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行:行为有度
20086300000019

第19章 勤于实践,方获成功(4)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不久后,张居正家族被抄家,长子张敬修自缢而死,全家饿死十余口。这时潘季驯看不下去了,便上疏明神宗说,“治居正狱太急”,“至于奄奄待毙之老母,茕茕无倚之诸孤,行道之人皆为怜悯。”神宗看了很不高兴。后来御史李植又弹劾潘季驯,说他党庇张居正,潘季驯被落职为民。

◎文苑拾萃

潘季驯诗二首

(其一)咏除夕

行到海穷处,仍惊岁尽时。

灯前谁共影,愁里强吟诗。

游子何归日,芳春坐可期。

满城萧鼓动,客思已凄其。

(其二)济上怀昆山

溪盘苕水曲如龙,溪上山亭一径通。

苍弁嵯峨春雨后,洞庭缥缈夕阳中。

布衣王子科学家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祖籍安徽省凤阳县,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代孙,郑藩王族嫡世。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数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嫡孙。虽然贵为王子,但他的生活道路却并不平坦,这也与他父亲朱厚烷的经历有关。

朱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世孙,袭父封爵,为郑恭王。他生活朴素,为人刚直,《明史》本传说他“自少至老,布衣蔬食”。

朱厚烷被囚禁时,朱载堉刚刚15岁。他“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在这期间,朱载堉布衣蔬食,发奋攻读,致力于乐律、历算之学的研究,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

朱载堉自幼就喜欢音律、数学等,在“席藁独处”期间,他潜心著述;在恢复了王子身份以后,他仍然以学问为主,务益著书,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著作。

嘉靖二十九年(1560年),朱载堉著《瑟谱》;万历九年(1581年),他完成《律历融通》等书;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完成《律学新说》。万历二十三年,朱载堉“上历算岁差之法,及所著乐律书,考辨详确,识者称之。”

朱载堉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在中国古代音律学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乐曲演奏中的旋宫转调,历代都有学者们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但是直到朱载堉时,仍然没有人登上成功的峰顶,只有朱载堉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朱载堉在总结前人乐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精密计算和科学实验,成功地发现十二平均律的等比数列规律,称其为密率。在其《律学新说》卷一中,他概述了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率除之,凡十二遍。”

在《律吕精义·内篇》卷一中,他对十二平均律做了描述:“盖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是故各律皆以黄钟……为实,皆以应钟倍数1.059463……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

为了阅读方便,朱载堉还在引文中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了原文中的汉字数字。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各律相应弦长,其音程相等,完全可以满足音乐演奏中旋宫转调的要求。这也正是现代国际音乐中通用的十二平均律。朱载堉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创建十二平均律的过程中,朱载堉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朱厚烷精通音律学,他曾对儿子朱载堉说:“仲吕顺生黄钟,返本还元;黄钟逆生仲吕,循环无端。实无往而不返之理。笙琴互证,则知三分损益之法非精义也。”

朱厚烷坚信旋宫转调能够实现,同时又明确指出传统三分损益法不可取,这对朱载堉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也正是在父亲及前人工作基础上,朱载堉才最终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伟大发明。

围绕着十二平均律的创建,朱载堉成功地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例如,为了解决十二平均律的计算问题,他讨论了等比数列,找到了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求解十二平均律。为了解决繁重的数学运算,他最早运用珠算进行开方运算,并提出了一套珠算开方口诀,这是富有创见之举。他还解决了不同进位小数的换算方法,做出了有关计算法则的总结。在数学史上,这些都是很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中国古代,音律学与度量衡是分不开的。朱载堉在研究音律学的同时,还对计量学和度量衡的演变做了考察。他亲自做了累黍实验,以确定古人所说的尺长。为了确定量制标准,他还测定了水银的密度,测量结果相当精确。他从理论上辩证说明了“同律度量衡”的关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朱载堉在研究时注重实践、实验和实测,尤其注意将自己的理论放在实践中去检验。例如,他提出的名为“异径管律”的管口校正法,就是从数学中推导出来以后,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证明了它确实有效的。他的书中也记述了大量的实验事实,如管口校正实验、和声实验、累黍实验、度量实验等,都充分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方法。

朱载堉在天文学上也有很高造诣。朱载堉生活的时代,明朝通用的历法是《大统历》,由于行用日久,常出差错。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朱载堉上书皇帝,进献《圣寿万年历》、《律历融通》二书,提请改历。该历法见解精辟,深得识者称许。《明史·历志》曾大段摘引他的议论。礼部尚书范谦向皇帝建议说:“其书应发钦天监参订测验。世子留心历学,博通今古,宜赐敕奖谕。”最终得到皇帝允许。

邢云路是明末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著有《古今律历考》一书,朱载堉曾为之作序。序文中称,他曾和邢“面讲古今历事,夜深忘倦”,邢“摘历史紧要处问难”,朱“于灯下步算以答”,二人“携手散步中庭,仰窥玄象”,生动地描写出了两人协力钻研天文的情形。

朱载堉的科学贡献是巨大的,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学者,也是明代科学和艺术史上的一颗巨星,中外学者都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故事感悟

朱载堉虽然贵为皇族,但并没有沦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发奋攻学,致力于学术研究,在成功地创建十二平均律的过程中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他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力行近乎仁”,他不愧是“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史海撷英

朱载堉与高台火轿

明郑藩王子朱载堉七疏辞爵后,隐居在丹水河畔的九峰山下著书立说,万善古镇自然是他经常游历的地方。朱载堉十分同情被称为“下九流”的抬轿夫和唢呐手等民间艺人,便竭力想为他们争取地位,大胆地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地结合在一起,精心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

朱载堉的初衷,就是要让人以仰视的角度高看“轿夫”,用艺术的表现手段来提高“轿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随后,朱载堉又不断对其改进,将白天表演改为夜间,将花轿改为火轿,把原来的布轿改为纱轿,轿的周围插上蜡烛,轿顶镶嵌上能喷射出彩色火焰的龙头,寓意火旺、财旺,象征着一年里百姓的生活红红火火。

除了表演形式不断改进外,从内容上也不断丰富。朱载堉把他创作的民间舞蹈广泛运用到其中,伴奏用的乐器也是他改进后的管子和唢呐,打击乐器用的是“金鼓经”中的鼓谱。还把他自己编的“醒世词”、“情理词”等谱成曲调让艺人们在表演中演唱。

◎文苑拾萃

山坡羊·钱是好汉

(明)朱载堉

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

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

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

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

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

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黄莺儿·骂钱

(明)朱载堉

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

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杀人仗你不偿命。

有理事儿你反复,无理词讼赢上风。

俱是你钱财当车,令吾门弟子受你压伏,忠良贤才没你不用。

财帛神当道,任你们胡行,公道事儿你灭净。

思想起,把钱财刀剁,斧砍,油煎,笼蒸!

王锡阐促中西历法会通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