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应帮丈夫决定将来的方向
1910年,两个年轻人合租了纽约市一间廉价寄宿公寓。其中之一是来自密苏里州玉米栽种区的戴尔·卡耐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幻想家,就读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另外一个是来自马萨诸塞州乡下的惠特尼。
惠特尼和其他的乡下孩子一样,出身贪寒,但唯一不同点是,他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在这个诚市里,惠特尼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食品连锁商店当零售店员。他急于了解业务状况,便利用午餐时间到批发部门去工作。他这样做虽然不能得到别人的感谢和额外的薪水,可是当一个更好的工作岗位出现空缺时,老板就想到惠特尼而把工作留给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惠特尼从零售店员升为业务员,然后是部门主管、地区部门经理。尽管惠特尼渐渐地爬了上来,但不免会有失望和挫折。在某家公司服务多年之后,他感到自己到了尽头,因为总裁在公司里有太多的亲戚。
于是,他又换了一家公司,但不久他便发现,在这里晋升的根据是资历——他知道他到死都无法成为决策性高级职员。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当他变成“掬子包装公司”的总裁后,终于达到了目标。后来,他又创设了“蓝月乳酪公司”。
在那间令人讨厌的公寓里,这个乡下孩子曾对他的室友说:“有一天我要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这句话并不是痴人说梦,他是在肯定自己的内在信念,为自己立下一个方向,藉以鼓舞一生中的每一个行动。
为什么惠特尼能轰轰烈烈地迈向成功,而许多人却陷入了失败的漩涡呢?他工作努力——可是别人也一样努力。他只在工作闲暇时自修,所以学历也不是问题的答案。重要的关键是,他知道他的方向。当他加班,当他换工作,当他学习业务上的新技术时——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
漫无目的是成功者的咒语。注定不能成功的人总是茫茫然地找个工作——茫茫然地结婚——他们蹉跎岁月,彳旁徨地期望事情会改变,心里却缺乏清楚的欲望和理想。
在纽约市的新温斯登饭店,“易职诊断处”的创办人及指导人安·海沃德,专为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提供参考意见。卡耐基在与安小姐讨论失业的问题时,她说,大部分上门求教的人的主要问题,是不明白自己想要些什么。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们澄清自己心里的希望和野心。
一位妻子所能协助丈夫的,便是帮助她先生找出对生命最渴求的是什么,然后她与先生精心合作,实现这些理想。
合著《婚姻指南》的塞默和伊瑟克林认为,快乐的婚姻需要共同的理想,至于理想是什么并不重要——一幢新房子、一趟到欧洲的旅行、或是一个大家庭,最重要的是共同分享一个理想。“主要的是,”他们说,“对未来有所希望,然后尽其所能使它实现。快乐、情趣、参与感从构思、幻想和希望开始,从共享胜利与失望成功与失败中得之。”
“威廉·戈里翰夫妇的成功便是基于这个道理。在威基塔,’威廉·戈里翰油料公司‘是个逐渐受人重视的公司,负责人威廉·戈里翰是主要功臣。他虽然还未满50岁,但已经从油料经营和投资中赚得可观的利润。戈里翰和他的夫人玛瑞丽因此拥有许多令人羡慕的成果:5个健康的孩子,健康、富有、漂亮的家,不断发展、日益强大的事业——这一切他们仍能以未来的协调合作。”
戈里翰夫妇结婚没多久,便开始做房地产生意,介绍房屋买卖,抽取佣金。除了成功的理念和埋头工作之外,别无其他后援。他们的办公室设在一幢办公大楼的废弃通道末端。玛瑞丽在这里负责联络,威廉便四处拉生意。尽管如此,业务进展仍很慢,收入非常少。这对年轻的夫妇为了避免饿肚子,每天不得不精打细算,日子过得异常窘迫。
当业务有了转机之后,他们也小有积蓄之后,便自己出钱买房子,再脱手赚一笔。然后,他们就开始自己盖房子。由于经营状况太好了,威廉觉得应该从事一些新行业,免得他腐朽了。
经过几次家庭会商,夫妻俩觉得石油生意更适合威廉。因为他渴望业务成长与交易的机会和挑战。于是便诞生了“威廉·戈里翰石油公司”。这个公司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实例。
接下来,威廉便开始考虑开拓更多的领域,他和玛瑞丽正考虑国外投资的可行性。一旦他们有了决定,他们便会让它付诸实现。
当戈里翰夫妇为自己订计划和选目标时,时常考虑到威廉所受过的训练、倾向和性情。玛瑞丽说,威廉一旦实现了一项计划,必须立刻再找到另一个挑战性的难题,避免自己失去生活的乐趣。由于内心充满这种观念,因而他们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成功的生活方式。
想要成功,必须制定计划、付诸实施、达到目标这样一个过程。戈里翰的成功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没有人能够不瞄准便命中成功的靶心。瞄准,即使我们会有一点偏失,但是这样至少比我们闭上眼睛盲目射击更接近靶心。“混淆不清,”故世的狄恩海伯特·郝基斯——他曾是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教授——说,“是忧虑的主因。”
混淆不清不只是忧虑的主因,更是成功的最大绊脚石。因此帮助先生出人头地的第一步,便是鼓励他为生命找到重心,并为此建立一个努力的目标。
作为妻子,对你和你的丈夫而言,成功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取之不尽的财富?万人瞩目的社会地位?有能力帮助他人?控制他人的权力?称心如意的工作?
这正是你和你先生应该回答的一些问题。因为成功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找出成功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再决定你生命中应该实现的目标。
做妻子的应该清楚地了解先生的目标,并帮助他达成那些目标。不幸的是,有许多例子表明,当双方都有所准备打算创业时,却发现方向相左。这是非常悲哀的。
假如你的先生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要以为这就够了。
你也应该加入到他那长期的计划中来。
下面这句话是对有抱负的夫妇最好的忠告“相爱并不是双目对视——应该是注视着同一个方向。”
层层设立目标
尼克·亚历山大在一所老式的孤儿院长大。那里的孤儿们从早上5点工作到日落,吃的食物非常糟糕,还经常吃不饱。
尼克从小就渴望上大学。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太聪明了,因此14岁就从中学毕业。接着,他便踏入社会找工作,开始自食其力。
他所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裁缝店里操作一架缝纫机。他一直在那种环境下工作14年。后来,那家裁缝店加入了工会,工资提高了,工作时间缩短了。
在这期间,尼克·亚历山大幸运地娶了一个女孩,她愿意帮助他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们结婚之后没多久,裁缝店觉得人手太多,开始裁员。于是,这对年轻的夫妇决定自己去闯天下。他们把存款聚集在一起,开了一家“亚历山大房地产公司”。尼克的太太特丽莎甚至把订婚戒指也卖掉了,以便增加他们那笔小小的积蓄。
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两年之后,在特丽莎的支持下,尼克去上大学。他在36岁的时候,得到了学位——这是人生道路上所抵达的第一个里程碑。
尼克又回到房地产事业——成为他太太的生意伙伴。
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目标——海滨别墅。终于,他们也实现了那个梦想。
现在,这对夫妻是否认为可以不用工作,坐下来轻松轻松呢?没有。他们有一个小女孩要受教育。如果他们能把他们商业大楼的分期付款缴清,把大楼变成公寓出租,收入的租金就能付他们孩子的大学费用了。因为一心一意要达到这个目标,他们终于做到了。现在,尼克单独主持事业,特丽莎则照顾自己的家。
亚历山大夫妇过着一种忙碌、幸福、成功的生活,因为他们面前总是有一个目标,使他们的努力有一个方向。他们已发现萧伯纳这句话的真理:“我厌弃成功。成功就是在世上完成一个人所做的事,正如雄蜘蛛一旦授精完毕,就被雌蜘蛛刺死。我喜欢不断地进步,目标永远在前面,而不是在我的身后。”
很多人没有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稀里糊涂地过了一辈子。他们只活在一维空间,过一天算一天。那些从人生中收获最多的人,都有一个清楚坚定的目标;而且,他们警觉性高,积极地等待着机会,机会一到马上就能将其牢牢抓住。
在长期的计划上,最好是把每5年划分为一个阶段。
你可以这么计划,“在5年之内,吉姆就可以拿到他的大学文凭,准备好升迁;在10年内,他就可以升为小主管了”。
引用安·海沃德的一位顾客所说的话:“我希望我丈夫永远不会感到自我满足而迟滞下来。我们结婚5年了,每一年都有一个目标——首先是他的学历,接着是进修课程,然后是一年的自由投稿工作,现在是他自己的事业。等到他告诉我他的钱够了,教育够了,经验够了,我就知道蜜月旅行已经结束了。”
俗话说:“不论你抓在手里的是什么,别忘了最终的结果,那你就不会失去什么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此,妻子要与丈夫合作,在一个目标达到之后,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是成功的人生模式。
做个“听话”的太太
1950年12月,芝加哥的比尔·琼斯从五楼楼顶上跳下来。其主要原因是他那曾很兴盛的事业遭到了危机,因为他扩展得太快——债权人正在催逼他——他的许多支票在银行里都无法兑现。最糟的是,他认为他的太太不能和自己一起承担这些灾祸,因为他的太太一直都以他的成功为荣。他没有勇气告诉她这些事,因为他害怕这些事会使她从幸福掉进羞耻和绝望的深渊中。
在双重的压力下,比尔·琼斯走上了他自己仓库的楼顶。他迟疑了一下——然后跳了下来。他跌下五层楼,穿过底楼窗上的遮阳篷而掉落在人行道上。从地心引力和常识来判断,他是死定了;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出现了,他受到的最大伤害只是摔破了大拇指的指甲。最可笑的是,他所撞破的遮阳篷是他唯一一件完全付清款项的东西。
当比尔·琼斯发现自己还活着时,异常激动,觉得此前的所有烦恼都无足轻重了。5分钟以前,他还觉得他的生命只是一堆毫无用处的污秽——现在他因为活着而感到激动。他赶忙回家把整个事情说给他太太听。他太太似乎慌乱了一会儿——但只是因为他从前没有把他的麻烦告诉她而已。她开始坐下来想办法为他解决困难。在妻子的影响下,比尔·琼斯第一次放松心情做一些正确而有用的思考。
没过多久,比尔·琼斯不仅偿还了所有的欠款,而且事业再次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学会如何和他的太太一起分享困难,就像一起分享胜利那样。很显然,比尔·琼斯差一点就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太太也能和他一起渡过难关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比尔·琼斯的故事表明,如果丈夫不信任自己的太太,不能完全算是太太的错误。有些男人认为,譬如以前的比尔·琼斯,不应该用事业上的麻烦来烦扰自己的妻子。这是错误的看法。他们想带给太太所有美好的东西,想成为把成功的事业和上等的毛皮大衣带回家的大男人。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他们想办法瞒住自己的太太,以免她们的小脑袋里装满害怕与不安。他们耻于承认自己是会被征服的。他们从没有想到,不管好坏也应该让他们的太太一同来解决这些难题。
不过,我们常常看到另外一种情况——一些男人们很想把他们的困扰说给太太听,但是太太们却不想或是不知道如何去开导。
1951年秋天,福星杂志刊出了一篇对公司员工的妻子所做的调查报告。他们引述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说:“一位妻子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她的先生把他在办公室里无法发泄的苦恼都说给她听。”
能够尽到这个职责的妻子,被描述为“安定剂”、“共鸣器”、“防哭墙”和“加油站”。
同时,这个调查研究也指出,男人一般不想听劝告,他们需要积极而有技巧的倾听。任何一个曾经在外面工作过的女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如果家里有个人可以听听自己谈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好的或坏的,都是很值得安慰的。
在办公室里,常常没有机会对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
如果我们的事情特别顺利,我们也不能在那儿开怀高歌;而如果我们碰到了困难,我们的同事也不想听这些麻烦事——他们已经有太多自己的困扰了。因此,当我们回到家,我们觉得自己必须大声地发泄一番。
然而,却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比尔回家,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亲爱的莎梅儿,今天真是个伟大的日子!我被叫进董事会里,去告诉他们有关我所做的那份区域报告。他们要我把建议说出来,而且……”
“真的吗?”莎梅儿说着,一点也不用心的样子,“那真好。亲爱的,吃点酱牛肉吧。我应该告诉你,今天早上来修火炉的人说,有些地方需要换新的。你吃过饭后去看一下好不好?”
“当然好,蜜糖。噢,像我刚才说的,我终于引起董事会的注意了,老索洛克蒙顿要我向董事会说明我的建议。起初我有一点紧张,但是情况还很好,甚至连毕林斯都很感动,他说……”
莎梅儿:“我常认为他们并不够了解你、重视你。比尔,你必须和儿子托尼谈一谈。这学期他的成绩太糟了,他的老师说如果他肯用功的话,一定可以念得更好。我已经没有办法劝他了。”