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20107600000035

第35章 安东尼罗宾——激发自己的无穷潜能(2)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当阿里第一次走入拳击栏,瘦弱的他令观众认为不出5个回合他就会被打趴下。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一生的61场比赛中,创造了56胜5负的拳坛神话,成为拳击史上第一位三度夺得世界重量级冠军、获得“20世纪最伟大运动员”荣誉的拳王。

他说过一句话:“‘不可能’只是别人的观点,是挑战,绝非永远。”

当然我们需要挑战极限,但挑战极限却不能为了表现个人的勇敢,而忽视对自身的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不需要狂妄无知的冲动和蛮干,因为当生命之花凋零,躯体消失,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我们需要的是力量与智慧相结合的挑战者,需要的是去理性地挑战极限。唯有这样,我们挑战极限的活动才能得以持续下去,才能不被社会主流视为另类。

恐惧是发挥潜能的头号敌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才能卓越、智慧聪颖,但是无论业绩多么出色,朋友及家人都无法想象,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存有深深的恐惧……还有一些人,表面看起来有天分、有才华,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在用全部精力锻造一副强大的心理盔甲,以弥补自身深切感受到的难堪、缺憾和恐惧感。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和不足。另一方面,当我们陷入到某种困境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找到问题的焦点,并迅速改正或弥补自身的不足。

一个盲人、一个聋人和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河。他们三人要从此岸到达彼岸,必须走过一处地势险恶的山谷,而此地唯一的路径就是几根光秃秃、颤悠悠的铁索桥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涧底上奔腾着湍急的水流,经常有行人因失足而葬身于此。

三个人只能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过桥。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在想,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附。聋人则想,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的咆哮涛声,相对地会减少许多恐惧。他们俩人都先后攀过了铁索桥,走向彼岸。耳聪目明的人则被眼前的险恶景象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不大一会就摔下铁索桥,葬送了性命。

看来,在很多的时候并非跨越者的力量薄弱,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周围的环境特别是险境对人的威慑。是人自身的恐惧心理使自己的心态失去了平静,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让恐惧将自己推进了失败的深渊。

不要因为恐瞑而犹疑,前进就能消除恐惧。恐惧是魔鬼最大的武器,人类最大的敌人。意识清楚的人很少畏惧任何东西,信心可以克服恐惧。把你的恐惧留给自己,别人有别人的恐惧。坏运气喜欢怕他的人,希望和恐惧不会同行,恐惧贫穷的人永远不会富有。

我们不应对生活没有信心和期望。“我不美丽,但我拥有自信。”一个生活得成功、幸福的人,从来不是为着昨天的脚印悲叹的人,而是那些满怀信心、希望放眼未来的人。漫漫人生路,阻碍我们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当恐惧困死了你的心灵,你的生命就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让恐惧困死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每一件事都信心十足。有了信心就不会让恐惧征服我们;有了信心,就会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把不可能“埋藏”起来。

凡是人,在一定的环境中,都会显现其个性和潜能,你的任务,就是创造必要的环境,把他们的潜能尽量发挥出来,那就是要制造动力,制造态势。我们必须用信心战胜恐惧,为潜能的发挥创造必要的环境。

清除思想垃圾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随着岁月尘埃的漂浮,心灵里也会积聚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只有定期打扫和洗涤自己的思想,清除心灵里的垃圾,才不至于使思想和心灵积满灰尘,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否则,我们就会犯错误,干出蠢事、傻事或坏事,使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天,校长向学校请了3个月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去干什么,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来电话,报个平安。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所谓的幸福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连吸支烟或跟工友说句话都得偷偷地做。最让他难忘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只干了4个小时,老板就把他叫来结账,并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尽管很努力,可是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被解雇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他觉得以往单调乏味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了一种全新的享受。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但他却真切地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一下子清除了他原来在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既然清理思想垃圾这样有价值,我们不妨定期清理一下思想,让自己的大脑像大海的容量,让自己的行为更简约实用。

那么什么才算是思想垃圾呢?妄想的东西,不符合实际的东西,怨、恨、恼、怒、烦,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垃圾。因此,我们不能将婴儿与胎水一块倒掉,而是应有所取舍。

一位猎人到森林去打猎,所有的动物都在逃命,有两只鸽子藏在枝叶茂密的树上,其中一只说:“我们飞吧,再不飞我们就可能被猎人发现,会被猎人杀死的。”另一只说:“静静地躲在这儿别动。”可那只鸽子没有听伙伴的话,扇动着翅膀飞了起来,树叶的沙沙作响引起了猎人的注意,那只鸽子刚飞到空中,猎人就发现了它,将它打死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心态要放平,冷静地去面对困难,清除种种不良的心灵垃圾。比如,猜疑、抱怨、愤怒……所以我们要天天去清除心灵的垃圾,增强我们的判断力,不要因为它干扰了自己的判断力,不然后果就会和这只鸽子一样。

清除思想深处的垃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会像打扫卫生那么简单;清除思想垃圾需要勇气和耐力,要敢于自我解剖,不断地清理。

清理思想垃圾的过程也是思想再加工乃至升华的过程。假若今天你请垃圾车把这些垃圾全部带走,你今天就可以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与往事干杯

与往事干杯,要的不是迷离的眼睛中虚幻的五光十色;要的不是僵硬的舌尖上淡漠的酸甜苦辣,要的不是痛苦的买醉、忘却的纪念;要的不是苟且偷生、得过且过!

与往事干杯,带着一颗感激的心,去回忆那些快乐、痛苦、激昂、消沉、热情、冷漠……然后,把它们统统扔到空气中!别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把脚印捡起放在身后的背篓里,我们不该承担,也承担不起它的重量!

与往事干杯,是种态度,也是种决心!不是决心与过去决裂,而是决心开创未来!人生注定要忘却一些东西,不应再追忆的便要彻底摒弃,太多的留恋会成为一种羁绊,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未来的旅途上会风光无限。当生命之船再一次起航的时候,那些无法告诉别人并且没必要再去告诉别人的事情便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既然如此,又何必再让这些毫无意义的秘密在心里泛滥?

听过这么一个传说:人死后,他的灵魂会离开即将腐朽的肉体,飘浮在空中!

而在灵魂出壳的那一刻,我们生前在地面上留下的脚印都会浮起来,就浮在距地面很近的空气中。我们的灵魂需要轻轻地弯下腰来,把自己曾经留在这世上的每一个飘浮的脚印捡起来,放在身后的背篓里,只有聚齐了所有脚印,我们的灵魂才能拥有去天堂的权利!我们的灵魂会按着时间顺序去捡那些脚印,而在捡起每个脚印的那一刻,我们的眼中会浮现出生前留下脚印的每个瞬间,如同放电影一般,只不过,这“电影”的内容是我们的一生,而观众,是我们自己!

这个传说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我们会捡起蹒跚学步、东倒西歪时留下的脚印;会捡起小学时一蹦一跳地上学、放学留下的脚印;会捡起中学操场上挥汗如雨时留下的脚印;会捡起大学食堂排队打饭时留下的脚印;会捡起在拥挤的上班路上留下的脚印;会捡起与恋人幽会在公园时留下的脚印;会捡起初为人父人母欢喜雀跃时留下的脚印;会捡起在街巷呼喊未归孩子时留下的脚印……

无论怎样,我们的脚步要走向前方,而不是一直回首那过往的每一个路口。快乐的人等着与往事干杯,生命是一次新鲜而刺激的旅行,你挎着一个收集标本的花篮在时光里穿行,遗失了的美丽就让岁月的巨手为你保存,而握在手中的也会有永恒的光彩。

往事里的忧伤或欢乐是日历上明明暗暗的记忆,总活在往事里的人生永远不会有新的意义。前行的道路上不应该有太多的往日情怀铺满在尘封的岁月里,不是每片风景都值得再次伫立观望,不是每首老歌都值得再次提起和轻唱,更不是每段故事都值得在人生的追忆里一次次重现。当所有情节都老去,当所有风尘都不再飞扬,人生便应该有一道更亮丽的风景和企盼。

与往事干杯,祝贺自己又多了一份岁月的留言,以往的磕磕绊绊终会化作云烟刻进生命的画卷,既然留不住时间和画面,就让记忆多一份坦然;与往事干杯,唱一曲欢歌后终要曲终人散,微笑着向过去说声“再见”,前面还有更美好的明天!

信念是激发潜能的最好工具

人生到底是以喜剧收场,还是以悲剧落幕,是丰丰富富的,还是无声无息的,全在于人们所持有的信念。信念既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相反也会削弱我们行动的念头。信念是开发潜能的最好工具,信念能开启卓越之门;信念为励志之本;信念来源于内心的经验;信念是对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种感觉;信念能将美梦付诸行动;信念强烈得能使人有所成就。

在诺曼卡曾斯所写的《病理的解剖》一书中,说了一则关于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卡萨尔斯的故事。这是一则关于信念和更新的故事,你我都会从中得到启示。

卡曾斯说,“卡萨尔斯90多岁了,他实在不忍心看那老人所过的日子。他是那么衰老,加上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让人协助穿衣服。他呼吸很费劲,看得出患有肺气肿;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头不时地往前颠;双手有些肿胀,十根手指像鹰爪般地钩曲着。”

但是,当卡萨尔斯很吃力地坐上钢琴凳,颤抖地把那钩曲肿胀的手指抬到琴键上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卡萨尔斯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透出飞扬的神采,而身体也跟着开始能动弹了,并弹奏起来,仿佛是一位健康的、强壮的、柔软的钢琴家。

卡曾斯描述说:“他的手指缓缓地舒展移向琴键,好像迎向阳光的树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顺畅起来。”弹奏钢琴的念头,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当他弹奏巴哈的Wohltemperierte Klavier一曲时,是那么的纯熟灵巧;随之他奏起布拉姆斯的协奏曲,手指在琴键上像游鱼般轻快地滑着。“他整个身子像被音乐融解,”卡曾斯写道,“不再僵直和佝偻,代之的是柔软和优雅,不再为关节炎所苦。”在他演奏完毕,离座而起时,跟他当初就座弹奏时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来更高,走起路来也不再拖着地。他飞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着,然后走出家门,漫步在海滩的清风中。

卡萨尔斯热爱音乐和艺术,那不仅会使他的人生美丽、高贵,并且仍每日带给他神奇。是信念使他的改变让人匪夷所思,让他每日从一个疲惫的老人化为活泼的精灵,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司图尔特米尔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也就是为何信念能启开卓越之门的缘故。当我们内心相信一件事,信念便会传送一个指令给神经系统,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所以,若能好好地控制信念,它就能发挥极大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而相反,它也会让你的人生毁灭。在过去,宗教会鼓舞成千上万人的心灵,给予他们力量,做出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

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且取之不尽的;信念能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一步步走向成功。

强化你的理想

人生在世,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决不能庸庸碌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在同样的条件下,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比庸碌平凡、一事无成的人要更长寿。

远大的理想,就是要有志于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方才不负此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在社会上,社会的历史总不会倒退、总得不断前进,你为社会作些贡献,才有益于它,推动历史的前进,尽管人的力量有大小,贡献也有大小。

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博士曾研究100位杰出且年轻的运动员、音乐家和学生。他十分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的奇葩,大部分都不是自幼即表现得头角峥嵘,而是在细心的照顾、指引和帮助下,才得以发展才华。而这都得归功于他们成名前即已拥有“我必出人头地”的信念。

追求卑微者,所获寥寥,所以我们一定要有鸿鹄之志,敢想敢做。现实生活中,志向的高远与否,使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比想象中的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