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20315600000008

第8章 美满家庭的桥梁——真挚的情感(3)

而且,作为男孩的母亲,你对男性的态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可以极大地影响你儿子如何看待自己所属的性别,母亲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态度的诱导,极大地影响了孩子对男人的看法。母亲如果对男人采取轻蔑的态度,将会令自己的儿子感到非常难堪。对于那些曾受过男人伤害的母亲来说,养育男孩是一件格外挑战的事情。

但是,如果母亲对于健康的男子气概采取尊敬和仰慕的态度,就会令男孩相信自己注定要成就非凡之事。利用母亲的推动力量,你可以将孩子提升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取得非凡的成就。

在伟大祖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涌现了很多关于母亲对儿子教导的故事。这些伟大的母亲,虽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她们的事迹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孟母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孟子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英年早逝,灾难性的打击没有把她压垮,她从悲伤中昂起头来,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列女传》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于是孟母决定搬家,毅然带孟轲迁居到远离墓地的庙户营村。

庙户营村位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西北部,当时,这里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逐渐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买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

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又一次决定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宫的旁边。这所学宫位于现在邹城南门崇教门外路东,是孔子之孙即子思设宫讲学的地方,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后来子思的学生在此授徒讲学。孟母想,孩子在学宫的附近居住,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长大以后读书也方便。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后来孟母把孟轲送入学宫,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

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亲临授教,外傅佳堂”——孔母

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鲜为人知。孔子三岁的时候,其父叔梁纥病故,母亲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颜征在的父亲是个饱学之士,他非常开明,亲自教女儿识字识礼,父亲的直接传授,使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颜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仪。孔子不到六岁就开始跟班学习,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并经常帮他母亲辅导其他学生。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孔母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定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代圣人的身后,是因为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荻草当笔,铺沙当纸”——欧母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的教子方法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事理。在欧阳修幼年的时候,她注重给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讲一个故事就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二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三是以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学着母亲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10岁的时候,母亲就带他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因为自己没有,她就让他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四是教育儿子对父母要尽孝,对穷人要仁义。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父亲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欧阳修的母亲一身正气,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使欧阳修一生光明磊落,敢说敢为,受到后人的尊敬。

“刺字教儿,尽忠报国”——岳母

岳飞身处北宋时期,北方金国兴起大势南侵。北宋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今南京)继位,为高宗。这就是南宋。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进京上任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但邪恶猖獗一时,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岳飞尽忠报国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有句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意思是说女孩温柔体贴,与母亲心灵相同。女孩温柔体贴,与母亲心心相印,母亲能读懂女儿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情绪。同时,在女儿嘟着小嘴撒娇的那一刻,母亲也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被依靠的满足感和温馨母女情的甜蜜。这很有趣:同父子关系相比,母女关系往往看起来更为亲密。事实上,这种亲密的关系对女孩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亲密的母女关系带给女孩沟通、交流的经验,有利于发展女孩的亲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这种对女孩心理需求的满足,还有谁会比母亲做得更好?正是女孩与母亲的共性,使女孩有了借鉴的榜样,并从中发展了自我。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母亲都成为自己女儿模仿的对象。就像妈妈喜欢的东西,女儿也会跟着喜欢。所以母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把女儿引向正确的方向。小女生很喜欢模仿大人,特别是自己的妈妈。她把妈妈当做偶像,总会有意或无意去模仿妈妈的行为。冉冉的妈妈长期节食,无形中会对冉冉产生一种心理误导,以为女生越瘦越美,渐渐地也变得不爱吃饭,最后发展成了厌食症。而且,像冉冉这样年龄的女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12~15岁),家庭环境对女生的心理发育和性格形成,以及成年后的个性特征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女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女儿就像是妈妈的翻版。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也会像妈妈一样温柔;孝敬父母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也一定会懂得尊敬长辈;牢骚满腹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会对生活充满了不满;贪财势利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也会唯利是图……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母亲为了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母亲的形象自始至终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真理!

冰心曾经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的确,在家长们看来,女儿是由糖、香料和所有美好的东西做成的,然而拥有女儿并不仅仅意味着欢欣和兴奋,还意味着责任和担忧。女儿就像一朵小花,或美丽,或娇弱,或妩媚,或敏感,或细腻,她们各具魅力,但她们的成长都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更贴心的关怀。

正如父亲会对男孩承担起“男性榜样”的任务,母亲也需要承担起对女孩的任务,即教会女孩:我是谁?什么是女人?怎样做一个女人?该如何将自己的女性潜能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