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谨:功成于谨
20084800000002

第2章 导言

据《汉典》释义,“谨”有谨慎小心、谨严、谨细、谨守和恭敬等意思。

所以说,“谨”首先要求我们要小心,在言行方面谨慎行事,不要轻举妄动。隋代的王通就曾说过:“言不中,行不谨,辱也。”因此,要不想遭受侮辱,不想遭受祸患,那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平时要小心,不鲁莽行事,“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要恭谨,对人以礼相待;要谨身节用,学会约束自己的嗜好。

管好自己的言行,保全了自身后,要想干一番大事业,还是离不开“谨”字。这个时候,就要谨细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汇而成,茂盛的森林是由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成绩更是由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因此,把握好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后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要想成功,只做好细节还不够,一切还要“谨”来帮忙。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严谨,即严肃认真、谨慎小心而又脚踏实地的精神。《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就是严谨。汪中求先生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写道:“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

另一方面,“谨”虽然说要处处小心,但并不是畏缩不前。正如傅雷所说:“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要“谨”,就要先有所为。如果只是隐居山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所谓“谨”的;只有那些身体力行,投身社会与国家社稷之人,才因“谨”而可行天下,为百姓而鞠躬尽瘁。

一个人要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谢花开;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不受外界干扰,坚持自我,这便是“谨”。然而浮躁会让人短暂地失去理智,双目被飘过的轻叶遮蔽,失了性情,那不是古人所奉行的美德。因此我们要选择正确的做法,做无悔的事,巧妙规避风险。

“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在其意义深处,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精华的一种积淀,是古代圣人智慧的结晶。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践行着这个传承千古的美德。而在今天,不管是学者大家还是一般大众,仍然有人在继续着这样的美德。他们或者恭谨处事,或者谨细服务,或者严谨治学。他们用他们的诚意与努力继承和发扬着这个可以成为一生财富的美德。“功成于谨”,继承好“谨”的美德,才能在“谁主沉浮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