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比给莉莉检查作业更重要的任务——培养莉莉自行检查作业的能力。从今天开始,你要把功夫下在教莉莉如何检查数学作业和分析错题上。具体说来,一些简单的口算用计算方法来检查;混合运算时要求孩子在旁边写上主要计算过程;解决问题的题,最好写上解题思路和主要计算过程。这样一来,检查对错的时候,孩子可以从数字、解题思路、算式、计算到结果都检查一遍,还可以把得到的结果带到解题过程中,运用倒推法看结果是否正确。不同类型的题,有不同的检查方法,我们一定要将这些检查方法给孩子指导到位。当然,这些检查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教给孩子,但有些孩子是需要反复要求和提醒的,所以家长必须积极地配合老师,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家长能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坚持一段时间,我相信孩子一定能掌握自行检查对错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王老师,我感觉这真比给孩子检查作业难多了。”莉莉妈妈说。
“是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和老师需要掌握的本领也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指导孩子掌握各种检查方法,还要指导孩子学会分析错题,因为分析错题的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刚才说不让你检查作业,其实是不让你替孩子检查对错,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改的错题上。给孩子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每一页的左边记录错题,右边记录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孩子学会分析错题的唯一宗旨就是,一定要找到问题最终的症结点。”我说。
“症结点?”莉莉妈妈疑惑地看着我。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说23×54这道题孩子计算错了,他就要学会找到自己究竟是哪一步的计算出了错,是每一步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诀错了,还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加错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写出详细计算过程的原因——详细的计算过程利于孩子很快找到错在了哪一步。还有些错题,是孩子在知识掌握方面不够扎实造成的,这样的问题更严重,所以你能给莉莉讲明白的一定要及时讲,也可以给我打电话询问如何给孩子讲,或让孩子给我打电话,我给孩子讲,绝对不能拖着。如果孩子说‘怕老师太辛苦,明天到了学校再问吧’这一类的话,你可千万别听她的。根据我的经验,这是大多数孩子放过错题的借口,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孩子太少了!”
“王老师,晚上还打电话打扰您,您真的不介意吗?”莉莉妈妈很不放心地问。
“我们不都是为了孩子嘛!我们要共同给孩子做一个今日事今日毕的榜样,孩子一看我们这么认真地对待她的学习,自然会慢慢认真起来,不敢懈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攻克难题,慢慢地,就不那么依赖我们、需要我们了。”
“那就先谢谢老师,我坚持一段时间,看有没有效果。”
“一定会有效果的。不过你要有一个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现在很多专家都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多少天,但很多家长很难严格地执行,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习惯莉莉需要两个月才能养成,那我们就坚持两个月;如果莉莉需要两年,我们就得坚持两年。
记住,我们看的不是时间,而是观察孩子习惯养成了没有,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莉莉妈妈开玩笑地说:“哈哈,我想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都是急功近利的。”
“是呀,因为急功近利,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急躁,最终导致培养计划前功尽弃。很多时候,孩子正是因为家长太着急,才把大人说的话越来越不放在心上。不是有这样一个调查吗,说如果孩子在第一次认识一件东西的时候存在错误,那么,想要改正这个错误就需要上千次上万次的重复。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记错了一个字的写法,到现在我们虽然知道错了,但偶尔还是会写错。我们多一些耐心看待孩子犯的错误,并不断地调整方法,直到孩子欣喜地找到避免犯错的小窍门,孩子才算真正掌握了自行核查错误的本领。你说,是不是呢?”
做好预习,才能在课堂上打胜仗
孩子预习得越充分,在课堂上就越自信。家长在指导孩子制订预习方案之前,要向各科老师了解预习方法和要求,越详细越好。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老师每天都会留一些预习的作业给孩子,孩子写完预习作业不就等于预习过了吗?
预习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在一个“预习作业知多少”的问卷调查中,我发现了以下两种现象:一是,90%的学生不喜欢写预习作业;二是,写预习作业时,50.2%的学生应付了事或直接不写。
语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预习一篇新课文,第二天早上老师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课文里画着各种标记符号,课文旁边写着密密麻麻的注解,并记录着对文章的理解与疑问;另一种是课本干干净净,只是零星地划出一些重点词语。
很多英语老师总跟我说:“有的孩子把我留的预习课文,读得非常熟练,第二天我在课堂上稍微一讲,他就可以很流利地背下来;有的孩子那是一句都读不通顺,学习英语的能力怎么这么差啊!”我却想,这究竟是能力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呢?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只要留了预习作业,就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有的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有的孩子一脸的茫然,一问三不知。
每次看到这么大差距的预习作业,我都会开玩笑似的对孩子们说:“现在你就和别人有这样的差距,那将来还不差个十万八千里!”
家长朋友们,想一想你的孩子是如何预习的?
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对于孩子预习能力的培养,你是不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呢?
现在,您是不是很想了解一下孩子的预习情况,很想打开孩子的书看一看?别着急,因为您还不知道老师们对预习作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不同学科的老师对预习作业有着不同的要求,各学科的预习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只有从老师那边了解到具体要求和方法,才能避免在和孩子交流预习问题时,孩子张嘴就说:“你懂什么!”
对预习要求和方法,了解得越详细、越具体,就越有利于我们指导孩子预习。
我认识一个叫小雨的女生,在她上五年级时语文老师被调换了,她一下子不适应,学习积极性大不如从前,语文成绩也急速下降,小雨妈妈来找我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告诉她,先抓孩子的语文预习,并写给她一个预习方案。
语文预习要求:
一、读一读、划一划
1.初读课文。边读边用圆圈把生字、多音字圈出来。用“___”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成语。
2.再读课文。用“1、2、3”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三读课文,大体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想一想、查一查
1.搜集相关资料。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其他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可利用电脑、课外辅导资料查找,也可以向父母咨询。
2.生词读什么,怎么组词,扩词三个以上。记住一类字的字形。
多音字还有哪些读音?
3.弄清生词的含义。可查字典,也可联系上下文。
4.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课后的问题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6.揣摩课文的逻辑顺序,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写作特点。
7.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词、句子或其他疑问,打上“?”,等到课堂上解决。
三、写一写,记一记
1.练一练生字,组三个词。
2.新词抄两遍。
3.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摘录2~3个。
4.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一下。
一开始,小雨妈妈按照我给出的详细的预习方案指导小雨预习,陪着她做了两个单元课程的预习后,让小雨自己依照预习方案预习,而她不定期抽查。两个月后,小雨可以主动进行预习了。
就这样,小雨渐渐尝到了预习带给她的快乐和自信,新语文老师也发现她在课堂上的发言极其精彩,见解独到,越来越喜欢她,还让她当了语文课代表。她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有次期末考试语文得了全年级第一名。越学越自信的小雨,也自觉地养成预习数学和英语的习惯,自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在2013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某重点中学。
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家长非常详细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指导孩子掌握数学预习要领的经验。
孩子一上五年级,他就把辅导孩子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指导孩子掌握预习技巧上。他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了许多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预习方法,经过比较和分析,他给孩子拟定了一个数学预习计划。
数学预习计划:
一、阅读数学课本,标记重点
在这个环节,他要求孩子每天阅读数学课本不少于三次,让孩子先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算理划一划,圈一圈。
二、联想旧知,学会迁移
在孩子阅读完课文后,要求孩子回想并思考哪些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在解决方法上有没有共同点,区别又在哪里。
三、动手操作,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
新知识需要动手操作的部分,要求孩子按书上介绍的方法操作一遍,初步感知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尝试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在孩子充分预习之后,找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孩子试做,通过试做可以检测出孩子哪些新知识已经完全掌握,哪些还半知半懂,哪些仍存在很大的疑问。
五、回顾总结,罗列新知
最后,要求孩子把预习的新知识罗列一下,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再把试做题的重点标出来,为在课堂上理解消化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在制订好计划后,这位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操作、试做,交流预习心得,一步步地引导孩子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几个月后,他开始偶尔抽查孩子的预习情况,渐渐地放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孩子一有时间就预习未学的课程,还利用五年级的暑假把六年级的数学课本里的内容全预习了一遍,又主动要求爸爸找初中的数学课本开始渗透。
孩子预习充分了, 才会在主阵地——课堂上发挥自如、游刃有余,才能轻松地应对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孩子预习充分,在课堂上打赢每一场仗,自然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敬佩。
有这样学习劲头的孩子还会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老师的课、不喜欢学习吗?
预习,这么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