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探寻捷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20320600000018

第18章 积累知识(4)

他利用闲暇的方式就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到底是认真的生活,还是在游戏人生。或许他从来没有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后果:随随便便地浪费掉闲暇的时间会造成品质上的逐渐退化,而且这种退化有时候并不易察觉。

年轻人经常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已落后于竞争对手了,但只要反省一下,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不再进步是因为自己不再为紧跟时代步伐而苦苦努力了,他们不再象以前那样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再靠自学来充实生活。

正确地利用闲暇进行阅读和学习是卓越品质的表现。历史上的很多例子都说明,被用来学习的“闲暇”从很大意义上讲并未闲着。这些时间是节省出来的,是从睡眠、就餐和娱乐时间中节省出来的。

埃利胡·布瑞特十六岁时就去给一个铁匠当学徒,他整个白天都不得不呆在车间里干活,而且经常还得点蜡烛加班,试问,今天哪个男孩成才的条件会比他更艰难?然而,他吃饭时面前总要摆一本书,只要一有空,他就把兜里的书拿出来看,晚上和节假日都学习不辍。这样,他设法利用大多数男孩虚掷了的零碎时间来接受出色的自学教育。当那些纨绔子弟们打哈欠、伸懒腰、干瞪眼时,年轻的布瑞特却不失时机地学习、进步。

他求知若渴,常思上进,从而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一个富有的绅士愿意资助他去哈佛念书,但布瑞特说他能教育好自己,即使他每天得到铁匠铺工作十二或十四个小时。这是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他在铁匠铺抓住每一刻的闲暇,惜时如金。他坚信,珍惜时间会使他获益匪浅,而虚掷光阴只会让他庸碌无为。想想吧——一个得在铁匠铺整天工作的孩子,竟然在短短一年间见缝插针学习了七门外语!

使人没有成就、陷于平庸的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勤奋不够。在很多情况下,雇员的头脑和智力要胜过老板,但是一般的雇员不思进取,他的恶习使其懒于思考。他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泳池边和沙龙里。到了迟暮之年,一辈子为人作嫁的束缚使他痛苦不堪,于是他就抱怨时运不济,机缘不好。

许多人在年轻时认为,写一手好字、掌握一门实用知识并无多大价值,那么,这些人只配当一辈子的普通职员。

在这块年轻人理应受到良好教育的土地上,工厂、仓库和办公室里,到处都充斥着无知的青年男女,真是叫人痛心。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能见到很多天赋很高但职位很低的人,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不重视获取能使他们成为熟练工人的知识。

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年轻时没有重视那些看似琐细实则重要的事,以致到了后来发现自己被抛在了后面,随后生活中也出现了重重困难。

许多有天赋的女孩在最有创造力的年华里甘当低薪职员或是屈就于低的职位,因为她们从没想过应当开发自己的智力,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努力晋升至高级职位上去。成千上万的女孩放弃了挖掘自己潜力的机会,一辈子无所作为,这常常是因为年轻时她们应该努力学习的大好时光,她们却认为“我觉得这么做没什么意义”。她们认为,去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学习精确记账,或是锻炼自己做任何能够维持生计的事都没什么价值。她们只想到要嫁人,从没做好自立的准备——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一旦发生意外,婚姻也不是可靠的保障。

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只想少干活而多享乐。他们老想着休闲娱乐,不能克制自己,也不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

许多职员羡慕他们的老板,希望自己也能从事商业经营并成为老板。但是,他又觉得经营企业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他喜欢过悠闲的生活;他没事时总在想,为了能爬得更高点,为了多挣点钱而去努力、奋斗、学习,这样做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了将来更长远的利益而牺牲掉眼前的利益。他们宁愿轻松散漫地生活,而不愿花时间不断完善自我。他们也想干出点名堂来,但是很少有人能够高瞻远瞩,为将来作好打算。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给人生的大厦奠基而长年累月埋头苦干。他们渴望变得伟大,但他们的渴望虚无缥缈,因为他们不愿为达到目标付出代价,做出牺牲。

所以,大多数人一生都碌碌无为。他们本来有能力更上一层楼,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意志力。他们不想做必要的努力。他们更喜欢过轻松悠闲的生活,不愿争取更高的目标。他们不愿意全力以赴去争取能得到的一切。

如果一个人愿意不断进取,自我完善,他肯定会找到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者“即使找不到,他也会创造出机会来”。下面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所有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有一个年轻的爱尔兰人,他到了二十岁都没有学会读书写字,他的家人生活放纵,为此他就离家出走了。他靠着观察广告牌学会了认一点点字。后来,他参了军,在船上当起了服务生。他选择一个要求在船长桌边服务的差使,是因为他渴望学习。他在上衣口袋放了个小纸本,一听到什么新词,他就记下。一天,一个军官发现他在写字,立刻就怀疑他是间谍。当他和其他军官得知了那个小纸本的用途之后,给了这个年轻人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些机会不断使他得到提拔,最终使他在海军中赢得了显赫的地位。作为海军军官的成功为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不进则退,适者生存

自助精神几乎能够完成世上所有的伟业。有许多年轻人因为没有启动资本就畏缩不前,意志消沉,等啊等,等命运女神的眷顾,好让他们飞黄腾达。但须知,成功是勤奋和毅力的孩子。成功既骗不来也抢不到。付出代价,成功就属于你。

令人遗憾的是,许许多多天赋很高的人忽视了完善自我的机会,以致于后来处境还不如那些智力不及他们的人。

一个议员,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广受欢迎,他心地仁厚高尚,富有同情心,但是他一开口说话简直就是在糟蹋英语,所以,听他说话让人感到非常痛苦。

在华盛顿有大量类似的例子,一些人因为了不起的天赋和优秀的品格被选入重要的职位,但是他们因为无知和早年教育的缺乏而常常陷入尴尬丢脸的境地。

意识到自己具有卓越的能力,却因为早年缺乏与能力相适应的智力训练而受困于一个低下的职位,这是最无可奈何的体验了。某人本来有能力达到他潜能的百分之八九十的业绩,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他连百分之二十五的潜能都发挥不了,这也是最令人屈辱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仅仅因为缺乏教育而使能力大打折扣,这不得不说是件令人沮丧的事。

面对着一个前途无量的职业,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事了。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有一个天生的博物学家,年轻时由于他的志向受到压抑,教育也被忽视了,但后来他逐渐懂得了比同时代几乎任何人都多的自然知识,然而他却写不出一个语法通顺的句子来,更没法使他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它们在书籍中流传下去,原因就是他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接受过。他的词汇贫乏得可怜,语言知识也捉襟见肘,所以他在努力寻找适当的词语表达思想时,显得非常吃力。

想想这个天才人物的痛苦吧,他意识到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然而对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却束手无策!

许多速记员因为知识浅陋,常常被一些不熟悉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所苦。仅仅能把一些普通字母记录下来是远远不够的,仅仅能应付办公室的那种常规工作也是不够的。有志气的速记员必须对不常见的单词和短语有所准备,她们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她老是在语法上出错,或是越出日常工作的范围后就不知所措,那么她的老板就会明白她的学识很肤浅,她的前途当然也不会很光明了。

一位年轻女士说,由于早年受的教育不多,她不敢给任何一个受过教育和有文化的人写信,因为她担心会犯一些无知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她信的内容显示出她有很高的天赋,但由于早年缺乏教育的缘故,她总是吃亏。仅仅由于早年忽视了教育而处处遇到尴尬和障碍,很难想象能有比这更大的不幸了。

我们常常为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写的信感到痛苦。这些信的字里行间都显示出写信人有很高的天赋、很聪慧的头脑,但是由于缺乏教育,他们很大一部分能力被埋没了。

许多信都说明,写信人就是一块块璞玉浑金,上面只偶有点点瑕疵,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尚的情操。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有些人已过了上学年龄,在生活中,他们的无知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杰出的头脑,虽然这种无知也许会在将来得以克服。

如果一个年轻人有成为领导人的天赋,但因为缺乏训练,而不得不为另一个能力不及他一半但却受过更多教育、有更充分准备的人工作,那么,这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

我们随处可见各行各业的职员、技工、雇员,他们难以晋升到与他们的天赋相配的位置上去,因为他们没受过足够的教育。他们无知无识,不会正确书写,无法正确运用母语,因此,他们的卓越才能就显露不出来,就会被埋没。

圣经的箴言

有一句天才的箴言说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自然法则:“凡有的,应该给他更多;凡没有的,要连同他的所有,一并剥夺。”科学家把这条法则称为适者生存。适者就是学有所用的那些人,他们通过斗争获得力量,通过自我提高、通过控制有利与不利的环境生存了下来。

土壤、阳光、空气中富含着供花木生长的养料,但植物必须利用它所能获得的一切,必须把养料变成花、果实、叶子、纤维或其他东西,否则,养料供应就会停止。换句话说,如果养料没有被吸收,那么土壤就不会再通过树液输送新的养料;而养料吸收越快,成长速度就越快,养料的供应就会越丰富。

这条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自然对我们是慷慨的,但是我们必须利用她所赐予的一切。如果我们停止使用她的赐予,如果我们不把她给的养料转化为力量并使用这力量,我们不仅会发现供应被切断了。

也会发现我们正变得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无用。

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不是朝着这个方向运动就是朝着那个方向运动、不是朝上运动就是朝下运动、不是前进就是后退。如果不利用,我们就不能生存。

如果我们不使用大脑和肌肉,自然就会把它们收回。如果我们不有效地使用技能,大自然也会收回它。当我们停止锻炼力量,它也会被收回。

一个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多年后,他经常惊异地发现,能表明自己受过教育的所有东西就是他的毕业论文。很显然,他在校园里获得的能力因为长期不用而丧失掉了。每当考试过后,所有学过的东西仍然历历在目,他就认为这些知识会一直保留在记忆里,而实际上自从他停止使用这些知识后,它们一刻不停地在悄悄地离开他,只有使用过的知识才会保留下来并有所增加,其余的都蒸发掉了。

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发现,他们四年学得的知识与技能,能拿得出手的实在少得可怜,因为他们从来不用那些知识。他们不知不觉中就丧失了竞争优势。他们常常对自己说:“我受过大学教育,我必须拥有某种能力,我必须要有所作为。”但是,一张堵在天然气喷口上的纤维纸并不能把天然气留在管道内,一纸论文也不能留住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

所有你不使用的东西都会不停地悄悄离你而去。要么使用,要么丧失。能量的秘密就在于使用。一旦我们停止使用,能力就会消失,力量就会蒸发。

自我完善的工具就掌握在你手里,要不停地使用它们。如果斧子钝了,砍伐时就需要使更大的力气;如果机会少了,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艰辛。开始进展可能会很慢,但持之以恒就能保证成功。“循序渐进”是进行思想修炼的法则,“有朝一日,你未变弱,就必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