困难?

是战斗!

困难只能欺侮那些不能吃苦的人,

困难害怕吃苦耐劳的战士;

困难只能欺侮那些胆小鬼,

困难害怕顽强进攻的战士;

困难只能欺侮懒汉,

困难害怕认真学习的人;

困难只能欺侮那些脱离群众的人,

困难害怕团结一致的伟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