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怡点点头,培智开始认真写了,其他同学也边思考边写,不到10分钟,培智就说已经写好了,昕怡示意培智一家先看下培智的计划,不做评论,等大家都写完了再开始讨论。
15分钟后孩子们都写完了,昕怡请每个家庭一起研究孩子的计划,但不做讨论,只是思考。
不一会儿,大家都研究完了,昕怡对大家说:“请每个家庭谈下你们注意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培智爷爷迫不及待地说:“这是什么计划吗?根本就和没写一样。”
培智奶奶也说:“对呀,怎么就写了吃饭睡觉上学呀,这样也叫计划啊?”
昕怡注意到培智脸红了,想张口为自己辩解的样子,培智父亲说:“这写得是不是太粗了,得写具体吧。”
培智妈妈说:“嗯,我也觉得应该具体写写都做什么。”
昕怡说:“好,培智你说说,现在你听了家人对你计划的反馈,感觉怎么样?”
培智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每次都是这样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做计划嘛。”
昕怡点了点头,然后注意到其他几位同学的计划也很简单,于是说:“这就是做计划,大家注意到了,孩子不知道怎么做计划,我想知道哪位家长能够指导孩子做好这个计划?”
家长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没人说话。
昕怡继续道:“现在大家注意到了,我们希望孩子自己做计划,但是没有人能够指导孩子,而且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做计划,这就是孩子做不到的原因之一。”
艾琳说:“对呀,我也发现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计划,老让孩子做计划,他就傻了,挺受挫的,我现在想我儿子的感受就是这样的。”
昕怡点头,然后说:“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懂什么是计划,怎么做计划,所以需要成年人来指导他们,而且要讲他们听得懂的语言。”
昕怡环顾了下大家,继续说:“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各位家长注意仔细听。请你们在刚才那张纸的每个小时里,写明这个小时你将做什么具体事情,比如,10点语文课是第几节,学习第几课,跟着学校课表走,自习课复习数学20分钟,预习英语20分钟,回忆语文字词10分钟,等等,每个时间段要写得非常清楚。”
培智说:“老师,那我每天都不一样怎么办?”
昕怡说:“好问题,那就每天都做个计划啊。”
培智说:“这真麻烦,能不写吗?”
昕怡说:“嗯,是挺麻烦的,除非你能够很好地管住自己,否则就得像现在这样来训练。”
培智无奈地“哦”了一声,继续写计划。
张轶说:“那我晚上就是写作业,我就写7点到9点写作业,行吧?”
昕怡说:“不行的,那样太笼统,你执行起来有难度,最好写每个小时做什么作业,第几课,这样你就有了连贯性了。”
张轶:“那这样不是得天天有计划,每周都写计划吗?”
昕怡:“是的。”
斌杰说:“老师,那我能不能这样啊,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都一样,每周都固定的,我就主要写学校没安排课程的时间,行吗?”
昕怡欣喜地笑了,说:“非常好,你能找出规律,区分固定时间和自己支配的时间,这样的计划更加有利于你自己安排,很好的想法。”
颖颖说:“这24个小时都得写啊,吃饭睡觉上厕所也写?”
昕怡说:“是的,刚开始做训练,这些都得写进去,包括你每天休息娱乐游戏,只要和你自己有关的事情,都得列在这个时间表里,这就是计划。”
在一旁听的家长沉不住气了,培智爸爸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让孩子做计划。”
艾琳也说:“是啊,今天注意到您这样指导孩子们,我才知道,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做计划。”
张轶妈妈说:“我压根就没有想到她连这事儿都不会,总以为她长大了,知道自己怎么做呢。唉……”
昕怡说:“是的,我们需要协助孩子做好自我管理计划,并督促检查执行结果,孩子逐渐会管理好自己。”
就这样,孩子们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写完了计划,昕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计划的合理性,并协商进行修改,经过了刚才昕怡的示范指导,家长们也学习到了不能一味地想当然,更不能随便批评孩子写得不好,而是开始尝试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修改,怎样安排更合理,这样一来,孩子和家长之间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探讨,而且增进了感情,不再有人训斥孩子,也没有听到哪个孩子说不舒服,更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昕怡提供给了大家时间管理的方法: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花5~10分钟完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需要花主要精力来完成,如功课、作业等,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根据时间来完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延后再做。这样孩子们就知道怎么安排事情的优先顺序了。
同时昕怡还指导家长掌握协助孩子时间管理的四D原则:
Don’t do it丢一些:那些不重要的和目标无关的事情丢掉一些。
Delay it拖一些:把那些次要事情先放一边。
Delegate it授权一些:不是自己必须做或非做不可的事尽可能允许或者授权孩子做。
Do it now马上做:重要的事情马上做,不要耽误。
设置规则
计划算是做好了,但家长们心里仍然在打鼓,感到担忧,究其原因,无外乎说孩子一贯做不到,管不好自己,更别指望这一纸计划就能解决问题。
于是昕怡请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问问孩子如果做不到怎么办。
好几个孩子说,家长说了算。昕怡摇头,要知道,过去也是家长要求的,已经失败了。所以,现在要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动做设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选择,我承担”的目的。
于是每个家庭展开了讨论,在热烈讨论下,每个孩子终于提出了自己做不到时的自我惩罚的方式,家长只做监督就好。讨论完后,家长们松了一口气,心里终于踏实点了,有了这个“自己说了算”的设置,就不用再唠叨了。
昕怡问:“大家来说说,每个同学是如何为自己设定规则的?”
培智说:“我每天自己坚持做,如果做不到时妈妈有权提醒一次,假如有一项做不到,爸爸警告一次,如果两次都做不到,就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原因,万一是计划难以执行有困难,就修改计划,如果是我自己的原因,就大家一起帮我想办法来完成。”
艾琳说:“你们家商量的这个方法真好,我回家就和我儿子这样做。”
培智说:“还有呢,假如有一项经过上面的办法还没有做到,就停止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活动一次,并按照计划弥补完成。”
“啪!啪!啪!”大家热烈地鼓掌以表示对培智一家的欣赏,也是对培智的支持和鼓励。
培智被大家的鼓掌声弄得不好意思,说:“我还不知道行不行呢,只有做了才能知道。”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对你有信心,加油吧,培智。”掌声再次响起。
培智立即坐直了身体,充满信心地说:“好,我一定努力。”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有时候对我们说“你很棒!”,有时候又对我们说“你做不到,你不行!”。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只要有规则,孩子就能逐渐学会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