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16

第16章 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3)

对于机会,奥格曼狄诺有自己的观点:“现在我知道,机遇之神出现时,从不佩带财富、成功或者荣誉的标志。做每一件事,都要竭尽全力,否则最后的机会就会无声无息地从我身边溜走。看似平常春天的黎明,某一时刻的花开,也许我就在面对着一生的机缘。面对任何难题,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困难,多么卑贱,我都唯有靠勇气和毅力,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们,无论它们是大张旗鼓地出现,还是藏在尘埃下面。”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50年的推销生涯,可以说是由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在他成功的背后,是用泪水和汗水写成的辛酸史。寿险业务员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准客户。那么,到底在哪里可以找到准客户呢?就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够用心和留心。

有一天,工作极不顺利,到了黄昏时刻依然一无所获。原一平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走回家去。在回家途中,要经过一个坟场。在坟场的入口处,原一平看到几位穿着丧服的人走出来,他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坟场里去走走,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正是夕阳西下,斜斜的阳光有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味道。原一平走到一座新坟前,墓碑上还燃烧着几炷香,插着几束鲜花。说不定就是刚才在门口遇到的那批人祭拜时用的。

原一平恭谨地朝着墓碑行礼致敬。然后很自然地望着墓碑上的字——某某之墓。那一瞬间,原一平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所有沮丧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跃跃欲试的工作热忱。

他赶在天黑之前,往管理这片墓地的寺庙走去。

“请问有人在吗?”

“来啦,来啦!有何贵干?”

“有一座某某的坟墓,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他生前可是一位名人呀!”

“你说得对极了,在他生前,我们有来往,只是不知道他的家眷目前住在哪里呢?”

“你稍等一下,我帮你查。”

“谢谢你,麻烦你了。”

“有了,有了,就在这里。”

原一平记下了某某家的地址。走出寺庙,原一平又恢复了旺盛的斗志。优秀的业务员就是这样,他会及时地把握住机会,绝不让机会白白地溜走。

德国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这样告诫我们:“要注意留神任何有利的一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有的人常叹息自己怀才不遇。其实,他们往往牢骚有余而才气不足。“才”是“遇”的先决条件,与其悲叹怀才不遇,倒不如先检讨你的“才”的实力和底气如何,你的素质到底还有哪些缺憾?我们与其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只是羡慕别人的“机遇”,还不如首先问一问自己是否真正“怀才”。一般地说,只要有才,总会有被“遇”的机会。

一个人抓住了机遇,就能把握住有价值的生命。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志者腾飞的机遇、创新的机会或成功的契机,往往也有更大的冒险性、瞬时性,机遇极易化为过眼云烟。因此,必须以坚毅果断、义无反顾的姿态,当机立断,捕捉机遇,千万不要迟延和等待,更不可优柔寡断。

学会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顺境之中生活,但坎坷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数量和程度上每个人遭遇到的不同罢了。其实,我们在感受压力时,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由自己的认知造成,也许在你认为痛苦难耐、无路可走时,稍微改变一下认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左臂,但他十分热爱学柔道,于是,他拜一位柔道大师为师。几个月过去了,大师只教给了小男孩一招,而别人都学了好几招,小男孩便问柔道大师:“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几招?”大师笑着说:“或许别人需要,但你不需要。”小男孩虽然十分不解,但他还是按照大师的话去做了。两年过去了,小男孩还是只会那一招。一次,小男孩去参加世界柔道比赛,他在初赛和复赛中轻松地打败了对手,顺利地进入了决赛。决赛那天,裁判员看小男孩是个残疾人,认为他必输无疑,就喊了暂停。但小男孩的师傅——柔道大师坚决不同意。于是,小男孩便只好开始比赛。比赛没过10分钟,小男孩就用他那唯一的一招打败了对手,获得了冠军。在回去的路上,小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大师问了一个自己不解多时的问题:“为什么我只使用那一招,就能轻松地打败对手?”大师说:“你能只使用那一招打败对手,有两个原因:首先,你学的这一招几乎是柔道学里最难的一招;其次,据我所知,要想攻破这一招,只有对手抓住你的左臂,而你的左臂没有了,对手抓不住,你就获胜了。”小男孩恍然大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以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基因所造成的。无论好坏,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当你了解自己,你就会扬长避短,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相撞击,也不会为本来就不可能成功的事发愁、怨恨自己,你会欣然悦纳自己,从而摆脱那无法接受、无法认可自己的痛苦。

成为你自己,除了要悦纳自己之外,还必须学会自己支配生活,逐渐离开过去的亲人、师长、朋友等,逐渐摆脱对他们的依赖。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同这些人交谈,需要他们帮助。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只要懂得扬长避短,一样能够获得成功!

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不论在什么领域,如果我们期望发挥自己的能力,发现幸福,实现成就,就必须愿意去牺牲一些东西来换取才智的扩展。不论干什么都要干得出色,干得漂亮。要通过全面不断地使用大脑来扩展我们的才智。更要时刻准备好,让自己投身到更大的责任中、更宽广的机遇里。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轻时就身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已的能力,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的巨人。

对于努力,奥格曼狄诺曾有这样一段慷慨激昂的讲话:“我将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不仅要完成计划中的任务,而且还要多做一些。如果我遭受苦难,正像我经常会有的命运;如果我怀疑我的努力,正像我常常想的那样,那么我仍要坚持工作。我要将整个身心倾注在工作之中,那时,天空将变得格外晴朗,在困惑与苦难中,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即将到来。”

奥格曼狄诺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宝贝芭比”德里克森扎哈里亚斯被誉为最伟大的旷世体育奇才。她不论是跑步、跳高、骑车,还是篮球、垒球、高尔夫,都样样精通。有人说,谁也挡不住她,她生来就是个运动员的料,是天生的冠军。可是现实告诉我们的却是这位“天生的冠军”的另一个故事。德里克森扎哈里亚斯开始学习高尔夫时,请了一位非常出众的教练来指导她。

她模拟真实比赛,练习如何挥动球杆,把动作分解进行试验,并练习每一个分解动作,一直练到她认为自己彻底理解和掌握为止。德里克森扎哈里亚斯来到发球区,一练就是12个小时,一下午光击球就达1000多个。她挥杆,再挥,再挥,直到手腕酸痛,几乎握不住球杆为止。等到握不住球杆了,她就放下杆,把手上缠满胶布,然后再拿起球杆。正是用这种方法,使她能够让自己强有力的挥杆动作日臻完美。看上去好像德里克森扎哈里亚斯是个“必然的冠军”。可是,任何领域里的冠军都需要准备、训练和勤奋。后来德里克森扎哈里亚斯又勇敢地和癌症作斗争,同样展现了无比的勇气、毅力和信念,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准备以勤奋去实现。

不要一味依靠过时的经验

经验是对事物规律性认识的总结。总结经验,实际上就是从特殊的现象中找到普遍性,从成功的做法中发现规律性,从偶然的联系中看出必然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经验要作具体分析,仍管用的要继续用,已过时的才要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