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己方能控制命运
一个人倘若没有热情,他的奋斗就会没有动力;然而,一旦他任由热情的驱使,他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所以,在你前进的历程中,对于热情的自制也就是不可缺少的。
因而,可以说,自制是一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平衡器。
拿破仑·希尔对美国各监狱的数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沦落到监狱中的原因,有百分之九十是由于他缺乏不可缺少的自制,也就是说,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要想做个极为“平衡”的人,你身上的热忱和自制必须均衡。
缺乏自制是一个推销员最具破坏性的缺点之一。
客户说了几句这位推销员所不愿意听到的话,一旦后者缺乏自制能力的话,他会马上针锋相对,用同样的话进行反击,这对他的销售努力是最严重的伤害。
在芝加哥一家大百货公司里,拿破仑·希尔亲眼目睹了一件事,它说明了自制的关键性。
在这家百货公司受理顾客提出抱怨的柜台前,许多女士排着长长的队伍,争着向柜台后的那位年轻小姐诉说她们所遭遇的困难,以及这家公司错误的地方。
在这些投诉的妇女中,有的非常愤怒且蛮不讲理,有的甚至讲出很不好听的话,柜台后的这位年轻小姐,接待了这些愤怒而不满的妇女,丝毫未表现出一丝憎恶。她脸上带着微笑,指导这些妇女们前往相应的部门,她的态度优雅而镇静,拿破仑·希尔对她的自制修养十分惊讶。
站在她身后的是另一位年轻女郎,她在一些纸条上写下一些字,然后把纸条交给站在她前面的那位年轻小姐。这些纸条很简要地记下妇女们抱怨的内容,然而省略了这些妇女本来的尖酸而愤怒的语气。
原来,站在柜台后、面带微笑聆听顾客抱怨的这位年轻小姐是位聋子,她的助手通过纸条把一切不可缺少的事实告诉她。
拿破仑·希尔对这种安排十分感兴趣,于是便去访问这家百货公司的经理。
经理告诉拿破仑·希尔说,他挑选一名耳聋的女郎担任公司中最艰难而又很关键的一项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够自制力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
拿破仑·希尔站在那儿观看那群排成长队的妇女,并且发现,柜台后面那位年轻小姐脸上亲切的微笑,对这些愤怒的妇女们产生了很不错的影响。她们来到她面前时,个个像是咆哮怒吼的野狼,但当她们离开时,个个却又像是温顺柔和的绵羊。
实际上,她们之中的某些人离开时,脸上甚至露出了羞怯的神情,因为这位年轻小姐的“自制”已让她们对自己的作为感到惭愧。
自从拿破仑·希尔亲眼看到那一幕之后,每当他对自己所不喜欢听到的评论感到不耐烦时,他就马上想起了柜台后面那位小姐的自制而镇静的神态。而且他总是这么想:每个人应该有一副“心理耳罩”,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心理自制力。
拿破仑·希尔个人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所不愿听到的那些无聊谈话,可以把两个耳朵“闭上”,避免在听到之后徒增烦恼。
生命非常短暂,有很多建设性工作等待你去完成,所以,你不必对说出你不愿意听到的话语的每个人去进行“反击”。
拿破仑·希尔在从事律师业务期间,曾经注意到一个十分聪明的诡计,是辩护律师专门用来套取对方证人证词的。由于这些证人对于对方律师的质问总是回答说“我不记得了”,或是说“我不知道。”
当辩护律师使用各种方法企图套取证人的证词以失败告终时,他就会设法激怒这名证人。而这名证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会失去自制,说出他在冷静的情况下不会说出的一些证词。
控制自己才能控制他人
在拿破仑·希尔事业生涯的初期,他发现,缺乏自制,对生活造成了极其可怕的破坏。这是从一个十分普通的事情中发现的。这个发现让拿破仑·希尔获得了一生当中最关键的一次教训。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两人互相憎恨,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敌对状态。
这位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拿破仑·希尔的不悦,当他知道整栋大楼里只有拿破仑·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中工作时,他马上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况一连发生了几次,终于,忍无可忍的拿破仑·希尔打算进行“反击”。
一个星期天,机会终于来了。拿破仑·希尔到书房里准备一篇预备在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当他刚在书桌前坐好时,电灯熄灭了。
他马上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在哪儿能够找到这位管理员。
当他到达那儿时,他发现管理员正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内。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似乎没事情发生似的。
拿破仑·希尔马上对他破口大骂。在长达5分钟的时间里,他都以比管理员正在照顾的那个锅炉内的火更热辣辣的词句对管理员进行痛骂。
最后,拿破仑·希尔实在想不出什么骂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站直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笑容,并用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
“呀,你今天晚上有点儿激动吧,不是吗?”
他的这段话就如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刺进拿破仑·希尔的身体。
想想看,拿破仑·希尔那时候会是什么感觉。
站在拿破仑·希尔面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会写也不会读。尽管有这些缺点,然而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自己,更何况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选的。
他用谴责的手指对准了自己。
拿破仑·希尔明白,他不仅被打败了,更可怕的是,他是主动的,而且是不对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转过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他再也没有其他事情能够做了。当拿破仑·希尔把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后,他马上看出了自己的不对。
然而,实际上,他很不愿意采取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拿破仑·希尔知道,只有向那位管理员道歉,内心才能平静下来。最后,他费了很久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决心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须忍受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来到地下室后,把那位管理员叫到门边。
这时,管理员用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
拿破仑·希尔告诉他:“我是回来替我的行为道歉的——倘若你愿意接受的话。”
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他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不用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听见你刚才所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所以,我们干脆就把此事忘了吧。”
这段话对拿破仑·希尔所造成的触动更甚于他第一次所说的话,因为他不但表示愿意原谅拿破仑·希尔,其实更表示愿意协助拿破仑·希尔隐瞒此事,不使它宣扬出去,以免对拿破仑·希尔造成伤害。
拿破仑·希尔向他走过去,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他明白,自己不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
在走回办公室途中,拿破仑·希尔感到心情非常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改正了自己做错的事。
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拿破仑·希尔下定了决心,以后绝不再失去自制。因为倘若失去自制之后,另一个人——不论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能毫不费力地将他打败。
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希尔身上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笔开始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他所说的话更具分量。在希尔以后所认识的人当中,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敌人也相对减少了不少。这件事成为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拿破仑·希尔说:“这件事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它也让我明白了这话的真正意义: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控制自己才能抓住成功机会
伟大的生活基本原则都是包含在,我们大部分人永远不会去注意的最平凡的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同样,真正的机会也总是藏匿在看来并不重要的生活琐事中。
你可以马上去询问你遇见的任何10个人,问他们为何不能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为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10个人当中,至少有9个人将会告诉你,他们并未获得好机会。你能够对他们的行为作一整天的观察,以便对这9个人作更进一步的正确分析。
确信,你将会发现,他们在这一天的每个小时当中,正不知不觉地把自动来到他们面前的很好的机会拒之千里。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站在一家商店出售手套的柜台前,和受雇于这家店的一名年轻人聊天。他告诉拿破仑·希尔,他在这家商店服务已经4年了,但因为这家商店的“短视”,他的服务并未受到店方的赏识,所以,他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准备跳槽。
在他们谈话中间,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一些帽子。
这位年轻店员对这名顾客的请求不予理会,一直不停地和希尔谈话,尽管这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
最后,他把话说完了,这才转身向那名顾客说:“这儿不是帽子专柜。”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
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去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如何找到帽子专柜。”
4年多来,这位年轻人一直处于一个很不错的环境中,但他却不知道,他本来能够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好朋友,而这些人能够使他成为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
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会继续回来买他的货物。但是,他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对顾客的询问不理不睬,或是冷冷淡淡地随便回答一声,就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失去了。
一个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明显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样子。大部分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
这时,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她,马上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不是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
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仅仅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决定买任何东西。这位年轻人安慰她说,即便这样,她仍然是受欢迎的,并且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
当她离去时,这名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径自走开了。
后来,这位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情。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向他出示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
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到苏格兰,代表该公司为其提供装饰一所豪华住宅所需的物品。
这位老太太即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她也就是这位年轻店员在几个月前很有礼貌地护送到街上的那位老太太。
在这封信中,卡内基的母亲特别指定由这名年轻人代表公司去和她接洽,其交易金额数目巨大。
试想,这名年轻人倘若不是曾好心地接待了这位不打算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个极好的晋升机会了。
自制的技巧
在你能够培养出完美的自制习惯之前,你必须要了解“报复”的法则。我们在这儿使用“报复”一词,其含义是指“回报”,而不是复仇,或是寻求复仇。
倘若我伤害了你,你一有机会就会对我报复。倘若我对你说了不公平的话,你将会用同样不公平的话来报复我,甚至比我所说更甚。
另一方面,倘若我帮了你的忙,可能的话,你将帮我更大的忙。
只要能够正确使用这项法则,我便能够要你作出我希望你去做的一切事情。如果我希望得到你的尊敬,你的友谊,以及你的合作,我可以向你提供我的友谊及合作,然后获得你的这一切。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带着两个儿子——小拿破仑和詹姆斯前往公园,去喂园里的小鸟和麻雀。
小拿破仑买了一袋花生,詹姆斯买了一包“乖乖”。詹姆斯突然想到要拿点花生看看。他在没有得到小拿破仑的允许下,就自己凑过去抓了那袋花生。他没有抓到,小拿破仑马上施予“报复”,挥动他的左拳,重重地打在詹姆斯的下巴上。
这时候,拿破仑·希尔想到了关于“报复法则”的实验,因此对詹姆斯说:“儿子,你拿花生的态度错误。打开你的‘乖乖’拿一些‘乖乖’给你的弟弟,看看有什么结果。”
拿破仑·希尔费了一番工夫说服他答应如此做。
接着,发生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小拿破仑尚未伸手接过“乖乖”,就坚持把他的一些花生倒讲詹姆斯的外衣口袋中。
这就是“报复”法则。小孩子们通过学习和运用这种“报复”法则,让他们避免了许多次的打架。
倘若你能研究、了解及聪明地运用“报复”法则,你不久便会成为一个效率高并且成功的推销员。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认为,要想精通且有效地运用这项法则,第一步而且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你的自制。
你必须学会忍受各种惩罚及取笑,却不能想要采取同样的报复。
你必须知道,忍受这些,是你想要精通“报复”法则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一名愤怒的人开始辱骂及嘲笑你时,不管是不是公正,切记:如果你也以相同的态度报复,那么,你的心理程度将被拉到与那个人相同,即那个人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你。
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生气,维持你对自己的控制,保持冷静与沉着,那么,你相当于已维持了你的正常情绪,所以可经由它们获得理智。
你会让对方大吃一惊。你所用来报复的武器是他陌生的,所以,你毫无困难地就可以控制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