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节:气节如山
20084700000018

第18章 尊严至高无上(3)

然而,这个年过50岁的中国女人用铁一样的声音宣布:中国受害者将继续上诉,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谢罪赔偿誓不罢休。她说,她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全世界知道,那些成千上万死得痛苦而屈辱的中国人,那些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的细菌“试验体”,曾经在地球上尊严地活过。

王选带领着她身后的108位中国受害者代表,拨开锈蚀了60年的历史雾障,使人类文明史上最惨无人道的罪恶大白于天下;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民族道义的重担,帮助受苦受难的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的屏幕上,王选这个来自浙江义乌的传奇人物再次成为了人们视线的焦点。

是的,她并没有把官司打赢,她的劳动还没有成果,但是她的行为体现出一种正义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感动了中国。多年来,王选一直在不停地赶路。民间力量本来就松散脆弱,再加上战前战后日本销毁了大量战争罪证,致使调查异常艰难。王选踏破铁鞋寻访当年在731部队服役的日本士兵,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证词。

2003年5月20日,举世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诉讼索赔案”在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二审开庭。在法庭上,王选与其他两名中国原告严正要求日本政府对细菌战受害者谢罪赔偿。至此,王选已是第29次走上日本法庭。

王选说:一审虽然认定了事实,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本来这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解决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民间赔偿问题。像细菌战这样的战争罪行问题,应该由两国最高的政治层次、外交层次来交涉。官司打到这个份儿上,我们希望能由日方、中方在更高层次上解决。

29次赴日开庭,犹如29次重大战役,指挥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兵马”是一群年愈古稀、身体病弱的老人。由于受政治的影响,东京法院的案件进展非常缓慢,许多时候王选不得不作为唯一的中国原告代表,一次次面对漫长的法庭审理,“这时,我感到很孤独。”王选说。

这场官司真可以说有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意味。一审审了5年,二审可能又要很长时间。日本高等法院这次开庭审理虽然只有短短60分钟时间,但声援团从5月20日到5月24日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正气凛然的示威游行、记者招待会、议员质询答辩会和中日友好人士恳谈会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显示了中国细菌战受害者和中国人民为了让日本政府承认历史事实,为中日长远友好作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和宽广胸怀。不少日本市民自发地走进了游行队伍,表达他们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

值得欣慰的是,这场马拉松式的正义诉讼,让许多日本人知道了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日军的战争犯罪事实,世界上进步的力量以及年轻的一代已经开始广泛参与介入,在诉讼判决之前,正义已经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王选认为,国内各界在细菌战诉讼上也可以有所作为。“对于中国来说,有不少迫切要做的事,最为紧迫的是作受害者调查。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日军暴行的历史,作为中国人应该调查。这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去做。另外就是对受害者调查进行公证,从程序上保证受害者调查的法律效力,但目前政府没有为这些调查作公证。此外,还需要大量的医学专家来提供细菌战医学上的判断,需要大量律师来为调查作法律上的支撑,但目前这两项支持也是非常薄弱的”。

曾有人不留情面地问她:“你胡闹了这么久,官司赢不了怎么办?”

她毅然而然地说,这场官司几乎可以肯定是赢不了的,但是,她一定要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日军当年是如何残杀中国人的。从法律上我们也许赢不了,但是,我们绝对要在道义上战胜他们,让他们明白真正的人权和人性!……

◎故事感悟

8年来,王选这位外表柔弱的热血女子没有丝毫的懈怠与颓丧,或许她还要继续奔波忙碌下去。她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对手,而是强大的日本右翼势力和一些麻木的日本民众;她承担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嘱托,而是那些满身历史伤痕的人们对正义公道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勇气、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正义感成就的不只是她个人的辛苦的人生,而是一段不可篡改的历史和黑白分明的公道人心。

◎史海撷英

731部队的鼠疫试验与开发细菌弹

731部队的鼠疫试验就是将鼠疫杆菌注入试验者体内,观察其反应。这种方法也应用在了被日本军队在边境抓住的苏联战俘身上。

731部队还开发落叶剂和细菌弹,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石井炸弹。后来美军在越南使用的菠萝弹就是该弹的改进型。石井炸弹为陶瓷外壳,内装携带细菌的跳瘙。石井四郎还有一项发明是石井滤水器,以解决士兵在野外作战时的饮水的问题,算是731部队唯一有用处的发明了。

荒唐的“禁令”

◎个人气节构成了民族气节,也组成了民族尊严。——格言

丁肇中(1936—),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丁肇中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这是一个关于丁肇中教授维护祖国尊严、显示祖国气节的故事。

作为华人,如果在自己的祖国聚会,要用哪种语言去交谈呢?当然,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问题,谁还能不知道,华人该用汉语交谈呢!

然而,有一件怪异的事情,偏偏就出现了。

华人在华开会,竟然禁止讲汉语!

这件事发生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大会上聚集了物理学界的精英,他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但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竟然全是英文!

这时候,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申请用汉语作报告,结果竟然未获准许!那些英语不是很好的华人,只好用不纯熟的英语演讲,致使论文原意不能充分表达。

一位物理学者大声说道,大多数报告用汉语完全可以讲清楚,而且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即使考虑到部分海外华裔学者的需要,至少可以采用中英双语,但这些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而拒绝。

但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六种,汉语乃是其中之一。倘若说什么“国际惯例”,至少应该是包括汉语在内的六种工作语言同时使用。

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日渐增强,外国学汉语的人与日俱增,汉语成为世界强势语言的特征已经显现,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种场合下必须说英语呢?

这时候,丁肇中教授挺身而出。

他完全不顾这个所谓的“禁令”,坚持用汉语作报告。丁教授的英语水平毋庸置疑,但当他荣获诺贝尔奖发表演说时,却用汉语讲话。

他说汉语是他的母语。这一次,丁肇中在用汉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国,但无论相隔多远,差别多大,他们以通用的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标志,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形成和巩固之基础。丁肇中教授此举令人尊敬!

丁教授最后说:诚然,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许多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显然,语言、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能不深省吗?

说完这些话,台下寂静了数秒钟,随后,大会所有与会者都起身,为丁肇中教授这段铿锵的演讲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故事感悟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

◎史海撷英

不放过任何一个难题

1948年冬,丁肇中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受家庭的影响,他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便找遍书本,务必得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想了想,觉得很难,就放弃了,等着老师讲解,丁肇中不是这样,他吃饭想、走路想,别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只有他还对着那道题苦苦思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直到确认自己的解题方法没有错误,他才满意而去。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论对自己的答案有没有把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往往要辩论到“甚解”才肯罢休。他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很少与同学一起打球、看电影。他认为“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由于丁肇中勤奋刻苦,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尤其突出的是数理,这为他实现终身的奋斗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文苑拾萃

丁肇中的学术贡献

(1)反氘核的发现;(2)用了25年时间进行了一系列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表明电子、μ子和τ子是半径小于10~16厘米的点粒子;(3)精确研究矢量介子的实验;(4)研究光生矢量介子,证实了光子与矢量介子的相似性;(5)J粒子的发现;(6)μ子对产生的研究;(7)胶子喷注的发现;(8)胶子物理的系统研究;(9)μ子电荷不对称性的精确测量,首次表明标准电弱模型的正确性;(10)在标准模型框架内,证实了宇宙中只存在三代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