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20315600000013

第13章 健康家庭的营养品——持续的教育(3)

下面作一简单构想。

①家校沟通老师与家长最好的熟悉方式是经常个人接触,互访会谈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家访显示老师对于学生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关注,进而观察学习环境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家长老师个别会谈,有利于及时交流学生情况,调动家长积极性,获取家庭教育协助。家长会可以让象长们了解全班或全校教育工作情况,了解具体措施和要求,了解学生整体发展情况及自己子女的发展水平。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建议,促使家长关心学校。以上是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老师们还可以通过电话指导,要求父母参与的家庭作业和家庭学习来增进家校沟通。但要注意,家校沟通中,老师们要多向家长肯定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适宜地指出差距和弱点,不要变成告状、责备、贬低。家长们要多向老师们反映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和个性特征,以及子女在学习中的困难,教育中的矛盾。这样,积极的交流必会促进家校合作,协调联动,对子女教育带来明显的好处。

②家长资料中心让家长了解学校政策和教育计划是必要的,这对于家长们参与学生在学校学习有很多好处。学校可以邮寄教育资料,印发家庭学校手册等,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教育政策和计划。笔者以为,应建立一个家长资料中心,支接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家长们可到中心索取教育资料,查询学生行为档案,接受家教培训,获取学习辅导材料,举行家长非正式会议,交流家教经验,以及提供一个老师与家长们,家长与家长们之间的会晤闲谈场所。

③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近来兴起的家校联系配合方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性的一个良好形式。开办一些家教知识讲座,进行家教行为指导,宣讲教育政策法规,讲授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卫生等科学知识。家长学校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要联系实际,重在操作。

④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组织的一种家校联系协作机构。一般全部由家长组成,经教师和家长们协商、评议推荐产生,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家长委员会可以协助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组织校外行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动员家长开展交流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联系的好形式。

⑤家长研讨会学校可适时召开家长研讨会,调查评估家庭教育的需要,针对家教热点问题开展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时可以认真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建议,家长研讨会要提出主题,收集资料,及早准备,力求研讨有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随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的深入人心,家长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追求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以期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成才。但由于人们忙于各种经济社交活动,许多家长将教育认为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由于人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了中国部分孩子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着子女。家庭教育往往也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这包括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以及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尽管今天的考试方式还很不完备,但它不可缺少。然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未来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才有平静的生活;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这样在未来的社会中,美好才能得到弘扬,丑恶才能得到抑制;学校教育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这样才能使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关爱、友好、尊重和文明;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应当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人类正常延续;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生命的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学校教育绝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将几本教科书烂熟于心,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由上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职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当前的教育工作,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与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互相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地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好。

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师必须有效地运用学校开放周、家长会、家访、校讯通等手段,有效的与家长保持沟通,根据孩子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共同探讨、发掘孩子的优缺点、特长,并帮助孩子把学习生活中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因材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老师要对多名孩子进行关注,而且孩子2/3的时间在家庭,“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老师在某些方面不如家长了解孩子的多。而家长及时地将孩子的情况与老师进行沟通,使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孩子,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家长,身正为范,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起到表率作用,家长要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孩子心灵,预防孩子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长不光在物质上,在精神上也要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毕竟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包括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以及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自学校教育,对于有的报道中的家长过分强调家庭教育,让学生辍学在家自学,我们持反对态度,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学校中,同学之间,学生老师之间相处,对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处理社会关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互相配合,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

社会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

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权,实施不同性质的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教育无处不在,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极为广泛,社会教育既是多方面的,也是终生的。凡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孩子浸透着许许多多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染、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孩子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危害,所以要积极引导孩子对不同的社会信息进行反馈,使孩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要深入到社会的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激增,劳动就业结构的突出变化,从而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要求不断发展,对成年人来说,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要求,于是社会教育便迅速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冲击。现代学校教育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也迫切需要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因此,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社会教育的广泛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当今世界,社会教育己普遍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发展趋势日益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教育还会获得更大发展,显现出更新的活力。

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目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

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

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