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20108600000011

第11章 第6个星期六

你这样说话,孩子才喜欢

父母在说话前,先停一停,看看自己的思维是否清晰,弄清自己为什么而说,避免为自己的“利益”而说,避免让孩子不理解或给孩子带去伤害。在说话前,先静一静,倾听内心的声音,跳脱“抢夺能量”的旧模式,选择孩子最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去说。

学会说话艺术

一个人的开放自然会给其他人榜样作用,前几周,杨先生对自己教育儿子的行为的反思,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内心震动,一直以为是孩子有问题的几位家长,现在才真正发现:问题原来是家长自己制造出来的。所以在这周的亲子俱乐部活动中,家长们开始各自反思自己在和孩子交流时存在的问题

斌杰妈妈红着脸说:“上次听聪聪爸爸那样说,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藏着啦。”

说着斌杰妈妈深吸了口气,继续道:“有次儿子回来说化学老师对同学很粗暴,让他很生气,他还没说完我就劈头盖脸地训他,让他好好学习,别管老师好不好。那次儿子非常生气,说老师那样对待他的好朋友,他怎么能不生气?我当时就觉得他多管闲事,怕因此影响他和化学老师的关系,所以根本就没有听他把话说完。”

斌杰妈妈扭头看了一眼儿子,继续说:“上次看到聪聪爸爸检讨自己,我脸上也挂不住了。”说着她转过头来对儿子斌杰说:“对不起,儿子,妈妈当时太不理解你了。”

说完,眼泪一下子涌出她的眼眶,而斌杰也被妈妈感动了,他没有想到妈妈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自己道歉,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意识到自己当时那样对儿子,斌杰妈妈心里立刻充满了不安、内疚和自责,她觉得这样对待儿子太粗暴了。

想想儿子当时的感受,好朋友被老师那样粗暴对待,他又没有办法,只能生气,回家跟妈妈倾诉,结果妈妈还不理解,用同样粗暴的语言打断了他,这是多么添堵的事啊!

斌杰妈妈终于明白,在发言前,需要停一下,察看自己思维是否清晰,言语表达是否流畅;察看自己为什么要说,是否会有对孩子不理解或者造成伤害的可能,不为自己“利益”而说。

“大家觉得斌杰妈妈和斌杰的眼泪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昕怡问大家。

聪聪说:“斌杰妈妈后悔自己对斌杰的做法导致斌杰受了很大的委屈和伤害,因而感到自责,还有内疚。”

说着看了一眼斌杰,聪聪继续道:“我觉得斌杰终于听到妈妈理解自己了,既有委屈、难过,又有激动和释然。”

斌杰点点头,表示同意。

“嗯,是的,”昕怡说,“聪聪说得对,由此我们看到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觉和话语权的前提下,再进行交流和沟通,孩子一定会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的。”

“那……怎样做到既能够理解孩子,又不至于对孩子造成伤害呢?”斌杰妈妈擦掉眼泪问道。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看来这是大部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遇到的困惑。表达的艺术在这里成了大家渴望学习的内容。

“作为家长,在和孩子说话前,首先静心,”昕怡回答,“讲话前停几秒,做几个深呼吸;其次,想想孩子此时的感受和自己要表达的,是否是孩子需要的;另外,让自己跳脱‘抢夺能量’的旧模式,倾听内心的声音,有感觉了,才开始发言。”

家长们觉得这样的方式还从来没有尝试过,有点难度,平时家长往往听孩子说了一半就自以为了解了,不再听了,开始发表自己的高见了。现在要学会等待几秒钟,这个难度可是够大的。

“这个需要长期修炼,昕怡老师能给我们教几招具体的表达方式么?”杨先生问。

“可以,”昕怡说,“作为家长,只要学会说话,就很容易跟孩子良好地进行沟通和表达了。”

“学会说话?”斌杰妈妈惊讶地问道。其他人也奇怪地附和着:“我们大人都不会说话?”。

昕怡不慌不忙地说:“不是说大家不会说话,而是需要学习说话的艺术。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学会,现在请大家两个家庭组成一个小组,围成小圈,我们进行对话练习。”

斌杰和聪聪主动坐在一起,两位家长一看,会心地笑了,自动和孩子们围成了小圈。其他家庭也纷纷围成了各自的小组,大家等候昕怡的指导。

昕怡请每个小组分出A、B、C三个角色,超过三人的小组,C角色可以多人担当。

接着,昕怡告诉大家B给A讲故事,A是听众,C做小组观察员。开始练习对话,对话的要求是这样的:每个小组的A回应B时,需要使用“你的意思是……”这样的固定句式作为开头。

啊?必须这样开头啊?大家有点兴奋,有点疑惑,对话练习就在这样的心情下开始了。

“你的意思是……”这样的句式是心理咨询中澄清技术的常用句式,目的在于以此开头用自己所理解的话语来反馈给对方,以便促进清晰聆听,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斌杰和聪聪发现这样说话很有意思,大家的谈话一直能够进行下去,没有中断,讲话的人也很有兴致说,这太好玩了。两个孩子看得十分兴奋。

练习结束后,昕怡请讲故事的B和听故事的A谈谈对话的感受。

斌杰妈妈说:“我和杨先生对话时,每次我说完一句,他不仅专心听,还用‘你的意思是……’做开头回应,刚开始我有点不适应,后来发现这样对话很舒服,很愿意再跟对方讲。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杨先生也说:“哦,这太有意思啦!开始我也觉得固定句子开头别扭,但后来发现,慢慢适应这个回应的方式后,就能进一步澄清和了解对方讲话的内容,有利于交流,对方也愿意继续说。”

不愧是军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就是比一般人强。昕怡在心里佩服着。

斌杰和聪聪乐得笑出声来。

昕怡好奇地问:“你们两个笑什么?”

聪聪抢着说:“哈哈,太有趣啦,我爸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话,今天看他学这个方法真好玩,以后他就不会随便打断我说话了,要是他再打断,我就让他用‘你的意思是……’这个固定句子。”

看来聪聪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他和爸爸交流的句子。

斌杰也说:“我妈妈平时总唠叨,我嫌她烦,今天学会这句话了,下次她再唠叨时,我就问她‘你的意思是你不相信你儿子已经长大了’。以前我总是对抗,搞得大家都好烦哪。”

其他人也开心地说这个办法非常好,有助于交流。看来,大家很喜欢这样具有实践性的练习。

透过这个对话练习,家长们明白,虽然自己说了几十年的话,可是作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说话艺术还是很欠缺,需要好好学习。

摄像机技术

A和B谈完了自己的感受,昕怡请各组观察员C对小组的对话做个反馈,反馈也有固定句式。

聪聪和斌杰是小组观察员,昕怡要求他们必须使用“我信息”表达自己所观察的,就如同一台摄像机那样客观。因此,“我注意到……,我看到……,我想到……,我认为……,我感觉……”这种表达就是沟通中的摄像机技术。

“什么是‘我信息’?”斌杰妈妈不解地问。

昕怡答道:“‘我信息’就是用‘我’的方式而非‘你’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我看到斌杰正张着口准备说话’,而不是‘斌杰你想说话’。”

昕怡说完看了看大家,问道:“我说清楚了吗?”

昕怡的这句问话是典型的“我信息”示范。

大家点头,斌杰妈妈说:“这样说话感觉有点难度啊。”

昕怡说:“是的,有难度,大家可以尝试,当你尝试了,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对两位中学生来说,这有点儿挑战性,不过他们愿意尝试。

聪聪说:“我先来,我注意到我爸和阿姨对话开始时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用‘你的意思是……’这个句子说话,后来用了两次就有点放松了,也说得顺畅了,这时我就发现阿姨更喜欢讲了,两人交流得很顺畅。我这样说行不?”

昕怡说:“太行了!你的学习能力真强!”

聪聪受到表扬,开心极了,兴奋地对着斌杰说:“该你了。”

斌杰也不示弱,说:“好,说就说,我观察到我妈妈开始讲话时有点儿紧张,当杨叔叔使用‘你的意思是……’做回应时,我妈妈先是不适应,身体发紧,后来就慢慢放松了,而且还挺喜欢这样的对话的,讲得滔滔不绝的了。”

昕怡及时肯定:“嗯,很好!我发现你们两位的学习能力非常好,观察得很到位。大家听到聪聪和斌杰的反馈感觉怎么样?”

斌杰妈妈和杨先生频频点头,说:“听起来很舒服。”

张轶见两位男同学反馈得很好,也想表现一下自己,说:“我觉得我爸爸和我妈妈两人对话的样子我特别不喜欢。”张轶父母一愣。

张轶继续说:“他们很假,根本没按照昕怡老师的要求对话,说几句就说不下去了。”大家一听张轶这样说,全都乐了。

昕怡道:“嗯,张轶,听到你第一句话说‘我觉得’,我感觉你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后面第二句话似乎对你的爸爸妈妈有个期待,期待他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对话训练,你非常希望爸爸妈妈学会讲话艺术,对吧?”

昕怡讲话很有策略,把此处张轶批评父母的话语转化为积极、正向的语言,促使张轶一家彼此理解,同时又避免了张轶父母的不舒服。

昕怡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不过,在你的期待里,我似乎听到了对爸爸妈妈的不满。”

“就是,”张轶看着父母说,“我真不明白,你们干吗不努力学习呀?”

张轶父母不好意思地说:“这孩子,你怎么看不到我们正在努力学习呢,只是学得不好罢了。”

瞧!当父母做得不好时,张轶也表现出父母对待自己的不良沟通方式。

每个父母都是自己子女的榜样,孩子们会不知不觉地从父母那里模仿学习。

昕怡说:“我注意到张轶使用了‘你信息’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期待和不满。这样的表达不仅会令对方不舒服,同时含有批评和指责的意味,容易导致沟通障碍,不主张使用。”

这时聪聪好奇地问:“为什么不能说‘你信息’呢?”

“好问题!”昕怡答道,“‘你信息’含有批评和指责的意思,会让对方不舒服,比如我说‘你刚才在玩手机,没有听爸爸讲话’,这样你听了是什么感觉?”

聪聪说:“被批评。”

昕怡接道:“是的,如果我说‘我注意到聪聪在看手机’,这个时候你又是什么感觉呢?”

聪聪说:“嗯,没感觉被批评,就是我看手机这件事被你注意到啦。”

“好的,”昕怡说,“使用‘我信息’相对是客观的描述,不带主观意见的,这样对方接受起来容易些。”

聪聪说:“明白了。”

昕怡说:“在交流时,有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不对发言者进行批评、指责。”

斌杰一听,说:“我妈妈经常会说‘你说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之类的话。”

昕怡说:“嗯,是的,这就是你妈妈来参加俱乐部的原因。”

昕怡转头对张轶说:“我注意到你的父母很努力,只是学习是一个过程,不能着急,回家后继续练习,慢慢就会了。”

受到昕怡的鼓励,张轶父母更有动力学习了,两人嘀咕道:“咱回家一定得好好练习。”

“我信息”与“你信息”的区别是:“我信息”是从自己的角度谈我的观点、想法、感受和态度,是相对客观的表达,不会给对方带来不适;而“你信息”则含有批评、指责的意味,会令对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