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外星人未解之谜
20312500000007

第7章 外星人长什么样(1)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呢?这大概是继外星人是否存在之后人们的第二个疑问。在许多科幻电影和文学作品的描述中,外星人通常被描述成“怪物”般的样貌:一双涂漆的大眼睛,一个硕大的脑壳,细长的脖子,有的甚至有吞噬一切的超能力……有的则把外星人描述成长着蛇发触角的妖怪,能吸血……而真正的外星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有等科学进步为我们寻找答案了。

外星人的外貌特征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到面前,你会被它的样子吓坏吗?人们对于外星人的外貌给予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和推论,但是普遍的观点是:外星人和人类外形相似,有躯干和四肢,只是头比人类大,身材矮小。他们往往具有特异功能,有自己的语言……自外星人外貌外星人外貌从187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第一个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报道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外太空是否有生命充满了兴趣。从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但也有人声称他们见到的外星人是高大的巨人、机器人状怪物、满身长毛的怪兽甚至美丽的裸女。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些外星人不止来自一个星球。另一些人则认为,地球上绝不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种的外星人同时光临,这种混乱的描述正说明关于外星人的说法是不足为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确有相当一部分不足为信,但仍有一些可以确认是真实的。根据人们的描述,科学家把外星人的形态和特征做了如下总结:从外型来看,外星人大概有人型、中高型、小灰型、蜥蜴型和螳螂型。

人型,与人大小一样,非常像人类,有金色的长发和蓝色的眼睛;中高型,约五尺高,灰色或褐色的皮肤,杏仁型眼睛,细瘦的四肢;小灰型,大约四尺高,灰色的皮肤,大而圆的杏仁眼,细瘦的四肢;蜥蝪型像爬虫类,身上有鳞片,有绿的眼睛与黄色的瞳孔;螳螂型,外形如昆虫,有绿色及灰色。从皮肤来看,大概有灰色、苍白、白色、褐色;或穿着薄的紧身防护衣。从眼睛来看,外星人的眼眶普遍比地球人大,成圆孔状或者杏仁状。外星人大多无毛发,耳朵是细孔,外耳小或无;鼻子或者没有,或者仅是两个小的呼吸孔;嘴巴只是一道裂缝,或很小或完全没开口。外星人有三个、四个或六个手指,有的手指间长蹼。外星人外貌外星人一般警觉、严肃、坚定,面部木然无表情,能发出低哼声、短暂尖锐声,或者有他们的语言,但是地球人听不懂。他们通常都是有特异功能的,比如意念力、心智术、隐形术和飘浮能力。但是,这些描述是真实还是人们的想象?究竟哪一种才是真实的外星人特征?这始终是个谜题。需要未来人们从现实中搜集证据加以印证。

外星人是肉身还是铁骨?

外星人在人们的描述中大多有特异功能,比如会喷火,力量超大无比等等。有些科学家发出了疑问,如果是和人类同样的血肉之躯,外星人不可能那么厉害的。所以人们开始想象,也许外星人根本不是生命体,而只是受操控能够被复制的机器人?当你一个人孤独地游荡在无边无际的深山空谷无助地高喊“有人吗?”的时候,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响,你是不是渴望远处什么地方,有人回应一声?如今科学家们面对太空发出了同样的呼喊:“我们是唯一的智慧生命吗?”多年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对外星文明的探索,但除了似真似幻的飞碟的记录和电影导演的凭空想象之外,我们几乎一无所获。科学家们也在期待着遥远的太空有外星人作出回应。可他们在哪呢?他们长的什么样?是肉身凡胎,还是铁骨铮铮?对于外星人,人类有一整套猜想和学术推论。首先,在合适的恒星系统中一颗条件温和的行星上,由化学反应产生了原始生命,我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整个宇宙中普遍存在;接着,在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模式下,从那些生命中间最终会进化出一种智能生命;最后,那些最为高等的生命会研究发展出可以在太空进行通讯的技术,向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发射电波或其他波段的各种联络信号。

天文学家弗兰克·德瑞克在1961年发明了一个推断外星生命的著名方程式——现在我们称为“德瑞克方程”,他通过这个方程计算并乐观地推断,在我们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智能生命,而我们能否找到他们则完全取决于文明能够进行星际探索的年限。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塞思·肖斯塔克认为,人类不可能会遭遇到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种软软的粘乎乎的外星生命,而更可能是某种智能机器。他以加利福尼亚硅谷的科学进展为根据,提出一个猜想:应该有一种可能,在人类生命进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我们完全可以制造出一些人造的精巧智能物体,以继承我们人类的文明。如果在太空中有其他更进步的文明的话,几百万年来,他们可能早就制造出智力机器。所以,我们能够探测到的外星人将会是一种机器智能人,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的生物智能人。这个观点为许多的科学家所接受。要理解这一点得从人类本身说起,其实人类一直有探测星空的梦想,然而要走出太阳系,进出银河系,进入遥远的星空却并非易事。由于人类自身的脆弱性以及技术的原因,在太空探索的最初阶段,人类本身无法承受巨大的发射荷载,也不能在太空长期居留,只能依赖遥控机器人。因此首先将机器人送上太空打前阵,然后派人类跟上要安全得多。

我们已经把一些机器人送上了太空。如旅行者号、火星探路者等机器人就可以将大量的科学数据从遥远的外太空传输给地面控制室里的人类。美国宇航局的人工智能研究专家们还在研制测试一种遥控机器人助手。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它可以使太空探测器和卫星之间进行更广泛的指令交流,并使它们通过相互间的信息指令交流来调整自己的动作,比如控制卫星姿态等。这种机器人间的信息交流有点类似人和人之间的电话交谈。最终,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将会拥有一定程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繁殖能力。我们的太阳系离最近的星系邻居阿尔法人马座也有4.25光年之遥,如果将来我们把飞船送到了那里,人们将无法对它进行遥控,更不用说遥控在那些行星上面游弋的登陆器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那些登陆器到那里到底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所以,对于探测器来说,拥有智能将可以使它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甚至可以独立设计制造出新机器。五十多年前,一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第一个提出这种智能机器的构想。一些科学家由此非常肯定地认为:如果有某一种外星生命企图想要和人类取得联系的话,他们在宇宙中首先邂逅的将是我们制造的智能机器;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能接触到外星人的话,也许就是外星机器人。艾伦·塔夫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就持有这样的观点。塔夫认为,我们在五十年后不仅能制造出聪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还会有精神的情感。

其他的生物文明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经制造出了这样的机器人,而且这些机器人可能已经到了地球上。尽管那些外星人看我们就像看金鱼一样,当我们是一群奇怪有趣的动物,但天性的好奇会促使他们和我们进行交流。也许就在此刻,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飞行着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外星智能机器人,譬如经常光顾我们地球的形形色色的飞碟,它们在苍茫的恒星星际之间灵巧快捷地穿行着,而那些制造它们的肉身生物,有可能仍然只能孤独地偏居在某一行星上,在那里适合他们居住的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苟且偷生。有科学家甚至还认为,纳米技术的进步,会使机器人越做越小,也许那些外星人派到地球的探测器,只有跳蚤那么大。但科学家们也担心,机器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机器人可能会亲眼目睹创造他们的生物缔造者们(人类或者其他生物)残暴的天性,而不只是他们善良的一面,这会让智能机器人感染上人类的这种恶习,从而可能会使使外星探索研究成为另一种军备竞赛,这不是核武器的竞赛,而是智能机器人争夺外星领域的竞赛。而且,智能机器人如果真的能发明出来的话,那些具备思考判断能力的机器人会变得非常优秀,行动非常敏捷,他们甚至可能转而来统治人类,这可能将导致人类文明的中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的智商是人类的十到十八倍高的话,到时候谁统治谁可能就不由我们说了算了。当然也有人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在竞争和冲突中产生的,如果人类来自于猴子的话,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转身就把所有的猴子杀了。

外星人但研究外星文明的其他专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塞思·肖斯塔克完全低估了外星人可能具有的生物技术,高明的生物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将有机生物体和机器融汇一体,创造出肉身与机械结合的新的生物种类。这些科学家认为,即使是人类也不会永远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好奇心、人类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定会使人类跨出地球,进入更广阔的空间生活。人类一直在努力尝试研制人工智能机器人,随着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的开发发展,生物技术与遗传学理论天翻地覆的革命,相信人类物种进化停滞不前的现状不会太长久了。遗传工程及其他生物技术的进步将可以使一种生物拥有更高的能力和更长的寿命,从而可以为自己制造出更聪明、更强壮的宇航员。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完全有可能和人结合起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从人类身上吸取某些“灵气”,而我们人类自身经过长时间与机器相处,将会模糊生物性与机械性之间的界限,因此未来的人将不再是和现在一样的纯粹的生物性的人。其实,人类现在已经在这方面显现一些机械性的苗头了:如在心脏里植入心脏启勃器,在大脑中植入某种芯片等。未来的人也许应该改一个名字了,那就是“电子人”。

在更远一点的将来,人类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意识下载到所制造的智能机器里面,使那些“粘乎乎”的生物永生不老,甚至变成“超人”。如果有比我们目前更先进的文明,他们完全可能是一种肉身与机械结合的复杂生物种类,他们的技术已经可以将虫洞铸造成一种超维的时空隧道,使他们的宇航员能通过那些隧道而避免太空中的伤害,自由地在太空中旅行。弦论创始人之一卡库认为:宇宙也许是一种高维空间,与我们对宇宙空间的日常感觉截然不同。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外星不可思议的高级复杂生物将可以非常轻松地在星系内和星系间随意地跨越,其行为简直就如同我们通过房门在房子间穿行,简单而自然。但不论是智能机器人也好,纳米机器人也好,这些都是某些科学家们的推测,也有许多科学家对此持反对的意见,他们的观点可能更现实,那就是:除非我看到外星人来到地球了,要不就是一派胡言。虽然根据德瑞克方程预测宇宙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智能生物,但是它们究竟位于何方,在哪个星球上?这些人类最想得到的答案从来没有明朗过。也许人类不过用德瑞克方程玩了一场大游戏,因为它全是以各式各样的假设作为前提的。

在这场辩论中,甚至有些科学家提出了更激烈的批评,他们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高级外星文明,人类才是第一个有智慧的生命。对此,塞思·肖斯塔克认为,关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那种盲目自大的观点是非常小气错误的。科学家们用了许多方法在茫茫太空中无休止地寻找,他们发射带有地球文明信息的探测器和飞船,他们向天空发送无线电之类的信号,他们还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在茫茫的太空求索等等。目前还有人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网页,他们认为,有可能外星人正在环球轨道上,通过浏览国际互联网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微软公司合伙创始人保罗·G·艾伦和前微软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纳森·梅尔沃德也来凑外星文明这个热闹,他们这样的大富翁出手很阔绰,出了一大笔资金建造了一个占地一公顷的外星文明探测望远镜,他们对搜寻到外星人很自信,“这个望远镜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窃听那些外星智能机器人的高谈阔论。”他们说,“当然,我们并没有希望那些外星机器人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盛大的圆桌晚宴,也不指望对他们说‘我要和你们的头面谈’这样的废话。”总之,一些科学家坚信,人类的进化不过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如果我们的太阳系比许多其他星系要年轻十亿年的话,根据德瑞克方程,在宇宙许多星系的许多星球上,就一定有智慧生命存在,而且比人类要先进得多。而以光速作横跨星系的旅游要成百上千年,那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有外星人来到地球敲打我们住所的前门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