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在遇事时总要先仔细思考:这件事的重点应放在哪一个方面;怎样做才能够顾全大局,既不有损品格,也不耗损精力,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然后,再去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在这个环境和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把事情做得完满漂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所期待的愿望和目标。无论做什么事,你都要选择与你的品格、才智和体力相协调的环境,而且在做事之初就要放得开手脚,然后才奋力向前,奔向成功。
还有人认为,小时候感兴趣,长大后便能在这方面如鱼得水,获得成功。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有些人为这种错误的想法劳累了半生,人到中年时才突然觉醒,这时,迷途时积累的丰富经验,会在他的事业走入正轨时帮助他顺利地开展工作。
当我们在开始时就选中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那么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也不要急躁、草率地行事。很多时候,才智机敏的青年们并不会被选择职业而困惑,但他们在遇到好的发展机会时也会心绪紊乱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做、应该怎样去做。所以说,青年人要端正态度、端正品格、勤奋努力、没有太大的野心,才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乔治·皮博迪是美国著名的银行家,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并把它作为一生的职业的?”乔治·皮博迪回答说:“怎么说呢?其实我并没有去寻找什么职业,是它自己找上门来的。”有时决定我们选择某种职业的可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一次偶发事件、一个特殊的环境、一次痛苦的失学经历、一个穷困的家庭等等这些细小的事情可能对我们的一生命运都有影响。一本偶然读到的好书、一次热情洋溢的演讲、一次惨痛的教训、一次严厉的批评、一次嘉奖、一次意外的危险等等都可能影响我们一生事业的成败。
关于如何工作、怎样工作,亨利·戴克教授评价说:“一个人最严重的伤痛就是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凡事只要有兴趣有把握就要放开手脚立即去做,不要总无谓地思虑担忧,这样不利于发展自己的事业。只有诚实勤恳、努力工作才能够成就大事。”托马斯·斯赖克博士也说:“我做事从不犹犹豫豫、思前想后,而是仔细思考如何动手去做,所以我成功了。”
求职伊始,许多人便心绪紊乱、不知所措了,因为他们总是想:“我能做什么呢?”、“哪一个职位更适合我呢?”、“哪一个职位更有发展呢?”如果此时有人能够给他们一定的指导,那么他们便能很快消除烦恼和忧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也能够在这个职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没有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这不但埋没了他们的才华,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是一个损失。所以当你选择职业时,必须在所有可能的事业中,挑选你最能够胜任的职业作为你一生的事业。
我们一生的终点不能停留在某一个职业上,世界上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只知道守住现在的职业,把它当作一生中的事业和谋生的手段,这样的做法太幼稚,太单一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不失时机机动灵活地选择职业,要有深谋远虑。对我们来说,工作与职业也是一门广博的学问,努力追求进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发展自己不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的吗?
寻找最有效的求职方法
一个想做新闻记者的青年,来到美国西部的一个城市谋求发展。那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他写信去请教马克·吐温先生。不久,马克·吐温先生给他回了信,问他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哪儿。
接到回信后,年轻人兴奋不已,立即回信告知报社的名称和地址,并衷心地感谢马克·吐温先生在百忙之中给他回信,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指导。
几天后,年轻人再次接到了马克·吐温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年轻人,如果你肯暂时放弃薪水去工作,那么哪一家报社都不会拒绝你加入他们的集体。至于薪水,你可以工作一个月以后再慢慢解决。你可以对报社主编说,近来你很想找一份工作来充实你空虚的生活,但是可以先不计报酬。无论报社需不需要新闻记者,他们都不会拒绝你。”
“当你得到这份工作后,一定要充分发挥你的才干,主动做事,虚心求教,让同事们主动接纳你,甚至感觉离不开你。此时,你再去采访,捕捉新闻事件,写成稿件交给编辑部。如果你的稿件的确符合出版要求,他们便会源源不断地出版你的新闻稿。渐渐地,你会被晋升为正式的外派记者或者编辑,同事们也会对你刮目相看,薪水也就不成问题了。发表的文章越多,你的名气也越大,迟早会得到丰厚的薪水。”
“你的名气大了,其他的报社便争相来聘用你。这时,你再拿着聘书去见主编。如果主编答应给你丰厚月薪,那么你就可留下来继续工作。但是此时,其他报社给你的薪水也许更高,但只要数目不悬殊,你最好不要离开。”
年轻人读完马克·吐温先生的回信,对这种做法半信半疑。最后他决定去尝试一下。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知名报社的编辑部。一个月后,另一家报社给他发来了聘书。原来的报社知道后,以双倍的月薪聘用他,于是他便留下来继续工作。在他工作的4年里,先后有两家报社给他发了聘书,他也因此两次加薪。现在,他已坐到主编的位置上了。
在马克·吐温先生的指导下,另有5位青年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美国一家权威日报的主编,原来不过是一位普通的青年,按照马克·吐温先生的方法进了报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现在的职位,昔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年轻人只要充满自信、意志坚定、办事谨慎而周到,那么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得到重要的职位。”这是昌希·迪普先生的一句名言。
为了能够将道理解释得更清楚,昌希·迪普先生还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青年名叫詹姆斯·路特,住在伊里铁路局附近的普通民房里。最初他只是铁路局管理货物的小职员,薪水微薄,工作辛苦。但他从不对工作敷衍了事,总是尽职尽责。上司对他的工作成绩很是满意,于是提拔他做车站货运部的主管。在以后的工作中,路特更加努力,对车站的货运事物全面整改,使原来混乱的货运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他的业绩在铁路部门极为轰动,凡是认识路特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于是,他又晋升为伊里铁路中央铁路管理处主任。伊里铁路的总负责人凡德尔比特先生很赏识路特的才华,又以年薪15000美元的高薪聘他做中央铁路局货运部主任。
一天,路特向凡德尔比特先生请教工作中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凡德尔比特先生问路特:“你凭什么每年拿15000美元的高薪呢?”
“因为我负责管理货运方面的各项事务。”路特回答道。
“你向我求教是不是想把这笔薪水支付给我呢?”凡德尔比特先生毫不客气地说。
路特被问得哑口无言,立即离开了。此后不久,路特经过努力终于解决了那些难题。后来,路特又被晋升为中央铁路局副局长。在凡德尔比特退休后,路特接替他做了中央铁路局局长。
昌希·迪普深有感慨地说:“如果路特当初自暴自弃,不尽心去解决工作中的种种难题,现在坐在局长位置上的也许就是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