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陪宝贝上小学,走好每一步
20090400000007

第7章 能力拓展

小孩子的可塑性较强,学习潜力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无论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是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孩子都会在好的环境中,或经潜移默化,或通过刻意模仿渐渐具备,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好的氛围,并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写作巧起步

早铺垫。写作的基础是词汇的积累,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要多使用修辞词语。

多积累。背诵是积累词汇、句式的好方法。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就让孩子背下来。

巧起步。看图说话、扩句游戏、几句话小日记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

许多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家长也非常关心写作辅导问题。虽然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正式写作文,但是对一二年级的孩子的写作能力,早铺垫、多积累、巧起步是非常重要的。

写作的基础是词汇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掌握了合适的表达方式,孩子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像流水账,究其原因就是词汇匮乏。

词汇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所以应该在一二年级,甚至学前期间就开始做准备。

口语训练能为孩子的写作打下好基础。

在一次教师培训上,有一位教育学专家提到,国外做过一个有趣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长,喜欢用长句子、词汇丰富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那么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比在习惯说短句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发展得好。这样的孩子进入高中和大学后,语文成绩一般都很优异。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察、倾听、模仿、学习的对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我同事田老师的儿子作文写得非常好。我曾留意观察过她与儿子相处的细节。

学校组织云台山旅游,她拉着儿子的手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旁边是山涧,流水潺潺,另一侧是各种繁茂的树木。虽然一路上我也是不停地指着这些美景让女儿欣赏,但是我发现田老师描述得更细,形容得更妙。

她会停下来让儿子细听流水发出的不同声音。她儿子当时只有七八岁,只会说“是的,声音不一样”,她马上接道:“有的发出细碎的流水声,那是它们在说悄悄话;有的发出悦耳的叮咚声,那是它们在唱歌。”

她儿子好奇地接道:“有的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挺大的,像是在吵架。”大家听了都笑起来。

田老师笑着纠正:“吵架是不愉快的,可是你听,它们多开心呀!我觉得这不是吵架,应该是欢笑。”

从书籍中借力,反复阅读、背诵优秀段落和短语。

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书籍中借力。我的法宝就是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就领着孩子多欣赏、品读。“无笔不读书”,每次读书我和女儿手里总是拿着一支笔,遇到喜欢的句子就划下来,反复读几遍,和女儿一起讨论哪些句子描写生动,哪些观察细致,哪些想象丰富,或者摘抄下来背诵。

反复精读一本书,也能获得相当好的功效。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班里举办朗诵比赛,要求学生每人自选一篇文章,在家琢磨语气和表情,练熟之后背下来,参加班级的比赛。后来我发现,在那之后,很多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式都会出现在孩子们平时的对话和写作中。看来这些好词、好句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在亲子互动中训练孩子的口头作文。

女儿刚上学的时候,我给她挑了一些绘本和图多字少的故事书。这些书把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了出来,配上精炼的语言,妙趣横生。

我把这样的书都当成训练看图说话的素材,对女儿进行语言训练,每一次读书都是一次口头作文练习。书上简单的文字就是故事的梗概,大量的插图中有我们需要的具体情节。我给女儿读完书上的文字后,就会指着插图让女儿留意上面的细节,观察人物的表情,体会主人公的心理;看看人物的动作,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留意旁边的花花草草,感受故事发生的环境。女儿在交流中做到了遣词造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梳理出一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甚至生动地讲出细节。我会适时纠正她用词不当的地方。而我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女儿会注意自己想说又说不清楚的话妈妈是怎样表达的,用了哪些形容词让故事生动丰满起来。

我记得有一页书,画的是小兔子和小猫咪手拉手在草地上玩儿,女儿简单地用一句话就说完了。我指着天空让她观察颜色,指着野花、树木让她猜季节。她马上说:“春天到了,花开了,树叶绿了,天蓝蓝的。”

我表扬了她,然后启发她进一步细说花都有哪些颜色。她讲得更生动了:“许多花儿盛开了,有雪白的,有火红的,有嫩黄的……”这些词正好是前几天她在语文课文中学过的。

我和女儿的看图讲故事是互动式的,一般她讲完,我会再讲讲我的版本。当然我要比她讲得更细致,更生动,用上更多的形容词。我指着图上被风吹动的枝条告诉她:“春天来了,花儿咧嘴笑,柳条在风中舞蹈。”听见我把飘飞的柳条看成在舞蹈,女儿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小声地重复了一遍。

令我欣喜的是,几天后我们一起在小区花园中散步,她指着柳树说:“妈妈,妈妈,看柳树又在跳舞了。”看来我的示范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

我们还常玩一种“扩句”的游戏。就是给一个简单的、干巴巴的短句添油加料,补充扩写,使之更为丰满。例如“我和小弟弟一起去池塘边玩。”我会启发她补充是什么样的小弟弟?怎样去池塘边玩?玩什么?最后这句话就被扩写成“我和胖乎乎的小弟弟,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去池塘边玩钓鱼游戏。”这种练习在她三年级正式开始写作文时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帮助女儿把事情讲清楚、说生动,令她获益匪浅。

从二年级开始,我让女儿开始了初步的写话练习,要求她每天写几句话的小日记,记录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刚开始她也不知道从何写起。我一般先和她聊天,说说当天发生了哪些高兴事、伤心事。当她能说出几个好句子时,我就提醒她“把这几句写出来就行”。她慢慢地发现写几句心里话是件挺容易的事。

当时她认字不多,好多字不会写,一句话中有汉字有拼音,但是不影响她的表达。如果她表达的不好,我会手把手地领着她反复修改,添加形容词,删减废话,甚至换一种方式表达。在反复的修改中,孩子学会了词汇的运用,文字的驾驭和素材的取舍。

有时候我们外出游玩后,我也会领着她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我很反感记流水账,所以从来不要求孩子完整地写自己先干了什么,后了干什么,只要求她用生动的语言,哪怕只描述一个细节、一点心情、一个小事物,只力求精彩,不求篇幅。

最初她只能写一两句话,后来越写越长,越写越爱写,也越写越会写了。

其实,培养孩子的写作素养,大可不必专门给低年级的孩子报训练班,家长潜移默化的沟通培养起到的效果或许更理想。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激发阅读兴趣第一步——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步——先挑爱看的购买,再慢慢扩宽书的挑选范围。

激发阅读兴趣第三步——小技巧降低孩子对阅读厚书的畏惧感。

现在的孩子身边有太多诱惑,好看的电视节目、惊险刺激的电子游戏、有趣好玩的项目,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些都远比读书吸引力大。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上阅读呢?关键就是从激发兴趣开始。

我曾无意中看到一期电视节目,对此印象非常深刻。

那是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栏目,有一位妈妈向教育专家抱怨自己四岁的孩子不爱读书,于是专家登门去做实地调查。从所购图书到家庭布局,从父母讲故事到孩子自己玩耍,专家耐心细致地观察,全面了解了她和孩子的情况后给出以下建议:

一、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这个妈妈讲故事的方式不对,整个气氛也不对。妈妈讲故事时,让孩子坐在体侧,而不是怀抱孩子。妈妈讲故事的语气不生动,不会用高、低、粗、细等不同的声音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所以吸引不了孩子。孩子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摸摸这儿抠抠那儿,听不了多久就跑开了。

专家亲自给这位妈妈示范了一遍。她从书架上挑了一本《狐狸和熊》的故事书,把孩子抱过来,先跟孩子聊了一会儿熟悉彼此,然后她搂着小孩开始给孩子读书。

专家故事讲得太生动了,每当读到熊的对白她就用粗憨的音色,模仿狐狸时则是尖细中透着狡诈。遇到愉快的情节,她的声音里都带着笑意;悲伤的时候,她的语言和表情是那么的沉痛。孩子刚开始听时还扭来扭去,听了一会儿就被吸引了,他两眼紧紧地盯着书本一动不动,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而变化,故事发展到最后,小狐狸失败时,他竟然伤心地掉下了眼泪。连他的父母都惊讶于孩子的表现。

专家告诉这位年轻的妈妈,想让孩子爱上读书,关键要从“爱”字下工夫。

开始,孩子也许只是喜爱跟母亲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妈妈安全而温暖的怀抱,喜欢妈妈熟悉而温馨的气息,喜欢妈妈的陪伴,那是一种被关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所以给孩子读书一定要让孩子紧靠着你,甚至拥他在怀。孩子会为了这份美好的感觉而多听一会儿、多看几眼。这是培养孩子爱书的第一步——爱的氛围。

我观察到一个细节,这位专家在搂着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时地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小脸。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感受,我讲课时经常会提问一些学生,答得好,我就会夸奖一番。如果我能顺手拍拍学生的肩膀,溺爱地摸一下他的头,他会更加高兴,比单纯的语言鼓励要开心得多。

二、读物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专家给出的第二条意见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对于一个四岁的小孩,书应该是插图多,文字少,故事情节有趣,内容不能深奥。

给刚上学的小学生挑书也是这样,要挑选适合他们阅读能力的书。遇到感兴趣的书,孩子当然喜欢看。

有一些家长向我咨询,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嫌枯燥不爱看,有趣的书大多没营养,孩子看了获益不多。又有营养又好看的书太少、太难找了,该怎么办呢?

在孩子兴趣爱好不固定的初期,首要任务是吸引他,牢牢地抓住他。小孩子是否喜欢看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受故事情节的影响。只要不是消极不良的书,都可以先拿来做“鱼饵”,引他“上钩”。

我刚开始为女儿选书,刻意挑选图画鲜艳、故事有趣、语言幽默的书,让女儿觉得书里的故事好玩有趣。有时她宁肯不看电视、不玩玩具,一个人抱着书笑着看、自言自语,我看在眼中乐在心头。

等她慢慢地对读书有了兴趣,树立了“书是好东西”的观念之后,我才开始慢慢地扩宽书的挑选范围。

童话类书籍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基本的是非观念。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需要开拓眼界,塑造强大的精神世界。

女儿刚上学的时候,因为年龄小,与同班学生交往时很多事情不会处理。我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了一套《小麻烦人儿上学了》的故事书。上面的小主人公是个聪明又淘气的小姑娘,刚上学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的快乐、她的烦恼、她的骄傲、她的失落……她的种种经历都很贴近女儿的生活,她的处理方法正好可以启发女儿,帮助女儿。我赶紧买了一套送给女儿,她爱不释手,看了好多遍,还总是对我说:“这个人很像我们班的某某,看来他欺负我不是故意的,算了我原谅他了……这种事我也遇到过,以后我也要告诉老师,像小麻烦人一样坚强……”我很高兴看到女儿从书籍中得到了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选书有两个原则:一是无论故事是悲剧还是喜剧,人物代表的是邪恶还是正义,书的中心思想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决不能让孩子从中得到消极的结论。二是书的类型尽可能地“杂”。

女儿的书架上既有小说,也有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她非常喜爱《十万个为什么》,经常拿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来考我们,每当我们被问得目瞪口呆,她就开始摇头晃脑地给我们讲解。

记得最让她自豪的是一次科学课上,老师提问关于水蒸气的知识,她用非常专业的语言解释了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的,老师大吃一惊,同学们佩服不已。这可都要归功于她阅读面广,看的书种类繁多。

从“薄书”过渡到“厚书”,也可以轻松欢快。

爱书,既要爱书的“有趣”,更要爱书的“有用”。

在引导女儿读书的时候,我也经常遇到我觉得不错的书而她不喜欢的情况。上了二年级以后,她认字越来越多,逐渐不需带拼音的读物了,怎样让她爱上厚一些的书呢?为了引她“上钩”,我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方法一:故事讲一半,吊足胃口。

有的书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当讲到要紧处,女儿的眼睛瞪得溜圆,正为主人公担心不已,我就会找借口不讲了。这时她就会着急得围着我转,急着知道故事的结局。我就会告诉她:“书就在那里,着急自己去看吧!”通常她都会上当,老老实实地去读了。

方法二:先看电影再读书,让兴趣支撑长时间的阅读。

有一些大部头书,女儿一看厚厚的一本就先被吓住了,不愿意阅读,我就会使用先看电影再读书的方法。记得我给她买的第一本“大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在她上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她拿到书,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太厚了,我啥时候才能看完呀!”

我笑着说:“没关系,随便你,书放那儿,我们先看电影吧!”

我带着女儿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那奇妙的魔法、亦真亦幻的世界令她神往。因为我提前通读过全书,看完电影之后我就大侃电影没有拍摄出来的书中情节,评论被删减掉的情节是如何的可惜,告诉她还有许多的想象是没法拍出来的,有许多人物的内心想法是演员表演不出来的。她被震撼了,一回家就钻进书房,拿起书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阅读,用共同话题吸引他。

女儿读的书,一般我都读过,一方面我要检测她读的书是否健康,是否适合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方便全方位地指导孩子。同样是一本书,小孩儿因为年龄小,阅历浅,对很多问题理解不够。而成人却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聊书时,我和女儿也同时交流了彼此的观点。

每天我们一起散步时说的聊的最多的就是书。聊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做人的智慧、谈人生、谈做人、谈理想……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年龄小,说太多孩子也听不懂。其实正因为孩子小,像白纸一样单纯而美好,家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塑造他们美好的品格。

方法四:书非借不能读也。

我和女儿最爱泡书店,放假后,我们会在书店一待一上午,这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更有读之不尽的图书,埋头阅读的爱书人。到了书店就仿佛进入了书的海洋,女儿会欢呼雀跃地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在我专门为她缝制的棉垫子上享受一上午的美好时光。

我发现女儿很珍惜在书店的时间。她知道书挺贵的,妈妈不会每一本都买,而在这里她可以尽情地阅读,不受限制。只有特别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看不完妈妈才会买下来,所以她在书店总是如饥似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除了喝水、上厕所,她能一动不动地看几个小时。

吸引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要做的是让阅读像玩一样有趣,阅读过程充满新奇与美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与书为伴是何等快乐。

当好班干部的智慧

处事不公,管理时嬉皮笑脸或太凶、太严,是低年级班干部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

最佳的管理方式是惩处分几个强度,先提醒,后警告,实在不行再告诉老师。这样既给了同学改正错误的机会,又能在同学们面前落好。

班干部要吃苦在前,对人实在,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逐渐树立威信。

和朋友聚会时聊到了孩子当小干部的话题,有的说:孩子总苦恼大家不爱听他的管理,而另一个班干部管理时同学们却挺听话;有的说:孩子本来在班里人缘挺好的,自打当了班干部,老是得罪人,大家都不想和他玩了;有的说:在新一届班干部评选中,孩子落选了很伤心,却又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了……

大家纷纷要求我从教师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当好小干部。

首先班干部要公平、客观,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针对同学当时的表现,就事论事,不能带有成见。

班干部在面对好朋友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时,或是面对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时,最能反映处理问题是否客观公平。作为一名班干部,最起码的准则是“对事不对人”,无论对方与自己关系如何,无论对方以前的表现如何,都应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

如果班干部的管理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不能公平地对待同学,很快就会被大家感受到,自然很难树立威信,难以服众。

在我以前教的班中曾经有一个纪律委员,我多次发现他管纪律时总是在批评那几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有时候明明他身边一个学习好的孩子违反纪律情况更严重,他却视而不见。而且有学生向我反应:“谁是他的好朋友他就对谁好,谁惹他生气了他就盯着谁不放,有点错就批评人家。”我多次找他谈话,反复提醒之后改观不大,我只好果断地撤换了他。

一二年级的小干部因为年龄小,很多时候不是故意偏袒,而是观察方面缺少全局意识造成的,他们会无意识地总是盯着自己认为可能犯错的同学。这样的班干部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提醒,多督促,多监管。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找小班干部们谈谈心,聊聊方法,说说态度。提醒大家管纪律、检查卫生、整队,都要首先站在队伍最前面,先看整体,不要一上来就先盯细节,盯着某个人。等观察出哪一片乱、脏后,再具体查找问题出在谁身上。在管理同学时尽力做到:要忘记他跟你的关系,在你眼里只有对错,没有好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之分;要忘记他的学习成绩,不要考虑老师喜不喜欢他,是否经常批评他;更不要想他是否得罪过你,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在我的一再提醒督促下,我们班的小干部进步很大,我很少接到家长、学生关于这方面的投诉。

所以如果孩子在班级里当上了小干部,家长欣喜之余,一定要多提醒孩子注意这几个方面,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如果在和孩子闲聊时发现他明显对某个同学有喜爱或厌恶的情绪,家长就要适时适度地告诉孩子:“好”孩子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表现好;“好动”的孩子不一定每次都表现差,管理时不要带着成见去看。如果发现“好动”的孩子有进步还应该多表扬他,及时的表扬能让“小淘气”更听自己的话,收服了“小淘气”,某种程度上就收服了整个班。

其实处事不公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小干部都想努力想做好表率,只是因为方法不对导致管理出问题。当好小干部是需要很多智慧的。

一二年级小孩当小班干部,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管理时嬉皮笑脸。例如指挥小朋友站队,自己却在队伍前面蹦蹦跳跳、嬉皮笑脸。遇到没站好的同学不是一本正经地提醒人家站好,而是上前拉拉扯扯,那个没站好的同学自然把这种带着笑脸的拉扯当成游戏,会与之嬉闹,不一会儿两个人就“闹”到一块去了。好多次,我发现队伍中最乱的恰恰是班干部正在管理的地方。

有一些小干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太拿班干部当回事,架子大,管人时说一不二,甚至动手动脚。家长投诉最多的就是小干部太凶、太严。有些小干部整队,能连喊二三十遍“向前看齐,手放下”。所有学生都必须站得非常非常直,不许一人乱动。如果有谁做错了,批评起人来小嘴巴犹如一挺机关枪,语言犀利,气势强大,动不动就把“不听话”的小朋友拉出来罚站。

其实老师也不喜欢这种做得过头的班干部。说到底班干部是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的,太凶、太严厉不仅得罪同学,被大家排斥,对他个人来说也不好,也对整个班集体不利。

一二年级小孩子年龄小,做事情掌握不好尺度,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多观察老师、模仿老师。我们班的班干部上岗前都要经过培训的,我会反复提醒他们观察我是怎样喊口令、怎样批评人、怎样讲道理的。管理时,既不能嬉皮笑脸没有威严,也不能凶巴巴的。最好的态度是端正而严肃。

我所教的班有一个体育委员,他就做得很出色。他喊口令时声音洪亮又清楚。如果哪位学生没站好,他就快速地跑过去提醒:“某某,你刚才说话了,你站好,警告一次。”多数情况下,那位同学就收敛了。如果他还是站不好,体育委员就会加重语气再次一边批评一边警告:“你第二次说话了啊!我刚才已经警告你了一次了,你还不改。因为你咱班的队伍都不整齐了。如果你再说话,我就把你拉出来,一会儿潘老师来了,肯定批评你。如果你改了,我就不告诉老师了,快站好吧。”

让同学听自己的话比较常用的技巧就是借老师的力。可以把管不住的学生名单报告给老师,这样一来,那些比较淘气的同学就会迫于老师的压力,听从班干部的管理。但是这种告状的方法使用不能太过频繁不然就会引起同学们反感。最佳的管理方式是这位体育委员的方法,先提醒,后警告,实在不行再告诉老师。这样既给同学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又能在同学们面前落好。而且老师看到的是队伍整整齐齐,大家一团和气,会觉得这个班干部能力挺强。

这种智慧,除了靠孩子留心观察模仿老师、向老师借力,更多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各种各样好管的或是难管的同学的碰撞中品悟出来。孩子自行品悟,成长得会比较慢,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就事论事的具体指导。我的做法是看到就说,看到就教,帮助他们掌握管理原则和方法。而家长呢,就要多和孩子沟通,多问问孩子是怎样管理班级的,从孩子的语言中捕捉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多给孩子支招。家长可以把自己学生时代是管理经验讲给孩子,也可以借鉴成年人之间管理团队的技巧启发孩子,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一起帮孩子出主意,甚至可以和孩子的同学沟通,听听大家的建议,优化管理方式。大人的介入指导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

最令同学们讨厌的是高高在上型的班干部。这种班干部也是老师无法忍受的类型。

有的小干部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是指挥着别人干这干那,自己享受特权。我曾经让一个小姑娘当卫生小组长。我觉得她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挺和气,应该可以和大家和平相处。可是我好几次发现她站在讲台上指挥着大家干活,自己却啥都不干。

我问她:“你负责打扫哪里呀?”她告诉我:“我得盯着他们,我怕她们偷懒。”我提醒她,分配工作时也要给自己分一份,可以一边干活一边留意大家干得怎么样,也可以等大家都干完了,自己再开始干,决不能光让别人干活。结果她把重活都分给组员,自己干轻松省力的活。这样的班干部不能用,我只好另外换人了。

新任的卫生组长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胖女孩。话不多,什么活都带头干。检查卫生时,谁的活干得不好,她不但给人家指出来,而且动手帮着一起打扫。每次她都是最后一个走,关灯关门,非常有责任心,令我刮目相看。在新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中,她以压倒性票数当上了班级的卫生委员。

要做一个让老师同学都喜欢的班干部,一定要吃苦再前,对人实在,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逐渐树立威信。

当好小干部是需要很多智慧的,老师们都喜欢干活主动、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孩子。

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就经常受到老师的夸赞。每次她收英语作业,都把本子一组一组地摆得整整齐齐的,还自备便签条,每天撕一张写上少交几本作业,没交作业的同学的姓名,根本不用老师再数一遍。如果谁早上忘带作业了,她会下午再找这个同学催要,特负责。如果老师交代她放学前发作业本,她从来不会忘记。这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也许挺平常的,但是对于一个一二年级小孩子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有一次上英语课前,刚打预备铃,英语老师还没进教室,英语课代表让同学们打开英语书复习第四课。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告诉我:“上节课英语老师检查第四课背诵,我们班好多学生不会背,老师生气了,说下节课会再抽查的。我让大家赶紧复习一下,能在老师抽查时表现好一些。”我不禁感叹这孩子真有责任心。

后来教她的时间长了,和她家长接触的次数多起来,我慢慢地了解到,她的家教极好。父母非常注意在细节上培养孩子。在家里她的东西都是自己收拾的,学习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书桌自己擦,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绝不依赖父母。难怪这孩子早立事、能力强,管理班级事务有条不紊。

我的数学课代表也是这样一个细致的小能手。有一次我作业多得批不过来了,让他帮忙批改口算。他认认真真地坐在旁边,一份一份地批改。全部批完后他还将作业分组整理好,告诉我全对的、只有一两道错题的、错题多的分别是哪份。他还专门挑出几张告诉我:“老师,这几个人的作业实在太差了。你看这张错题太多,而且主要是不会加法。这个同学的错误是因为字潦草,我看不清楚的都打叉了。”这个小大人,不但能帮我批作业,还帮我分好类,甚至提醒我留意较差的作业,真是得力呀!这样的班干部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我们学校有一个挺大的图书馆,可以以班为单位借阅。如果上次借的书没有还齐就会影响下次借书,但总有一些孩子今天忘带、明天忘带,让大家等得心焦。我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六人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统一发书收书。我发现有一个组总是最快的,很少拖拖拉拉。原来他们组的组长留了大家的电话号码,如果谁忘带了,晚上他就打电话提醒那个同学。

他告诉我打电话的主意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爸爸教他的。这位父亲不但给儿子支招,还细致到教儿子什么时候打电话最好。打早了,同学没到家呢,没法当场找书。打晚了,同学已经睡觉了影响人家休息。最好晚上八点多打,同学一接电话马上行动效果最佳。

看来,培养小班干部离不开父母的用心。

听完我的话,朋友们深受启发。最后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不要慌,先跟老师沟通一下,或者侧面了解一下孩子的看法,也可以找合适的机会留意观察孩子是怎样管理班级的,找到问题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另外,家长给学生支招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儿,详细说明怎样做,方便小孩子去操作执行,孩子才能从中获益,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