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尊:尊老爱幼
20087000000021

第2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

婷婷想了想,十分赞同姐姐的观点。小姐妹畅想未来,热烈地讨论起来。躺在被子里的张国强听了两个侄女的话,心头一热,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有这么懂事的两个侄女,自己还有什么委屈呢?他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了奔头,终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他一下子爬了起来,对小姐妹发出了誓言:“为了把你们小姐妹拉扯大,叔叔终身都不娶了!”

盈盈和婷婷当即跪倒在张国强面前,一起含泪喊道:“爸爸!”

“女儿——”张国强搂住盈盈和婷婷,父女三人顿时哭成了一团……

几天后,张国强领着两个女儿来到了东陵区东陵街道的凌云小学,找到了江校长,详细介绍了两个苦命的孩子和自己的情况。江校长听了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接收这两个孩子,并免掉所有学杂费。

由于没有上过学前班,上学较晚的盈盈和婷婷跟不上班里同学的学习进度。为此,班主任李老师就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小姐妹俩单独进行辅导。

2005年2月20日,盈盈和婷婷的亲生母亲从外地给张国强和两个女儿邮来了一大包新衣物。紧接着,她又打来电话,向张国强询问两个女儿的生活、学习情况,然后告诉张国强:她又成为一个两岁男孩儿的妈妈了,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最后,她流着泪说:现实已经不可能让她把两个女儿再接回自己的身边了,只好拜托孩子的叔叔来养育她们长大成人了!听着她伤心的话,张国强说:“你就放心吧,从感情上来说,我和盈盈、婷婷已经分不开了!没有孩子们在身边,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欢乐!”

张国强渴望自己能够再干一番事业,让两个女儿能够生活幸福,然而,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他,哪里有创业的门路?想啊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2005年2月27日是一个星期日,张国强买了一辆三轮车,重操旧业——又“捣腾”起方便筷来。与过去所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小女儿一块帮他推车。到了第一家饭店,是一个女老板。女老板竟然认出了张国强,不过,她看着张国强蓬头垢面的样子和一身的汗臭味儿,脸上立即就现出了一种不屑的神色。她全然不念及当年曾是合作的伙伴和老朋友,眉心紧结成一个大疙瘩:“现是市场经济,友情值多少钱一斤?你那方便筷子还是推回去吧!”

当看到张国强身边站着两个女孩儿,女老板又嘲笑他说:“呀,就你这小样儿,还生了两个女儿呢?”

“大姐,这孩子……不是我的!”张国强红头涨脸,挺尴尬地讲了两个女儿的故事。

女老板虽然长得人高马大,看似十分厉害,可毕竟也是个女人,张国强的话一下子触及到了她善良的内心。张国强还没讲完,她的心就软了:“人真是不能看外表,看你窝窝囊囊的,没想到还是一个挺讲义气的汉子——那我就收下来吧!”

就这样,那一车方便筷女老板居然一下子就收下了三分之一,然后,她告诉张国强:“以后那个姓赵的再来推销,不管价格怎么低,我也不要了!就专等张国强你定期给我送货来!”

张国强大喜,连连鞠躬,抹着眼泪,一个劲儿让两个女儿喊她“干妈”。最后,“干妈”也被两个苦命的女孩打动了,搂着她们也是泪雨滂沱。临走,女老板还给每个女孩儿的衣袋里塞进了100块钱。

随后,张国强蹬着三轮车,继续挨家挨户去“跑”生意,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处境,一时间感动了无数人。一个大义男人为恩人大哥抚养遗孤,这样的人不帮还去帮谁?渐渐地,附近开饭店的老板们都知道了这样一位义薄云天的男人,于是一些饭店也主动打电话找他,让他送货上门。

2005年4月中旬,张国强干了整整一个月,盘点下来,竟赚了2000多块钱。张国强人是累瘦了,然而,手里握着钞票,望着两个女儿,心里抑制不住地喜悦,因为他终于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曙光,两个女儿的生活有了保障了!

◎故事感悟

故事的两个主人公都很伟大,尽管他们是平凡的人。这才是人性的最伟大之处!这两个重情重义的男儿,挥写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四个大字——尊长爱幼。这种伟大的举动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培养这种精神,我们人人会具有这种伟大品格的!

◎文苑拾萃

人间大爱

刘裕徽

花儿绽放是为了回报甘霖的滋养

甘霖降落是为了感谢自然的帮忙

自然孕育了人类轮回的时光

人间真情要报答时空的捧场

多少个年代

爱在天地间徜徉

多少个岁月

爱在无私下释放

多少个夜晚

爱在梦境中闪光

多少个瞬间

爱在细节里流淌

人间大爱

使世上弱势的群体

有了希望的曙光

人间大爱

使天下漂泊的灵魂

有了皈依的天堂

谢清眉倾情抚养孤儿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这些孤儿照顾得更好。——谢清眉

谢清眉(1954—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东铺头街道瑞京村人,优秀的共产党员。因抚育两名孤儿而成为社会知名人士。

2001年2月,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个乡村,一对年轻的贫困夫妇因生活琐事而争吵。妻子一时想不开,跳水自杀了。丈夫见妻子因此而死去,便深感自责,也喝了农药了却此生,留下两个无依无靠的女儿。这一年,大女儿小丽年仅12岁,就读小学六年级;小女儿小梅才4岁。

两个弱小女童的悲痛遭遇,牵动了区妇联主席韩丽珠的心。她马上就把小丽小梅列入“春蕾女童”的行列,发动爱心人士结对子帮扶两姐妹。

2001年3月,仁慈善良的女企业家谢清眉加入了资助“春蕾女童”的队伍,准备资助两姐妹中的一位。

当谢清眉看到两姐妹住在用石棉瓦当屋顶的破旧房屋的时候,她心里开始泛酸。临别时,两姐妹与她相拥而泣。谢清眉看了非常受感触,她决定两个姐妹都资助。此后,谢清眉不管工作多么忙碌,总是携带大包小包的生活和学习用品上门探望姐妹俩,而且每周一次,风雨无阻。

2001年6月,小丽小学毕业了。为了使姐妹俩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照顾,谢清眉便把姐妹俩都接到城里来和她共同生活。她在家中腾出了一间大房子,重新粉刷墙壁,添置新床、被子、沙发、桌椅等生活设施,像贵宾一样将姐妹俩迎进了家门。

小姐妹两个在刚到谢清眉家的时候,因为生活环境改变,有时会半夜醒来呆坐,谢清眉便一直陪她们,直到哄完她们睡觉自己才休息。

有一次,小姐妹俩因想念亲人,便搭上公交车不辞而别了。谢清眉急得冷汗沁满额头,到处寻找,连夜开车前往农村。望着安然无恙的姐妹俩,她一颗悬着的心才安然落下。

从这之后,为了帮助姐妹们尽快适应新家,谢清眉让自己的孩子和她们像兄弟姐妹般亲密相处。而且,她一边用言行教育她们做人的道理,一边考虑姐妹俩上学的问题。

清眉通过区妇联的协助和支持,将小丽送到市区一所中学读初中,妹妹小梅则安排到一家幼儿园读中班。

又有一次,姐妹俩感冒发烧,浑身难受,清眉急忙带她们上医院诊治,拿药端水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闲暇之余,她还经常带姐妹俩逛街享受美食,购物买衣服买书本,还带她们到各地旅游,游山玩水,到影楼拍摄个性写真,用真情温暖她们曾经受伤的心灵。慢慢地,姐妹俩将她当成了亲人,逐渐融入这个家庭,变得活泼快乐起来,灿烂的笑容重新在脸上绽放,对谢清眉的称呼也由“阿姨”改为“妈妈”。

平时,谢清眉都不肯为自己买一些高档的服装来装饰下自己,而对这两个小姐妹的教育投资,她却大方得很。2004年,小丽初中毕业,不想继续读高中,谢清眉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

后来,谢清眉说,这是她最大的遗憾。小丽为了减轻清眉的经济负担,不顾她的再三挽留,选择独立生活,到外地打工。由于外地老板拖欠工资,小丽很苦恼,就打电话向谢清眉诉说郁闷。谢清眉除了及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外,还帮助小丽在市区找到一份工作,在一间待遇不错的私人企业当营业员。

多年过去了,看着两个孩子慢慢长大、成熟,谢清眉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很多人都问她:“这些年,你倾情为了抚养这两个孤儿,值得么?”

谢清眉总是微笑不语。也许,答案就在她心里,在小姐妹俩的心里……

◎故事感悟

谢清眉为这两个孤儿,倾注了博大的关爱,用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人间真情。这种感情是无私的,这种关爱是令人感动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牢牢记住这八个大字。

◎史海撷英

春蕾计划

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项目——“春蕾计划”。

截至2007年底,“春蕾计划”已筹集资金累计6亿多元,遍布全国30多个省区市,兴建600多所春蕾学校,资助170多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对40余万孩子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文苑拾萃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7月28日,是中国第一个以募集资金的形式,为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服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宗旨是:为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

草原母亲抚养二十八个孤儿

◎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孩子!——都贵玛

都贵玛(1942—),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五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9岁时,都贵玛承担起了照顾28名上海孤儿的任务。她终身未孕,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上海孤儿。通过不懈努力,她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医生,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2006年7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妇联、内蒙古日报社联合开展了首届内蒙古“感动草原——十杰母亲”评选活动,都贵玛获得“十杰母亲”荣誉称号。同年12月,她又获得第二届中国“十杰母亲”荣誉称号。

在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呕心沥血,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用那颗炙热的、博爱的心,温暖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让这些孩子在她这位慈祥的蒙古族阿妈身边茁壮成长。

在辽阔的杜尔伯特草原上,草原母亲都贵玛的光荣事迹被人们争相传颂。都贵玛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从小就父母双亡。通过自己的努力,长大后她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医生。可惜的是,丈夫英年早逝,她自己也终身未孕。

20世纪6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食品短缺,3000多个上海孤儿在国家的关怀下,被安排到内蒙古大草原生活。当时,19岁的都贵玛冲破世俗的偏见,勇敢地承担起了照顾、抚养28个上海孤儿的任务。

面对这些咿呀学语的幼小婴儿,都贵玛从喂饭学起,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母爱温暖了28颗幼小的心灵。

为了给孤儿们及时看病,都贵玛常常深夜独自骑马冒着严寒和饿狼围堵的危险,奔波几十里去寻找医生……在都贵玛的精心呵护下,28个孤儿在艰难岁月里全部顽强地活了下来。

几经寒暑,28个孤儿都长大了,并陆续被农牧民领养。都贵玛一次次地经历着骨肉分离的痛苦。直至现在,这28位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孤儿,仍然对都贵玛有着说不出的依恋之情,也都愿意和她唠唠心里话。不论在生活中遭遇多么大的挫折,只要在这位老妈妈身边待上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得到莫大的宽慰。都贵玛也在心底不停地祝福着自己的儿女们。

如今,都贵玛年岁大了,可是她还是处处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尽其所能为别人排忧解难。都贵玛患了严重的白内障,有人劝她做手术,她却说:“年纪大了,不用做了,省点儿钱还能够帮助几个贫困学生上学。”

都贵玛做了许多好事儿,但是从来不求回报,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甘愿清贫度日。她居住的小屋里没有一件像样儿的家具。都贵玛是位言语不多很朴实的老额吉,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辈子不离开内蒙古大草原,她要守护这片绿色的天地,和乡亲们和谐生活。

这么多年过去了,28张笑脸,时常会浮现在都贵玛的脑海,那份深深的思念,永不挥去……

◎故事感悟

这位草原母亲是伟大而且令人敬佩的。她的力气是微薄的,她的物资也是有限的,但是她这种“爱人如子”的精神是闪耀着无限的光辉!

◎史海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