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悬谜大观)
20312700000020

第20章 心理学迷宫(6)

意识的形成人类被催眠种种在某人面前放一个钟摆,几分钟后,这个人就会随着钟摆的规律摆动昏昏睡去,这个时候可以向他提出各种问题,他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给予你他所知道的所有答案……这是我们在电视、电影当中看到的催眠。催眠术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迷惑的医学治疗方法之一。虽然人们在各个领域广泛地使用催眠方法,但是关于催眠现象的真正原理,却无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这是人类自我暗示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人类潜力和本能的发挥,还有人认为这纯粹就是一种不知名的神秘力量,证明着人类受更大的外力所控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看来,催眠术的真正面纱还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才能揭开。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可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催眠师人在被催眠的状态下会有许多反常的行为和现象发生。比如会说出自己的秘密,会清醒地回忆起已经遗忘的事情,或者会听别人的指挥做一些非正常的举动。催眠术最令人感到神奇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催眠状态下失去了自己的控制意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远古的时代,就有使用催眠术治病或体验宗教境界的说法。埃及的占卜者在三千年前就能使用与现代催眠术相类似的催眠法;古希腊的预言家、祭司以及犹太教、天主教都曾经使用过催眠术。中国古代也有关于催眠术的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有提及到催眠术,又被称为“祝由术”。中国古代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他使用一种新的理论和疗法,被称为“麦斯韦术”。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麦斯韦术可以使病人出现痉挛或叫喊,甚至心醉神迷的状态。麦斯韦术治愈了许多的病人,但是当时的医学界对于麦斯韦术却不认同。法国的皇家科学委员会曾经调查过这种疗法,没有找到可以反驳的证据,于是,麦斯韦术受到了越来越多地欢迎。而且科学委员会在调查中还发现,麦斯韦术不仅真的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还可以诱发一些特异功能现象。不过科学界对此却反应强烈。他们认为,根本就不存在特异功能的现象,所谓的特异功能说是一种欺骗。这种特异功能现象是欺骗和幻觉的产物。麦斯韦术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骗术。催眠术后来,英国医生布雷德以真正科学的态度,对麦斯韦术进行了客观的研究。他称麦斯韦术导致的昏睡属神经性睡眠,从此麦斯韦术就被称为催眠术。但是布雷德的结论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在经历了十多年的争论之后,催眠术才渐渐地被医学界所承认。

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后来,在苏联生物科学家巴浦洛夫带领一班人多年系统深入地研究下,催眠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催眠术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现在,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术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催眠道具催眠术所产生的神奇力量一直为人们所震惊。在催眠状态下,人可能发生任何不可思议的行为。关于催眠术神奇的力量例证中,最著名的就是中世纪在欧洲流传一个用“水刀杀人”的故事。有个国王对一个即将被砍头的犯人突发奇想,在下达行刑命令后让刽子手不用刀砍,而是用一只小水壶在犯人的脖子上浇凉水,只见那犯人的头猛地一下垂到胸前就一命呜呼了。原来这个犯人就是在强烈的暗示下产生了虚幻的感觉,将冰凉的水当成了行刑的刀。乍一看催眠给人以神秘、魔术般的印象,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催眠就会知道,催眠术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催眠、被催眠这一单纯的过程,实际上,它有着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催眠术是怎么回事?科学家已对这一现象研究了一百五十多年,但到底也没能弄清楚其真谛。有的理论家认为,催眠术打开了通向潜意识的大门,有的倾向于认为,恍惚是非睡非醒的心理边缘状态,有的干脆称之为伪科学。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处在催眠状态下最容易接受暗示,可以让他做出一些最为暴戾的举动,因为那个时候,大脑、甚至身子开始身不由己。催眠术究竟是真是假,一些研究知觉边缘状态的专家通过类似的试验,解开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谜团。心理学家经过对催眠现象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发现,催眠的现象大致有十余种,如昏睡、大脑迟钝、行为反常等等。催眠现象之一:能预测未来俄罗斯创造性和医疗性催眠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认为,对知觉施加影响能对一个人的生理过程起到作用,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证明。他有一个女患者的更年期曾经闹得很厉害,由于经期紊乱,头部和心口都疼得实在难忍。经做几次催眠治疗后,其更年期“推迟”了七年,不仅不再头疼和心口疼,月经也恢复了,变得格外精神,身体没灾没病。拉济格拉耶夫还坚信,通过催眠能把一个人送到未来。他曾通过催眠告诉过一个人,他比实际情况要老许多许多。一次,一个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来找他看病,说自己当着观众弹钢琴有些怯场。他在给姑娘做催眠时告诉她,说她不是二十二岁,而是三十二岁,还说她是个天才的钢琴家。这大大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信心,使她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大获成功。不久前,专家们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谎报了患者的年龄——二百岁、三百岁、一千岁、一百万岁,与此同时还记录下反映受术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的脑电图,发现其波形图总起变化,仿佛患者能清楚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不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而且患者清醒过来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了。催眠现象之二:麻醉人的意识哈佛医学中心的吉南德斯和罗森塔尔教授还发现了催眠术的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属性:病人处在恍惚状态下,骨折和外科手术的伤口能更快愈合。第一项研究请了十二位踝骨断裂的病人参加。吉南德斯对其中的六人在三个月内每星期做一次催眠,另外六人只接受一般治疗,由另外一批专家通过X光透视仪来观察病人的骨头愈合情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接受了催眠,哪些人没有。结果表明,那些接受过催眠的患者要比接受一般治疗的患者早两个星期下地行走。一些生物化学家认为这是内啡肽影响的结果,拉济格拉耶夫对此表示认同。内啡肽是人体内合成的一种麻醉物,据说患者在接受催眠过程中会分泌得更多,从而减轻了愈合过程中的痛苦。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精神愉快,所以有一种无痛感觉。可是,又该怎么去解释美国前不久所进行的另一项试验呢?那里在麻醉状态下对妇女所做的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要高出一倍,这好像就不仅仅是内啡肽的问题了。不过目前用催眠术来治疗精神病、心脏病和传染病还不见什么疗效。催眠现象之三:使人的病症得到改善科学家们一直设法运用催眠术治病。瑞士巴塞尔大学发表声明,说他们找到了治疗花粉过敏症的新方法,还非常有效,他们的方法便是催眠术。此项研究进行了两年,有六十六名花粉过敏症患者自愿接受试验。第一年将他们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头一年实际上并未参加试验,还在照常服用那些传统的抗过敏药。第二组在一名经验丰富的神经疗法医生的指导下施行旨在祛除过敏主要症状的自我催眠,与此同时还在继续服用一般的抗过敏药,只不过剂量要小一些。第一年的结果非常明显,第二组患者在花开季节症状就不那么显著,不再是经常流鼻涕。到第二年,第一组的人也接受了催眠,到“过敏季节”末他们也承认症状有所缓解。科学家认为,这些人的症状有所缓解是因为在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有所改善,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呼吸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过,虽说接受试验的人都异口同声说类似方法对治疗过敏症有效,但仍缺乏事实依据,这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医学上的鉴定。而且在做催眠的同时,仍得服用小剂量的抗过敏药物。

就连参加此项试验的一些科研人员也承认,他们只是提出了一种哪怕能对治疗花粉过敏有部分帮助的方法,并不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催眠现象之四:抑制大脑思维科学家在经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后,开始将研究转向理性。催眠与大脑反应是否有关系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科学家们有一次做试验的时候,要人们伸出双手托砖,时间越长越好。人们在一般状态下只能托五分钟,可处在催眠状态下连女性也能托半小时。X照片表明,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同时工作,那在恍惚状态下只有负责情感和艺术创造力的右半球在活跃,它像是“压抑”了负责逻辑和智力的左半球的任何企图,让人就知道傻乎乎地托着。而另一个新研究证明,催眠通过改变大脑特殊区域的活性能够有效地避免认知冲突的发生。研究者用一个经典方法让受试者说出书写字迹的墨水颜色。面对用蓝墨水书写的“绿”字,受试者在回答“蓝色”时往往会犹豫和犯错。如果相同的受试者在经过催眠后再看这个字时,就会把这个字视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瑞兹和同事将目光汇聚在这一结果背后的大脑活动上。研究人员在最初的行为研究中发现,面对字义与颜色的冲突,那些接受了高度催眠的受试者比暗示影响较浅的受试者判断得更为准确。相关的大脑成像也显示,受到影响的大脑区域包括负责早期视觉处理的区域和前扣带脑皮质——这一区域已知与人的注意力、情感控制和自我调节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瑞兹表示,“这一解释令人感到惊讶的地方在于阅读被认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然而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暗示通过改变大脑的活性从而颠覆了这一过程,他认为,这意味着催眠可以用来激活和关闭特定的大脑区域。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麦克里昂德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催眠暗示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与催眠在认知世界的地位相比,这项研究赋予了催眠更多的现实意义”。虽然人们使用催眠术已经很长时间了,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范,但是人们却没有办法解释催眠术的真正原理。科学家们对这种类似于“法术”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1.部分退化理论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时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种较原始的思维方式,因而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2.角色扮演理论认为是受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受试者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但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会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3.意识分离理论希尔加德根据实验观察,认为催眠将受试者的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分流。第一个分流是受试者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分流是受试者难于察觉、被掩蔽的意识活动,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车的人对路上状况作出了一些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分了。上述各种观点,对于催眠现象在理论上都做出了初步的解释,但是这些理论都还不成熟,只有在将来对心理状态和生理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时,才能对催眠之谜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催眠现象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令人困惑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