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男性,一个青春期女儿的父亲,您能在众人面前讲自己的事情实在是需要勇气的,我十分佩服您。”看了看大家,昕怡继续说,“在我们中国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边界比较模糊,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这类案例我做过很多。”
潇潇妈妈说:“啊?很多呀?我还以为就我们家呢。”
昕怡点点头,说:“最初来见我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业问题,最后暴露出的往往是家庭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夫妻关系问题。”
培智妈妈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低下了头,张轶父母彼此对看了一眼,没有说话。艾琳做沉思状,此时颖颖恍然大悟地说:“噢,难怪我每次会在我爸妈吵架后无心学习,原来是这样的啊!”
昕怡说:“是的,我之前辅导过一个学习出现问题的女孩,这个女孩其实就是因为过多地担心父母的关系,害怕父母离婚而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出现问题。”
培智说:“啊,我有时候也会这样,因为我妈妈和爸爸生气互相不理睬,我心里很害怕,无心学习。”
张轶一家、斌杰妈妈也点头,想起来前面几次讨论的话题,又听潇潇爸爸这样说,大家陷入了沉思。
潇潇爸爸说:“我们怎么知道和孩子之间保持好心理边界啊?”
昕怡说:“孩子心理边界的建立是在两岁以后,他们开始说‘不’,这标志着孩子的独立人格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心理边界开始建立。爱子心切的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不听话,其实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到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就是将‘自我’和‘他人’进行区分,建立界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
“这时期孩子典型的表现就是开始要求独立空间,父母进自己房间要敲门,日记本加锁,不再和父母无话不说,而喜欢和同龄人交往,不愿意父母随意动自己的物品等。”
孩子们听到这些,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颖颖妈妈忍不住问道:“那怎么才能不让孩子卷入父母的关系问题中呢?”
“很好的问题,”昕怡道,“首先需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划清界限——我指的是心理上的界限,父母之间关系不好,是父母之间的事情,不可以去找孩子倾诉,也不能把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有些家长往往在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后,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挡箭牌,出气筒,或者同盟军,这样就是心理边界不清的表现。”
“啊?”培智妈妈失声叫道,“这就是心理边界不清啊?”
昕怡说:“是的,一个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有自己运转的规律和层级关系。在我们中国家庭中,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亲子之间大多缺少心理边界。在很多父母眼中,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往往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强加给孩子,当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时,就会出现很大的冲突,导致亲子关系问题。”
潇潇爸爸羞愧地说:“我们夫妻吵架就是为了这个,我们对女儿的教育观点不一致,总想让女儿按照我们的想法生活,结果导致我们夫妻之间矛盾加大。”
潇潇妈妈对着昕怡说:“是呀,他总想让女儿这样那样,我就说别给孩子太多限制,让她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去生活,他不干,结果总和我吵架。”
潇潇爸爸说:“唉,我还不是为女儿好嘛,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
又来了,这又回到了谁的需要的问题上来了。昕怡心里想着。
张轶说:“您怎么和我爸爸妈妈一样啊?您怎么就知道您女儿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呢?”
昕怡说:“是的,张轶说得对,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关键是我们需要相信孩子,而不是干涉孩子,您这样对女儿横加干涉,是不尊重女儿的表现。”
潇潇爸爸说:“对,对,我女儿就是这样说的,她说我根本不尊重她的意愿,嗨!看来我是越界了呀。”
昕怡说:“是的,过犹不及,跨越边界的爱会妨碍孩子人格发展。”
父母跨越边界的爱妨碍孩子人格发展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父母像仆人一样代劳孩子一切,父母的代劳削弱了孩子的能力发展;子女人格:无法担责、不抗压。
2.父母有绝对权威,事无巨细过多干涉和限制,导致子女无力对抗和应对压力;子女人格:服从、依赖、叛逆、敌意。
3.父母是孩子的好朋友,遇事商量,尊重子女意见;子女人格:独立、有主见、谦和、善解人意。
4.暴力型专制父母,不顾及子女感受,过于情绪化和简单粗暴;子女人格:自卑、懦弱。
5.陌生少言的父母,不能及时向孩子传递关爱;子女性格:冷漠、消极。
父母要很好地把握孩子人格成长的两个关键期,具备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爱和尊重的能力;否则,将会导致孩子心理边界与父母心理边界不清,造成心理“乱伦”,妨碍孩子身心健康。
谁之过?
继与父亲发生“动刀子”事件之后,培智最近又闹出了麻烦,搞得一家人不得安宁。
原来,培智父母为家务事争吵,本来没什么,但是培智却见妈妈自己一个人在屋里独自流泪,想到了自己多次看到妈妈常常偷偷自己一个人哭,培智心里觉得很难过,想去和父亲谈谈,希望他能够让着妈妈,别让妈妈难过了。谁知道这父子俩没说几句,就杠上了,父亲说:“你小子管得也太宽了,我们之间的事情,你就少插手!”
培智不服,说:“你一个男人欺负女人,算什么?我是她儿子,她是我妈,我看着她哭心里就难受,怎么不能管啦?”
父子俩争来争去又差点儿打起来,爷爷奶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妈妈跑来拉走了培智。
培智父亲苦恼地说:“他翅膀都还没长硬呢,就敢来管老子了。”
培智说:“我不是管你,我是以男人的身份和你谈,好不?”
“男人身份?”培智父亲瞪大眼睛问。
培智一本正经,理直气壮地说:“是呀,男人身份。”
大家见培智这样,都不由得乐了。搞得培智父母也跟着大家笑了。
培智这样的说法是培智父亲没有想到的,大家也觉得很意外。
昕怡说:“我很高兴听到培智这样说。亲子关系不是简单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来自血源的基本关系、性别关系、公民与公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显然,培智和父亲的对话是两个男人之间关于如何与女人相处的话题,我很佩服培智的勇气。”
“这个我还真没有想到,”培智父亲说,“这样看来,我儿子长大啦,开始和老爸讨论如何与女人相处啦,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呢。”
培智见父亲这样说,就争辩道:“您别老当我是小孩,我已经长大啦,怎么对待女人,这个您做得可真不咋地。”
培智的话说得父亲脸红,有些尴尬,其他家长也觉得这孩子说话真有点……
昕怡对培智说:“你能够意识到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男孩子需要学习的功课,这是非常棒的,看来你已经按照男人这个角色来要求自己了。不过,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相处也需要学习,对吧?”
培智“呵呵”地笑着,摸着自己的头,说:“嗯嗯,得学习。”
昕怡说:“所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还需要多注意角色的转换。”
培智父亲说:“啊!这个的确没有意识到,看来我总把他当孩子还真不行,他现在长大了,得按照大人对待啦。我这个脾气也得改改,不仅影响我们夫妻关系,还影响和儿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